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与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4038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与发展.docx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与发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与发展.docx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与发展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与发展

第一章绪论

1、预习材料:

温馨提示:

为了更好地帮助您达到预习效果,请您围绕以下学习目标、重难点解析和主要内容进行预习。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的内涵和意义,掌握职业修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职业修养的内涵、意义以及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难点是职业修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修养及职业修养

1、修养

2、职业修养

3、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

第二节职业修养的意义

1、时代发展的需要

2、建设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需要

3、专业技术人员事业成功的基础

第三节职业修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1、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2、在职业活动中训练

3、在社会实践中强化

2、知识点学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修养及职业修养

一、修养

    1、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指的是对文化知识的接受和提高,并把文化知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孔子认为,通过学习《诗经》,不仅可以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可以增加许多关于鸟兽草木方面的知识。

而且文化修养不单单是知识的高低多少,同时也表现在一个人的礼仪风度方面。

    2、艺术修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精神与艺术精神,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通过艺术修养,人们不仅能培养起高尚的创作或欣赏趣味,而且还能够从中体悟到不少自然、社会、人生的哲理。

艺术修养不但能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同时也能提高人的实际理事处世能力。

    3、涵养与意志的修养

    所谓“气质”,许多儒者都把它说成是与生俱来的,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是后天习染所成。

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所谓“气质”,与个人某些先天的生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由后天的环境影响形成的,它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讲的“习性”。

儒家在修养论中提出了一个“变化气质”的问题。

变化气质,即改变习性,也就是今天所提到的性格、涵养与意志等方面的修养和锻炼。

    4、品德修养

    对于“义利”问题,儒家总的倾向是重义而轻利、先义而后利;在“公私”问题上,儒家一贯强调大公无私、先公后私,提倡公而忘私,反对假公济私;在“苦乐”问题上,儒家历来不以物质生活的贫富论苦乐,而是以精神生活的充实与否论苦乐;至于“生死”问题,孔子说的“死生有命”(《论语.颜渊》),代表了儒家对待自然生死问题的基本态度。

二、修养的表现

一个人的修养体现在很多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乐观上进、和善亲切、谦虚随和、理解宽容、热情诚恳、诚实守信。

三、职业修养

职业具有专业性、多样性、技术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职业修养具有职业性、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等特性。

   四、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修养可以从科学精神和认为素养两个方面来培养和提升。

第二节职业修养的意义

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修养的提高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1、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2、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

二、建设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需要

   1、通过继续教育提高职业素质。

    2、建设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1)实施“551”工程。

    

(2)重点开发八大类别的继续教育公修课。

    “十一·五”期间,广州将重点开发八大类别的继续教育公修课,在公修课培训内容选题上,以满足专业技术人员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要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为出发点,把职业道德、管理知识与技能、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各产业、行业特色及发展方向紧密结合,根据“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修课课程需求调研报告”,重点开发八大类别的继续教育公修课,主要内容包括:

法律与国家基本政策类、开放广州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类、技能知识类、职业发展类、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类、生活与健康类、文化与艺术修养类、当代高新科技类。

三、专业技术人员事业成功的基础

1、良好的职业修养是立身之本。

    2、职业修养决定着事业的成功和挫折。

   四、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

第三节职业修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一、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1、学习与“内省”

    修养要则是一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准则。

有什么样的决心,才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才会有什么样的作风。

    所谓“内省”,即内心的检讨和自我评价,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职业标准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良好的职业习惯主要是“内省”、自律的结果。

    2、“慎独”与修身

    “慎独”强调了道德主体的内心信念的作用,体现了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自律精神。

一个人要真正做到“慎独”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自我锻炼,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二、在职业活动中训练

   1、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社会上的行业多种多样,行业职业道德也就多种多样。

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在表达上往往使用本行业的行业术语,言简意明,便于本行业的从业人员接受和践行。

    2、培养职业情感

    情感是产生行为的动力。

所谓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好恶、羡慕或鄙夷的情绪和态度。

任何一种职业的合理存在,都是以满足他人、社会的正当需要为基础的。

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感受到各种职业被社会尊重与重视的程度,我们要通过职业活动,有意识地体验本职业工作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培养自己对职业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和幸福感等情感。

    3、提高职业素质

    在职业活动中,专业技术人员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外,还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学习职业道德意识、实践职业道德来全面提高个人修养。

在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正确的职业观、敬业精神、服务思想、质量意识、职业责任感、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等职业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才能促进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在社会实践中强化

1、参加社会实践。

在社会实践中强化,是培养和提升职业修养的关键途径。

    2、从本职工作做起。

提高职业修养的水准,十分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

从本职工作做起,要讲究职业形象、职业语言和职业行为。

第二章:

科学精神及塑造

1、预习材料:

温馨提示:

为了更好地帮助您达到预习效果,请您围绕以下学习目标、重难点解析和主要内容进行预习。

                     

第二章科学精神及塑造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科学精神的定义、内涵和隐性职业素养的内容,掌握科学精神的塑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科学精神内涵和隐性职业素养的内容。

难点是科学精神的塑造。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科学精神概述

1、科学精神的研究由来已久

2、国外学者对科学精神的论述

3、我国学者对科学精神的定义

第二节科学精神的内涵

1、探索求知

2、求真务实

3、开拓创新

4、理性怀疑和批判

第三节科学精神的塑造

1、弘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2、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3、增强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

4、提倡勇于质疑的批判精神

2、知识点学习

第二章科学精神及塑造

第一节科学精神概述

一、科学精神的研究由来已久

    科学精神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16年我国著名学者任鸿隽发表的文章《科学精神论》。

他认为科学精神就是“求真理”。

    1917年,美国科学家、奥柏林大学教授M·M·梅加夫给中国留学生做了“科学与近代文明”的学术报告,他认为,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张力,一个是传统主义,维护社会稳定;另一种就是属于推动改变这个现实的比较激进的力量,就是科学精神。

    1941年,竺可桢在《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更详细地论述了科学精神的内涵:

“一是不盲从,不附合,以理智为依托。

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闻是非,不计利害。

二是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

三是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

    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学者章道义和陶世龙认为,“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主要表现”,“科学精神还表现为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严密的方法”。

    20世纪90年代,“弘扬科学精神”更加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199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搞好科普工作的若干建议》,提出要在全党全国人民中提倡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

    1999年8月20日,江泽民同志视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表讲话时提到要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在给中国科技馆题词中就明确地提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法”。

   二、国外学者对科学精神的论述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两个词在西方用的非常多,哲学、历史著作中也常见。

国外的学者关于科学精神的论述虽然与我国学者所谈的科学精神的概念并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有许多思想是相通的。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其中以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默顿于1942年提出的“四规范”说影响最为广泛。

    “四规范”说即普适性—一视同仁;“共有性”—成果共享;无私利性—为科学而从事科学;有条理的怀疑—基于理性的质疑。

默顿把这四条作为规范结构下的科学气质,即是说,科学在精神层面上,它构成科学家所共有的语言、知识、信念和价值观的载体,它决定着个体科学家成果的鉴定和评价,也决定着科学活动的规范特征,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被内化为科学家的科学良心,外化为社会的科学意识。

它们不仅是维护科学共同体稳定秩序的基石,而且与社会精神文明和人的自我完善的理想是一致的或相通的,同时也为民主秩序提供了健全的发展机会,这是科学精神或科学价值的最深邃的人文意蕴。

    

三、我国学者对科学精神的定义

   我国许多学者认为,对科学精神进行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科学精神也并不能排斥人文精神和其他文化精髓。

但学者们普遍认为,科学精神是科学认识活动中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基于科学本质而产生的内在理念和精神气质。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李醒民教授认为,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研究活动和社会建制。

科学精神也恰恰体现在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的精神气质之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金吾伦研究员认为,科学精神是从科学成就和科学探索中概括衍生出来的关于人在处世行事中所具备的一种精神气质,是一种追求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的执著的探索精神。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信息分析研究室主任武夷山教授认为,科学的内涵在变化和演化,因此,科学精神也在变化。

《科技导报》副主编蔡德诚教授认为,在认识一切客观存在时,对人对己能善于辩误识伪,勇于去伪存真,有执著的求真、求实、求事实的精神。

    樊洪业研究员认为,科学精神就是追求真理的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惠国认为,科学精神是科学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形式、价值取向、基本行为规范和传统的结合所体现的内涵。

    罗长青认为,科学精神主要是指科学主体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

第二节科学精神的内涵

一、探索求知

    1、求知

   科学认识活动的开始,首先是人们单纯的为了获取对周围世界以及我们人类自身的奥秘的真相,是为了求知而求知,是一种“爱智”的行为。

亚里士多德认为,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功利目的,即不为任何其他利益而寻求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