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三 第四章至第六章阶段测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96894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三 第四章至第六章阶段测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三 第四章至第六章阶段测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三 第四章至第六章阶段测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三 第四章至第六章阶段测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三 第四章至第六章阶段测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三 第四章至第六章阶段测验.docx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三 第四章至第六章阶段测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三 第四章至第六章阶段测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三 第四章至第六章阶段测验.docx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三第四章至第六章阶段测验

第一章至第三章阶段测验第一章至第三章阶段测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剩余精力说:

代表人物是席勒与斯宾塞。

主要观点是:

生物都有维持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而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2.松弛说:

代表人物是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

主要观点是:

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

又称生活预备说。

代表人物是格鲁斯。

主要观点是:

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

代表人物是霍尔。

主要观点是:

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5.自主性体验:

谈及游戏,幼儿的心理状态总是放松的,因为他们是游戏的主人,持有这种“权利”所引起的体验就是自主性体验。

6.角色扮演:

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指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进行模仿的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7.象征动作:

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动作不同,尽管在表现上类似,但意义却截然不同,比如游戏中幼儿模仿日常活动中拍球的动作,不是真要玩球,而是为了符合游戏的情景,配合游戏的需要。

这种动作就是象征动作,即“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

8.感觉运动游戏:

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一般存在于从儿童出生到2岁这一阶段这类游戏主要由简单的重复动作运动组成。

在运用过程中获得快感,该游戏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徒手游戏或重复的操作物体的游戏。

9.象征性游戏:

是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象征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象征游戏表现为运用“替代物”,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

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

10.表演游戏:

是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品的内容,指导幼儿进行扮演的游戏。

它需要背诵文学语言,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作品情节,分角色表达出人物性格。

属于一种特殊的角色游戏,它是对童话或故事中成型角色的语方、动作、表情等进行创造性扮演的游戏。

二、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每小题5分,共30分)

1.游戏的觉醒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又称内驱力理论,代表人物是伯莱因。

主要观点:

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当有新异刺激时机体采取探究的方式来降低觉醒水平;当缺乏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的方式来提高觉醒水平。

2.经典游戏理论有哪些贡献?

①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②从儿童生理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③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④基本上肯定了游戏是儿童的一种重要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力量。

3.简述幼儿游戏的特征。

①主动性;②虚构性;③兴趣性;④形象性。

4.简述幼儿游戏的情景的特征。

5.玩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①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②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品德行为;③玩具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6.简述幼儿游戏的认知分类。

①感觉运动游戏;②象征性游戏;③结构游戏;④规则游戏。

三、论述题(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论述。

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论述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贡献与局限性。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也称为维鲁列学派,代表人物有维果斯基、艾里康宁等心理学家。

主要观点:

(1)游戏起源于社会生活;

(2)游戏不是儿童的天赋本能活动,而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活动;(3)游戏活动具有想象性和规则性;(4)游戏对儿童有着巨大的发展价值;(5)游戏促进了儿童对角色的认识贡献:

强调游戏的发展是儿童与成人相互作用的结果;赋予游戏以更为积极的重要价值;对于学前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

一些理论观点需要进一步探讨和验证;过分夸大成人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

2.举例论述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

1、幼儿在游戏中熟悉周围的人和事,了解他人的想法、行为和情感。

2、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交往的规则,学习分享、谦让、合作等社会交往技能。

(二)游戏有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例如在游戏中,幼儿通过不断扮演不同的角色掌握一些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能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

娃娃与长辈,医生与病人等。

从中学到一些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学习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初步的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同时在游戏活动中,同伴间的冲突常常不可避免,每次冲突的产生及解决为幼儿经验的积累、心理的发育都提供了机会。

(三)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

1、游戏使幼儿实现了性别角色的认同;2、游戏使幼儿理解了社会角色的特征;3、游戏使幼儿增强了社会角色扮演能力。

(四)游戏有助于幼儿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游戏有助于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2、游戏有助于幼儿理解和遵守规则;3、游戏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游戏有助于幼儿增强自制力。

(例子可参照教材P55-59)

3.试论述如何在幼儿园中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见教材P66-754.举例说明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什么作用?

见教材P90

三、论述题

1.论述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贡献与局限性。

答:

主要观点

(1)游戏的社会起源。

(2)游戏的个性发展。

(3)游戏活动的特点。

(4)游戏的发展价值。

(5)游戏中角色的发展。

贡献:

(1)强调游戏的发展是儿童与成人相互作用的结果

(2)赋予游戏以更为积极的重要价值(3)对于学前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影响局限性:

(1)一些理论观点需要进一步探讨与验证

(2)过分夸大成人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

2.举例论述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本题考核知识点:

第二章幼儿游戏与玩具第三节幼儿游戏的价值三、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分析:

1.幼儿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

(1)幼儿在游戏中熟悉周围的人和事,了解他人的想法、行为和情感。

(2)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交往的规则,学习分享、谦让、合作等社会交往的技能2.游戏有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3.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

(1)游戏使幼儿实现了性别角色的认同

(2)游戏使幼儿理解了社会角色的特征(3)游戏使幼儿增强了社会角色扮演能力4.幼儿有助于幼儿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有助于幼儿行为亲社会行为

(2)有助于幼儿理解和遵守规则(3)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5.游戏有助于幼儿增强自制力

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3.试论述如何在幼儿园中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答: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应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使各种活动都带有游戏的要素。

(1)幼儿园生活活动。

教师要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充实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让幼儿每天都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2)幼儿园教学活动。

应尽可能的讲教学活动游戏化,让他们互为补充,模糊教学与游戏的界限,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自主的探索,体验到愉快的情绪。

(3)游戏活动。

每天要保证足够的自主游戏时间,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

4.举例说明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什么作用?

答:

(1)本体性游戏。

幼儿自发开展的、以游戏本身为目的、无游戏之外的目的的游戏。

健康领域的教育尽可能地采用本体性游戏。

(2)工具性游戏。

也叫手段性游戏。

是由教师组织的教学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教育活动。

这种游戏强调游戏外在的工具价值和教学价值。

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教育可以采用手段性游戏的方式。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三第四章至第六章阶段测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轶事记录法是指简短地记录幼儿的游戏或游戏中的偶发事件。

这些记录可反映幼儿的游戏技能以及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状况。

2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

3.专门化玩具亦称成人玩具是根据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玩具如各种交通工具、炊具、娃娃等。

它们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有助于幼儿模仿成人的活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4.结构造型玩具如各种积木、积塑、泥、沙、雪等。

由于这类玩具的玩法没有定型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可以利用这种玩具建造各种建筑物或者立体形象对挖掘儿童智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还能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

5.智力玩具是指用以发展幼儿智力的玩具包括各种图片、卡片和各种拼、插、套、镶嵌等材料。

二、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每小题5分共30分

1.幼儿游戏场地环境创设的原则是什么第一促进幼儿的发展第二符合幼儿特点第三保证幼儿的安全性。

2.简答教师组织教学游戏时的主要环节。

准备游戏经验投放材料确定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观察游戏参与游戏指导游戏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3.如何保证游戏观察的有效性观察面要广有深度具备一定的灵敏性。

4.简述结构游戏的年龄特征。

小班开始时只是无目的的摆弄结构材料还不会搭。

一般结构游戏时间为10分钟。

中班目的比较明确对搭建材料的动作和过程感兴趣也关心游戏的成果。

一般结构时间为20分钟。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三第四章至第六章阶段测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轶事记录法是指简短地记录幼儿的游戏或游戏中的偶发事件。

这些记录可反映幼儿的游戏技能以及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状况。

2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

3.专门化玩具亦称成人玩具是根据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玩具如各种交通工具、炊具、娃娃等。

它们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有助于幼儿模仿成人的活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4.结构造型玩具如各种积木、积塑、泥、沙、雪等。

由于这类玩具的玩法没有定型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可以利用这种玩具建造各种建筑物或者立体形象对挖掘儿童智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还能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

5.智力玩具是指用以发展幼儿智力的玩具包括各种图片、卡片和各种拼、插、套、镶嵌等材料。

二、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每小题5分共30分

1.幼儿游戏场地环境创设的原则是什么第一促进幼儿的发展第二符合幼儿特点第三保证幼儿的安全性。

2.简答教师组织教学游戏时的主要环节。

准备游戏经验投放材料确定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观察游戏参与游戏指导游戏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3.如何保证游戏观察的有效性观察面要广有深度具备一定的灵敏性。

4.简述结构游戏的年龄特征。

小班开始时只是无目的的摆弄结构材料还不会搭。

一般结构游戏时间为10分钟。

中班目的比较明确对搭建材料的动作和过程感兴趣也关心游戏的成果。

一般结构时间为20分钟。

大班基本掌握结构的技能。

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长时间的结构活动并出现多人参与的集体结构游戏。

5.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特点游戏性、表演性。

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方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激发幼儿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6.如何对班级的玩教具进行管理建立玩教具使用的规范合理放置便于幼儿取放定期清洗、检修玩教具根据需要及时增减玩具。

三、论述题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论述。

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联系教育实际,论述如何评价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行为。

参考答案:

教师介入的方式主要有平行式介入、交叉式介入和垂直介入。

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应采取语言和非语言等混合的方法对游戏行为进行指导。

如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声赞美,能鼓起幼儿战胜自我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以下特殊情况下教师可适度的介入:

(1)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

(2)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3)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4)当幼儿出现过激行为时。

2.结合你所观察到的幼儿角色游戏,举例论述幼儿喜欢扮演什么角色?

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

幼儿有怎样的心理体验?

参考答案:

游戏中幼儿喜欢扮演妈妈、教师、司机、医生、警察等角色。

例如,他们会学着妈妈炒菜的样子、学警察站立不动或者指挥交通的样子、学医生给病人看病或打针的样子。

角色游戏是幼儿建立积极情感、调整消极情感的途径,也是表露或发泄情感的渠道。

在游戏中幼儿体验各种情感,如快乐、对别人的关心和同情、成功的喜悦或恐惧等,又可以控制这些情感。

角色游戏的一方提供消除情感的出路,减少情感上的失调,战胜情感上的障碍;另一方面以活动成功的满足,增强控制环境的能力,增长信心。

3.以“丢手绢”游戏为例,论述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规则游戏。

参考答案:

(1)选择和编制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规则游戏;

(2)教会幼儿游戏的玩法。

开始前,准备几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

游戏开始,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

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

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时蹲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可表演跳舞、歌谣、讲故事

四、案例分析题25分

根据游戏的观察原则与指导方法分析案例中该教师的指导行为与时机是否正确并给出你的建议。

案例大班游戏“飞机场”地面监控台的“播音员”开始播音:

“MF8417飞往海南的航班准备好了吗?

”播音过程伴随着笑声又由于孩子本身发音较为含糊再加上麦克风的扩音效果整个游戏区显得异常嘈杂。

紧接着又开始播:

“MF0188飞往北京的航班准备好了吗?

”由于两个航班摆放在同一个区域加上整个游戏区原先就较为嘈杂对于“播音员”口齿不清的通知确实是听不清楚。

十五分钟过去了前往海南的候机“乘客”还没有等到登机的通知孩子们开始显得不耐烦了。

这时候教师以乘客的身份介入了教师手拿着机票很不耐烦地说道:

“你们这航空公司也太不准时了怎么到现在还不起飞我可是要去谈生意的迟到了你们要负责的。

”监控台幼儿连忙通知道:

“飞往海南的航班准备起飞。

”老师又问道:

“什么时候可以登机”这时“播音员”又开始通知:

“飞机马上就要起飞请乘客们在2号登机口登机。

”下面的乘客立刻为“播音员”纠正过来:

“不是2号登机口是1号登机口。

”“播音员”连忙改正过来。

“乘客们”开始伴随着音乐陆陆续续登机了。

这时教师就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登上了飞机但飞机仍然不起飞教师就来到孩子旁边一字一句地教孩子通知飞机该起飞了但由于孩子的声音很模糊“机长”也是在教师眼神的暗示下起飞了。

飞机随着音乐的声音在慢慢地飞行着这时“机长”突然朝着“空姐”大喊:

“赶快把东西收起来飞机要冲下去了。

”“空姐”连忙把东西收起来这时又听到“机长”喊道:

“飞机就要爆炸了请大家准备跳机。

”地面监控台的孩子听到后就拿起麦克风问到:

“MF8417的航班出了什么问题机长请回答请回答。

”“机长”回答道:

“起落架出问题。

”监控台发出指示:

“紧急迫降。

”紧急迫降成功。

“乘客”安全降落。

剩下飞往北京的“乘客们”开始向老师抱怨道:

“老师我们都等好久好久了飞机怎么还不起飞呢?

”老师一手拿过麦克风自己充当起了地面监控员飞机很顺利地起飞了也很顺利地降落了。

 

要求学员针对某一章节的学习收获或感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经历写一份学习体会。

形式提交文本学习体会(不少于500字)。

——学习“儿童多动症问题”有感在工作中有的家长和老师偶尔会抱怨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分心、讲话认为孩子有注意力障碍。

是不是孩子只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就一定是注意力障碍呢通过儿童发展问题咨询与辅导这门课程第三章的学习我深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孩子贴标签。

注意力障碍的很多行为表现与淘气行为十分相似但是本质不同。

如何对二者进行区分呢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首先是注意力与兴趣的关系上。

淘气孩子能够专心于自己喜欢的事物而多动症儿童则多无兴趣爱好对任何事物都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其次是行动目的性方面淘气孩子的好动常具有一定目的性而多动症儿童则是比较冲动没有章法。

然后在自制力上淘气孩子在一定的环境下是有自控能力的比如有一些调皮的孩子在上公开课或者示范课时也能很好的听话和表现而多动症儿童则在严肃的场合也会做出越轨的事情这是很让人头疼的。

再次在动作发展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淘气的孩子爱好运动动作灵巧体育表现优异而多动症儿童则是表现出动作笨拙最后在智力活动方面多动症的孩子会不切实际估计自己的能力马虎冲动。

淘气行为可能是因为与家长、老师关系不良所导致的。

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欢数学老师于是每当上数学课时便故意扰乱课堂秩序。

而注意力障碍儿童无论与老师关系如何都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其次淘气儿童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可能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他们只有在得到别人的关注时才有满足感。

而注意力障碍儿童的行为则是毫无目的和不可控的。

因此只要老师和家长把握好以上标准就很容易辨别孩子到底是注意力障碍还是淘气问题了。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对待儿童的调皮淘气行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一知半解给儿童乱贴标签。

儿童发展问题咨询与指导作业二1-6章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群体差异依据不同标准划定的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2.感觉运动统合简称感统是之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且作出正确的反应决策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的过程。

3.多动症专业术语叫注意障碍多动综合症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是儿童期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这种障碍发生时常伴有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情绪障碍以及学习障碍。

4.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5.森田疗法要求患儿对症状“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而不要压抑采取不怕、不理和不对抗的态度使症状逐渐从意识中淡化以致消失。

6.儿童焦虑症是儿童时期无明显原因下发生的发作性紧张、莫名恐惧与不安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是一种较常见的情绪障碍。

7.儿童恐怖症是一种神经症性的情绪障碍往往因为某种情境的出现或参与某项活动时产生过度的、持续的、不适宜的紧张、恐惧和回避反应。

8.儿童退缩是指儿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的过分胆怯、孤独不敢去陌生环境不愿与小朋友一起玩等等。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问题儿童和儿童发展问题两个概念的异同。

一、不同点首先定义不同问题儿童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缺陷的儿童。

儿童发展问题是指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

其次儿童发展问题是一个满怀期望与发展期待的概念。

这种问题有被克服、被矫正的可能性给教育者和社会无限期望。

相同点儿童发展问题在研究内容上与问题儿童有相同之处。

2.简述儿童感统失调的表现。

感统失调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身体运动协调障碍2结构和恐惧知觉障碍3身体平衡功能障碍4听知觉问题及语言障碍5触觉防御障碍

3.简述儿童多动症的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是指帮助家庭成员正确认识多动症的性质树立治疗信心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儿童多动症进行矫正的一种方法。

家庭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疾病性质协调家庭关系2、规矩应简单要求应明确3、对过多的精力给予引导4、奖罚分明5、订立合理的作息制度6、发现儿童的特长和爱好

4.如何进行听觉理解能力的日常检测和评价听觉理解能力差的儿童在平常生活中显得比较木讷对大人发出的指令反应迟钝甚至充耳不闻需要成人重复指令甚至需要成人的直接带领。

这样的儿童在幼儿园里往往听不懂教师的上课内容教师发出指令后他们常常先看看别人怎么行动自己再动反应较慢有时还需要教师单独提醒。

当教师讲故事时这类儿童听不懂故事的大意当被要求对两个以上句子进行概括时缺乏想象力当回答教师关于故事内容的提问时缺乏归纳总结能力。

有些儿童虽然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具备了听课能力但对教师讲课内容却听而不闻。

5.简述儿童焦虑症的辅导策略。

查明病因解除负面因素如父母过高的期望加强挫折教育等进行心理治疗可采用认知疗法建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放松训练

三、论述题15分

结合实际谈谈作为老师应如何对待幼儿园中的弱听儿童

1平等对待在对待弱听儿童的态度上教师不能过多地保护他们不能让他们依赖教师去争取与普通儿童交往的机会。

过分的保护会引起普通儿童的反感这会成为两类儿童建立和谐关系的障碍。

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对两者一律要求不能因为弱听儿童的缺陷而姑息迁就他们要教育她们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把自己视为集体的平等成员积极地接纳周围的每一个人乐观开朗一些。

同时还要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交往手段。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针对弱听儿童的具体情况适当地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和帮助。

2座位安排教师可以对弱听儿童的座位进行定期调换座位应便于他们看和听教师的讲课最好让他们位于离教师2——3米的距离如果她们的眼睛和教师的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则最有利于看话。

因此前几排靠边的位置比较适合他们。

若教室内只有一边开窗户就只能让他们坐到靠窗户一边的位置上。

另外课堂中分组讨论或课外活动中的分组游戏教师可有意识地变换弱听儿童的组别。

3培养弱听儿童的看话能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培养弱听儿童的看话能力只要讲课人嘴里发出声音讲课人就不能背向弱听儿童。

教师讲话时位置很重要不能背对着光源跟弱听儿童讲话另外教师也不能边说边走动、边板书边说话或者摇头扭头。

4注意讲课语言和语速教师应注意讲课时的语言要抑扬顿挫、风趣幽默这样的声音刺激能容易引起弱听儿童的注意而且有助于弱听儿童选择重点来听。

为了方便弱听儿童看话教师说话的速度和发音动作的幅度要更加教学水平和语言材料的性质而定。

对低年级的弱听儿童说话时语速要适当放慢发音时的口型要自然而清楚对熟悉的生活常用词语教师可以说的快些对于不熟悉的新教材教师可以说的慢些必要时适当重复。

5多使用直观教学法教师应尽量多用直观教学法尤其是教具直观实物直观、模型直观教师在教师讲到某一物体时要指出它、走近它、触摸它或实际的操作它充分地利用教具。

教师也要适当地把视觉因素和听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交际手段教学。

6预防弱听儿童疲劳听力问题儿童比普通儿童更容易疲劳教师要注意学习时间的分配和学习内容的协调。

除此之外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弱听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