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78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02110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78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78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78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78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78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78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78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78单元教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78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78单元教案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照片或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六十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或者是从电视节目,课外书上,家长那里了解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举手?

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

(学生说。

  2.教师:

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

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

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

(板书课题:

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

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

(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

区别:

“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

(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六十二课时

  一、看照片或图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

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

皇家园林:

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板书:

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

什么叫瑰宝?

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

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

(读后回答并板书:

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六、读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自己出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划出来。

  2.指名朗读这些句子,讨论分析,问: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侵略者的罪大恶极;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投影出示卡片)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从带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三、教师提问

  多么好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抢劫一空,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①我们应该怎么办?

(痛恨侵略者,维护世界和平,肩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

  ②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段?

(愤怒。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朗读全文,思考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读后概括出来,并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能表达中心思想。

(本文深刻揭露了英法侵略者大肆掠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肆意践踏我国文化艺术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慨。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

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

(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指名分三部分朗读课文,体会中心思想

五、总结深化

  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啊?

(答:

有!

  六、作业布置:

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七、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园林艺术的瑰宝

  辉煌建筑艺术的精华毁灭

  (爱)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恨)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积累重点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屈”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课文脉络。

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学习重点句段来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①课前搜集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

②有条件的地区可听取抗日老英雄的报告。

教学过程:

第六十三课时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

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

寇尸崖豪

  3、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

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

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

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

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三)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师提示:

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板书小结:

  第一部分

(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

(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

  (四练习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问题。

第六十四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板书课题,问:

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

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

自由读全文,说说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将重点问题板书。

  2、明确学习目标

  (l)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学习全文,默读画批:

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

  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1--2段为学习重点。

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

  2、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要求:

  (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

  

(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告诉学生,主持人要根据发言情况,给组员评分,老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效率、发言情况评优秀讨论小组。

  四、全班交流

  在汇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

要体现以读为主。

  五、教师指导重点

  1、第一段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

此段略讲。

  2、第二段

  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

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

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段

  

(1)填空: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

面前有两条路:

一条通往(),走这条路可以(),意味着他们可以(),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另一条是通向()。

走下这条路就意味着()。

走哪一条路呢?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2)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解决学生的提问。

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5、第四段

  

(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

”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

”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

  

(2)指导朗读

  “同志们,用石头砸!

”。

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

  指导朗读两个“带着”。

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

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6、第五段

  

(1)此段仍由学生的提问入手,“五壮士为什么跳崖?

”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3)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

有感情地读一读。

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六、总结

  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

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

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

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

  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总结语:

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七、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八、板书设计:

  舍生忘死的壮心

  壮烈豪迈的壮言

  英勇顽强的壮行热爱祖国、人民,

  宁死不屈的壮举仇恨敌人,英勇顽强

  受任于危难的壮志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

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每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时,“我”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做课前预习,扫除字词障碍。

通读课文。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六十五课时

  

一、谈话导入

  狼牙山顶峰响起的壮烈的口号声,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寇的的凶残和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1945年台湾“光复”后,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难忘的一课》。

(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学,整体把握

  1、质疑:

  通过你的预习,你认为这一课要学习什么?

怎么学?

【--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回让作者那么激动;要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中找到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

让学生知道课文前引言就是自学的目标,学会自己主动按照提示进行自学。

  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解决字词障碍;找重点句子和不明白的地方和伙伴交流、查找资料学习;说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

明确语文学习的方法,)

  2、导学:

  

(1)思考文题:

  看到课题你能想起什么呢?

  --设问:

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

(谁上课)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

  (内容)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

(难忘)

  

(2)提示:

  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是什么?

  (这种学习方法是刚开始,因此,提示孩子本课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

  (3)读课文、交流

  带着问题读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然后和小组的伙伴交流。

  --阅读课文,组内交流。

  (4)班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抓住多次出现的句子,理解分析

  a、文中哪个句子多次出现?

出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b、每次出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引导学习:

第一次出现

  1.导:

这句话出现的地方;老师是怎样写的?

(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

是怎样体会的?

说明什么?

“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引导理解:

第二次出现

  1、说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

他们是怎样朗读的?

找出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

“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

(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的感受?

(感动)

  5.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次出现

  1.思考:

“我”是怎样说的?

为什么“激动”?

  2.“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3.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

(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

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三、总结升华。

  1、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为了突出中心。

  3、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回归祖国。

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

因为: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四、作业布置:

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写会生字词。

  五、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民族情,浓浓爱国意

 

24、最后一分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香港过去、现在及交接仪式的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六十六课时

一、看图交流,揭题

  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

  2、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

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幅图,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特殊的时刻吗?

  3、教师激情揭题:

是的,这个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

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处开放;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这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提出困难,共同解决。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

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随机板书)

三、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

  1、师:

诗歌的大概内容同学们都已有所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地品味这“最后一分钟”。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

  第一处“最后一分钟”

  2、指名读第一小节

  3、师:

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把它

  找出来吗?

(生:

拟人)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说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处“最后一分钟”

  1、师: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学生接说:

激动、自豪)。

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这一份激动和自豪。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师:

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读着,老师相信你们的体会肯定也到位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一起来感受这份激动和自豪。

请听要求:

前面部分男女同学轮读,最后三行一起读。

  4、分角色朗读

  5、教师范读

  6、有感情地齐读

  第三处“最后一分钟”

  1、师:

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充分体会到了那份激动和自豪,真棒!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荣的,可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它走过的历程却是坎坷的。

  2、课件出示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等相关资料,教师介绍。

  3、师:

虎门上空的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发黄的旧条约也在此刻悄然落地。

在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在长城的脸上,在黄皮肤的脸上流淌呢?

快到第三小节中找一找。

  4、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1)指名读一读

  

(2)理解“使大海沸腾”(学生自由说;借助图片理解)

  (3)引读:

在这最后一分钟,百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

  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

  在这最后一分钟,所有中国人的喜悦都化作了泪水,这怎能不使大海沸腾呢?

--

  第四处“最后一分钟”

  1、师:

香港终于回来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

香港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小节,体会这小节体表现出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指导朗读

  4、师:

同学们,让我们去迎接第一朵紫荆,一起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香港吧!

四、配乐齐读,再次体会情感

  1、师:

香港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终于回来了。

这最后一分钟,带给大家的是无尽的激动、喜悦和自豪,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

  2、配乐齐读诗歌

五、播放视频,情感升华

  师:

刚才的学习,我们从语言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激动、喜悦和自豪。

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当时的情景,再次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

(播放录像,教师配画外音。

六、课堂练笔、小结

  1、师:

同学们,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来了,面对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最想说什么?

请把它写在课文空白处。

  2、集体交流

  3、师小结: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事隔两年,澳门也回家了;而如今,祖国母亲还有一个孩子在外头,你们知道是谁吗?

(生:

台湾)是的,虽然台湾回家的路还很坎坷,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一定会回来的!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那时的最后一分钟也会像今天我们所读到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那样,令人无比激动、喜悦和自豪!

七、板书设计

  

24、最后一分钟

激动

美好祝愿

  喜悦

自豪

 

口语交际·习作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