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变配电自动化技术要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9644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箱变配电自动化技术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箱变配电自动化技术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箱变配电自动化技术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箱变配电自动化技术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箱变配电自动化技术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箱变配电自动化技术要求.docx

《箱变配电自动化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箱变配电自动化技术要求.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箱变配电自动化技术要求.docx

箱变配电自动化技术要求

欧式箱变配电自动化技术要求

1容量要求

1.1接线方式:

高压:

环进线、1路配变出线安装三相环行电流互感器。

进线及环出线配电动操作机构。

低压:

一进四出一电容器,低压进、出线均装三相电路互感器。

开关均配电动操作机构。

远控/就地:

所有带电动开关的开关面板上安装远控/就地切换开关。

配变监测:

配变的有功、无功、电度量及出线的电度量的采集,由电能量采集系统完成,在配电自动化中是计算量。

1.2三遥功能:

遥测:

高压进线、配变出线三相电流。

低压进线、低压出线、电容器出线三相电流

低压母线三相电压

变压器温度

遥信:

高、低压开关状态量,熔丝熔断(或继保动作)信号,远控/就地姿态信号,变压器温度,储能信号,故障信号。

遥控:

高压进线及环出线及配变出线,低压6回线路。

1.3三遥数量

●高压部分(环进环出)

YC=3I进线+3I配变出线=6I

YX=2*环进线+2*环出线+1熔丝*远控/就地姿态信+6*储能信号+3*故障信号=18

YK=1环进线+1环出线+1配变出线=3

●低压部分

YC=3U3I进线+4*3I出线+3I电容器=3U18I

YX=2*进线+4*2*出线+2*电容器=12

YK=进线+4*出线+2*电容器=6

●总量

YC=6I+3U18I+1油温=3U24I+1油温

YX=18+12+1油温=30+1油温

YK=3+6=9

2欧式箱变FTU的配置

硬件配置:

1)电源板双路AC220V,48V蓄电池供电

2)蓄电池松下12V77.2AH,4节

3)显示模板带液晶,按键,3路变送器直流量

4)CPU板带4路串口,1路CAN口,(以太网选配)

5)遥信板3块,每块16遥信24V电源输出

6)遥控板2块,每块8遥控,空节点输出

7)遥测板2块,每块6PT,12CT

3基本功能

3.1信息采集和处理

A.采集状态量信息,并具有重要状态量变位上报及时间记录功能。

B.采集开关正常电流,实现电流量的测量。

C.采集交流输入电压,监视开关两侧馈线的供电状况。

D.识别馈线发生的短路故障,以状态量变位的方式上报并有时间记录功能。

E.谐波分析。

F.开关两侧电压相位角计算。

3.2设置功能

A.时钟设置

接收上级的校时命令。

B.参数设置

可设置电流、电压整定值等各种组态参数。

3.3事件记录及上报功能

记录开关状态变化的时间并上报。

记录馈线发生短路故障的时间并上报。

记录电源发生故障的时间并上报。

3.4备用电源自动投切功能

3.5电源失电保护功能

具有失电数据保护功能,记录的数据能长期保持,不丢失。

具有备用电源,主电源失电后至少能维持FTU正常运行8小时以上。

具有电源监视功能,在主电源失电、备用电源输出电压过低时产生故障信号,以状态量变位的方式上报并有时间记录功能。

3.6通信功能

A.与上级站或站控终端进行通讯,将采集和处理的信息向上发送并接受上级站或站控终端的命令。

B.与配变检测终端等智能设备通信,收集、转发其数据。

C.支持10M以太网络通讯。

3.7自诊断、自恢复功能

A.具有自诊断功能。

B.具有上电及软件自恢复功能。

C.具有硬件watchdog。

3.8调试功能

E.通过串行接口可以当地调试,通过以太网络可当地/远方调试。

F.各种指示灯指示运行状态。

3.9遥控功能

A.接收并执行遥控指令,控制开关的开、合。

B.采取“选择控制对象-返送校核-操作执行命令”的方式。

C.在同一时刻只允许选择一个控制对象。

3.10输入、输出回路安全防护功能

A.遥信输入回路采用光电隔离,并具有软硬件滤波措施,可防止输入接点抖动或强电磁场干扰误动。

B.电压输入回路具有熔断器保护措施。

C.控制输出端子板上提供保险刀闸,可以明显地断开控制回路并有熔断器保护。

4性能指标

4.1交流采样

A.电压输入标称值220V/100V/57.7V50Hz

B.电流输入标称值5A50Hz

C.电压电流采样精度0.5级

D.有功无功采样精度1.0级

E.相位角精度小于2°

F.谐波电压/电流精度1.0级(3、5、7次谐波)

G.功率消耗在标称输入值时,每一回路的功率消耗小于0.25VA

H.短期过量交流输入电流施加标称值的2000%(标称值为5A),持续时间小于1S,系统工作正常

4.2遥信

A.分辨率小于10毫秒

B.软件防抖动时间10~60000毫秒可设

4.3遥控

A.输出方式继电器常开接点

B.接点容量AC277,10A;DC30V,10A

4.4备用电源自动投切

A.母线形式双进线,单母线不分段或单母线分段的母线形式,并列或分列运行

B.启动条件一条进线失电,另一条进线有电

C.闭锁条件出线或母线故障引起进线失电

4.5电源

A.主电源开关两侧PT(可互为备用)或交流220V专线

B.备用电源容量24V6AH蓄电池

C.整机功耗〈35VA(不含通信模块)

4.6通讯

A.串行接口

异步RS232接口2个通用接口,1个维护专用接口

B.以太网络接口

10BASE-TRJ45接口1个

C.通讯协议

串行接口DNP3.0、IEC60870-5-101协议

以太网络接口基于TCP/IP的IEC60870-5-104协议

D.介质转换接口

●两线半双工MODEM

调制频率2100/1300Hz

传输速率1200BPS

发送电平0~-20DB

接收电平0~-40DB

最大传输距离8KM

比特差错率≦≯10-5

●RS485

传输速率≯19.2KBPS

最大传输距离1.2KM

比特差错率≦≯10-5

●光以太网

传输速率10MBPS

比特差错率≦≯10-10

转换接口ST/PC-ST/PC

4.7安全性能

A.绝缘电阻

输入、输出回路对地和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不低于10MΩ(正常条件下测试)和1MΩ(湿热条件下测试)

B.耐电强度

电源、输入、输出回路及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之间能承受额定频率为50Hz、有效值为2.0KV,时间为1分钟的交流电压试验,无击穿与闪络现象

C.冲击电压

电源、输入、输出回路对地和各回路之间能承受1KV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检验

4.8电磁兼容性(EMC)

终端的设计符合如下电磁兼容试验要求

A.电压跌落及短时中断

B.静电放电

按照IEC1000-4-2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接触放电

—严酷等级:

4

—试验电压:

8KV

C.高频电磁场

按照IEC1000-4-3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终端在正常工作状态;

—频率范围:

80MHz~1000MHz;

—严酷等级:

3;

—试验场强:

10V/m;

D.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按照IEC1000-4-4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终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实验电压施加于终端的电源电压端口与地之间。

—严酷等级:

3;

—试验电压:

2KV;

C.终端在非工作状态下,试验电压施加于终端的电源电压端口与地之间。

—严酷等级:

4;

—试验电压:

4KV;

终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试验电压施加于终端的电流、电压输入端。

—严酷等级:

3;

—试验电压:

1KV;

D.终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用电容耦合夹将试验电压耦合至输入/输出信号、数据、控制及通讯线路上。

—严酷等级:

3;

—试验电压:

1KV;

A.浪涌

按照IEC1000-4-5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严酷等级:

4;

—试验电压:

2KV(电源电压两端口之间);4KV(电源电压各端口与地之间);

—波形:

1.2/50us;

B.阻尼振荡波

按照IEC1000-4-12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电压上升时间(第一峰):

75ns±20%;

—振荡频率:

100KHz和1MHz±10%;

—电压峰值:

共模方式2.5KV,差模方式1.0KV。

C.交流电磁场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将终端置于与系统电源电压相同频率的随时间正弦变化的、强度为0.5mT(400A/m)的均匀磁场的线圈中心,工作正常。

4.9机箱

A.防护性能防尘、防雨、防腐蚀,符合GB/T4028-1993规定的IP64级要求

B.外型尺寸800mmx600mmx250mm

C.材料不锈钢喷户外粉末

D.颜色电脑灰

4.10整机重量35KG

4.11可靠性指标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50000小时(不包含备用电源)

4.12使用环境要求

A.温度范围:

-40℃~+85℃

B.湿度:

5%~95%

C.大气压力:

86~106KPa

5与一次设备接口规范

5.1CT

A.数量每回线3个CT或2个CT(注1)

B.准确等级1.0级

C.二次回路额定电流5A

D.最小饱和电流≮15倍额定电流

E.二次最大负荷能力≮20VA

F.接线方式单相接线或三相星形接线

G.连接导线截面积≮1.5MM2

H.物理连接方式电流型接线端子

注1:

3个CT测量A、B、C三相电流,两个CT测量A、C两相电流。

大电流接地系统中应使用3个CT,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推荐使用3个CT。

5.2PT

A.数量每条进线2个PT或3个PT(注2)

B.准确等级1.0级

C.二次回路额定电压220V或100V或57.7V

D.额定容量≮500VA

E.接线方式星形或开口三角形

F.安装方式如果2个PT,则在进线开关的两侧各装一个,如果3个PT则在进线开关两侧分别安装1个、2个

G.连接导线截面积≮0.4MM2

H.物理连接方式接线端子

注2:

2个PT分别输出AB、BC线电压,三个PT分别输出A、B、C相电压。

推荐使用2个PT。

5.3控制

A.电动机带动机构型开关C40型开关(配变出线)

●主电源进线开关两侧的PT(互为备用,备用切换由FTU实现)或交流220V专线电源

●电动机电源24V直流蓄电池(注3)

●瞬时最大电流≯15A(持续时间小于20毫秒)(注3)

●电动机稳态功率≯150W(注3)

●动作时间≯20秒(注3)

●控制方式控制加在电动机线圈上的电流方向决定开关的合、分

●主电源失电后可连续操作次数≮10次合、分(蓄电池满容量下)(注3)

●启动方式手动或遥控

●控制电源切断方式开关状态变化或超时拒动

●闭锁方式断开电动机驱动回路

注3:

该指标是在使用FTU自带蓄电池的条件下达到的,如果使用开关自带的蓄电池,则指标可能有所不同。

E.电动机预储能型开关(C10M电动操作机构环进线、环出线)

●储能电动机交直流两用电动机。

(注4)

●储能电机功率小于PT最大功率的80%

●储能电机启动及停止由开关本体完成

●脱扣线圈动作电流不大于2A

●脱扣线圈动作启动手动或遥控

●脱扣线圈动作时间定时2秒(可修改)

●控制闭锁方式断开脱扣线圈控制回路

注4:

储能电动机交流电源可取自开关两侧的PT(互为备用,备用切换由FTU或开关实现)或为交直流专线电源。

5.4开关位置、储能状态等信号

A.无源空接点

B.采集用电压直流24V

C.连接导线截面积≮0.4MM2

D.物理连接方式接线端子

5.5连接电缆及电缆接头

D.基本特性密封防水

E.电缆长度定制

F.电缆及电缆接头推荐型号见附录C

5.6通讯

A.光纤

F.连接方式4芯单模跳缆(长度由实际使用确定)通过室外尾纤保护盒(注5)转接

G.光缆推荐型号4芯以上9/125um单模光纤

B.金属线

●连接方式通过分线盒转接

●电缆推荐型号金属铠装、24线规/0.5毫米双绞线(音频电缆)

●接地要求屏蔽层应良好接地

注5:

尾纤保护盒为定制,其中至少装有4个光纤连接器。

5.7现场安装

A.接地要求金属外壳应连接到独立的保护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截面积应不小于16MM2

B.挂箱固定定制(可以按用户要求进行特殊设计。

用户提供安装方式、安装终端个数等说明)

5.8专线电源

A.电源线截面积≮1.5MM2

B.物理连接方式接线端子

6遵循的标准

本设备符合开放的原则,硬件/软件设计遵从如下国际或国家标准:

GB/T4028-1993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

GB/T2423.1-19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T2423.2-19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T2423.4-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Ea冲击试验方法

GB/T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Fc振动正弦试验方法

IEC1000-4-2:

1995电磁兼容性(EMC)—第4部分: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2单元静电放电的抗扰性试验

IEC1000-4-3:

1995电磁兼容性(EMC)—第4部分: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单元辐射电磁场的抗扰性试验

IEC1000-4-4:

1995电磁兼容性(EMC)—第4部分: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4单元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抗扰性试验

IEC1000-4-5:

1995电磁兼容性(EMC)—第4部分: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5单元浪涌的抗扰性试验

IEC1000-4-11:

1994电磁兼容性(EMC)—第4部分: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11单元电压跌落、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性试验

IEC1000-4-12:

1995电磁兼容性(EMC)—第4部分: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12单元阻尼震荡波抗扰性试验

IEC60870-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

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IEC60870-5-104TelecontrolequipmentandsystemPart5:

Transmissionprotocols

Section104:

NetworkaccessforIEC60870-5-101usingstandardtransportprofiles

Revision9

DL/T451-1991远动设备传输规约

DNP3.0DocumentVersion:

0.02InternalFile:

P009-OBL

DNPVersion3.00

ANSI标准C语言

IEEE802.3   系列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