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通 重难点一本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5第十五专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96550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学通 重难点一本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5第十五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易学通 重难点一本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5第十五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易学通 重难点一本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5第十五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易学通 重难点一本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5第十五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易学通 重难点一本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5第十五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易学通 重难点一本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5第十五专题.docx

《易学通 重难点一本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5第十五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学通 重难点一本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5第十五专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易学通 重难点一本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5第十五专题.docx

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5第十五专题

重点列表:

重点

名称

重要指数

重点1

由两极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国际政治格局

★★★★

重点2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重点详解:

重点1:

由两极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国际政治格局

【要点解读】

1.两极世界的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

(1)一个基础: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两个原因:

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3)三个表现: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抗;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对抗。

(4)四个过程:

雅尔塔体系——奠定两极基础;“铁幕”演说——发出“冷战”信号;“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和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5)五个影响:

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大国强权政治恶化国际关系,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国际局势动荡和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妨碍世界经济发展;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50年代后至90年代初

(1)表现:

欧洲、日本、第三世界国家、中国。

(2)影响

①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②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90年代初至今

(1)原因: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的推动。

(2)表现

①美国:

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洲: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

③日本:

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④俄罗斯:

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⑤中国:

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特点: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考向1】美苏冷战的表现

【例题】“为了稳住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制度,从经济上政治上进一步控制西欧,并由此对苏联进行遏制,同时也为了摆脱美国统治集团已预感到的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

”美国的举措是

A.建立北约组织B.建立华约组织

C.实施马歇尔计划D.提出杜鲁门主义

【答案】C

【解析】材料“为了稳住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制度”“从经济上政治上进一步控制西欧,并由此对苏联进行遏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政策是马歇尔计划,故C项正确;AB项是军事组织;D项是政治对抗。

【考向2】冷战的影响

【例题】1947年7月1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经过激烈争论,终于通过决定:

“由于一系列国家都拒绝参加(讨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其中包括斯拉夫各国和东南欧各国,这样,同这些国家保持紧密经济政治联系并依据条约义务的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能参加巴黎会议”。

决定表明捷政府拒绝巴黎会议的原因是

A.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控制欧洲B.冷战局面导致欧洲呈现分裂状态

C.周边国家已拒绝参与马歇尔计划D.捷克斯洛伐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B

【考向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例题】1973年,美国为缓和与欧日的经济矛盾,转嫁美国的防务负担,建议与欧日构建新大西洋宪章。

对此,欧洲各国态度较为消极,而日本则犹豫不决。

最终,该计划“流产”。

材料主要说明

A.世界格局新趋势的发展B.美国丧失霸主地位

C.欧洲各国与日本结盟D.欧洲由经济转向政治合作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欧洲对美国的建议“态度较为消极”,日本则“犹豫不决”,分析可以得知,随着欧洲的联合和亚洲日本的崛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挑战,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故A项正确;B、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名师点睛】

依据材料是解题的关键,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排除与材料无关选项B、C、D即可。

重点2: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要点解读】

1.二战后初期(制度化、体系化)

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过程

①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有了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

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2)影响

①确立了二战后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2.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区域化、集团化)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盟:

1993年成立,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是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化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北美自由贸易区:

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

(3)亚太经合组织:

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规范化)

A.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

科技发展(物质基础和推动力);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技术手段);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者);两极格局结束(消除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有利条件)

(2)评价

①对世界:

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对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③对发展中国家:

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3)存在的问题

①它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剧了全球化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③加深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了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

B.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关贸总协定难以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

(2)成立: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

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中国加入:

中国于2001年底加入,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

【考向1】布雷顿森林体系

【例题】美国和英国等国在二战中通过谈判协调,建立国际组织来确定了多方在战后世界金融关系中的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这样评价: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超出从中的收益。

”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A.有利于国际合作和稳定经济秩序B.是美国单方面强加于世界的

C.是美苏意识形态斗争和冷战的产物D.实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意图

【答案】A

【考向2】经济区域集团化

【例题】某国际组织2001年在上海举行会议,认为成员的国民生产总值合计占全球的55%,贸易额占全球的46%,在全球经济形势下,对世界经济保持稳定举足轻重,各成员应加强宏观政策对话,采取适时、协调、有效的宏观经济措施。

该国际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D.欧盟

【答案】B

【解析】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正式成立,但偏重于地区安全,故A项错误;200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推动亚太区域合作进程,故B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未在中国召开会议,故C项错误;欧盟与中国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

【考向3】经济全球化

【例题】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以专家组调解为中心,以争端解决机构审议、批准专家组建议或裁定为常规,以在特殊情况下争端解决机构授权和监控的贸易报复为强制实施的最后手段,日益取得了发展中国家的信赖。

这表明争端解决机制

A.推祟贸易报复,不具建设性

B.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C.重程序建设,忽视法律功能

D.有助于国际经济秩序有序发展

【答案】D

难点列表:

难点

名称

难度指数

难点1

二战后初期美谋取世界霸权的五大体现

★★★

难点2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各自的特点

★★★★

难点3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

难点详解:

难点1:

二战后初期美谋取世界霸权的五大体现

【要点解读】

(1)金融方面:

凭借《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2)国际贸易方面:

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扩大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3)工业科技方面: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加强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4)政治格局方面:

逐步确立起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

(5)国际事务方面:

成立联合国,被美国暂时控制,并以此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

【考向1】二战后初期美谋取世界霸权的表现

【例题】1945年底美国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召开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以讨论在联合国组织之下成立一个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

1947年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正式审该和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

但是,由于欧美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没有批准该宪章,拟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后流产了。

这反映了

A.二战后联合国完全受到美国的操纵

B.美国的经济霸权直接影响战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

C.冷战是国际贸易组织流产的最主要原因

D.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答案】B

【解析】材料“1945年底美国……提议……成立一个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美国没有批准该宪章,拟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后流产”说明美国的政策影响了战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故B项正确;材料“美国没有批准该宪章,拟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后流产”说明C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完全受到”;D项错误,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点睛:

材料“1945年底美国……提议……成立一个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美国没有批准该宪章,拟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后流产”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难点2: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各自的特点

【要点解读】

(1)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2)经济区域集团并不要求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必须一致,北美自由贸易区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自由贸易区,这也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特点。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不仅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而且还是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地理范围最广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考向1】欧盟的特点

【例题】经济区域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深刻影响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版图,欧盟被认为是当今一体化程度最高者,但在应对欧债危机问题上,它却没有进行内部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依据和民意基础。

这说明

A.欧盟缺少应对经济困境的能力B.欧洲中央银行的统一货币政策具冇缺陷

C.欧盟各成员国经济水平存在差异D.欧盟政治一体化滞后于经济一体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程度高,但无法应对欧债危机;欧债危机是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更多反映在政治领域,体现了欧盟政治一体化滞后于经济一体化,D项正确。

欧债危机涉及经济和政治主权,材料无法体现欧盟缺少应对经济困境的能力,排除A。

BC项是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所以选D。

难点3: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要点解读】

(1)利:

它加速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赶超发达国家。

(2)弊:

①它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其传染性和破坏性会空前加强。

③发达国家把利润低、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考向1】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例题】有英国学者指出:

美国霸权已经衰落,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世界未来的多极化格局仍不明朗,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己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

这表明

A.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化B.政治冲突均与各国经济利益有关

C.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D.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C

【趁热打铁】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8分)

1.为了对抗马歇尔计划,防止东欧国家的离心倾向,加强苏联与东欧各国的经济联系,1949年“经互会”成立。

1967年,为加强西欧经济联合,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成功建立“欧洲共同体”。

这表明

A.两大阵营在政治领域对抗激烈B.政治局势造成世界市场的分裂

C.两极格局形成冷战进入高潮期D.经济全球化趋势冲击美苏霸权

2.冷战时期,中、苏、美三大国在许多问题上是针锋相对的。

但在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这一问题上,却心照不宜地严守机密,而且一守就是好几十年。

这一“心照不宣”

A.体现了冷战局势的级和B.意在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C.说明三国有着共同利益D.道免了世界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3.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在世界上极力鼓吹“日本模式”,强调文化建设和民族自豪感。

其主要意图是

A.摆脱美国控制B.弘扬日本传统文化

C.发展国民经济D.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4.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控制下的尼泊尔发生推翻封建旧政权的革命。

英国出于英尼传统关系和国家利益考虑,采取支持旧政权维持现状的态度,这引起了印度和尼泊尔民众的反对。

最终,英国放弃了对尼旧政权的支持。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B.英国国力和影响力显著衰退

C.不结盟运动国家的联合干预D.南亚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

5.美国和英国等国在二战中通过谈判协调,建立国际组织来确定了多方在战后世界金融关系中的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这样评价: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超出从中的收益。

”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A.有利于国际合作和稳定经济秩序B.是美国单方面强加于世界的

C.是美苏意识形态斗争和冷战的产物D.实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意图

6.科克报告指出,欧盟国家改革的根本障碍是“没有政治上的承诺和决心”,而欧盟又无力强制成员国执行改革。

这反映出欧盟

A.加强各国间合作任重道远B.要加强政治经济一体化

C.各国间的合作仅浮于表面D.需创立区域合作新模式

7.某国际组织2001年在上海举行会议,认为成员的国民生产总值合计占全球的55%,贸易额占全球的46%,在全球经济形势下,对世界经济保持稳定举足轻重,各成员应加强宏观政策对话,采取适时、协调、有效的宏观经济措施。

该国际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D.欧盟

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资金都是有条件的,受援助国须实行其建议的经济改革。

从1980年起近20年时间里,菲律宾接受了其援助资金,却因降低关税壁垒、实施贸易自由化的措施导致外国商品蜂拥而至,经济陷入长期衰退,贫困更加普遍。

这实质上反映了

A.世界银行的影响力下降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放缓

B.世界经济中南北问题突出D.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

二、非选择题(第1题30分;第2题32分,共52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

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

……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

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

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

《美苏冷战史:

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两例加以说明。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法国和西德为首开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最灿烂的风景,欧洲联合自强结出初步硕果。

在法德塑造欧共体时,英国一直是“观望者”。

后来,英国的态度开始由观望转向融入,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

——整理自2011年10月人民网

材料二

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历史,就是一部漫长、复杂、痛苦、犹疑和患得患失的历史。

英国身处欧洲,却不认为自己属于欧洲,其经济规模排名欧盟第二,但不属于欧元区。

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

“疑欧派”的观点是:

加入欧盟,英国人根本没有得到益处。

英国纳税人每年要拿出GDP的2%交给欧盟,而欧盟事务长期以来受德国和法国控制,英国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

随着近几年欧洲一体化的加深,欧盟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成员国的外交、军事、财政、金融,甚至连能源都要插手,这在英国看来是绝对不能忍受的“耻辱”。

近年来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2016年6月23日举行的英国与欧盟关系的全民公投中,最终英国决定退出欧盟。

——整理自《环球时报》

材料三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坦承,欧盟当前“不够欧洲”、“不够统一”。

总体看,德国在各领域“领头羊”地位进一步巩固;法意等大国既合作又制衡;英国威胁“退欧”谋求利益最大化;南北欧洲、新老欧洲裂痕加深,利益折冲与博弈加剧。

尤其是在希债、难民和恐袭等危机面前,成员国之间、欧盟和成员国之间利益纷争、立场分化、矛盾加剧,民众不安全感和焦虑感上升,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严重挑战。

本轮希腊债务危机跌宕起伏,希腊一度面临“退欧”风险,虽最终就改革换救助达成协议,但危机暴露了欧盟有统一货币而无统一财政的结构性缺陷。

谈判中,德、芬、荷等国立场强硬,法、意、西等国较为缓和,凸显欧盟内部在发展理念和具体经济政策上的分歧。

——《“困与进”:

欧盟一体化何去何从》《当代世界》2016年3月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973年加入欧共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一直存在“脱欧”倾向并最终决定“脱欧”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指出欧盟一体化有哪些阻力。

专题十五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8分)

1.【答案】B

【解析】从材料来看,马歇尔计划、“经互会”、欧洲联合体都是因为美苏争霸因素产生的,所以这是政治局势对世界市场造成影响的表现,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在没有关注经济领域的内容;C选项无法从材料得出结论;D选项与材料无关。

2.【答案】D

3【答案】D

【解析】日本极力鼓吹“日本模式”是想通过经济上的发展成功推广到政治领域,以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不是主要意图;B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C选项没有明白“日本模式”的真实含义。

4.【答案】C

【解析】题干所述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初,而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61年,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学习中面临的重要历史要素。

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年代)和一定的空间(地点或者区域),学习历史,如果没有时间和空间观念,则无从分析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无从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因此,标志历史发展的重要年代(包括朝代)以及空间(或者地图)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而这恰恰是目前模块学习中同学们不容易掌握的薄弱之处,这一题提醒大家,要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因素。

5.【答案】A

【解析】根据“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从中的收益。

”可知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同时也说明了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稳定了世界金融,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也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恢复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A正确。

BC不是题干的中心意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说明美国没有实现独霸世界的意图,排除D。

6.【答案】A

【解析】“欧盟又无力强制成员国执行改革”,表明欧盟国家改革意见难以取得一致,加强各国间合作任重道远,故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欧盟“要加强政治经济一体化”,排除B;C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

7.【答案】B

【解析】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正式成立,但偏重于地区安全,故A项错误;200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推动亚太区域合作进程,故B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未在中国召开会议,故C项错误;欧盟与中国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

8.【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答案】

(1)观点:

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

原因:

“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

(2)特点:

缓和与紧张并存。

因素:

美苏力量均势,世界多级化及新力量的发展。

(3)说明:

朝鲜的分裂。

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建立经济体制。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历史史料并依据所学运用知识答题能力,第一小问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

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

(2)问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历史史料并依据所学运用知识答题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指出: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

……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

可见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是缓和与紧张并存。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冷战时期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一方面是由于美苏势均力敌;另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