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0890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遥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遥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遥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遥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遥感.docx

《遥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遥感.docx

遥感

第一章

一、遥感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

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并根据其特性对物体的性质、特征和状态进行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XX百科)

2、特点:

感测范围大、信息量大、获取信息快

其他特点:

用途广、效益高、全天候、全方位、资料性

二、遥感的分类

1、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和类型分类

(1)地面遥感:

1.5—300m,车、船、塔,主要用于究地物光谱特征

(2)航空遥感:

9—50km,飞机、气球,较微观地面资源调查

(3)航天遥感:

100—36000km,卫星、飞船、火箭、天飞机、空间站

2、根据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类

(1)主动遥感:

雷达

(2)被动遥感:

被动接受地物反射、发射的电磁波:

摄影机、扫描仪

3、根据遥感信息的记录方式分类

(1)成像遥感:

以图象方式记录:

航空性片、卫星图象

(2)非成像遥感:

图形、电子数据:

数字磁带、光盘

4、根据遥感使用的探测波段分类

(1)紫外遥遥:

0.3—0.4μm

(2)可见光遥感:

0.4—0.76μm(3)红外遥感:

0.76—14μm(4)微波遥感:

1000μm—30cm(5)多波段遥感:

0.5-0.6,0.6-0.7,0.7-0.8,0.8-0.9

5、根据遥感的应用领域分类:

气象、海洋、地质、军事

第二章

一节:

1、电磁波定义:

电磁振动在空间的传播(不完全定义)。

2、电磁波特性

(1)具有波的所有特性:

反射、透射、折射、衍射、干涉、吸收等特点

(2)V=3×108m/s:

V=λ×f

(3)波粒二象性:

散射

(4)典型横波

(5)能在真空中传播

3、电磁波谱定义:

将电磁波按照波长的长短(频率高低)依次排列制成图表

4、常见电磁波谱:

紫外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电磁波、微波

5、特性:

(1)紫外电磁波:

0.01-0.4μm

A:

能够使AgBr底片感光:

Ag粒子B:

探测碳酸盐的存在与分布C:

能够监测油污扩散情况

(2)可见光:

0.4-0.76μm:

最重要

(3)红外电磁波:

0.76-1000μm:

近红外0.76-3.0μm;

中红外:

3.0-6.0μm;远红外:

6.0-15μm;超远红外:

15-1000μm

A:

可以(全天候)夜间作业:

远红外:

6.0-15μmB:

可以区分许多地物(其中很多在可见光范围内不容易区分)

(4)微波电磁波:

1mm-1m

A:

容易聚集成束,便于发射:

雷达B:

近直线传播,不受电离层反射影响C:

能够区分在可见光、红外电磁波范围内不容易区分的许多地物D:

可以全天候成象E:

可以穿透一定地物:

云层、冰层

二节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τ=e-(α+γ).x反射:

30%吸收:

17%散射:

22%τ=31%

(1)吸收作用

A:

氧气O2:

主要吸收波长小于0.2μm的太阳辐射B:

臭氧O3:

主要吸收0.2-0.36μmC:

水H2O:

吸收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物质,吸收所有波长的电磁波,特别是对红外电磁波;液态水吸收更强D:

二氧化碳CO2:

较弱,主要在红外区E:

尘埃:

一般吸收较弱,火山

(2)大气的散射作用:

γ∝1/λψ

1)瑞利散射Rayleighscattering:

γ∝1/λ4

当d<λ/10时,ψ=4,则:

当λ>1μm时,γ≈0;晴朗的天空呈现兰色

2)米氏散射:

Miescattering:

当d≈λ,ψ=2,称为米氏散射γ∝1/λ2

则:

气溶胶,d≈10μm,0.76-15μm间

3)非选择性散射:

γ∝?

(与λ无关),若d>λ时,ψ=0称为非选择性散射,云层等里较大直径的粒子、溶胶d>0.4-0.76μm

(3)路程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X

1)路程对太阳辐射能量造成明显衰减,通过路程越长,衰减越大

2)太阳辐射在短波(特别是可见光)部分衰减比长波部分强

2、大气对太阳辐射影响结果:

大气窗口

(1)定义:

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射率高的电磁波辐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

(2)常见大气窗口:

三节1、地物光谱特性定义:

自然界中,不同的地物具有的不同的对电磁波不同波段范围的辐射规律(反射、发射、吸收、透射),称地物的该特性为其光谱特性。

2、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

(1)公式:

Pλ=Pρ+Pα+Pτ:

ρ+τ+α=1;

反射率、吸收率、透射率ρ+α=1

(2)影响因素:

ρ:

地物本身性质、入射电磁波性质

(3)地物的反射光谱:

1)定义:

地物反射率ρ随入射波长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ρ=f(λ)反射光谱曲线。

2)常见地物的反射光谱:

A雪:

对可见光反射率高,对红外电磁波反射率低B绿色植物:

在0.55微米,在0.8-0.9微米有反射峰值C水体:

反射低,特别对红外电磁波D沙漠:

0.55-0.65有反射峰值。

(4)研究地物反射光谱的意义:

A地物反射光谱是遥感识别地物性质的基础和依据.B地物反射光谱是遥感选择工作波段的依据.C异物同谱现象:

要求在判读遥感资料时,要综合使用多种判读标志进行。

D同物异谱现象:

同类的地物具有相似的反射光谱曲线、同类甚至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条件下(时间、健康、地点)反射光谱会有所不同、利用上述特征进一步了解地物的各种性质。

3、地物的发射光谱特性

(1)黑体辐射定义:

吸收率为1,并且具有作最大发射率的理想物体。

(2)黑体辐射定律

能量:

j,功率:

w辐射通量密度:

E=dφ/ds辐照度:

I=dφ/ds辐射出射密度:

M=dφ/ds普郎克公式:

Wλ=f(λ,T)

1)Wλ随λ连续变化(在T一定的条件下),只有一个最大值。

2)Wλ随T的增高而变大(在λ一定的条件下)。

斯帝芬-玻尔滋曼定律:

W=σT4

3)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移向短波方向

维恩定律:

λmax×T=bb=2897.8±0.4

(3)地物的发射率和基尔霍夫定律

1)地物的发射率:

同温度下:

ε=W/W黑

2)根据地物的发射率和波长的关系对地物进行分类:

A:

绝对黑体:

ε=1B:

灰体:

0<ε=b<1C:

选择性辐射体:

ε=f(λ)ρ=f(λ)D:

白体:

ε=0

3)基尔霍夫定律:

在任一给定温度下,地物的辐射通量密度和吸收率之比,对任何地物都是一个常数,并且等于该温度下黑体辐射通量密度。

(T一定Wλ/α=Wλ黑)W/α=W黑而ε=W/W黑∵α=εW=εσT4

四节1、彩色合成原理

(1)色彩要素

A:

色别:

不同色彩之间的差别R、B

G

B:

明度:

亮度。

指某种色彩由于接受光照的强弱的不同,而形成的明暗深浅的程度。

C:

饱和度:

纯度,色彩纯粹和色彩鲜艳的程度

(2)三原色和三补色

1)三原(基)色:

红、绿、兰(R、G、B)

2)等量混合:

R+G=Y;G+B=CR+B=M;R+B+G=W;M=R+B=W-G;W=M+G

3)三补色:

黄、品、青(Y、M、C)

4)等量混合:

Y+M=RM+C=BY+C=GY+M+C=BL

右为:

色光六星图

 

(3)彩色合成原理

1)加色法合成原理:

利用R、G、B三原色光相加混合,产生丰富多彩色彩变化的原理2)减色法合成原理:

利用Y、M、C三补色染料相加混合,产生丰富多彩色彩变化的原理(从W中按照不同的比例和方法抽去B、G、R三原色而产生丰富多彩色彩变化的原理)

(4)色光的分解与合成:

1)色彩的分解2)色彩的合成(还原)

A:

加色法合成:

MSS-4、MSS-5、MSS-7\B、G、H

0.5-0.60.6-0.70.8-0.9

TM-2、TM-3、TM-4\B、G、H

B:

减色法合成:

MSS\B、G、H

彩色像纸分层曝光法TM\B、G、H

标准假彩色合成图象

第三章

1、航空摄影的种类

1、按照航空相片的倾角分类

(1)、垂直摄影:

α<3o:

水平相片

(2)、倾斜摄影:

α≥3o:

倾斜相片

2、按照摄影的实施方式分类

(1)、单片摄影:

单独目标而进行的摄影,一张(对)

像对stereopair:

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地物所拍摄的两张相片

(2)、航线摄影:

沿一条航线进行的连续摄影

航向重叠(longitudinaloverlap):

为了使同一条航线上相邻相片的地物能相互衔接以及满足立体观察的需要,相邻相片间需要有一定的重叠,称为航向重叠。

53-60%

(3)、面积摄影:

沿数条航线进行的连续摄影

旁向重叠(lateraloverlap):

为了使相邻两条航线上相邻相片的地物能相互衔接,相邻相片间需要有一定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

15-30%面积摄影条件:

方向、长度

概念:

反差contrast:

感光材料的乳剂层上使影象表达出所摄物体各部分在光量方面有差别的能力,称为反差。

D=Dmax-Dmin软性片、中性片、硬性片

乳剂分辨率:

感光材料区分景物细微部分的能力,通常以1mm宽度内能够清楚分辨出的平行线对数表示。

2、投影

1、垂直投影与中心投影

(1)垂直投影orthographicprojection:

正射投影,所有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形成的透视关系。

(2)中心投影Centralprojection:

所有投影线都通过投影中心形成的透视关系。

2、中心投影成像特征

(1)点:

(2)直线:

直线,点

(3)空间曲线:

曲线,直线

3、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关系

(1)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

A:

定义:

B:

投影距离的影响:

垂直投影:

无影响;中心投影:

有,只是比例尺的变化

C:

投影面倾斜的影响:

垂直投影:

无影响;中心投影:

有,影响位置

D:

地形起伏的影响:

垂直投影:

无影响;中心投影:

有,影响位置

(2)联系:

A:

都是投影方式;B:

当倾角为0、地形平坦时效果相同

4、航空相片的点和线

(1)像主点:

Oo,主光轴与像面的交点,框标交点,中心点

(2)像底点:

Nn,通过镜头中心的铅垂线与像面的交点

(3)等角点:

Cc,倾角的角平分线与像面的交点

(4)主纵面、主纵线VV、主横线hoho:

(5)等比线:

hchc

三、航空相片比例尺及其测定

1、相片比例尺原理

(1)投影面水平时:

地形平坦:

1/M=

地形起伏:

1/M=

M点:

1/Mm=

(2)投影面倾斜:

各点比例尺不同、各方向不同

(3)比例尺类型:

绝对比例尺、平均比例尺、主比例尺(principalscale)

2、比例尺测定

(1)平坦地区:

(2)丘陵地区:

测区比例尺

四、像点位移

像点位移:

地物在航空相片(中心投影)上的位置与其在平面图(垂直投影)上的位置比较,产生的位置移动。

1、投影差

(1)因地形起伏而引起的像点位移:

(2)公式:

δh=

ao=R(像径)

(3)规律:

A、B、C、D

2、倾斜差

(1)因相片倾斜而引起的像点位移

(2)公式:

δα=-

rc=ac

(3)规律:

A、B、C、D、E、F

3、航空相片的使用面积

(1)定义:

工作中只使用航空相片的中央部分,称为使用面积。

(2)确定:

通常以邻片重叠部分中线(可偏移1cm)所围成的区域表示。

五、立体观察

1、单眼观察特点:

能够感觉地物左右位置差异,不能够感觉前后位置的变化

2、双眼观察

特点:

(1)能够感觉地物左右和前后位置的变化

(2)天然立体观察原理(左像与右有差异)

(3)天然立体观察的破坏:

3、像对的立体观察

1)、像对的立体观察原理

(1)像对:

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地物拍摄的两张相片

(2)原理:

利用天然立体观察的原理进行

2)、像对的立体观察条件

(1)必须有像对;

(2)比例尺差不得过16%;(3)分隔左右视线(左眼看左像,右眼看右像,左眼看右像,右眼看左像,);(4)相应视线成对相交;(5)相应点连线与眼基线平行

4、用立体镜进行立体观察

1)、立体镜构造

桥式立体镜:

轻便,一般用于野外

反光立体镜:

相对精确,用于实验室

2)、立体镜观察

(1)正立体

(2)负立体(3)零立体

第四章

一、航空相片判读标志(黑白全色航空相片)

1、判读标志定义

不同的地物在航空相片上具有不同的影象特征,其中一些影象特征构成了我们认识地物的依据,将其称为判读标志。

直接判读标志:

地物本身的影象特征(如本身形状等)

间接判读标志:

与地物相关的其他地物的影象特征(如位置)

2、形状判读标志(Shape):

重要判读标志之一

(1)顶部形状:

(2)侧面形状:

(3)变形:

投影差、倾斜差

3、大小(Size):

量化特征

(1)可以作为认识地物特性依据:

(2)认识地物的量:

长度、宽度、面积、指标等等

计算:

L=l*M

乳剂分辨率(影象分辨率):

Rs(平行线对数)25

地面分辨率:

(最好)相片上能够清楚分辨的最小影象所代表实际地物的大小,理想化概念

D=M/Rs(mm)M=10000,Rs=25D=0.4

影象分辨率:

具体(不同比例尺等)相片上能够清楚分辨的最小影象(代表实际地物)的大小

4、色调(Tone、Colour)

(1)最重要的判读标志:

A:

是其他判读标志的基础,是电磁波辐射的直接反映

B:

有地物与现象没有形状,只能够依据色调判读标志(土壤有机质含量、含水量分布等等)

(2)影响地物成像色调的因素

白色-浅白色-浅灰色-灰色-深灰色-浅黑色-黑色:

地物表面亮度B:

亮度系数亮度系数:

p=B/Bo(光照一致,p大,色调浅):

具有方向性

A:

地物本身性质

a:

地物本身的颜色:

黄色兰色、红色绿色紫色

b:

地物本身反射特性:

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

反射率:

与光照强度无关

c:

地物表面光滑程度:

越光滑,色越浅

光滑表面地物:

镜面反射

无光泽表面地物:

漫反射

起伏表面地物:

d:

含水量:

大,深

B:

环境条件

a:

光照条件:

强度、方向、高度角

b:

相片冲印效果

c:

摄影季节、时间

5、阴影(shadow)

(1)分为本影、落影:

本身阴影(简称本影)是地物本身未被阳光直接照射到的阴暗部分的影像;投落阴影(简称落影)是在地物背光方向上地物投射到地面的阴影在像片上的构像。

(2)帮助认识地物性质:

容易构成能够立体效果;落影

(3)可以帮助获得地物的数量特征:

6、组合图案(pattern)

当地物较小或像片比例尺较小时,在像片上往往不易观察到单个地物的影像。

但这些细小的地物群体影像可以构成一种特殊纹形的组合图案。

7、纹理

某种影像重复出现时,所构成的组合图案(构成黑白相间的有规律的条纹):

如果园纹理、沙滩纹理

8、位置(site):

地理位置,植物,立地条件,从已知地物性质推断未知地物性质

9、布局(asscoiation):

人工痕迹,从已知地物性质推断未知地物性质

综合使用多种判读标志,提高判读精度

异物同谱现象:

2、水体、城市、道路、耕地判读标志

(1)水体判读主要是依据影像的色调和形状特征。

1、河流判读

(1)判读标志

①形状:

边界清楚,弯曲自然,宽窄不一的带状或线状。

②色调:

白色—黑色

A:

光照方向

B:

水体深浅

C:

泥沙含量

D:

流速快慢

E:

水生植物

③间接判读标志:

河流上常有堤坝、桥梁、船舶和码头等人工建筑物、地形特殊

(2)判读内容

①流向:

A:

立体镜,根据地形高低判读B:

两河交汇C:

江中沙洲D:

泊船方向

E:

桥墩后面出现的水花和漩涡在下游一侧,且呈浅色楔形轮廓,其尖端指向下游

②流速:

条件满足时,固定标志+漂流物+t

③其他:

河宽和通航状况:

河流宽度可以在像片上直接量测(如果要求精度较高,则

应在纠正过的像片上量取),河流的通航情况,主要是根据河中是否有船只往来,

河岸是否有码头等设施来判读。

发展规律:

古河道

2、湖泊判读

(1)判读标志

①形状:

轮廓清楚,边界弯曲自然的面状。

②色调:

一般表现为均匀的深色调

A:

光照方向B:

水体深浅C:

泥沙含量D:

流速快慢E:

水生植物

(2)判读内容①大小:

②发展规律:

③补给区:

相片图

3、海岸判读

(1)海涯线:

海、陆界线在像片上一般较为明显

(2)潮浸地带:

根据水涯线变动的影像,可以清楚地判读出期浸地带和高潮、

低潮的位置。

潮湿地带一般没有植被生长,多为新的海积物。

一般在反光立体

镜下,用视差杆可量测出高烧和低潮海水面的高差。

(2)海岸沉积物的搬运方向,可以根据河口泥沙流的方向判读,泥沙流的色调

一般为浅灰色。

(二)城市判读:

1、判读标志

①形状:

建筑物形状清楚,总体形状不一:

棋盘式(北京、西安)、放射式(国外)、综合式(重庆、上海西)

②色调:

表现为深浅不均匀的色调,变化范围大

③大小:

规模大,房屋稠密,道路纵横交错

④间接判读标志:

城市大都位于交通道路的交汇点、江、河、湖、海旁边,亦

有码头和桥梁等建筑与之配套,这些标志在像片上反映得都较清楚。

2、判读内容

①判读建筑物的结构:

可根据屋顶形状以及高度、阴影等特点来判读

②城市土地利用情况:

根据其特殊建筑物的形状及其分布的位置特征、附属建

筑。

如商业中心、住宅、工厂、学校、公园

(三)道路判读:

分为铁路、公路、小路三种类型介绍。

形状

大小

色调

间接判读

铁路

宽窄一致、转弯较缓的线状或带状

路面等宽,单轨5米,延伸长

较均匀灰色

1、与其他道路正交

2、连接城市之间

3、沿线有停车站、水塔等附属建筑

公路

宽窄不一、转弯较急(高等级公路亦缓)的线状或带状

路面宽窄不定(4米以上),延伸长

与路面材料、光滑度、积水等有关,从浅到深都有

1、与其他道路不一定正交

2、连接城市、镇之间

农村小路

转弯较急的线状

路面窄(4米以下),延伸短

多浅灰色

1、周围是农田

2、连接村庄之间

(四)耕地判读:

分为水田与旱地二种类型介绍。

形状

色调

间接判读

水田

较明显,平原格状,丘陵月形,耕作面为水平面

有庄稼:

均匀灰色,与作物有关

无庄稼:

有水时色深或很浅,无水是均匀灰色,与土壤有关

1、田坎明显,沿等高线延伸

2、多位于坡沿、沟谷、平地等能蓄水的地方

旱地

形状不明显,耕作面为坡面

有庄稼:

均匀灰色,与作物有关

无庄稼:

均匀灰色,与土壤有关

1、坎不明显

2、多位于坡顶、坡腰等不易蓄水地带

三、黑白红外航空相片(0.4—0.9—1.3,黑白感光材料)

1、判读标志:

色调(反差)、形状、大小、阴影(较重)、图案…..

2、主要应用:

A:

绿色植物:

B:

水体:

四、彩色红外航空相片(0.47—1.3,彩色感光材料)

1、判读标志:

色彩、形状、大小、阴影、图案…..

2、色彩:

色彩向短波方向移动一个相位:

近红外—红色;红色—绿色;绿色—兰色;兰色—黑色

3、主要应用:

A:

绿色植物:

品红偏红,B:

水体:

蓝黑色

第五章

低高度、短寿命卫星:

军事卫星

中高度、长寿命卫星:

陆地卫星700-900公里

高高度、长寿命卫星:

通讯卫星(地球同步卫星)36000公里

第一节陆地卫星

一、陆地卫星轨道运行特征(重点)

1.近极地轨道:

轨道面与赤道面夹角近90度

(1)可以保证获得地球上绝大多数地方的信息

(2)保证卫星与太阳同步

2.近圆形轨道918:

905;

(1)使全球卫星图象比例尺近一致

(2)保证成像精度

3.轨道与太阳同步

①原因A:

保证每个地方成像时光照条件一致,从而保证传感器在相同的条件下成像,使卫星图象效果相近,便于比较等。

一般早上9-11点。

B:

保证卫星的运行周期

②实现A:

轨道倾角大于90度

B:

轨道面偏转角速度等于地球对太阳的角速度(地球公转速度:

0.986度)

二、陆地卫星运行周期

1、一圈周期:

LANDSAT1-3,103.267分

LANDSAT4、5,99分

2、覆盖地球一遍周期:

LANDSAT1-3,18天

LANDSAT4、5,16天

三、陆地卫星的传感器(重点)

1、多光谱扫描仪MSS

①概念:

多光谱扫描仪是把来自地面上地物的电磁波辐射(反射、发射)分成几个不同的光谱波段,同时扫描成像的一种传感器

②波段划分

陆地卫星MSS4/5(1—3)编号

波段划分范围

MSS—1(4)

MSS—2(5)

MSS—3(6)

MSS—4(7)

0.5—0.6μm

0.6—0.7μm

0.7—0.8μm

0.8—1.lμm

③工作原理

2、专题制图仪TM

①概念:

新型关学机械扫描仪,与MSS相比,具有更好的波谱选择性、更好的集合保真度、更高的辐射准确度和分辨率

②波段划分

陆地卫星TM编号

波段划分范围

TM—l

TM—2

TM—3

TM—4

TM—5

TM—6

TM—7

0.45—0.52μm

0.52—0.60μm

0.63—0.69μm

0.76—0.90μm

1.55—0.75μm

10.4—12μm

2.08—2.35μm

③工作原理

同MSS,不过是双向扫描

3、增强型专题制图仪ETM:

与TM一致,只是增加了一个全色波段0.5-0.9,成为 pan波段,分辨率为13×15米

四、陆地卫星的地面控制、接收与处理系统

1、地面控制中心:

指挥陆地卫星工作的枢纽

2、地面接收站:

我国1985年密云

3、地面数据处理机构:

对视频进行影象转换

第二节陆地卫星图象

一、陆地卫星图象的物理特性(重点)

黑白表示:

物理特性包括色调、光谱效应、分辨率等

1、灰阶

①定义:

地面上各种地物的辐射强度不同表现在卫星图象上是色调深浅的不同,对色调深浅的分级成为灰阶(或)灰度),是区分地物辐射强度和影象色调深浅的标准。

灰阶的视觉标志成为灰标。

②分级:

MSS分为15级,第一级辐射最强,表现为白色。

TM划分为16级

③不同波段图象上的灰阶只反映该波段辐射强度,注意与航空相片的区别

2、光谱效应(重点)

①定义:

采用不同波段的图象判读,识别地物的能力和判读效果是不一样的,称为光谱效应

②MSS图象光谱效应

波段

光谱效应

MSS—1(4)

0.5—0.6μm

属蓝绿光波段。

对水体具有一定的透视能力,透视深度一般可达10—20m,水质清澈时,甚至可达100m;对于陆地的地层岩性,松散的沉积物以及植被有明显的反映;对于水体的污染,尤其是对于金属和化学污染具有较好的反映。

MSS—2(5)

0.6—0.7μm

属橙红光波段。

对于水体的浑浊程度、泥沙流、悬移质有明显的反映;对于岩性也有较好的反映;因该波段位于叶绿素吸收带,所以植被具有较略的色调,而伪装的树枝、病树则有较浅的色调。

MSS—3(6)0.7—0.8μm

属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近红外波段.对于水体及湿地反映明显,水体为深色调;浅层地下水丰富地段、土壤湿度大的地段,有较深的色调,而干燥的地段则色调较浅;对植物生长憎况有明显的反映,健康的植物色调浅,病虫害的植物色调较深

MSS—4(7)0.8—1.lμm

属近红外波段,与MSS-3相似,但更具有红外图像特点.水体的影像更加深黑.水陆界线特别明显;对植被的反映与MSS-3相似,对比性更强

 

③TM图象光谱效应

波段

光谱效应

TM—l

0.45—0.52μm

属蓝光波段。

对水体有较强的透视能力;对叶绿素反映敏感;对区分干燥的土壤和茂密的植物也有较好的效果

TM—2

0.52—0.60μm

属绿光波段。

与MSS-1相似。

对水体的透视能力较强;对植被的反射敏感,能区分林型、树种。

TM—3

0.63—0.69μm

属红光波段。

与MSS-2相似。

可以根据植被的色调判断植物的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