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07671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

“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十一五”期间,天津开发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滨海新区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成功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保持了在全国开发区的领先地位,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十一五”期间,天津开发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00亿元,与“十五”末(2005年)相比年均可比增长23.9%,实现了“十一五”规划制定的总量和增速目标。

全区财政收入达到361.5亿元,年均增长20.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1567亿元,年均增长22.6%,大大高于“十一五”规划制定目标。

天津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在国家级开发区中继续保持第一,为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九大支柱产业构架基本形成,产业结构更趋均衡。

“十一五”期间,工业、现代服务业均实现快速发展,电子、汽车、装备、石化、食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现代服务业九大支柱产业构架基本形成。

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实现了5年翻一番的目标,形成了2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电子通讯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汽车制造行业规模迅速壮大,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食品饮料行业实现快速增长,点新能源新材料、航天等新增长开始形成。

2010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350亿元,年均增长25%,第三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16.0%上升到23.4%,比“十一五”规划制定的目标高3.4个百分点。

以金融、物流、商贸、信息以及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外包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聚集程度显著提高。

私募股权基金及管理机构369家认缴资本642.5亿元,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22支私募股权基金,有13支注册在天津开发区。

3、所有制结构优化调整,国内资本作用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天津开发区在保持利用外资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国内资本的引进力度,国内资本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天津开发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7.2亿美元,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内资企业注册资本达到1450亿元,相当于开发区“十一五”规划目标的3倍,也相当于“十一五”之前历年累计金额的3倍。

2010年,内资企业在全区经济中的贡献超过1/3,比“十五”末的不到1/5明显提高,内资工业比重更从“十五”末的2.5%上升到近20%。

4、空间拓展获得重大突破,区域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按照“东提、西快、南进、北拓”的战略,开发区空间拓展和区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9年,经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天津开发区正式履行南港工业区开发建设管理职能,南港工业区完成整体规划,建设全面展开,到“十一五”末,已实现围海造陆50平方公里,形成了以炼油、乙烯、石油储备为龙头的一批重大化工项目储备,港口、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开始建设;天津开发区西区开发不断取得进展,基本完成了整体48平方公里征地工作,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其中7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区建设开始启动,进入“收尾、配套、产出”阶段;在现代产业区(北区)原有基础上,通过周边的土地拓展,已经形成摆放重大工业项目的能力。

天津开发区东区致力于功能完善和产业提升,建设了现代服务产业区、服务外包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一批重大载体设施,实施了老工业、老生活区改造。

“十一五”期间,制约天津开发区发展的空间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开发区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城市载体功能明显加强,为“十二五”期间天津开发区的更大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支撑。

5、创新环境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十一五”期间,天津开发区科技产业实力进一步壮大。

2010年全区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比“十一五”规划目标高1.6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

建设了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科技发展中心、滨海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平台等一批科技载体项目。

在生物医药、IC设计、纳米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6、发展方式得到转变,土地集约利用、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2010年天津开发区全员劳动生产率38.0万元,折合5.7万美元,年均可比增长16.6%;单位土地GDP产出水平五年累计提高40%以上,达到15亿元/平方公里;万元生产总值能耗0.16吨标煤,为全国水平的1/7,“十一五”期间累计降低22%,提前一年完成下降20%的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效控制在天津市规定范围之内。

“十一五”期间,天津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并成为首批通过验收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建立了排放权交易所和低碳经济促进中心,启动了低碳经济技术交流国际合作平台。

7、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民计民生持续改善。

2010年末,开发区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比“十五”末提高了1倍;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比“十五”末提高了近50%,年均新增就业超过2万人;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超过4.5万元,年均增长10.7%,劳动者报酬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0%,比“十五”末提高了7.5个百分点。

开发区第一中学晋升为市级重点中学,完成了泰达医院扩建,建立了卫生防控体系。

全区城市管理和建设投入加强,建立了覆盖东区的应急响应系统,建成了数字城管系统,建设了一批社区服务设施。

天津开发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和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日趋完善。

8、各项改革加快推进,内部关系进一步理顺。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在开发区保税区工委并入滨海新区后,成立开发区管委会党组及所属机构。

推进投资促进体制改革,按照产业分工,确定了招商系统“一办四局”的机构设置。

推进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开发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管理程序,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组建科技产业发展集团,形成自主创新的新体制新机制。

推进三小区体制改革,将三小区经营管理权纳入管委会系统,形成了三小区新的发展格局和发展规划。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及面临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是天津建设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和天津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的关键时期,天津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发展环境

1、宏观经济形势对开发区总体有利。

“十二五”期间将是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全球经济复苏期,总体形势复杂多变;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总体形势不会改变,但将呈现更加复合型、多样化、多层次化的发展趋势、制造、研发、服务一体化趋势显著,项目外包和离岸业务日益扩大,产业链条整体转移趋势明显,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增多。

我国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将成为重大任务,科技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兴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得到长足进步,但对外经贸摩擦也日益加剧,扩大内需的任务十分紧迫。

国内外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既将为天津开发区聚集发展资源、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但对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开发区,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发展对开发区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二五”期间,天津处于新的上升期,九次党代会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形势将保持和深化,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将加速建设,逐步建成高端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和生态宜居高地。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建立起“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充满生机活力的管理模式,构建了有利于新区发展的体制机制,“十大战役”为新区大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掀起新的高潮。

滨海新区大发展的大好形势,既为开发区提供了乘势而上的历史机遇,但开发区加快发展,多做贡献的要求更高、标准更高、责任更重大。

3、开发区奠定了大发展的坚实基础。

26年来,天津开发区坚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坚持开拓创新、艰苦创业,聚集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显著提升了综合经济实力,主要经济指标和投资环境指标连续12年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保持第一,在滨海新区内部占据最大的经济比重和产业体量;有效积淀了宝贵的开发建设经验,形成了开发区特色的开发开放模式,特别是提出了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和二二二三四的发展战略;不断优化提升产业结构,聚集了九大支柱行业产业集群;不断调整和提升区域功能和政策环境,拥有了集国家多种先试现行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板块式和梯度化产业促进政策体系;以人为本,打造了一只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化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一只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队伍。

(二)面临的问题

要充分认识“十二五”期间天津开发区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和制约因素。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依托问题,产业发展与发展空间的制约问题,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发展驱动力问题,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对功能区的影响问题等等,在“十二五”期间必须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并解决。

1、在发展阶段上,开发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水平也仍需优化提升。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但城市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不够,港城矛盾比较突出,开发区交通、通勤压力很大;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但劳动力供应可能持续偏紧;企业员工住宅、保障性住房问题日益凸现。

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发展迅速,但二三产仍不够均衡,三产比重仍然偏低、现代服务业的贡献和支撑能力不够突出。

在工业化过程中,产业集群发展速度和竞争能力仍需提高,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内部高附加值环节的比重亟需提升。

2、在发展空间和布局上,虽然南港工业区开发建设为开发区发展重化产业提供了空间和载体,但开发区东区项目用地告罄,西区也已基本摆满项目,除重化项目外,其他主导产业项目用地非常紧张,土地问题仍然是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瓶颈因素。

同时,随着开发区六个区域共同发展,区域布局较为分散,各个区域要达到与母区同质化的服务和管理水平,需要在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创新方面进行新的探讨。

3、在发展模式和动力上,一直以来,开发区以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发展,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优势所在,也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

但着眼未来,开发区科技创新和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和活跃,人才、智力、技术等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有待加强,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应尽快提高,对开发区结构调整和提升发展质量的核心作用应尽快体现。

4、在经济发展方面,开发区也面临着一些具体问题:

首先,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区域工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开发区工业也呈现出一定的重型化特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将相应加剧。

其次,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十二五”期间开发建设规模巨大,时间要求紧迫,对资金平衡形成了严峻考验,也对开发区投融资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三,国家在统筹区域发展中,新设立一批各类新区、特区和国家级开发区。

同时,国内同类地区、周边各功能区发展迅速,竞争日益加剧,引进各类经济资源的成本不断上升,开发区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保持第一的难度不断提高。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开发区将百倍珍惜机遇,立足现有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危机感、紧迫感,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三、“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个着力”、“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五个下功夫、见成效”及“五个争创”的要求,把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历史机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贯彻建设“中国新经济平台”和“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全面实现其发展要求和任务,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使开发区成为引领发展,体现发展水平的滨海新区主力区和核心区。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的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规律,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注重战略产业的主攻方向和科技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在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领先地位。

坚持率先发展的原则,要保持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力,依靠创新某发展,推动综合配套改革,成为天津市和滨海新区改革发展的排头兵,走在全市、全国前列。

坚持和谐发展的原则,要更加注重民计民生,注重民主法制,注重与周边区域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居民,成为天津市和滨海新区发展的有机组成。

(二)发展战略

2008年以来,开发区实施的“中国新经济平台”和“二二二三四”的发展战略,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执行市委市政府和滨海新区的部署要求,符合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应在“十二五”期间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并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完善。

“二二二三四”的发展战略,即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产业”,形成投资与科技“两个驱动”,做好存量和增量“两篇文章”,坚持外资、国资、民资“三资并重”,实现东区、西区、南港工业区、北区四个区域协同发展。

一是要促进两个产业的发展。

即继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

要继续壮大先进制造业,横向扩大产业集群,纵向延伸产业链,以工业八大主导行业为核心,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使天津开发区成为滨海新区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聚集区。

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外包、服务贸易等为突破点,把开发区建成中国北方金融创新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滨海新区高端服务业的主要聚集区。

二是做好两篇文章,即促进开发区经济增量和存量的同步发展。

抓增量,就是要狠抓大项目好项目,促使更多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见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抓增量,就是挖掘原有经济要素的增长潜力,狠抓投资环境和企业服务。

要赋予投资环境新的内涵,重点在解决城市交通、商务环境、住宿生活等突出问题方面下功夫,重点在完善投资软环境方面下功夫;要在提升政府服务方面见实效,按照“100-1=0”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服务企业责任制,实现对企业注册审批、建设投产、后期运营的全程优质高效服务。

要坚持“抓两头”,针对龙头大企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其稳产高产。

保持开发区投资环境在国家级开发区中的领先地位,使服务成为开发区最具竞争力的王牌。

 

三是形成两个驱动,实现开发区投资和科技两条腿走路。

开发区要依靠投资支撑发展,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使区域资本投入更加密集,经济要素更加丰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要依靠科技引领未来,将科技创新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在科技研发和产业化上取得新成效。

要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氛围,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明确重点、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在优势产业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具备全国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

要吸引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科技中小型企业,把开发区建成滨海新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最终使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走出一条开发区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四是要实现三资并重。

要牢固树立“天津以外都是外”的观念,紧紧依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分大中小,不分内外资,不分出口内销,只要是好项目,就要努力争取,即依靠外资、国资和民营资本三股力量共同拉动经济发展,优化资本结构,带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五是要实现四个区域共同发展。

要在“东提、西快、南进、北拓”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个区域”的发展目标、完善功能布局,加快开发建设进度。

“东提”,在“十二五”期间主要体现“发展水平高”,即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发展的标准和水平,实现高度集约化发展。

尤其是抢抓滨海新区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紧提升完善东区城市建设水平,使东区成为滨海新区城市建设的亮点区域。

建成低碳示范园区和滨海新区宜居生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快”,在“十二五”期间主要应体现“发展速度快”,即加快西区的“收尾、产出、配套”速度,全面完成西区的开发建设任务,使西区经济总量在“十二五”期间显著扩张,对开发区经济增长发挥实质性贡献。

“南进”,在“十二五”期间主要体现为“开发建设快”,南港工业区围海造陆基本完成,港口、铁路、能源基础设施快速推进,龙头项目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区域面貌日新月异,世界级重化产业和港口综合功能区形象初步显现。

同时推进南港新城和南港新兴产业区开发建设。

“北拓”,在“十二五”期间主要体现为“建设速度快”,北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初步摆满项目,工业产值至少翻两番。

同时,在四个区域竞相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本着辐射服务、合作共赢的态度,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载体。

同时,要继续完善和切实落实“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就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为依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探索有示范意义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营造更加国际化的对内对外开放环境,使开发区成为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承载区,成为天津市发展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最具竞争力的区域之一。

也要积极建设宜居城区,要加强环境保护,鼓励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建设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城区和配套设施,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居民,把开发区建成低碳示范园区和滨海新区宜居生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期。

作为天津市和滨海新区发展最早、经济规模最大的经济功能区,“十二五”期间,天津开发区有义务也有能力继续发挥天津市和滨海新区最大增长点的作用,为滨海新区和天津市的发展发挥应有的贡献。

“十二五”期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总的发展目标是“一个根本转变、五个重点、五个提高、两个继续保持”,即要在天津市和滨海新区“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引资,在实现全区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的基础上,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利用内资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区域建设和功能布局调整为重点,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使天津开发区在经济总量和规模上,在质量和效益上,在对外开放的质量水平上,在科技创新上、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获得新的提高,继续保持天津开发区在国家级开发区中的领先地位,继续保持在滨海新区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基本稳定。

“十二五”期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总的发展目标是:

先进制造业核心聚集区、高端服务业重要聚集区、科技创新和研发转化基地、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基地、重化产业和港口综合功能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和宜居生态城区,建成多功能综合性开发区。

“十二五”主要定量预期目标的设定。

要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为基础,按照“中国新经济平台”和“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在继续壮大区域经济总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围绕综合实力、结构优化、区域发展、投资引资、发展方式、科技创新、民生社会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1、综合实力

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年平均增长15%以上,比“十一五”末翻一番以上;

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0亿元,年平均增长15%,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财政收入550亿元,年平均增长12%;

进出口总额500亿美元,其中出口25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0%。

2、经济结构

工业:

四大主导行业产值超两千亿元;

电子行业产值2500亿元。

形成2个以上产值超500亿元产品集群;

汽车行业产值2000亿元。

整车生产能力达到150万辆;

装备行业产值2000亿元。

形成5个以上产值超100亿元的产品集群;

石化行业产值2000亿元。

2个以上龙头项目建成投产,启动多条中下游产品链,尽快形成南港石化产业基础;

其他四个重点行业:

医药行业产值300亿元,食品行业产值50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行业产值300亿元,航天行业产值100亿元。

第三产业:

增加值力争超过1000亿元,形成3个以上增加值超100亿元的行业门类,三产比重超过30%。

企业结构:

形成1-2家产值超1000亿元的企业集群;3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其中新增20家以上。

3、分区指标

东区产值4500亿元;

西区产值2000亿元;

南港工业区产值1500亿元; 

现代产业区(北区)产值500亿元;

微电子小区产值1000亿元;

逸仙科学工业园产值100亿元;

4、投资引资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500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近2000亿元; 

五年累计合同外资金额350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近110亿美元;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200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75亿美元;

五年累计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2500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近1200亿元;

5、发展方式

全员劳动生产率47.5万元,按当前汇率折7万美元,年平均增长4.3%;

单位土地地区生产总值20亿元/平方公里,比“十一五”末提高33.3%;

单位工业用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平方公里,比“十一五”末提高35%; 

节能减排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包括: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万元生产总值水耗降低率、万元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降低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率、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率、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率、氨氮排放量削减率(不含南港工业区,该区数据参照南港工业区指标体系);

五年平均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不超过0.15%。

6、科技创新 

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5%;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0%;

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50%;

期末科技型中小企业4800家,其中销售收入2000万以上的企业400家;

期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300家,滨海新区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300家;

期末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科技“小巨人”企业240家,10亿元以上的科技“小巨人”企业17家;

期末进入上市程序和在各类股权交易机构上市的企业不少于30家(含OTC)。

7、民生社会

常住人口30万人,

从业人员65万人,年平均增长10%;

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

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100%;

(五)分区发展定位

1、东区:

承载高端产业的核心区,巩固制造业优势,建设高端制造业、服务业聚集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宜居生态城区和低碳示范区。

重点推进产业升级优化,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城市载体功能提升。

2、南港工业区:

以发展石油化工、冶金及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以承接重大产业项目为重点,以现代港口物流业为支撑,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世界级重化产业和港口综合功能区、中国北方石化产品枢纽港,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国家能源储备基地、现代化冶金及装备制造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3、西区:

作为“十二五”期间开发区承接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区域,重点发展汽车、装备、电子等主导行业以及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生物医药园开发建设形成开发区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建设生活配套区,发展服务业,完善配套环境和服务功能。

4、现代产业区(北区):

重点发展汽车、电子等主导行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健康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充分结合周边功能区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

5、微电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