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特级语文教师展望届江西高考语文共计30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05479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8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特级语文教师展望届江西高考语文共计3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中特级语文教师展望届江西高考语文共计3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中特级语文教师展望届江西高考语文共计3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中特级语文教师展望届江西高考语文共计3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中特级语文教师展望届江西高考语文共计3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特级语文教师展望届江西高考语文共计30页.docx

《高中特级语文教师展望届江西高考语文共计3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特级语文教师展望届江西高考语文共计30页.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特级语文教师展望届江西高考语文共计30页.docx

高中特级语文教师展望届江西高考语文共计30页

2013年江西高考语文试题评价与分析

江西省临川一中饶礼喜

讲课老师简介:

饶礼喜,江西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江西省骨干教师,江西省优秀语文教师,江江西省高考阅卷试评人员,江西师大教育硕士实践导师,抚州市语文学会常务理事,抚州市优秀教师。

多年任教高三,从事高考研究,所教学生十多人获得高考作文满分,高考平均分名列全省前茅,数十人录取北大、清华及香港中文大学,其中2013年高考文科状元之一许长发就出自他所教的班级。

试题总体评价

江西今年的语文高考命题继续顽强地坚守既定的命题理念和特色,继续执著地追求整体上更高的质量和水平,奉上了一份合格的试卷,堪称不辱使命、未负众望。

相较去年,这份试卷整体难度有所提高,但据27万余份考生答卷的总体情况和相关统计数据分析,还是在难易适中的范围之内。

尤其是在难度有所提高的同时,整体的测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也一并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它对语文教学考测的有效性有所提高,正面导向功能有所增强。

在今年这份试卷面前,平时语文教学和复习迎考的种种问题尤其是某些沉疴痼疾,暴露得比较直接而充分。

突出的就是教学的浮泛无根,训练的旁门左道:

沉溺于套语、“方术”的授受,迷失于押题、“通吃”的竞逐,题海战术,脱“本”离“纲”,习久成癖,难以自拔。

一旦面对“通吃”不下的“真题”,比如今年的作文、语言综合运用和若干主观试题等,就遭遇上了滑铁庐,就傻眼抓瞎,就偏题离题、捉襟见肘、破绽迭出!

痛心之余,冷静思之,这又应当是多年来致力于粉碎套题押题的围追堵截所期待的高考指挥棒的积极效应:

击痛顽症,搅动反思,推动语文教育回到“真语文”的常轨和科学化、专业化的正道上来。

可喜的是,试卷刚刚传出考场便激起热烈的争鸣,标志着这种效应开始显现并将扩大和深化——老师们有的直面现实,感触良深:

江西的语文高考试题真的是猜押不到了;有的正视自身,反躬自察:

我们的教学真的是出了问题,我们的学生真的是不会写作文;更多的是痛定思痛,亟望疗救:

再不能讳疾忌医,再不能跟着那些套路走了,必须切实把工夫下在“真语文”上……此类基于良知的声音,让人感佩,让人看到了语文教学科学化、专业化的前途与希望。

今年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在文体呈现上与去年十分注意所有教学文体的整体平衡、力求尽可能更多地覆盖日常教学的文体有所不同,对实用性文体有明显倾斜。

不必说小阅读材料是典型的科普文,连语言综合运用题也明确规定要“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这主要是因为此类文体在社会语言生活中运用最为广泛,高考却几乎不考!

教学方面虽然还没有放弃这种文体的阅读教学,但基本放弃了对它的写作训练,从而造成了学生把握这种文体的能力较之其他文体明显偏弱。

对包括说明文在内的实用性文体这种“以前没学好,现在不重视”的状况,有识之士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呼吁“要多想些办法”,“得多补课,这是教学责任”。

江西卷的上述倾斜和这种呼吁应该说是不谋而合。

了解了这些也就不难了解,今年的“倾斜”和去年的“整体平衡”虽然异曲却是同“谋”,都明确地发出了要高度重视文体意识培养和文体能力训练的信号。

今年命题材料的选取,在回归教材的特色上力度有所加大,形式有所创新。

在字音、字形和词语(含“呱呱坠地”等成语)这一块坚持继续从必修和限选教材中选取语料的同时,小阅读材料仿照2011年的《文化时间》一文从语文读本中采选、加工的做法,是对第五册读本《珍贵的尘土》中《病毒——吃完饭赖着不走的客人》一文加工而成。

不同的是,前年的是配套老大纲的老读本,今年则是现行教材的配套读本。

这种做法作为回归教材的一种特殊方式,更加贴近考生实际的阅读水平,应该有较好的考试信度。

此外,古代诗词赏析所选取的辛弃疾的词,对接必修教材第四册作者的同类词作;大阅读文本的主人公沈从文,即是课文《边城》的作者;古文《村庄嫁取图记》,与脍炙人口的传统教材《核舟记》的文体标记基本一致……以上种种,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包含有回归教材的考量。

必须着重指出的是,语言综合运用题要求以整本限选教材为介绍对象,虽然该题并不以考查对教材内在或外在内容、形式的识记、理解为主要目的,但完成题目必须以识记、理解这些为基础,“回归”的特色与用意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这里,有一点可以略作生发:

此题涉及到由厚到薄和由薄到厚的重要的读书方法问题。

而训练学生掌握这样的方法,恰恰是语文教学的职分所在,应该是时下呼唤的“本色语文”义不容辞的当行本色:

两种“由……到”,过程要用语言去操作,结果要用语言来实现,完成该题不正是这样吗?

说起来,课标所谓的“三维”中“过程与方法”一维就这样不经意而又较为巧妙地体现在题目的设计中。

其实,“情感与价值观”一维也应当像这样必须通过“知识与能力”这一具有本质性意义的维度来体现,否则不但自身无着落,语文也会不成其为语文。

今年试卷的整体格局仍然保持不变,全卷还是语言知识及运用,现代文阅读理解与鉴赏,古诗文记诵、阅读理解与鉴赏,写作和名著阅读5个板块。

全卷总分和客观题、主观题占分也是一仍旧制,没有变动。

江西实施新课标高考已经三年了,根据教情、考情实际,在保持整体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对局部板块进行调整,以利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以利提供更为积极的教学导向,既在预料中,也在情理中。

江西省2013年高考语文成绩统计表

题序

内容

满分值

含0分

不含0分

总分

1~6

选择题

36

26.

26.

7~9

10~12

13

翻译

(1)

4

1.81

2.34

6.81

翻译

(2)

4

2.5

2.63

翻译(3)

4

1.76

1.84

14

鉴赏

(1)

2

1.2

1.99

4.55

鉴赏

(2)

6

2.25

2.56

15

默写

8

5.9

6.39

6.39

16

概括主题

5

1.81

1.96

10.15

17

解释含义

(1)

3

1.97

2.15

解释含义

(2)

3

1.42

1.89

18

议论的作用

5

1.36

1.79

19

语言特色、效果

5

2.2

2.36

20

小作文

15

7.28

7.67

7.67

21

大作文

50

30.69

31.42

31.42

总分

150

90.31

93

 

各题具体分析

一、语言基础知识

众所周知,这一块中字音、字形和词语(含熟语)材料大都采自教材。

一个“采”字,意味着卷面上的那几十个字词是从规定使用的十本教材中一个个地临时搜集出来的,没有配套的字表、词表可供凭借。

表面上反映的是命题的勉为其难,从中更能看到是教学和积累的随意与困难。

由于多年来的命题坚持材料的教材取向,客观上促进了教师和教研人员对高中语文字表、词表的计量研制工作;目前,已经有多份表格成型并在学校流传使用。

这一工作是艰辛的,但无形之中对推动教学人员潜心地钻研教材(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研究汉字汉语,促进字词积累及其运用教学的科学安排,又很有意义。

可以说,这应当是字、词命题回归教材的特色所产生的“副效应”。

针对一定范围的信誓旦旦的“押宝”式预测,基于防止套押的考虑,与去年相比1至5小题的考点仍然没有改变,只是在词语考点中将成语题换成了词语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衣着(zhuó)果脯(fǔ)

给(gěi)养揆情度(duó)理

B.蟊(máo)贼呵(hē)护

湍(tuān)急模棱(léng)两可

C.载(zài)体供(gòng)认

涔(cén)涔呱(guā)呱坠地

D.愠(yùn)色角(jiǎo)色

畏葸(xǐ)殒身不恤(xù)

答案为B。

A项中的“给”正读为“jǐ”,“供给、供应”义,与其音义一样的还有常用词“给付”“给水”“供给”中的“给”。

此音还表“富裕充足”义,如“家给户足”。

项内其他三个加点的也都是多音多义字,这里的正音常被分别误读作“zháo、pú、dù”。

C项“呱呱坠地”中的“呱呱”作为小儿哭声,正读为“ɡūɡū”。

D项的“角”,即“角色”,指演员扮演的人物,正读为“jué”(“脚色”的“脚”也是此音)。

此音此形还表“角色类型”(如“旦角”),“竞争;斗争”(如“角逐”)义,以及表古音、古姓等,之间或为多义关系,或为同形关系,比较复杂。

这一小题考查的是对普通话字音的识记情况,能力层级为A级。

今年从教材中采集材料比较注意扩大覆盖面,除了必修教材和指定的五本选修教材中的现代词语之外,一些虽然只在文言教材中出现,但沿用至今仍然具有表现力的词语,也纳入了选择范围。

此外,采自教材的个别词语在形式上也作了一定的处理,如“揆度”“呱呱而泣”,出现在试卷上的词形分别是“揆情度理”和“呱呱坠地”。

这样处理,可以考查到语言思维的活泛性,对倡导课堂内外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也有一定意义。

今年依然选择了一些日常语言生活中使用频率高、富有表现力而又容易读错的词,如“给养”“载体”“角色”等,借以进一步引起对语言文字规范教学的重视。

【2011年】⑴蹑niè足行háng伍(必修3《过秦论》);⑵彳chì亍(必修1《雨巷》第6页有注释与读音);⑶着zháo装(这是干扰项,试题注音错,应读zhuó。

必修2《故都的秋》有“着zhuó着很厚的青布单衣”);⑷少不更(gēng)事(必修3《祝福》);⑸造诣yì(必修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⑹校xiào对(这是干扰项,试题注音错,应读jiào。

虽未出现于课本,但2007年字音题却考了这个词语);⑺珐(fà)琅(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动人的北平》);⑻茕qióng茕子立(必修5《陈情表》);⑼蟊máo贼(必修4《哈姆莱特》);⑽弹劾hé(必修4第64页《苏武传》注释4,内有“劾”的注音);⑾勖xù勉(必修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内有“相勖”的注释及注音);⑿鲜xiān有所闻(这是干扰项,试题注音错,应读xiǎn。

必修5《陈情表》有“终鲜xiǎn兄弟”);⒀圭臬niè(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都江堰》);⒁肖xiào像(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特利尔的幽灵》);⒂迤yǐ逦(必修5第3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注释7,另有注音);⒃咄duō咄逼人(必修4《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2012年】

⑴熟稔rěn(《归去来兮辞》“犹望一稔”);

⑵青荇xìng(必修一《再别康桥》);

⑶锱zī铢必较(必修五《咬文嚼字》);

⑷优渥wò(必修五《陈情表》);

⑸尺牍dú(必修五《陈情表》);

⑹监jiàn生(必修二《祝福》);

⑺执拗niù(必修四《窦娥冤》);

⑻孑jié然一身(必修五《陈情表》“茕茕孑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松驰回溯卫戍皇天后土

B、辨认影牒荣膺残羹冷炙

C、豆蔻聘礼修葺金壁辉煌

D、城阙编纂恻隐亭亭玉立

答案为D。

A项的“驰”、C项的“牒”、C项的“壁”分别为“弛、碟、碧”之误。

从所在词语看,A项是音同形似导致语素意义混淆致误,“驰”指“奔驰”,“弛”指“放松”(如一张一弛)等,语素义和语素性质都有很大差别。

B项也是音同形似导致语素意义混淆致误。

“牒”有“簿册;书籍”等意义(如“谱牒、史牒”),按说“影牒”也有词理,而“影碟”则能状其件之形,而且作为从闽、粤方言进入普通话语汇的词语已然约定俗成(收入了《现代汉语词典》),约定俗成就是道理,故此需要“识记”。

C项的“壁”与正确字形“碧”音同形似,易误,而且依据错形望文生义还有可解,更易出错,尤其需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这一小题考查的是对现代汉字字形的识记情况,能力层级为A级。

题中选取的正确字形,大多都有干扰性,即也是易于出错的字。

比如,“卫戍、辨认、修葺、亭亭玉立、残羹冷炙”中的“戍、辨、葺、亭、炙”等都有对应的一个甚至多个形似或义近字干扰。

有的近义词语本来均属通用而被视作一正一误致错,如“编纂”易因“编撰”而误为错形(那年曾考“编撰”今年再考“编纂”,就是想提醒注意)。

总的来说,字形的错误不外乎字形相近相混、字音相同相似、字义缠夹混淆所致。

因此,在机械识记的同时,适当了解一点汉字形音义三者关系的知识,了解一点字词联系及变迁的知识,有利于理解性记忆。

这对增进学习汉语字词尤其是书面语词的兴趣,训练思维能力,乃至从整体上提高汉语文化修养都很有意义,也就是一再说到的“童子功”吧。

语文教学切不可放松对汉字的教学和对汉字文化修养的重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1)家庭的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人民苦不堪言。

(3)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全体职工都总经理罗阳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打动。

A、熏陶青云直上为……而

B、熏染青云直上为……而

C、熏陶扶摇直上为……所

D、熏染扶摇直上为……所

答案为C。

也就是依次填入的应当是“熏陶”、“扶摇直上”和“为……所”。

要想作出上述正确的选择,就需要对近义或易混的三对词语的语义、用法和语用环境进行准确的辨析:

(1)“熏陶”“熏染”都有“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影响”的意思,但前者指好的影响,褒义,后者指某种不好的影响,贬义。

句中是指对美的感悟和陶醉,显然是好的。

(2)“扶摇直上”和“青云直上”都有迅速上升的意思,但在使用范围上,前者较广,既可用于人如仕途得意,也可用于事物如价格、产量快速上升等;而“青云直上”只适用于人,多指官职、地位高升,不能用于事物。

句中形容物价剧涨自然就是“扶摇直上”了。

(3)“为……所”连用构成固定的被动句式,“所”连接的动词有被动意味;“为……而”连用表示原因或目的,“而”连接的动词则具主动意味。

准此,适合句意的应当是“为……所”。

这一小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这种题型轮空了一年后,和前年一样还是选用了一对实词和一对成语,不同的是虚词选的是一对固定格式。

两个成语均采自教材,一是《逍遥游》,一是《滕王阁序》。

台湾的类似统考及其模拟性的考试,成语均从教材采集,自然也有回归教材的导向,同时,特别着眼的是这样更有利于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此外,虚词的这对固定格式在社会语言生活中不知何故大家都喜欢使用,因而常见常用却又常常相互混用,以致对象颠倒、表意相反。

诸如此类,更加显示出近义和易混词语辨析、积累训练的迫切性和基础性,应当引起教学方面高度重视。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B、芸斋主人说:

鲁迅先生有言: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C、蝴蝶纵有千般不是,还是有一桩长处:

不做室中物!

飞,则飞于野;舞,则舞于田。

D、“血战长空”以独特视角关注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历史,剧中主要角色均有历史原型

答案为C。

句中冒号起提起下文的作用。

分号表示的是两个并列分句间的停顿,这两个并列分句还是对偶关系,分号并结合两个逗号的相应使用把对偶两翼的整饬美醒目地外显化了。

而一个感叹号的使用,把作者对蝴蝶“长处”的赞叹恰到好处地点化了出来。

可以说,这一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但规范,而且几近完美。

A项中的“还是左拐”后应为句号,只有这样,分号左右才能形成规整的复句,否则,分号右边就杂糅进了另外一句,句式混乱,表意也相应混乱。

B项的问题是在简短的文字中冒号连续使用或说套用,引起表意混乱。

可以将第二个冒号改为逗号,或将第一个改作破折号——破折号也有引起下文的作用——下文则另起一行。

D项中的“血战长空”从句意可知,是一部“关注……真实历史”的“剧”,所以应加书名号而非引号。

这一小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以上(包括以往)对标点符号使用正误各项的分析,都属常识。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自主命题九年来,就有六次考查了标点符号(2007年、2009年和2010年轮空),所设题目涉及的都是最为常见又最不应当出现的错误类型。

不仅如此,江西高考近三年来还以其他形式考查了标点符号,如2011年与2013年的文言文断句题,2012年现代文大阅读第19题提到省略号的作用。

之所以执着地坚持对标点符号运用情况进行考查,其中既有标点符号性质和功能本身的因素,也有针对运用现状,力求纠偏的因素。

标点符号属于文字,具有记录语言的语义、语气、语调和显示语用功能、修辞色彩等种种作用。

要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情况,要评价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标点符号的考查就不可或缺。

如此重要的一块,语文教学和社会语文生活一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造成极大的混乱。

针对这种情况而设置这方面的题目,不求其内容含量的丰富性或精细性,而是着眼于一定的导向作用:

标点符号应当好好地去教,认真地去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B、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答案为D。

这是一个三重复句,共5个分句。

1至4句一起与第5句构成第一层,转折(轻转)关系;1、2句与3、4句构成第二层,承接关系;1与2句和3与4句构成分处第二层左右两边的第三层,分别为并列与假设关系。

全句层次分明,表意完整。

A项中多用了一个否定词“没”,表意纠结不清:

到底是漏举了不少,还是举了(没被漏举)不少?

前者作为本意没有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B项中的“床上用品”应当包含在“生活用品”之中,不是并列关系。

与前年同一小题的D项“枪支弹药”和在常识中、概念上包含它的“武器物资”相并列一样,也是典型的不合逻辑。

反复多次针对此类错误类型出题,除了其他原因之外,客观上是因为此类错误触目皆是、十分常见。

C项错得有点意思。

也许是觉得相对于“两年”,“五年”在数字上是“多”了、“进”了,便用上表示“更进一层意思”的“甚至”吧。

殊不知,从句中表达遗忘的速度和程度的角度说,是两年就忘比五年才忘更其严重、“更进一层”。

更有点意思的是,也许作者有所意识,紧接着的下一句又用对了,不妨摘下,以供一哂并供思考:

“而某些其他的东西则也许在十年后甚至五年后就会被人遗忘。

这一小题考查的是辨识句子正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根据抽样数据,今年的这一题平均2.19分,难度值0.73,较之对应的2011年1.05分,0.35和2012年的0.81分,0.27,提高幅度的确很大。

有说是因为今年的题目出奇地容易,这恐怕不是事情的全部。

相比其他同类试卷,江西卷的这道题历来比较容易,为什么却会有这种判若云泥的差别呢?

平心而论,同教学上的重视与否关系极大。

近20年来,“淡化语法”流毒甚广!

近几年有些省市甚至连高考也放弃了此类考点,语法教学几乎被驱逐出了语文课堂。

而江西卷不为所动,执著地坚守语法考点,且从来没有把它作过轮考对象,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此外,还通过座谈、问卷、讲座和试卷阐析、赴学校调研等多种形式,反复地、顽强地与教学一线研讨、沟通,水滴石穿,终于“感动”了“上帝”,逐渐重视起来了。

正因为重视,所以才取得了今年这种可喜可贺的成绩。

不过,欣喜之余,还得保持清醒的头脑。

须知,题目即使保持难易程度大体不变,但考生就像流水的兵,是动态的,这一届考好了,并不意味下一届就好。

归根结底还是要在教学中一以贯之地加以重视。

补充考点:

语言连贯

江西自主命题以来,连贯题只有2009年、2010年在第Ⅰ卷中用3分选择题单独予以考查,其他年份则与别的语言表达与应用题综合考查。

从历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实际情况来看,语言连贯题(排序题)还是普遍看好的一种题型。

这种题目,或放在第Ⅰ卷或第Ⅱ卷中以2-4分的分值用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或放在第Ⅱ卷中要求考生自己重新排序,用主观题型予以考查。

而对语言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方面的能力的考查,则一般是放在第Ⅱ卷的“语言表达应用”题中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2013年全国共有10套试卷直接命题考查了“语言表达连贯”这一考点,采用衔接、排序等选择题形式,3分(山东卷用关联词语填空形式考查,安徽卷则用语句填空形式考查,各4分)。

主要有以下几种命题形式:

⑴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全国大纲卷、全国课标卷Ⅰ、全国课标卷Ⅱ、广东卷、湖南卷);⑵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北京卷);⑶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辽宁卷);⑷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浙江卷);⑸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山东卷);⑹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安徽卷)。

2013年的连贯题,既有词语填空,又有句子衔接,还有语句排序,这些都是语言表达连贯的范畴。

有别于小学和初中的考查,高中语言连贯题除了依然会涉及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外,更多的是关注逻辑顺序,即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或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

而逻辑顺序的编排难度要大些,一般顺序有:

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或相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

做题时除了解语句的三种顺序外,还应抓住连贯题“话题集中,前后一致”的特点,运用“关联连贯”“称代连贯”“顶真连贯”“兼语连贯”和“被动连贯”等方法。

因此,预计2014年高考乃至以后年份的江西命题,该题的命题趋势如下:

1.单独命制一道语言连贯题,作为替换轮空的标点题间或出现。

其考查形式依然是3分的选择题,一般是给出一则材料(一个议论性语段或描写类语段),从中抽出五六句话,然后打断语序,编制出四个备选项,让考生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2.以主观题形式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可能放在第Ⅱ卷的“语言综合表达”以及第七大题的写作中予以考查。

二、名著阅读

从前两年的情况看,这一块的考试发挥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应该指导学生课外大量阅读名著的意识,也在指导方法和提高阅读效果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部分认真阅读名著的学生更是有了喜人的收获。

但由于是新设考点,命题需要摸索,教学需要适应,因而仅设客观选择题型,且题量少(一道)赋分轻(3分),考试力度小。

因此,这一块的考试虽说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却是很有限的。

“精算”者甚至有根据他们偏执的“投入产出”比而放弃这一块的,使名著阅读形同虚设,不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学生应该“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无以实现人教版课标高中必修教材名著导读的设计意图,也不利于弘扬江西“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的命题特色。

由此,加大这一块的考试力度正如上文所说应在情理和意料之中,势在必行。

至于以什么形式、加大到什么程度,应以最新修订的《考试说明》为准。

当然也应当是万变不离其宗,设题意图不应改变,仍当为考测是否真正通读了原著(“读整本书”)。

期待的效果则是像古诗文默写那样,通过加大考试力度,明显提高考试信度和效度,并有效地促进学生沉潜于名著之中,涵养语感,提高能力,丰富语文修养和人文积淀,以利终身受用。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让他的学生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抢着发言,冉有、公西华、曾皙是在老师点名后才发言的。

最后,曾皙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赞许。

(《论语》)

B、小说主人公大卫的母亲改嫁后,继父对大卫的管教近乎残忍,强迫他挂着写有“小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