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化学 期中综合检测鲁科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9710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化学 期中综合检测鲁科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化学 期中综合检测鲁科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化学 期中综合检测鲁科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化学 期中综合检测鲁科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化学 期中综合检测鲁科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化学 期中综合检测鲁科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化学 期中综合检测鲁科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化学 期中综合检测鲁科版必修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化学 期中综合检测鲁科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化学期中综合检测鲁科版必修2

期中综合检测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54分)

1.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

A.16O和18O       B.H2O和D2O

C.H2和D2D.24Mg和24Na

【解析】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

故只有A项符合。

【答案】 A

2.(2013·南京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为同一种元素

B.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C.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D.Cl2中35Cl与37Cl两种核素的个数之比与HCl中35Cl与37Cl的个数之比相等

【解析】 元素的定义中有两个要点:

一是质子数相同,二是必须为原子。

如HF与Ne质子数均为10,但二者不是同一种元素,故A错;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若质子数相等,它们的电子数一定不等,故C正确;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但其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在自然界中原子百分比不变,故B、D正确。

【答案】 A

3.下列各元素的氧化物中,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是(  )

A.元素X:

它的原子中M层比L层少2个电子

B.元素Z: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ⅢA族

C.元素Y:

它的二价阳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与氩原子相同

D.元素W:

它的焰色反应颜色呈紫色

【解析】 据信息描述该元素应为铝,而据题目可知X为16号元素硫,Z为铝,Y为20号元素钙,W为钾,故选B。

【答案】 B

4.(2013·长沙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周期表里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的元素被发现

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C.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D.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B项是正确的。

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按原子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排列编制的,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是按现在已知的112种元素编制的。

有些元素还有待发现,有些新元素已经被发现,因此不能说不可能再有新元素被发现。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由于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属递变性变化而不是周期性变化。

【答案】 B

5.已知钋的原子序数是84,是一种放射性元素,被称为世界上最毒的物质。

钋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6周期ⅥA族B.第7周期ⅥA族

C.第6周期ⅡA族D.第5周期ⅥA族

【解析】 稀有气体Xe、Rn的原子序数分别为54、86,54<84<86,所以84号元素钋位于第6周期,86-84=2,即位于86号元素是ⅥA族元素。

【答案】 A

6.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A项中,2号元素应该位于周期表的最后一列,错误;B项中,2号、3号、4号元素不应该在同一周期,因为第1周期只有H、He两种元素,错误;C项中,6号、12号和24号元素不应在同一主族,因为同主族相邻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2、8、18等,不存在相差6或12的情况,错误;D项,完全符合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则,正确。

【答案】 D

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氟到碘,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因为铝原子比钠原子失去电子数目多,所以铝比钠的还原性强

C.第三周期从钠到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D.氧与硫为同主族元素,氧比硫的原子半径小,氧比硫的非金属性强

【解析】 正确理解和记忆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即可准确判断:

A中,从F→I,元素非金属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就逐渐减弱;B中,金属元素原子的还原性取决于失去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多少;D中,因为氧和硫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氧的原子半径小,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更强,故非金属性强。

【答案】 B

8.(2013·烟台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第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解析】 第ⅠA族元素中含有氢,它是非金属元素,无金属性,故A错;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但其他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无此规律,C错;第三周期元素中,金属元素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减少一个电子层,而非金属元素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电子层数不变,所以同周期元素阳离子半径小于阴离子半径。

【答案】 B

9.元素周期表中,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的元素是

(  )

A.研制新型农药的元素

B.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C.制造催化剂的元素

D.制造耐高温合金的元素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元素周期表中各区域划分情况的掌握程度。

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的区域中F、Cl、P、S等常用来制造农药;过渡金属元素区域中存在制造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的元素;而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则可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答案】 B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放热反应的发生无需任何条件

【解析】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但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A对、B错;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但反应物的总能量不一定总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错;燃烧是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D错。

【答案】 A

11.下列关于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②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金属元素 ③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④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共价键 ⑤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⑥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⑦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A.①⑤⑥⑦B.②③④

C.③⑤⑦D.②③⑥⑦

【解析】 ①、②不正确,如NH4Cl是离子化合物,但不含金属元素,AlCl3是共价化合物,但含有金属元素;离子化合物如:

NaOH、铵盐、含氧酸盐等均含有共价键,④错误,⑤正确;只要含有离子键就是离子化合物,⑥不正确,⑦正确;③正确。

【答案】 C

12.铍元素性质与铝元素性质相似,下列方法能证明氯化铍由共价键构成的是(  )

A.溶于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B.熔于水做导电实验,观察是否导电

C.熔融状态,做导电实验,观察是否导电

D.测定氯化铍熔点

【解析】 无论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溶于水都可能电离出离子,故只能在熔融状态下做导电实验,若能导电,说明氯化铍含离子键;若不能导电,说明氯化铍由共价键构成。

【答案】 C

13.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min后,NH3减少了0.12mol,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正确的是(  )

A.NH3:

0.002mol·L-1·s-1

B.H2O:

0.002mol·L-1·s-1

C.NO:

0.0015mol·L-1·s-1

D.O2:

0.00125mol·L-1·s-1

【解析】 依据题给NH3的变化量,首先求出用NH3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v(NH3)=

=0.001mol·L-1·s-1;然后依据“同一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

v(O2)=0.00125mol·L-1·s-1,v(NO)=0.001mol·L-1·s-1,v(H2O)=0.0015mol·L-1·s-1,故选D。

【答案】 D

14.(2013·淄博高一质检)用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盐酸跟过量的锌反应制取一定体积的氢气,为了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体积,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A.加少量稀硫酸B.加热

C.加蒸馏水D.加少量蓝矾

【解析】 在Zn+2H+===Zn2++H2↑中HCl的量一定,Zn过量。

题中的规定是既要提高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H2的体积。

A是增加H+,多生成了H2;B使HCl挥发而导致物质浪费而减小生成氢气的体积并污染环境;C是降低了H+的浓度,降低了化学反应速率;D是通过Zn+Cu2+===Cu+Zn2+生成Cu,ZnCu在稀盐酸中构成以Zn为负极的原电池,加快了生成H2的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 D

1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O2,加入MnO2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B.在金属钠与足量水反应中,增加水的量能加快反应速率

C.2SO2+O22SO3,反应中,SO2不能全部转化为SO3

D.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CO2,用碳酸钙粉末比块状碳酸钙反应要快

【解析】 A项,是加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B项,水的量的多少不影响钠与水的反应速率;C项,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D项,增大固体物质的表面积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 B

16.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N2、H2和NH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B.c(N2)∶c(H2)∶c(NH3)=1∶3∶2

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的2倍

D.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molN2,同时增加3molH2

【解析】 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有多种变形形式,在具体条件下可以从物质的量、质量、体积、压强及含量的角度进行分析判断。

其中B、C两项随投料的方式不同,相应的值也不同,不能作为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而D项只表示出了逆反应生成的N2和H2,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答案】 A

17.根据反应:

2Ag++Cu===Cu2++2Ag,设计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以是银或石墨

B.Y是硫酸铜溶液

C.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

D.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Ag++e-===Ag

【解析】 Y应该是硝酸银溶液,B项错误。

【答案】 B

18.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分离碘酒中的碘和酒精  B.实验室制氨气

C.除去Cl2中的HCl  D.排水集气法收集NO

【解析】 碘溶解在酒精中,不能用分液法分离,A项错误;加热氯化铵时,氯化铵分解,但在试管口处遇冷又生成氯化铵,B项错误;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氯气和氯化氢反应,C项错误;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46分)

19.(6分)人们常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人类服务。

(1)煤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在点燃条件下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其在燃烧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与下列示意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最相符。

(2)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晶体与硝酸铵晶体密封于一塑料袋中,用线绳绑住塑料袋中间部分,使两种晶体隔开,做成“冰袋”。

使用时将线绳解下,用手使袋内两种固体粉末充分混合,便立即产生低温,这种“冰袋”可用于短时间保鲜食物。

则碳酸钠与硝酸铵的总能量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仅仅表现为热能的变化,有时还可以表现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

比如,停电时,人们一般点蜡烛来照明,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人们普遍使用的干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

【解析】 煤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反应物的能量和比生成物的能量和大,排除C和D选项;又因为煤在常温下不能燃烧,所以必须先加热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其能量先升高。

【答案】 

(1)A 

(2)低于 (3)光能、热能 电能

20.(12分)A、B、C、D4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4种元素的符号依次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它们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写出4种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它们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比较酸性和碱性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能够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其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所以A的核电荷数为2×8=16,A为硫元素。

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所以D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8)×2=20,D为钙元素。

根据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它们的离子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可以判断出B为氯元素,C为钾元素。

【答案】 

(1)S Cl K Ca

r(K)>r(Ca)>r(S)>r(Cl)

r(S2-)>r(Cl-)>r(K+)>r(Ca2+)

(3)H2SO4、HClO4、KOH、Ca(OH)2 酸性:

HClO4>H2SO4,碱性:

KOH>Ca(OH)2

(4)HCl、H2S HCl>H2S 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

21.(6分)(2013·济宁高一期末)现有部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如表所示。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

T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X

常温下单质分子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3对共用电子对

Y

M层比K层少1个电子

Z

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离子中半径最小

(1)写出元素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元素Y与元素Z相比,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Y单质的熔点比Z单质低

b.Y的化合价比Z低

c.Y单质与水反应比Z单质剧烈

d.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强

(3)T、X、Y、Z中有两种元素能形成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T和氢元素以原子个数比为1∶1化合形成化合物Q,元素X与氢元素以原子个数比1∶2化合形成常用于火箭燃料的化合物W,Q与W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X单质和T的另一种氢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表中信息可知:

T为氧元素,X为氮元素,Y为钠元素,Z为铝元素。

Na比Al金属性强,相关的实验事实为:

与水反应Na比Al剧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NaOH比Al(OH)3强。

上述元素中,由其中两种元素形成的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物质是Na2O2。

氧与氢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Q是H2O2,氮与氢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W是N2H4,两者反应可生成N2和H2O。

【答案】 

(1)

 

(2)Na cd (3)Na2O2

(4)N2H4+2H2O2===N2+4H2O

22.(6分)已知10℃时,某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X、Y、Z均为气体),容器的容积为3L,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容器的容积保持不变。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t1=10s,则这段时间内Y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

(3)若该温度下其反应速率为v,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温度升高至50℃时,其反应速率为________。

(用含字母v表示)

【解析】 根据题意,X减少1mol时,Y减少3mol,Z增加3mol,所以反应方程式为X+3Y3Z;

v(Y)=(3mol÷3L)/10s=0.1mol·(L·s)-1;

v(50℃)=24v=16v。

【答案】 

(1)X+3Y3Z

(2)0.1mol·(L·s)-1

(3)16v

23.(6分)

(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

①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②通过导线的电量。

(已知NA=6.02×1023mol-1,电子电荷为1.60×10-19C)

【解析】 

(1)锌片、银片、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片作负极,其电极反应为Zn-2e-===Zn2+;银片作正极,其电极反应为2H++2e-===H2↑。

电池总反应式为Zn+2H+===Zn2++H2↑。

(2)根据电极反应式找出已知量与电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计算。

①锌片与银片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氢气所消耗的锌的质量,设产生的氢气体积为x

Zn+2H+===Zn2++H2↑

65g      22.4L

60g-47g=13g  x

x=13g×22.4L÷65g=4.48L

②反应消耗的锌为13g÷65g·mol-1=0.20mol

1molZn变为Zn2+时,转移2mole-,则通过的电量为0.20mol×2×6.02×1023mol-1×1.60×10-19C=3.85×104C。

【答案】 

(1)Zn-2e-===Zn2+ 2H++2e-===H2↑

(2)①4.48L ②3.85×104C

24.(10分)如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

(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中酒精灯,连接上E装置。

Cl2通过C瓶后再进入D。

D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CO2和HCl。

试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E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E处烧杯中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反应过程中现象为________(填序号)。

A.有白色沉淀生成

B.无明显的现象

C.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白色沉淀消失

(5)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Cl2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________,B的作用是________。

(6)若实验中使用12mol·L-1的浓盐酸10mL与足量的MnO2反应,则生成的Cl2的物质的量总是小于0.03mol,试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

欲使反应生成的Cl2的物质的量最大限度地接近0.03mol,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氧化还原反应;Cl2、HCl的性质等。

从生成物CO2、HCl可推知H2O、Cl2、C同时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及质量守恒推知反应方程式为2Cl2+C+2H2O

4HCl+CO2。

生成的HCl使石蕊试液变红,过量Cl2与H2O反应生成HClO,有漂白性,CO2、HCl同时作用于石灰水,体积比为1∶4,HCl过量,无沉淀生成,少量Cl2进入B瓶,瓶内压强增大,B瓶中液面下降,同时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有少量Cl2贮存其中,可避免污染环境。

【答案】 

(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C+2Cl2+2H2O

CO2+4HCl 提供水蒸气 (3)生成HCl气体溶于水,使石蕊变红,多余的氯气溶于水生成HClO使石蕊退色 (4)B (5)瓶内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 贮存氯气 (6)①HCl挥发

②浓盐酸变稀,与二氧化锰不反应 加热不宜过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