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街桥桥台施工专项方案正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04296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4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边街桥桥台施工专项方案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半边街桥桥台施工专项方案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半边街桥桥台施工专项方案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半边街桥桥台施工专项方案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半边街桥桥台施工专项方案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半边街桥桥台施工专项方案正文.docx

《半边街桥桥台施工专项方案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边街桥桥台施工专项方案正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半边街桥桥台施工专项方案正文.docx

半边街桥桥台施工专项方案正文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半边街桥于2012年建成,为一跨度为8m的箱涵,现状桥面宽度为5m,车行道宽度4m,两侧各50cm防撞墙,考虑到桥梁宽度不满足规范要求需加宽,且受两侧房屋限制及道路线位影响,道路线位调整,本桥为新建。

桥梁起点桩号K11+938.000,终点桩号K11+978.000,全长40.0m,全桥共一联,为单幅桥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结构形式,根据地形地貌,下部结构桥台均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

1、本次施工范围

A0、A1桥台均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结构形式,A0号桥台台身高度均约为5.0m,A1号桥台台身高度均约为5.8m。

桥台台身及基础采用C25片石混凝土浇筑,台帽采用C30混凝土,台后设置50cm厚级配碎石反滤层,并应设置封水层。

桥台基础要求桩基应嵌入完整中风化岩层不小于1.0m,同时满足基底持力层抗压承载力要求。

二、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勘察区总体上属于浅丘地貌,地形平缓属农业种植区,半边街桥河两岸附近区域属河谷岸坡。

A0#桥台和A1#桥台处均为土质岸坡,地形坡角一般为5~10°,未发现变形迹象。

最高点位于勘察区北东侧,高程为377.6m,最低点位于半边街桥河,高程为371.2m,高差约6.4m。

2、气象、水文

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0.5℃;夏季日极端最高气温41.3℃(2006年8月6日),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为-6.1℃(1976年12月26日)。

区内大气降水形式以降雨为主,偶见冰雹及降雪,多年平均降雨量1106.7mm。

雨量集中分布在5~10月,降雨量为832.2mm,占全年降雨量的75%;大雨、暴雨多出现在7~8月。

半边街桥河在勘察区由北向南流过,河床宽度约15~20m,水面宽度约7~10m,河流纵坡约1%,勘察期间测得水深约1.20m,水位371.4m,流速约0.1m/s,流量约0.44m3/s,河水浑浊,有轻微的腐臭味。

根据调查访问半边街桥河的常年洪水位约372.747m,最高洪水位约374.00m。

3、地质构造

场地位于螺观山背斜北西翼,岩层产状328°∠4°,椐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调查,华蓥山基底断裂位于桥位区南东侧约8.5km,场地内及附近无断层通过。

场地岩体内发育两组构造裂隙:

①产状72°∠68°,裂隙间距0.5~1.2m,平均间距0.85m,局部张开度1~2mm,少量裂面附少量的铁锰质浸染物,属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差;②产状168°∠76°,裂隙间距0.6~1.3m,平均间距0.95m,张开度1~4mm,局部裂隙夹少量钙泥质充填物,属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差。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表3.2.2,岩体结构为厚层状结构,结构面发育程度为较发育,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根据表3.2.7,岩体节理发育程度为不发育。

4、地层岩性

勘察区出露地层从新至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残坡积层(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1)冲洪积层(Q4al+pl)

分布于半边街桥河河床及两岸,在ZK3~ZK6,4个钻孔中有揭露,钻探揭露厚度为1.50~2.80m,层底标高为369.60~372.30m,岩性为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灰褐色,无摇震反应,切面呈蜡状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呈可塑状,含砂质约10~20%。

(3)残坡积层(Q4el+dl)

分布于半边街桥河常年洪水位以上的斜坡地带,在ZK1、ZK2、ZK7、ZK8、ZK9,5个钻孔中有揭露,揭露厚度为1.20~2.50m,层底标高为370.00~374.50m,岩性为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黄褐色,无摇震反应,切面呈蜡状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呈可塑~硬塑状。

(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该层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桥位区为第四系土层覆盖,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本次勘察揭露的基岩铅直厚度为9.3(ZK6)~12.2m(ZK2)。

泥岩(J2s-ms):

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广泛分布于勘察区。

强风化岩体较破碎,强度较低,呈碎块及片状;中风化岩体强度较高,岩体较完整,多呈柱状或长柱状,节长约15~50cm。

砂岩(J2s-ss):

灰白色,硅质胶结,厚层状构,细粒结构,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矿物组成。

强风化岩体较破碎,强度较低,呈碎块状;中风化岩体强度较高,岩体较完整,多呈柱状或长柱状,长约15~60cm。

风化带特征

强风化带:

该层在所有钻孔中均有揭露,厚度2.60~4.00m,层底标高为368.50~373.10m。

强风化带内岩体较破碎,网状裂隙发育,岩体多呈碎块状、短柱状,用手捏易碎,强度低。

中风化带:

岩体较完整,强度较高,岩心呈柱状、长柱状,强度较高。

基岩面特征

A0#桥台:

基岩埋深1.20~2.50m,基岩面平直,基岩面标高为372.20~374.50m,倾向北东,倾角约1~3°。

A1#桥台:

基岩埋深2.20~2.80m,基岩面平直,基岩面标高为369.60~371.00m,倾向北东,倾角约1~3°。

5、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区根据地下水赋存介质及水动力特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1)松散岩类孔隙水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第四系土层中,该类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区内该类地下水接受大气降雨和半边街桥河河水补给,该类地下水水位受半边街桥河河水位控制。

该类地下水沿下伏基岩的裂隙,补给基岩裂隙水。

(2)基岩裂隙水

桥位区的基岩岩性为泥岩,中风化泥岩的构造裂隙发育短小闭合,为相对隔水层,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泥岩的风化裂隙中,主要接受半边街桥河河水补给,地下水水位受半边街桥河河水位控制。

(3)水文地质试验

根据本次勘察的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资料,各钻孔地下水水位稳定为372.747m,为了查明第四系土层和强风化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本次勘察对ZK4第四系冲洪积层和强风化层进行混合抽水试验。

根据抽水试验结果表明:

场地内第四系土层+强风化泥岩的渗透系数为3.041m/d,渗透性较好。

综上所述,勘察期间拟建场地的地下水位受半边街桥河河水位控制。

6、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

经调查,场区内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崩塌、危岩、活动性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无地下洞室、地下构筑物,在自然状态下场地整体稳定。

三、施工难点

半边街桥跨越河流,河流淤泥较深,对桥台基础造成较大的施工难度。

四、技术准备 

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及场地的地下土质,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基础平面图,定出基坑开挖线,测定高程水准点。

第二章编制原则及依据

一、编制原则

贯彻执行国家及重庆市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管理程序。

遵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我方的综合施工生产能力组织施工,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确保高质量、高效率、高速度完成工程建设。

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各工序施工时,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遵守合同条款的原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严守合同和标书要求。

二、编制依据

《半边街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半边街桥工程施工图设计》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JT/G160-200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和各级使用标准》(JGJ184-2009)

重庆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标准,重庆市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我司在类似线路结构工程施工中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经验。

我司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现有的技术力量、资金能力、机具设备、施工管理水平、施工经验等综合生产能力。

现场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地上建筑、标线、地下管线、环境条件及工程材料条件等。

 

第三章施工准备

一、材料及主要要求 

1、混凝土:

采用正规生产厂家并有商品合格证 

2、水:

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3、钢筋:

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表面清洁无老锈和油污。

 

4、外加剂、掺合料:

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检测报告,复试报告。

 

5、片石:

抛石挤淤所用材料,抛石先用片块石,宜就地取材,片块石料径不小于300mm,小于300mm的片石含量不超过20%。

,抗压强度大于20Mpa。

二、机具设备准备:

  

1)配套设备:

挖掘机、装载机、吊车、潜水泵、弃渣运输车等。

2)安全设备:

防水照明灯、安全帽等。

 

3)混凝土灌注设备:

混凝土拌和站、发电机、混凝土运输车、机动小翻斗车或手推车、长短棒式振捣器、混凝土导管、下料斗等。

 

4)钢筋加工、安装设备:

钢筋笼成套加工设备、电焊机、吊车等。

 

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一、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定位→清除淤泥→基础开挖、清理、基坑验收→基础定位放线→基础关模→浇筑基础砼→拆模→侧墙、前墙分层关模→浇筑砼→折模→砼养护→台帽施工→台背回填部分→(支座安装、箱梁施工)→背墙施工→台背回填→成品检测、验收。

二、施工工艺

1、测量放样

由测量人员用全站仪精确测量基槽平面位置,根据承台底面尺寸及埋置深度、地质水文条件等确定基坑开挖的尺寸。

由测量人员定出开挖边桩,连接边桩即为基坑开挖边线。

在放样过程中适当加大基坑开口尺寸,一般每边加宽1m,以保证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不稳定土层时,能够适当加大不稳定土层的坡率。

2、基础施工

2.1基坑开挖范围

根据施工现场勘察实际情况,由于桥台基础施工区域为农田等软土地基,离桥台结构边线设置1m宽的模板施工宽度,开挖基坑坑壁坡度按不同坑璧土类放坡开挖,岩层按1:

0.5放坡开挖,土层按1:

1放坡开挖,淤泥层按1:

2放坡开挖,其中在土层与淤泥层之间设置1m宽的平台,防止淤泥滑落落入基坑。

开挖范围示意图如下:

2.1.1A1桥台基坑

A1桥台基坑开挖剖面示意图

 

A1桥台基坑开挖平面示意图

 

2.1.2A0桥台基坑

A0桥台基坑开挖剖面示意图

 

A0桥台基坑开挖平面示意图

2.2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的总体原则: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掌握好“分层、分步、平衡、限时”四个要求,遵循“竖向分层、纵向分段、快速封底”的原则,并做好基坑排水,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在基坑开挖施工中,通过实际地质情况选择并确定安全合理的基坑边坡坡度,使基坑开挖后的土体依靠自身的强度,在新的平衡状态下取得稳定的边坡并维护整个基坑的稳定。

 

扩大基础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和人工开挖相结合,基坑开挖形式采取斜坡式。

针对基坑开挖范围的淤泥层,需先进行清除外弃。

然后对开挖出来的土层和岩层,可作为就近路基填料。

A0台和A1台基坑开挖土石方量如下表:

项目名称

A0桥台

A1桥台

合计

备注

淤泥层

905m3

1050m3

1955m3

外弃

土层

652m3

155m3

807m3

路基填料

岩层

456m3

240m3

696m3

路基填料

实际开挖土石方量以现场收方核定为准。

开挖时控制边坡坡度,保持边坡稳定。

根据地质水文条件,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

 基坑顶做成2%反坡,并疏通排水渠道,疏导水流,防止雨水或其它地表水汇集浸入基坑。

坑顶缘动载或较大静载距坑顶1.0m以外,防止塌壁。

 基坑预留20~30cm人工清底,以免扰动原基,基坑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清排水。

基坑开挖至距基底设计标高1.0~1.5m时,按照设计地质资料核实基底地质岩性,如基底岩性与设计不符或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立即报请监理工程师及设计代表提出处理意见。

在处理方法确定后再进行开挖至设计标高并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因直接挖至设计标高后,因地质情况不符,等待处理意见过程中长时间晾槽而导致施工因素造成的水浸或地质风化。

合格的基坑基底,在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批准后,迅速进行基础圬工施工,避免晾槽。

2.3基坑开挖注意事项

(1) 坑顶四周距坑缘适当位置处设截水沟、防止雨水侵入。

  

(2) 根据地质、气候条件确定坑顶动载位置,根据需要加宽护道、加强支护,动载距坑缘间至少备有1m宽的护道。

  

(3) 基坑弃碴弃于指定用地范围内,弃碴脚按设计进行防护。

用于回填的弃土堆至坑缘距离不小于基坑深度。

(4) 开挖后及时进行灌注基础施工,避免基底长期暴露。

基底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采取相应措施。

2.4基坑支护和排水  

基坑开挖前,根据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制定可行性防水措施,备足抽水设备,及时排除坑内积水。

基坑排水采用汇水井法,开挖中不停止抽水,抽水能力为渗水量的1.5~2倍,排出的水要防止回流、回渗。

 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不稳定的含水土壤,放坡开挖无法保持边坡稳定,受地形条件制约无法放坡开挖时,制定可行性支护方案。

加强坑壁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2.5地基检验  

基坑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采用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

对基底平面位置、尺寸、标高、基底承载力、基底稳定性、基坑侧壁和基底是否有隐蔽性溶洞、暗河进行隐蔽工程检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签字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则按设计图纸或监理工程师指令进行基底处理。

2.6浇筑片石混凝土

基础为C25片石砼,按设计台阶分2次浇筑施工。

基础模板采用1.5cm后的层板,层板后面钉5cm后,10cm宽的方木进行加固。

模板拼缝间用海棉条塞紧,侧模与地模间缝隙用高标号砂浆填实,并在模板外设竖向钢管进行加固,模板内侧用对拉杆进行加固。

砼浇筑时,首先在基底浇筑一层混凝土,然后用人工堆码片石,片石必须用水重洗掉表面的泥、粉尘等。

片石参入量不得超过设计量25%,混凝土浇筑至基础顶面时,必须设置连接石,以便上下两层混凝土形成过整体。

连接时摆放必须在一条线上,片石大体积部分朝下,尖锐部分向上。

3、台身、台帽施工

3.1脚手架施工

3.1.1选用材料

脚手架搭设选用Ф48×3.5规格无缝钢管,采用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连接。

用于立杆、大横杆和斜杆的钢管长度以4—6.5m为好。

有裂缝的钢管严禁使用。

有脆裂、变形、滑丝的扣件禁止使用。

 

(1)钢管:

采用Ф48×3.5焊管,材质Q235-A级,长度不超过6500mm(最大质量≤25kg)。

 新钢管的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资料齐全,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并涂刷防锈漆。

 

(2)扣件:

新扣件的生产许可证、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资料应齐全。

旧扣件应检查其外观,对有裂缝、变形的禁止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3)脚手板 

在使用人员密集、使用周期较长的部位,脚手板采用木板。

木板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其宽度≥200mm,厚度≥50mm,两端用10~14号镀锌钢丝捆紧。

禁止使用腐朽的木板。

3.1.2构造要求 

立杆纵距1.5m,横距1.0m,大横杆步距1.8m,里立杆距结构边距离为35cm,以保证一定的操作活动空间。

上、下两根大横杆之间设一道护身栏杆。

上、下横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以减少立杆偏心受载,与相近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

扫地杆通长设置在距外架底部20cm处。

(1)立杆接长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对接时,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2)纵向水平杆 

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横向水平杆下部,与立杆用直角扣件固定,其长度≥3跨。

纵向水平杆接长可对接也可搭接。

对接时:

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错开的距离≥500;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1/3倍跨。

搭接时:

搭接长度≥1m,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100mm。

(3)横向水平杆 

 主节点处(水平杆与立杆连接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与立杆用直角扣件固定。

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150mm。

在每跨跨中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以便支承脚手板。

 对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悬挑长度距装修面≤100mm,最大不超过400mm。

 

(4)脚手板 

脚手板采用木脚手板或竹串片脚手板。

脚手板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

脚手板的铺设可对接平铺,亦可搭接铺设。

3.1.3脚手架施工技术要求

(1)搭设顺序 

做好搭设的准备工作—→放置纵向扫地杆—→逐根树立立杆,随即与纵向扫地杆扣牢—→安装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或纵向扫地杆扣牢安装第一步大横杆—→安装第一步小横杆—→第二步大横杆—→第三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抛撑(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牢,在装设两道联墙杆后方可拆除)—→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接立杆—→加设剪刀撑铺脚手板—→绑护身栏杆和挡脚板—→立挂安全网

(2)拆除顺序 

安全网—→护身栏杆—→挡脚板—→脚手板—→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纵向支撑 

(3)台顶部作业层平台脚手板铺设 

施工时,作业层脚手板沿纵向满铺,做到严密、牢固、铺稳、铺实、铺平,不得有50mm以上间隙。

严禁留长度为150mm的探头板。

搭接铺设的脚手板,要求两块脚手板端头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400mm,接头处必须在小横杆上。

(4)支撑体系 

纵向支撑:

为了增强脚手架的纵向稳定性和整体性,在脚手架纵向传力结构的外侧隔一定距离沿高度由下而上连续设置纵向剪刀撑。

在其两端和转角处设置剪刀撑宽度取3—5倍立杆纵距,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0—600范围内,最大面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地面不宜大于500mm。

 

横向支撑:

每片脚手架在其两端设置横向支撑,并于中间每隔6个间距加设一道横向支撑。

 

水平支撑:

没有铺板的水平桁架在二榀横向承力结构之间设置一根小横杆,其间距不宜大于1m。

必要时呈“之”字形连续布置。

5)地基处理 

脚手架地基落在回填土上。

回填土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分层夯填,分层厚度≤300mm,回填土的密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搭设前应将场地平整,将回填铲平,并距外脚手外侧立杆500mm设置浅排水沟。

3.2钢筋制作及安装

3.2.1钢筋加工 

(1)根据图纸设计要求,钢筋工长应熟悉图纸进行钢筋抽样,抽样完毕后,方可交付钢筋工下料。

 

(2)在钢筋下料过程中,应严把质量关。

而且质量员应不定期抽查后台下料长度与钢筋工长料单长度比较,误差大于规范要求的应重新制作。

 

(3)梁钢筋在下料时,钢筋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下料,而且钢筋梁锚固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4)成品堆放应标明所用部位、长度、规格。

3.2.2钢筋绑扎 

(1)进行钢筋绑扎时,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箍筋搭接处承受力钢筋方向相互错开。

 

(2)钢筋绑扎完毕后,应在底部和钢筋外侧垫齐同标号细石混凝土垫块,以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不露筋。

 

(3)绑扎钢筋时应满绑,不得缺扣或漏绑。

3.2.3质量要求 

(1)高度重视半成品加工质量,下料前必须调直钢筋。

下料尺寸必须经施工技术人员严格审查后执行。

钢筋制作一律在工地加工房内使用机械加工弯制成半成品使用。

保证弯曲角度和平直部分长度。

加工好后应按照规格品种分类堆放整齐,交待工人取用时不得错拿错放,以保证成型骨架准确。

 

(2)钢筋骨架绑扎注意绑扎方法,宜采用十字扣绑扎法,不得采用顺扣,防止钢筋变形。

3.2.4质量要求 

高度重视半成品加工质量,下料前必须调直钢筋。

下料尺寸必须经施工技术人员严格审查后执行。

钢筋制作一律在工地加工房内使用机械加工弯制成半成品使用。

保证弯曲角度和平直部分长度。

加工好后应按照规格品种分类堆放整齐,交待工人取用时不得错拿错放,以保证成型骨架准确。

 

钢筋骨架绑扎注意绑扎方法,宜采用十字扣绑扎法,不得采用顺扣,防止钢筋变形。

3.3模板的制作及安装

3.3.1模板选型及质量要求 

本工程模板设计及加工质量的标准按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实施。

混凝土外观要求应达到:

表面平整光滑,线条顺直,几何尺寸准确(在允许偏差以内),色泽一致,无蜂窝、麻面、露筋、夹渣和明显的汽泡。

模板设计及加工应满足:

接缝严密、不漏浆、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模板构造简单,支装方便、在实施过程中不变形、不破坏、不倒塌。

在满足模板施工及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考虑经济,施工效率等成本因素。

 

根据本工程特点,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及现场实际情况,模板综合选型如下:

组合钢模板、φ48×3.5钢管、φ12及φ14对穿螺栓。

3.3.2模板检查与组拼 

(1)模板安装前应对模板进行检查,要求具有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满足结构尺寸要求,表面平整度不大于5mm,无平面翘曲等。

对不符合标准的模板进行整形、磨光。

 

(2)模板锈蚀或表面粗糙直接影响到砼的外观,施工前应进行除锈处理。

 

(3)安装前应有详细的模板施工工艺方案,进行拼模设计、编号。

 

(4)根据拼模方案进行模板的组拼,不得随意更换。

3.3.3模板安装与固定 

(1)模板加工完成,经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2)模板安装要满足要求,加固牢固可靠。

模板安装完成后,专业木工要进入模板内部检查模板间的拼缝是否满足要求,不允许错台和缝隙宽度超标; 

(3)台身模板以16t吊车分节吊装拼接,将模板连接成为一整体。

为保证模板的整体性、刚度和稳定性,外模拼接处面板及背肋(或桁架)全部采用φ32螺栓进行连接固定。

为保证桥台内模的稳定性,除利用设计通风、泄水孔进行模板加固外,另在中腹板每60cm加设一根φ20支撑钢筋(两端头套塑料垫块)进行加固。

 

(4)模板间的止水胶带粘贴位置应约低于面板1~2mm,连续不断,模板连接紧密后,密实且与面板相平,保证拼缝面平且不漏浆。

 

(5)模板在安装前,先用水对面板进行擦洗干净,表面风干以后,采用滚筒或刷子对面板涂抹脱模剂,脱模剂要均匀。

如果刷脱模剂后遇到下雨天气,采用塑料薄膜或彩条布及时进行遮盖;下雨中面板未干严禁刷脱模剂;面板涂抹脱模剂后,要及时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进行覆盖,防止灰尘污染; 

(6)模板底口采用预埋件进行平面位置固定,防止浇注砼时移位;

(7)模板拼装完成后,采用斜撑与上部拉筋进行固定; 

(8)模板如果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利用砂浆带进行找平,模板底口采用木板进行垫平垫实; 

(9)模板加固且经测量符合后,经模板工对加固情况等进行检查,监理复核合格后才能进行砼浇注施工; 

(10)模板检查完成后,对模板底口四周的缝隙进行封堵,先贴海绵条进行堵缝,然后在外用砂浆进行细堵,保证底口不漏浆; 

(11)砼浇注过程中,派2个专业模板工值班,时刻观察模板变化情况且进行处理;

3.3.4模板安装的技术要求 

(1)模板—钢筋安装工作应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安设。

模板不应与脚手架联接(模板与脚手架整体设计时除外),避免引起模板变形。

 

(2)安装侧模板时,应防止模板位移和凸出。

浇筑在混凝土中的拉杆,应按拉杆拨出或不拨出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3)为防止出现漏浆、烂根现象,在模板就位前,模板底口需贴海绵条。

 

(4)模板板面之间应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保证结构物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