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0197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docx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docx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篇一: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13级汉语言文字学王昆20130589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摘要

《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

本书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字资料及考古发现,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汉字结构类型,文字假借,文字分化与合并,字与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整理和简化等问题,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而多有创意,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

关键字:

文字汉字字形

一作者简介

裘锡圭先生主要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从事先秦、秦汉史的研究。

曾参加望山楚简、曾侯乙墓文字资料、郭店楚简、银雀山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和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字资料的整理考释工作。

著有《文字学概要》、《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古文字论集》、《裘锡圭自选集》、《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裘锡圭学术文化随笔》、《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等,学术论文汇编《裘锡圭学术文集》于2012年出版。

二读书笔记

第一章文字形成的过程

(一)文字定义

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

“文字”可以指一个个的字,也可以指文字系统。

(二)文字的产生

文字产生前,人们曾用文字画来记事或传递信息。

阶级社会形成前夕,原始文字才有了产生的可能。

在原始文字阶段,文字和图画是长期混在一起使用的。

首先产生的是跟图画有明显界限的文字,如“大”;人、鹿这一类具体事物的象形符号随后产生,这二者称为表意字。

然后使用跟所表示的对象没有内在联系的硬性规定符号的记号字产生。

随后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的假借字应运而生。

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

最后,为了克服假借引起的字迹混淆现象,又造了形声字。

第二章汉字的性质

(一)意音文字

文字的性质取决于它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

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称为“字符”,可分意符、音符、记号三类。

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汉字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语音、字义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隶书)。

前者可以称为意音文字,后者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而记号大都是由意符音符演变而来,且大部分字仍由意符音符构成,也称此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音文字。

(二)语素-音节文字

意符只跟文字所代表的的语素意义有关,记号只能起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的作用。

它们都不表音,都是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

所以,汉字里的独体、准合体、合体表意字以及记号字和半记号半表意字,都应看作语素字。

汉字既使用表音节的符号,也使用语素层次的符号,所以汉字不应简单地称为1

语素文字,而应该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第三章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一)于汉字形成问题的讨论

汉字的形成过程始于何时,终于何时?

在已发现的各种古汉字资料里,时代最早的是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它们是已经能够完整记录语言的成熟汉字。

已发现的可能跟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时代遗留下来的器物上所刻划、描写的符号。

除了有少量符号(以计数符号为主)为汉字所吸收以外,它们与汉字的形成并无直接关系。

汉字大约在什么时候脱离原始文字,形成完整体系?

我国约在夏代进入阶级社会,汉字形成不会早于此。

由于文字资料缺乏,主要只能根据商代后期汉字发展水平推测汉字的形成时期。

商代后期的汉字已经能够完整记录语言,且在有些方面相当成熟,但也有一些比较原始的迹象。

商代后期距离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代不会很远,汉字大概是在夏商之际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

(二)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1.形体上的变化

(1)简化:

汉字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

由象形变为不象形,是字体演变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

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可分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

在古文字阶段,古人逐渐用比较平直的线条构成的、象形程度较低的符号取代象形程度较高的字符(线条化)。

在古文字向隶书演变的过程里,绝大多数字符变成了丧失象形意味的,用点、撇、捺等笔画组成的符号(笔画化)。

由古文字变为隶书、由隶书变为楷书分别是汉字形体上最重要的两次简化。

(2)繁化:

在汉字发展过程里也存在一些字形繁化的现象。

(3)字数问题:

汉字总数是不断增多的。

但新字不断产生,旧字不断消亡,二者相抵,各个时代使用的汉字的数量并无很大变化。

2.结构上的变化

(1)形声字的比重上升。

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后,新增加的字多数是通过加偏旁或改偏旁等途径从已有字分化出来的形声字。

在汉字这种记录单音节语素占优势语言的文字里,这是最适用的文字结构。

形声字比重上升,是汉字发展的主要标志。

(2)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

造表意字时,形符使用的越来越少;旧有表意字里的形符也不断减少。

形声字的形旁一般是义符,形声字比重上升也意味着义符重要性增加,形符重要性降低。

(3)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

第四章形体的演变(上):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

古文字按时代先后和形体特点,可以分为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和秦系文字四类。

(一)商代文字

在已发现的各种商代后期的文字资料里,数量最多的是甲骨文,其次是金文。

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是这一时期商代统治者的占卜记录;金文主要记录作器者之名和所纪念的先人的称号。

甲骨文和金文在字体上有不同的特点:

金文基本保持着毛笔字的样子,甲骨文多改圆形为方形,改填实为勾廓,改粗笔为细笔,甚至剧烈地简化字形。

甲骨文可以看作当时比较特殊的俗体字,而金文可以看作当时的正体字。

2

(二)西周春秋文字

1.金文:

研究西周春秋时代文字的主要资料是金文。

西周金文形体演变的主要趋势是线条化、平直化,而在一部分春秋中晚期的金文里,出现了明显的美术化倾向(鸟篆)。

西周春秋时代一般金文的字体,大概可以代表当时的正体;一部分写得比较草率的金文,则反映了俗体的一些情况。

2.籀文:

籀文应该是西周晚期的文字,字形并非全都具有繁复的特点,有些籀文比后来的小篆更为简单,如“蓬”作“莑”。

那些较繁复的字,构造往往跟商代和西周文字相合。

《史籀篇》是周宣王太史籀所作的一部字书,籀文就是周宣王时代的文字,只不过在后来的传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讹误。

(三)六国文字

1.进入战国时代以后,文字形体发生了剧烈变化,俗体字迅速发展。

秦国忠实地继承了西周王朝所使用的文字,东方各国俗体字形跟传统正体字形往往差别很大。

前者跟春秋时代的秦国文字和秦代的小篆合称为秦系文字;后者称为六国文字。

2.六国文字的资料:

(1)金文

(2)玺印文字

(3)货币文字

(4)陶文

(5)简帛文字

(6)《说文》、三体石经所保存的六国文字资料,即所谓的“古文”。

3.六国文字形体上的特点:

(1)六国文字形体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俗体流行,俗体之中最常见的是简体。

六国文字的面貌就跟西周晚期跟春秋时代的文字很不相同。

(2)六国文字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各国文字异形。

不但六国文字跟秦系文字差别很大,六国文字彼此间也有显著差别。

(3)六国文字里正体和俗体的关系比较复杂。

有的俗体字几乎已经完全把原来的正体字排挤掉了,这种俗体可以认为已经转变成了正体;有的俗体字则与正体并存。

(四)秦系文字

1.秦系文字指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和小篆。

其资料有:

(1)石刻文字

(2)金文

(3)印章、封泥文字

(4)陶文

(5)漆器

(6)简帛文字

(7)《说文》里的小篆

2.秦系文字的形体:

秦系文字也有正俗体之分。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文字形体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字形规整匀称程度不断提高,象形程度不断降低。

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

小篆的形体跟石鼓文相比,有两种显著的变化:

其一,字形进一步趋于整齐匀称、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其二,一部分字形经过明显的简化。

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为小篆,3

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线,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和小篆合称篆文。

秦王朝用经过整理的篆文统一全国文字,基本消灭了各地“文字异形”的现象,使古文字异体众多的情况有很大改变,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

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汉字发展史脱离了古文字阶段而进入了隶楷阶段。

(五)隶书的形成

隶书以秦国文字俗体为基础,形成于战国晚期。

在秦代,小篆是主要字体,隶书只是一种新兴的辅助字体,社会地位很低;但由于书写方便,不可能长时间抑制它的发展。

隶书实际上已经动摇了小篆的统治地位。

到了西汉,隶书正式取代小篆,成了主要字体。

第五章形体的演变(下):

隶楷阶段的汉字

(一)研究隶楷阶段文字形体的资料

1.石刻和墓志文字

2.简牍文字

3.帛纸文字

4.其他

(二)汉代隶书的发展

1.字形构造的变化:

由繁到简。

2.书体上的变化:

东汉晚期碑刻上的隶字,结体一般都是扁方而规整的,用笔也有一套成规。

习惯上把具备这些特点的隶书称汉隶(八分),汉隶形成之前的隶书称秦隶。

(三)隶书对篆文字形的改造

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里,由篆文变为隶书,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主要类型有:

1.解散篆体,改曲为直

2.省并

3.省略

4.偏旁变形

5.偏旁混同

(四)汉代的草书

1.汉代行用的字体,除隶书之外还有草书。

汉代草书称为章草,新体草书称今草。

草书是辅助隶书的一种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稿和通信。

2.草书改造隶书的主要方法

(1)省去字形的一部分

(2)省并笔画保存字形轮廓,或以点画来代替字形的一部分

(3)改变笔法

3,关于草书的偏旁

(1)草书里有些偏旁的写法,有比较复杂的形成过程。

(2)有的偏旁在草书里分化成几种形式。

(3)有些本来有明显区别的偏旁,在草书里被混同了起来,或者已将变得很容易相混了。

(五)新隶体和早期行书

东汉中期,从日常使用的隶书里演变出了一种跟八分有明显区别的较简便的俗体。

这种俗体隶书在很大程度上抛弃了收笔时上挑的笔法,同时还接受了草书4

的一些影响,呈现出由八分向楷书过渡的面貌,我们称之为新隶体。

东汉晚期出现了行书,早期行书以新隶体为形成基础,跟草率的新隶体之间并没有明确界限。

(六)楷书的形成和发展、草书和行书的演变

尽管楷书在汉魏之际就已形成,但在整个魏晋时代一般人所使用的仍是新隶体或介于新隶体和早期行书之间的字体。

魏晋南北朝后,楷书成了主要字体。

魏晋时代,由于早期行书和楷书的书法影响,章草逐渐演变为今草。

随着楷书的形成和今草的形成,行书演变成为介于楷书和今草之间的一种字体。

汉字进入楷书阶段后,字形还在继续简化,字体就没有大的变化了。

第六章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

(一)六书说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其中也有不少问题。

汉代学者提出六书说功不可没,但六书说在建立起权威之后,就逐渐成为束缚文字学发展的桎梏了。

(二)三书说

1.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提出了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书说。

唐兰先生批判了六书说,对文字学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他的三书说却没有多少价值。

第七章表意字

(一)表意字分类举例

1.抽象字用抽象的形符造成,数量不多,如一

(一)、囗(方)。

2.象物字字形象某种实物,它们所代表的词就是所象之物的名称,如艸(草)。

3.指示字在象物字或象实物的形符上加指示符号以示意,数量很多。

如“本”的本义是树根,字形在“木”的根部加一个指示符号以示意。

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如“又”。

5.会意字

(1)图形式会意字:

(2)利用偏旁间位置关系的会意字:

(3)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

(4)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

林、森

(5)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

(6)其他:

6.变体字

(1)增减笔画:

片,判木也,从半木。

(2)改变字形方向:

按照《说文》的解释,有不少字是反写某一个字而成的。

但实际上这些字都并不是这样造成的。

(二)字形在词义研究上的作用

1.表意字字形在词义研究中的重要性,主要在于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字的本义。

↗行走(引申)→流行,通行,施行,经历,巡视,行为

行→道路(本义)

↘行列(引申)→排行、行业→商行、银行

2.利用字形研究词义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一定要以时代较早没有讹变的字形为研究的根据。

其次,必须对文字跟语言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

字的本义不等于词的本义;字形表示的意义不等于字的本义;不要被本义就是假借义的引申义的字引入歧途;曾经使用同一个表5

【篇二:

文字学概要笔记详细】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p1~p9)

1.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

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

(本书采用的立场)

广义文字:

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

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文字形成的过程

?

前文字阶段

文字画:

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

文字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p1:

通常要到阶级社会形成前夕,

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p2:

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

亖鹿——数字

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

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

如方(口)

◆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即文字和图画长期混在一起使用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

?

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表意字(记号字)

象形字

假借字p4

形声字

◆表意字

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

(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

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

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

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

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

◆假借字

a产生直接原因:

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

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

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

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

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

优点:

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

劣势:

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

◆形声字

a形声字产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义混淆

b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上

表意字符上加声符

(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

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化)

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

c形声字的意义:

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

◆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

二、汉字的性质(p10—p20)

(一)分析汉字的性质,重点分析汉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上。

先弄清楚下面两个概念:

1、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语言有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也必然既有音也有义。

就这一点而言,各种成熟的文字体系之间并没有区别,都是有音也有义。

如:

马mapen代表“钢笔”的意思

2、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

只有根据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的性质才能将不同民族的文字体系区分开来。

英文——表音文字,线性汉字——表音兼表义,方块体汉字

pen[pen]马

如“花”,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代表的是汉语言里的花草之【花】这个词的符号。

从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来看,它是由“艸”和“化”构成

(二)文字字符的分类

1、意符

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

汉字的字符里有大量意符,如象形、指事、会意这几种字所使用的字符。

他们所代表的词都只有意义上的联系。

意符的分类:

(1)作为象形符号使用,他们通过自己的形象来起表意作用。

如:

刃日

(2)由已有的字充当的表意偏旁,它们就依靠本身的字义来表意。

如:

忐忑歪泪

2、音符

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

汉语里,假借字就是使用音符的。

(借音符)

假借字——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如:

“难”原是鸟名,借为“艰难”之“难”。

“自”

人们在假借某个字来表示一个跟它同音或音近的词时,通常并不要求它们原来在意义上有什么联系。

都是纯粹作为音符来起作用。

被假借的字跟借它来表示的词不但音同或音近,而且在意义上也有某种联系现象。

(无意)

形声字

音符意符

形声字的声符分为两类:

1、单纯借来表音,如“花、晴、格”

2、跟形声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也有联系。

如:

3、记号

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

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

由于汉字字形的演变,独体表意字的字形大都丧失了原来的表意作用。

如:

“日”已经看不出太阳的样子了——从表意字变成了记号

由于记号字仍然代表着它们原来所代表的词,它们在用作合体字的偏旁,或假借来表示其他词的时候,仍然能起到意符或音符的作用。

如“清”

假借字也可能变成记号字。

如“其”(箕)变成了一个硬性规定的记号。

又如“我”

据此将汉字分为:

1)意符音符文字(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大体是西周以前)

2)意符音符记号文字(隶书的形成是个转折点)

思考

?

分析下列汉字:

表意符、音符、记号、还是意符兼音符?

?

明、一、二、三、东、令、长、莫、请、好、睛、日、阳

(三)语素音节文字说

我们教材是按文字单位与语言单位的联系情况来划分类别的。

音节文字通过为音节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音位文字(音素文字)通过为音位(音素)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

汉字记录的不是音节或者音位,而是词或语素。

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词,也是一个语素。

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不见得是一个词。

所以现代汉字可以成为语素文字或语素—音节文字。

三、汉字的形成和发展

(一)关于汉字形成问题的讨论

1.汉字形成过程的起讫时间

现有的相关资料:

?

古汉字资料:

最早的是商代后期的甲骨文+金文

?

与原始汉字产生有关的资料:

刻画符号

a形体简单的几何符号(以仰韶文化遗址陶器刻画为代表)

b象具体事物之形的符号(以大汶口遗址陶器刻画为代表)

◆对仰韶文化遗址陶器刻画性质的探讨

两种不同看法:

认为是文字

认为只能看作符号而不能看作文字

作者观点:

不是一种完整的文字体系,也不是原始文字

论证角度1=民族学立场

论证角度2=与古汉字中象具体之形的符号的比较

结论=上述几何符号不是文字,少量符号为汉字吸收,大多与汉字形成无关

◆对大汶口遗址陶器刻画性质的探讨

两种不同看法:

认为是文字

为不能看作文字,而“属于图画记事性质”

作者观点:

很有可能是原始文字

论证角度=生产水平与对语言的要求

结论=汉字形成过程开始的时间不会晚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

2.汉字脱离原始文字阶段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

◆不会早于夏代

◆应是在夏商之际(前十七世纪)

论证:

?

不可信的文字材料:

※商代前期的零散资料

※其它几何型符号

?

可信的文字材料:

商代后期的汉字

特点1=距离完整汉字体系的形成已有相当时间

特点2=仍有原始迹象(完整汉字体系与原始文字的并存)

(二)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主要体现在形体上和结构上。

形体上的变化——主要是由繁到简

字体方面:

1、分为两个阶段:

古汉字阶段——商代至秦代(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隶、楷阶段——汉代至现代

2、字体方面发生的变化有哪些

a、象形变为不象形,象形程度不断降低(“线条化”“笔画化”)

b、字形简化

c、字形繁化:

a、纯粹外形上的繁化

目的:

明确字形以避免混淆,如“上、下”“玉、王”

b、文字结构上的变化所造成的繁化

(方法:

增加偏旁)

结论:

汉字形体的变化主要是简化。

繁化的现象虽然也存在,但是其影响跟简化不能相提并论。

汉字字数问题

汉字的总数不断增加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字典:

共收9353字

2、结构上的变化

(1)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

(2)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

意符内部可以分为下面两种情况:

a、“形符”——形符是作为象形符号使用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形象来起表意作用。

如:

古汉字“人”“日”等,

几何形符号如果不是用作记号,而有以形表意的作用,如:

一、二、口(方)、○(圆)等字所使用的符号,也是用他们的形象来表意的。

古汉字里的独体字,基本上都是用单个象形符号造成的表意字。

b、“义符”——有的意符不是依靠自己的形象来起作用的,这种意符通常都是由已有的字充当的表意偏

旁,它们就依靠本身的字义来表意。

如:

合体表意字“歪”由“不”和“正”二子构成,它的意思就是“不正”。

“不”和“正”在这里就是依靠它们的字义起作用的意符。

形声字的形旁一般由依靠本身字义来指示形声字字义的字充当。

在有必要区分这两种意符的时候,可以把前一种称为形符,后一种称为义符。

区别:

形符是依靠本身的形象来起表意作用

义符一般由现成的文字充当

但其界限也并非总是很明确,如“林”

在汉字变得不象形之后,形符基本上就不使用了。

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古文字里,表意字绝大部分是用形符造的,形符是意符的主流。

汉字由象形到不象形的变化,破坏了绝大部分形符的表意作用,但对依靠本身的字义来起作用的义符,则无多大影响,所以,随着汉字象形程度的降低,用形符造表意字的方法逐渐让位给用义符造表意字的方法了。

(3)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

四、形体演变(上):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

古汉字阶段——商代至秦代(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一)商代文字

1、数量最多的是甲骨文,即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其次是金文,即青铜器上的文字。

商代金文几乎都是铸在铜器上的。

(二)商代文字形体上的特点

1、甲骨文和金文在字体上有不同的特点

金文显得更为庄重,更象形。

甲骨文因为是刻写,所以改变毛笔字的笔法。

主要的方法是:

改圆形为方形,改填实为勾廓,改粗笔为细笔。

【篇三:

语言学文字学读书笔记】

读《文字学概要》

在读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前,我个人对文字的含义是这样定义的——文字就是传播信息的能够清晰的表达人的语言的一种工具,换言之,文字就是语言的载体。

作为狭义派语言文字学者的代表,裘锡圭先生则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和他不同的是,广义派语言文字学者则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的都可以称为文字,相对而言,狭义派学者的解释更加简洁便利,也更清晰明了。

了解了文字的含义,再看汉字的发展,我想人们一直都有这样的好奇心:

汉字究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但裘锡圭先生在他的《文字学概要》一书中却否定了这样的提问,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