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0055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校合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家校合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家校合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家校合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家校合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校合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究.docx

《家校合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校合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校合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究.docx

家校合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究

小学班主任提升中等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研究

摘要

在小学班级里中等生被忽视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中等生自我效能感偏低也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

中等生自我效能感偏低会影响中等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中等生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提升小学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中等生的学业水平和身心发展意义重大,自我效能感发展水平所受的因素多种多样,这既包括个体内在因素,又包括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又处在重要地位,所以本文从外部环境角度和个体内在角度两方面出发,就小学班主任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小学中等生自我效能感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字:

小学班主任中等生自我效能感策略

 

ABSTRACT

Middleclassesinelementaryschoolhaveneglectedphenomenoncommonoccurance,andmediumhavelowself-efficacyhasbecomeaphenomenonthatnotsallowtoignore.Mediumhavelowself-efficacyaffectsmediumofself-confidenceandenthusiasm,manyaspectsofinfluenceonthedevelopmentofsecondaryraw.Ascendingprimarymediumofself-efficacyonmediumofacademiclevelsandphysicalandmentaldevelopmentisofgreatsignificance,self-efficacylevelofdevelopmentisaffectedbyvariousfactors,bothindividualintrinsicfactor,andincludestheinfluenceoftheexternalenvironment.Inschooleducation,theteacherincharge'sinfluenceonthestudentsandintheimportantposition,sothisarticlefromtheperspectiveofexternalenvironmentandtwosidesoftheindividualinternalAngle,primaryschoolclassteacherhowtotakeeffectivemeasurestoimproveprimaryschoolsecondaryself-efficacyproposedseveralstrategies.

Keywords:

primaryschoolteacherinchargeofmediumself-efficacystrategy

 

目录

引言1

问题的提出2

文献综述3

一、小学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现状4

(一)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的意义4

(二)小学中等生自我效能感偏低4

(三)小学中等生自我效能感偏低的心理表现4

二、小学班主任在中等生自我效能感提升中的作用5

(一)小学班主任在班级中的重要作用5

(二)班主任对小学中等生缺乏关注6

(三)班主任提升小学中等生自我效能感的可能性6

三、班主任提升小学中等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7

(一)外部环境方面7

1.团结任课教师,教师集体给予关注7

2.做好家长工作,让中等生上好家庭第一课8

3.充分利用同伴间的模仿现象8

(二)个体内在方面9

1.正确引导学生的成败归因9

2.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10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附录13

 

引言

小学中等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忽视早已成为普遍的现象,之前学者对小学班级的研究也是把目光聚焦在优等生和学困生身上。

然而,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力量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教育也的愈加重视,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中等小学生在渴求着学校关注小学中等生,希望学校能给予这一在每个班级里占有大量比例的群体更多的发展机会。

所以,本文选择以小学中等生作为研究的对象。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在1977年首次提出。

之后班杜拉通过对其理论的不断地完善,形成现在的自我效能感概念,是指人们对于自己能否成功的完成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感”提出后被大量心理学家广泛引用,国内外很多学者也相继展开过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有关学者对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展开过一系列探索,其中大多数的研究是在班杜拉理论基础上展开的,而且,在这些研究中也不乏一些对小学生的自我效能的探讨。

前人的研究对提升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取得很大的成效,但他们的研究对象一般指向成人,对小学生的研究也很少涉及班主任提升中等生自我效能感这一方面。

中等生在小学班级里占有不容忽视的比例,中等生各方面的素质对小学班级的整体素质起到重要影响。

提升小学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不仅有利于小学中等生自身的发展,更对班集体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小学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偏低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中等生自我效能感偏低会影响中等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中等生的身心健康、学业发展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提升小学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中等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发展意义重大。

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的角色对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而传统的班级教学却存在班主任忽视小学中等生的现象。

所以对小学班主任应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小学中等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问题的提出

在小学班级里,优等生和学困生倍受老师的关注成为班级教学里一种默认的现象。

有关学者对小学生的研究,也是常常把关注的目光投在学困生或优等生身上,探索各种方法策略试图让学困生可以变好,让优等生可以更好。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使人最为放心的小学中等生却不知不觉地变成了班级里被忽视的对象。

小学班级里中等生被忽视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中等生似乎也是在默默认可着自己在班里的这种待遇。

然而,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力量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教育也的愈加重视,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中等小学生在渴求着学校关注小学中等生,希望学校能给予这一在每个班级里占有大量比例的群体更多的发展机会。

可见,对小学中等生各方面的有关研究已是刻不容缓。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主观判断和评价,在小学中等生身上偏低也早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中等生自我效能感偏低会影响中等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中等生的身心健康、学业发展等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主观判断,当学生的主观判断与客观能力不相符时学生便出现了自我效能感失衡的现象。

小学中等生对自己的评价低于自身的实际能力,这就说明小学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偏低。

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偏低不能说明中等生的某方面能力差,因为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主观评价,不是人的真正能力,而且也不代表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会一直保持原样,只要采用恰当的方法,中等生自我效能感是可以得到提升的。

而且提升小学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中等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目前也有许多学者也根据班杜拉的研究理论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展开过一系列探索,其中也不乏一些教育学家对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但对班主任提升小学中等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并不十分多见。

所以,为提升小学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解决中等生被忽视的现象,本文从小学班主任角度出发,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中等生自我效能感做出研究。

 

文献综述

自从班杜拉(Bandura)提出“自我效能感”后,这一概念被大量心理学家广泛引用,国内外很多学者也相继展开过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学者们的研究大体都是在班杜拉的理论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极大地丰富了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对人们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也有重要意义。

前人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也不乏一些对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探讨,而且对提升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出过多种有效措施,主要是从心理学方面和教育学方面出发,如郭占基、陆海东等人在《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高研究方案》中提到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张艳秋、王金龙的《提升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具体做法》中提到榜样示范等方法,而由何东涛、王永跃、葛列众合作发表的《学生自我效能感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则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同伴关系三方面更为具体地分析了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指出了一个研究方向。

对于小学班级的研究,也有不少学者意识到小学中等生在班级里受忽视的现象,提出了“关注中等生”的口号,如黄慧朵的《对中等生典型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教育策略初探》中就提到中等生存在的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对预防和消除中等生的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刘贵祥的《中等生的心理困惑》从班主任的角度针对中等生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提出了理解、鼓励、合作等几点措施。

此外,田文兰更为具体的在《中等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中针对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做出了研究,提出了树信心、树榜样、多鼓励等策略。

前人的研究对提升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取得很大的成效,但不足之处是,他们的研究很少从班主任的工作角度出发来提升中等生自我效能感。

本文从小学班主任角度出发,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小学中等生自我效能感做出研究。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一、小学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现状

(一)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的意义

“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提出,是指人们对于自己能否成功的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本文中的自我效能感主要是指小学生在学习领域中对自己学业成就能力的主观判断与评价。

小学中等生是指在小学班级群体中,学习成绩出于中间状态的约占班级二分之一的学生。

研究小学班主任提升中等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不仅对小学中等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小学班主任职业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

首先,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偏低不仅仅是由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并不优秀,更主要一个原因是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价过低,提升中等生自我效能感对中等生学业水平的提高、身心健康成长及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也有不可轻视的作用。

其次,班主任职业的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研究小学班主任提升中等生自我效能感既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的理论素质,又有利于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实践能力。

最后,小学班主任“重两端,轻中间”的管理方式造成了班主任对中等生的忽视,小学中等生在心理上也一定程度的与班主任产生了距离。

小学班主任提升中等生自我效能感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学中等生和班主任之间的师生关系。

(二)小学中等生自我效能感偏低

在对小学班级的问卷调查中,我们把小学班级里成绩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学生称为优等生,成绩排名后四分之一的学生作为学困生,其余中间部分学生作为中等生。

调查显示,约百分之七十的优等生坚信自己有良好的学习能力,约百分之四十的学困生也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良好,而在中等生中这一比例只占了百分之二十,而多数中等生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太好,甚至有部分中等学生认为自己完全没有良好的学习能力。

在问及学生“相信自己很棒”这一类问题中,近百分之三十的中等生选择了“完全不符合”这一选项,其比例不仅大大超过了优等生,而且也远远超过了学困生。

对其它问题的一些调查也表明,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在班级里是明显偏低的。

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主观判断,学生的主观判断与客观能力不相符时学生便出现了自我效能感失衡的现象。

调查显示出小学中等生对自己的评价低于自身的实际能力,这就说明小学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偏低。

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偏低不能说明中等生的某方面能力差,因为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主观评价,不是人的真正能力,而且也不代表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会一直保持原样,只要采用恰当的方法,中等生自我效能感是可以得到提升的。

所以,关注小学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应成为班级里关注中等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小学中等生自我效能感偏低的心理表现

小学中等生的心理一般比较微妙。

他们害怕落队,渴望上进,也付出努力,希望自己进入优秀的行列,然而平平的成绩同时又不断的打击着他们,于是他们时常对学习抱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长此下去,他们便容易对学习产生沮丧和不安,沮丧自己不能得偿所愿成为优秀者,又不安自己的学习能力,害怕一不小心退为学困生。

在这样的心理下,中等生对自己的评价便极易倾向于自卑,怀疑甚至否定自己的能力。

与此同时,在班级里中等生虽不优秀却能合格,虽不突出却安分稳定,他们的平淡无奇使得教师及班集体对他们产生了忽视,他们便成了班级里不受关注的灰色地带。

如此被忽视的感觉加剧了中等生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心理。

中等生找不到自己的优越感,对自己的评价产生偏颇,怀疑、否定自己的能力,这就表现了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降低。

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偏低不止是表现他们对自己某方面能力的预估缺乏自信,更重要的是说明他们存在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

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偏低会通过个体的心理活动从而影响个体在活动中真正能力的发挥,甚至会使活动者因为对自身完成某项活动能力的极度不自信从而放弃参与活动。

例如,某位在班级里成绩中等偏上的小学生讲述过她的一次经历:

此学生各科成绩在班级里一直稳定,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而各科成绩中英语算是她的强项。

某次全校英语口语大赛,学校规定不论成绩好坏自愿报名参加,并给了充足的准备时间。

听到这个消息便有交好的同学鼓励此学生参加,而学生自己也是很感兴趣的,而且还有时间准备,于是到了班主任办公室想要报名。

然而当她跨进班主任办公室看到几乎班级里所有的优等生都在报名参加时,她却转身离开了。

原来她是看到那么多优等生都参加了,便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取得好成绩了,于是便选择了自行放弃。

此例很明显可看出此中等生正是因为自我效能感偏低,对取得成绩的预估偏于悲观,从而促使她放弃了参加比赛。

二、小学班主任在中等生自我效能感提升中的作用

(一)小学班主任在班级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班主任是小学生“心灵的塑造者”。

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是师长,学生尊重信赖班主任,以班主任为权威,对班主任的服从度往往超越家长,所以说班主任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班主任是学生心中的大朋友,很多对家长、同学不易说出口的事情,学生往往会选择对班主任诉说,他们对班主任信赖是从心灵上发出的;班主任是学生的榜样,班主任的言行都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很可能有什么样的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对班主任的高度肯定。

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生进行学校活动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首先,小学班主任是把学生与任课教师联系起来的枢纽,班主任通过与任课教师紧密联系、协调工作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同样,学生可通过班主任协调与各科任课教师的关系,做到班级各个学科顺利进行。

其次,小学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枢纽。

在小学教学中,小学班主任是离学生家长最近的人。

班主任通过联系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具体情况,通过家校合作全方位的照顾好学生的学习、生活。

学生家长也通过与班主任交流,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业情况、品德发展,以及通过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解决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

再次,班主任还是联系学生和学校的枢纽。

班主任向学生传达学校的各项目标、指令,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做到不掉队、不落后,与集体步调一致。

学校也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进度、需要,及时做到教学调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对小学中等生缺乏关注

长期以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精力主要投入在班级里前四分之一的优等生和后四分之一的学困生身上。

优等生成绩优秀,是班主任和学校给予厚望的学生,班主任关注优等生,不断督促鼓励他们,以希望他们一直保持优秀。

学困生成绩落后,甚至难以达到合格。

他们中顽皮、活跃的学生在班级里占得比例最大,班主任往往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开导、帮助、鼓励他们。

相比较起来,小学中等生在教师心中一般处于最省心、最放心的低位。

他们成绩平平,虽不优秀但却能合格;他们知道自主学习,虽非十分尽力但也努力上进;他们性情平稳,不爱惹是生非。

如此,综合素质一般且稳定的小学中等生,极容易使班主任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也处在较稳定的状态。

这在中等生看来是班主任对他们的一种冷落与忽略,内心的沮丧、不安与自我怀疑、否定便愈加严重。

教师对中等生的评价和中等生的自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等生的发展,表现在中等生常常甘愿让自己你处于平庸状态,长此下去,中等生自我效能感偏低会影响中等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中等生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三)班主任提升小学中等生自我效能感的可能性

中等生成绩平平但学习努力,他们具有成为优等生的潜能,只是这种潜能没能发挥出来,所以有待激发。

中等生有成为优等生的潜能表现在很多方面。

例如,中等生各科成绩一般都合格,说明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只是知识有待完善。

其次,中等生具有进取的心态,他们不甘落后,希望步入优等生的行列。

再次,中等生学习努力,他们愿意自主学习并为之付出辛苦。

由此可看出,只要用对方法,中等生是可以取得很大的进步的。

然而在阻碍小学中等生进步的因素中,自我效能感偏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我看来,“自我效能感”的内容大体可概括为三点。

首先,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主观判断,它主要是指心理活动者对自身的一种评价、判断和信心。

其次,自我效能感是指某一领域的活动被执行之前,个体对自我能力的预先评估。

再次,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不仅是对未来的一种预先估计估,同时它会通过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进而影响到活动中个体真正能力的发挥。

提升小学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中等生学业成绩、身心发展意义重大,而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处于重要地位。

“抓两端”是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中最常见的现象,班主任时常是把关注的目光放在班级里的优等生身上,寄予他们希望与信任,同时又给予学困生鼓励和信念,以希望他们能取得进步。

但是却把忽视经常性的给予了中等生,以为中等生是没有什么发挥空间的,而且也不会容易退步。

如此,小学班主任对中等生的态度本身就不利于中等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其实,中等生在小学班级里占大部分,只有通过教育促使他们向优等生转变,才可能形成良好的班级作风,从而提高整个班集体的质量。

班主任对中等生关爱的缺乏,是中等生自我效能感偏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因。

调查显示,多数中等生重视班主任对自己的评价。

所以,提高小学中等生自我效能感,班主任工作是个重要方面,也是最有效、最可行的方面。

三、班主任提升小学中等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自我效能感发展水平所受的因素多种多样,这既包括个体内在因素,又包括外部环境的影响。

国内外有关学者针对提升人们自我效能感提出的策略也是多种多样,但从小学班主任角度上,对小学中等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的研究并不十分常见。

本文从外部环境和个体内在两方面,就小学班主任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小学中等生自我效能感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外部环境方面

影响小学中等生自我效能感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在中等生生活领域内的、对中等生生活、学习及成长起到影响的生活环境。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涉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交往环境,在这三种环境对中等生起到关键影响的因素又分别是学校环境中的教师、家庭环境中的学生家长和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同伴。

1.团结任课教师,教师集体给予关注

前文提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小学中等生的忽视是中等生自我效能感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班主任联合任课教师集体给予中等生适当的关注,是提高小学中等生自我效能感的一个有效策略。

教师集体的关注对中等生来说就是教师们对自己的肯定。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低位是举足轻重的,中等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下,自然自信心提升,相应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也会提升。

教师集体关注是指,小学班主任应联系所有任课教师,让所有教师都给予中等生同等的关注。

所谓同等的关注指教师应对中等生、优等生和学困生都付出相同的精力去关注,让中等生不再有被集体、被教师排除在外的感觉。

在小学课堂里,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被忽视,中等生也是如此。

班主任就要团结任课教师,叮嘱教师不要忘记班级里还有中等生需要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同时,班主任自己更要做到对中等生的了解与鼓励。

关注的方式可以很多,在与任课教师交流过程中,班主任应引导教师去从多方面去关注中等生。

上课是任课教师提升中等生自我效能感最有效、最方便的途径。

关注中等生并非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一刀切,更不是要教师只照顾中等生。

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是存在区别的,根据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课堂提问分清问题的层次。

对教师的访谈中,多数教师表示课堂上习惯提问优等生有难度的问题,提问学困生简单的问题,而留给中等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就相对较少。

课堂关注中等生的工作中,教师应适当加大中等生的提问度。

对中等生的提问做到难易适度,问题不宜太难,否则可能影响中等生的自信心,问题也不宜太简单,太简单的问题可能让中等生有产生一种被教师当成学困生对待的感觉,使其自尊心受损。

例如课堂中已学过、优等生已掌握的而学困生还有待继续学习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合适的问题。

对中等生的回答,教师要以表扬为主,谨慎使用批评。

对于自我效能感低、不敢踊跃发言的中等生,任课教师在课上可以有意识对些其说鼓励的话、做些赞同的手势,或者多投去些信任的眼神鼓励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上教师的关注会影响到中等生的课堂表现,中等生相应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会提高,使得他们课上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和同学交流讨论。

课间生活中,教师也应对中等生做到关注。

如课间,中等生很少与教师交流,教师则应主动与他们交流,这样,课堂上他们就能直视老师,进而做到认真听讲,中等生收到学习的效果自然对自己的评价也会相应提高,从而提高中等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

班主任是联系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枢纽,要使所有任课教师都能做到对中等生的这些关注,班主任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2.做好家长工作,让中等生上好家庭第一课

在影响中等生自我效能感的外部因素中,家庭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

父母抚养子女,给与他们身心上的照顾、情感上的支撑,可以说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担任着绝大多数的任务。

因而,父母的影响对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起了很大的作用。

班主任作为联接学校教育和家长的枢纽,必须做好家校合作,促使学校、家长共同提升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

父母的自我效能感一般会影响到孩子。

所以说,那些自我效能感偏低的父母会因为承受着精神压力或身体状况不良的情况而影响到学生的家庭教育,使得家庭教育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起到不利的作用。

在提升小学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过程中,班主任应尽力了解中等生的家庭状况,了解学生父母的具体情况。

及时与学生父母交流,让其了解父母对子女自我效能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指导学生父母做好榜样示范,以便提升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

教育学生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只靠一方努力很难达到良好效果。

班主任在家校合作工作中应采用各种形式与中等生的家长保持联系,时刻提醒家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班主任要提醒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独立习惯。

同时,在对中等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尽量少地对孩子的行为采用否定的形式,尤其是对性格内向、胆小怯懦的学生要多鼓励、少呵斥、禁体罚。

班主任必须正确指导家长对中等生的教育,引导家长为子女建立和谐的成长环境,不要对子女施加过大的压力。

此时,班主任在与家长联系过程中要以关心、爱护的态度出现在中等生面前,不要因为家访或其他联系的形式而使中等生感到恐惧。

3.充分利用同伴间的模仿现象

小学生同伴之间通常是通过模仿学习来共同成长的。

同伴的模仿现象是维持小学生同伴关系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