促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税收政策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2520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税收政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促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税收政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促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税收政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促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税收政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促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税收政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促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税收政策研究.docx

《促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税收政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税收政策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促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税收政策研究.docx

促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税收政策研究

促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税收政策研究

前言:

创新是经济发展阶段演进与要素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构,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

近年来,国家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对于保持国民经济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要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点,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我省也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进入投资拉动与创新驱动并重的关键阶段,技术在生产要素组合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本文立足于蚌埠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现状分析,提出进一步利用各项政策、促进发展的建议。

一、我市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情况

1.我市技术创新工程整体布局和产业规划情况。

近年来,我市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创新体系,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设立自主创新试验区,培养和发展光伏、生物、新材料、电子信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及零部件等六大创新产业。

光伏产业:

第5代非晶硅薄膜电池攻克镀膜均匀性控制技术,样品研制成功;微晶硅薄膜电池相继攻克射频化学气相沉积、图形曝光刻蚀等核心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2兆瓦示范电站完成科研攻关,进入安装阶段。

生物产业:

玉米芯生产木糖醇联产柠檬酸攻克菌种培育、生物发酵工艺、连续中和等核心技术,产业化中试取得成功;生物法高盐污水处理,攻克菌种培育难题,驯化出高盐污水处理菌种,在企业开始应用。

新材料产业:

抗反射镀膜玻璃攻克连续大面积镀膜工艺,已批量生产;太阳能光电玻璃攻克炉窑优化技术和熔液均匀混和技术,产品性能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空心玻璃微珠攻克气体释放控制、壁厚控制等技术,通过专家鉴定。

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

攻破160吨履带起重机攻克吊臂桁架整体结构设计及液压驱动等难题,首台设备研制成功;落地铣镗加工中心攻克高精度滚动轴承支撑技术和恒流闭式静压导轨技术,产品通过专家鉴定。

精细化工:

对(邻)硝基氯苯攻克异构体生产比例调节技术,解决生产时对、邻位比例失衡问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即将进行产业化;DMDO医药中间体攻克甲基乙酰原醇二聚体合成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即将投产。

电子信息产业:

3G综合测试终端攻克多制式、多码道信号的编码、调制、滤波等技术,产品通过专家鉴定;精密分流器攻克高能电子束焊接技术,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优势产品及重点项目情况。

目前,我市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产业进步促进产品创新,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一批优势产品和重点项目。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维生素C磷酸酯、盐酸安妥沙星片、ALY55Q履带起重机、AV4036频谱分析仪等65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

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224.44亿元,实现增加值61.53亿元,分别较试验区建设前(2007年)增长49%和59%;光伏等六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9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6%。

今年1-8月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84.2亿元,同比增长45.2%;实现增加值52.7亿元,同比增长26.7%。

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全市重点支持了50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100万平方米TCO等29个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46.3亿元,已完成投资19.6亿元。

首批50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移动微波射频器件等23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或基本建成,650吨/天太阳能超白玻璃等18个项目加快建设,这些项目成为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创新体系加速完善的重要支撑。

3.财政金融支持情况。

今年1-8月,我市共拨付工业发展资金11.6亿元,拨付财政贴息资金515万元,免收工业投资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3600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向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光伏、生物发放贷款15亿元,有力地推进了自主创新建设,引导经济结构调整。

二、促进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税收优惠政策及在我市执行情况分析

1.税收优惠政策现状。

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对促进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税率式减免。

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税基式减免。

其中,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的基础上,加计扣除50%,另对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的150%摊销;对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并对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以及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3)税额式减免。

对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软件开发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对我国境内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开始获利年度起,第1年和第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3年至第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用于研发的材料、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在计算增值税时允许抵扣。

对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2.现行税收政策在我市执行状况。

近年来,我市国税局积极实施丰源工程规划,大力落实税收政策,尤其在省国税局《关于支持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意见》(皖国税发〔2010〕1号)、《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关于积极支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的意见》(皖国税发〔2010〕46号)下发后,市国税局围绕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开展调研,努力找准税收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和着力点,积极争取光伏产业、硅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在让纳税人及时享受到税收优惠、充分发挥税收服务经济的作用方面做了大量的显著的工作。

(1)积极认定。

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规定,广泛开展政策研究和调研,并与市科委联合发文,推动和引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由区域政策向产业政策的转移。

到2009年底,共为19家高新技术企业办理了认定手续。

(2)强化服务。

按照所得税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税收管理的特点,一方面,将高素质、实用型的企业所得税管理人员充实到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管理岗位。

另一方面,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指导高新技术企业用足税收政策。

(3)落实政策。

全市国税系统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坚决做到不截留、不打折、不走样,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较好地发挥了政策导向作用。

2008年以来共办理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万元。

2008-2010年蚌埠市国税局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情况表

单位:

万元

年度

高新技术企业户数

新技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减免

高新技术企业所

得税减免

2008

15

1628.05

2009

19

5159.52

154.51

6451.12

2010年1-10月

205.76

2212.55

我市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情况分析:

一是高新技术企业总体规模交小。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我省其他先进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下表可以看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总体数量不多、高新技术项目较少、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科技产值占GDP比值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等。

我省几个主要市高新技术企业总体情况表

高新技术企业数

高新技术产品项目

科技人员数

科技经费投入

科技产值占GDP比值

合肥

342

27

12992

24.4

1.83

芜湖

197

52

3713

10.4

1.79

蚌埠

50

12

2780

3.4

0.82

马鞍山

82

53

1714

5.0

0.93

铜陵

57

1520

10.0

3.49

注:

1.我市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增加到62户

2.高新技术企业数和高新技术产品项目为2009年数字,科技人员数、科技经费投入、科技产值占GDP比值为2007年数字

3.科技经费投入的单位为亿元。

二是利用的优惠政策项目(领域)较少。

基本局限于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税率优惠和科技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这两项,其他如超税负返还、技术转让、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等基本上没有利用。

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利用的税收优惠项目表

税收优惠政策项目

享受的企业数量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19

高新技术企业(15%税率)

19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技术转让优惠

投资创投企业

增值税超税负返还

3

三是享受的政策优惠金额不大。

在2009年50户高新技术企业中,经税务机关认定的高新企业为19户,也就是说实际能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是19户。

2009年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项,金额5135.58万元(实际减免所得税5135.58×15%=770万元),实际享受税率优惠4820.84万元。

3.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及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是税收政策制定方面。

主要是政策不利于新办技术创新企业:

从企业层面讲,现行的税收优惠未能根据技术创新企业发展的阶段特点制定,从研发活动层面讲,现行的税收优惠未能根据技术开发的阶段性特征对其进行有效的鼓励。

一般认为,技术创新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因此,应根据技术创新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助推其发展的措施。

越是在企业的初创期、成长期,其研究开发的投入越大,越需要政策扶持。

《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

《管理办法》和《管理工作指引》)第5项规定: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此条对新认定中小企业来讲,门槛过高,一种新产品必须经过市场培育期才能成熟,才能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60%的限定条件,延误了企业的申请认定期,加重了企业的负担,除非该企业产品单一。

如,我市安徽天柱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安装太阳能发电、发光产品的公司,其研发的太阳能接收器自动跟踪装置和发电装置等5种产品,先后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产品已在我市公交候车亭、路灯、公园照明中运用,真正实现了低碳、节能。

但该公司受条件限制,今年5月份,在认定时未通过。

二是税收政策管理方面。

主要是认定办法不利于中小企业。

《管理办法》和《管理工作指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同时满足6项条件,其中第4项规定是:

在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须符合三档要求,即“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可以看出,企业规模越大,研发费用占比就越小。

而中小企业一般资金实力较弱,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又要不断投入资金搞产品研发,把蛋糕做大,研发用资金就不会大手大脚,6%的比例限制了中小企业。

4.我市技术创新企业发展壮大遇到的其他关键瓶颈

一是财政支持力度较小。

尽管从我市纵向来看,每年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增加,但相对合肥、芜湖等地仍较小。

合、芜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园区内有众多的上市公司,甚至有全国500强企业,两地财力雄厚,因此,无论是财政政策方面还是财政支出方面都很优厚。

而我市由于受自身财力等条件的限制,与其相比无优势可言。

从现实经验来看,财政支出应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政策工具,与税收政策相比,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应该成为地方首选的支持政策;从我市当前的政策措施来看,财政工具使用甚少,而且力度不够,雷声大,雨点小。

财政科技支出的现实规模与发达地区相比,远远落后。

二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

技术创新常面临“断粮”困境。

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居多,资金实力较弱,而技术创新资金需求量大,要不断投入,短时期很难见效,且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而资金投入的风险性高;金融机构对项目贷款考察时,多数会选择前景较明确的、低风险项目,诸如房地产等,而对高风险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尤其在正式投产创造效益之前,这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产品研发前景不明朗时期,缺少资金投向。

研发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我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能,同时,影响到我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率,与我省先进地市相比较低。

反过来,技术落后又使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强,面对市场波动的风险承受力差,比如在前期经济危机时,难以同大企业抗衡。

三、积极利用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税收政策建议

(一)从政策制定层面来讲,要制定实施针对性强、灵活性组的税收优惠政策。

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初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十分突出,需要强有力、系统性的政策支持。

因此,政策制定要充分考虑技术创新及高新技术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以及不同规模企业的需要,根据企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制定有差异、针对性适用性强的政策,特别要加大对初创期、成长期的企业和中小技术创新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在政策措施的选择上,税额式、税率式和税基式等多管齐下,如,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比重可考虑适当加大,推动其成长壮大。

(二)从政策管理层面来讲,要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更加突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地方科委应建立企业创新项目事前跟踪报备制度,对企业正在技术开发尚未取得专利或立项的、已经获得专利或立项尚未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应及时获取企业需求信息,指导企业领会掌握《管理办法》和《管理工作指引》规定,按要求申报。

对中小企业在申请认定中不平等的事项,管理部门应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馈,取消档次划分。

对取得专利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项目,建议有关部门应打破框架,减少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认定环节,及时给予认定。

(三)从政策实施层面来讲,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落实。

作为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的职能部门,国税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政策掌握准、快、灵的特长,主动参与政府的相关经济活动,为政府招商引资提供税收政策支持;要发挥税收政策导向作用,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服务经济发展,支持企业成长;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改进和完善税收业务流程,为纳税人创造良好的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

(四)从政策利用层面来讲,要找准企业发展和政策落实的结合点,用准用活税收政策。

企业作为受惠主体,要主动学习、了解和运用税收政策,特别是要紧紧抓住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契机,把握发展机遇,加快产业转型,积极研究开发符合政策的产品、项目,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扩大竞争优势,做实做大做强。

四、促进技术创新企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措施

(一)创新方式和理念,广泛集聚创新人才,建立专项资金,深化技术联盟建设。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对国家财税政策涉及不多的薄弱环节,增强地方技术创新竞争力。

1.重视对高科技人才的优惠措施。

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人才。

在现行税收规定对于高科技人员的优惠措施不多的情况下,地方对高科技人员的奖励办法无疑会成为留住人才、提高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的最有效途径。

意大利规定对于企业聘请的博士后、学士后(2年以上)每个合同提供信用额度为1500-6000万里拉,对于企业委托培养的博士生,政府给予的支持为奖学金的60%;国内有不少地方鼓励企业对高科技人才给予股票期权奖励。

这些国内外好的经验值得我市借鉴。

2.外联内促,积极创设技术创新平台。

一是加快园区建设,发展成熟各项配套措施和服务,引进大型科技企业,提升园区级别;二是制定培育规划,完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建立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以及创新文化体系,争取政策。

同时,在全省、全国积极推介企业,鼓励企业走出去。

3.对于基础性的科研开发,加大事前政策扶持。

现行财税政策多重研发结果而轻研发过程,对于处于种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不同成长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没有采取区别对待的税收政策。

而种子期的高科技企业投入的基础性的科研开发费用较高,成果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较大,事前扶持更能体现政府职能,社会效益也很明显。

我市地方税和地方基金在税基减免方面进行扶持还有一定的空间,这种税基式减免比税率优惠更能体现财税优惠的政策目标。

(二)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系,引入财政信用担保机制,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1.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经过前期世界金融危机的洗礼,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借鉴成熟的风险投资经验,一方面,吸收民间资本和其他投资主体,设立创新投资基金,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本支持与增值服务的双重扶植职能。

另一方面,应为创投基金建立起配套的政策扶植,完善经济法律保障制度和中介服务体系,畅通退出渠道,实现风险资本经营的“规模化和专业化”。

2.规范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树立企业的诚信形象和知名度,加强与银行的信息沟通,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一方面努力在银企间创设沟通平台,另一方面发挥政府信用优势,采取措施,鼓励地方金融企业将资金投向高新技术项目。

3.加大财政补贴支持力度,如采取财政贴息、国有资产投资入股等方式,能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4.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鼓励新型中小企业在证券市场、债券市场进行创业投资、场外交易、发行证券和债券,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强化金融服务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