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 DNA和蛋白质技术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9495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0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 DNA和蛋白质技术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届二轮 DNA和蛋白质技术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届二轮 DNA和蛋白质技术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届二轮 DNA和蛋白质技术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届二轮 DNA和蛋白质技术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 DNA和蛋白质技术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

《届二轮 DNA和蛋白质技术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 DNA和蛋白质技术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 DNA和蛋白质技术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

届二轮DNA和蛋白质技术专题卷适用全国

DNA和蛋白质技术

一、单选题

1.PCR一般要经过三十多次循环,从第二轮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将

A.仍与引物Ⅰ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

B.无需与引物结合,在酶的作用下从头合成子链

C.同时与引物Ⅰ和引物Ⅱ结合进行子链延伸

D.与引物Ⅱ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

【答案】D

【解析】当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此单链引物固定端为5′端,因此与它互补的子链从另一端开始合成,即与引物II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故选D。

2.在血红蛋白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带区歪曲、散乱、变宽,与其有关的是()

A.凝胶色谱柱的制作

B.色谱柱的装填

C.洗脱过程

D.样品的处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色谱柱装填时不能有气泡的存在,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若色谱柱装填得很成功、分离操作也正确,则能清楚的看到红色区带均匀、狭窄、平整,随着洗脱液缓缓流出,如果出现红色带区域歪曲、散乱、变宽的现象,说明分离的效果不好,这与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有关,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香蕉匀浆中有些酶会影响DNA的提取

B.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C.向鸡血细胞悬液中加入蒸馏水后,用玻璃棒轻轻缓慢搅拌

D.使用鸡血细胞悬液为材料的操作中,两次加入2mol/L的NaCl溶液,目的不同

【答案】A

【解析】常温下香蕉匀浆中有些酶可破坏DNA而影响DNA的提取,A正确;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但不能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B错误;向鸡血细胞悬液中加入蒸馏水后,用玻璃棒快速搅拌,加速鸡血细胞的破裂,C错误;使用鸡血细胞悬液为材料的操作中,两次加入2 mol/L的NaCl溶液,目的相同,都是溶解DNA,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4.下列反映DNA溶解度与NaCl溶液浓度之间关系的坐标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NaCl溶液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NaCl溶液浓度小于0.14mol/L时,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DNA的溶解度逐渐降低;NaCl溶液浓度大于0.14mol/L时,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DNA的溶解度逐渐升高。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5.若从植物细胞中提取DNA,发现实验效果不好,如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时不显示颜色反应等,其不可能的原因是()

A.植物细胞中DNA含量低

B.研磨不充分

C.过滤不充分

D.体积分数为95%冷酒精的量过少

【答案】A

【解析】植物细胞中DNA含量低,则提取的DNA含量不足,但是仍然有少量丝状沉淀物、二苯胺鉴定时也会出现蓝色,A错误;研磨不充分,导致DNA不能释放,提取DNA太少,可能出现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时不显示颜色反应等,B正确;过滤不充分,导致滤液中DNA含量太少,可能出现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时不显示颜色反应等,C正确;DNA不溶于酒精,所以95%冷酒精的量过少,提取DNA太少,可能出现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时不显示颜色反应等,D正确。

6.小鼠杂交瘤细胞表达的单克隆抗体用于人体试验时易引起过敏反应,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可选择性扩增抗体的可变区基因(目的基因)后再重组表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设计扩增目的基因的引物时不必考虑表达载体的序列

B.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知道基因的全部序列

C.PCR体系中G-C碱基对含量将影响使DNA解链的所需温度

D.PCR体系中一定要添加从受体细胞中提取的DNA聚合酶

【答案】C

【解析】设计扩增目的基因的引物时,要考虑表达载体相关序列,从而保证目的的基因能与表达载体相连接及正常表达,A错误;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

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因此不需要知道基因的全部序列,B错误;在每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对A与T之间有2个氢键,C与G之间有3个氢键,且DNA分子含有的氢键数越多,其热稳定性就越高,因此PCR体系中G-C碱基对含量将影响使DNA解链的所需温度,C正确;PCR体系中一定要添加耐高温的热稳定DNA聚合酶,而从受体细胞内提取的DNA聚合酶不耐高温,D错误。

7.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离红细胞时采用低速长时间离心

B.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只需要加入蒸馏水即可

C.分离血红蛋白溶液要低速短时间离心

D.透析时要用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透析12h

【答案】D

【解析】分离红细胞应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防止白细胞与红细胞一同沉淀,A错误;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需加入蒸馏水和40%的甲苯,再在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10min,B错误;分离血红蛋白要高速长时间离心,C错误;透析时要用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透析12h,D正确。

8.下列关于生物工程中常见的几种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可把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的碱基黏合,形成重组DNA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一个DNA分子片段切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C.Taq酶是用PCR仪对DNA分子扩增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D.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便于植物杂交育种

【答案】C

【解析】DNA连接酶可把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的磷酸二酯键黏合,形成重组DNA,A错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一个DNA分子片段切成两个DNA分子片段,而不是切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B错误;Taq酶是用PCR仪对DNA分子扩增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耐高温的DNA聚合酶,C正确;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便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而不是便于杂交育种,D错误。

9.以下为某兴趣小组获得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出现细胞相互重叠——解离和漂洗不充分

B.用斐林试剂检测荔枝汁液,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材料只含葡萄糖

C.将DNA从NaCl溶液中析出,未见白色絮状物——NaCl溶液浓度过低

D.二倍体植物花药离体培养,出现二倍体植株——可能来自花药壁细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出现相互重叠是解离和压片不到位,故A错误。

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糖的,还原糖不只是有葡萄糖,故B错误。

DNA在0.14mol/L的NaCl中溶解度最低,应采用此浓度析出DNA,故C错误。

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可能会出现二倍体植株,因为花药壁细胞也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发育成完整植株,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0.假设32P、35S分别标记了一个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其中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0%。

用这个噬菌体侵染不含标记元素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50个子代噬菌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子代噬菌体中可能含有32P、35S

B该过程至少需要1×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

24

D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答案】C

【解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它的DNA进入细菌体内,在细菌体内噬菌体DNA进行复制和控制自身蛋白质的合成(细菌提供原料),因此,子代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噬菌体的DNA含有32P,而所有噬菌体的蛋白质都不含35S,A错误;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2000个,50个子代DNA中有两个DNA分子中各有一条链是原来DNA分子保留下来的,因此,合成50个子代DNA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2000×49=98000个,B错误;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2:

48=1:

24,C正确;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酶、能量等,但模板是噬菌体提供的,D错误。

11.下列关于对“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本实验使用的生物材料还应该有不含32P的大肠杆菌

B.噬菌体培养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C.本实验预期的最可能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强,而沉淀物中放射性弱

D.该实验可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大肠杆菌不能用32P标记,以免和噬菌体的标记相混淆,A正确;噬菌体培养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B错误;上清液为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含32P,放射性低,而沉淀物中含32P,放射性强,C错误;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仅仅是证明是噬菌体的遗传物,D错误。

12.在PCR扩增DNA的实验中,根据设计,一分子DNA经30次循环后,应得到230个DNA分子,但结果只有210个DNA分子。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①实际循环次数不够 

②TaqDNA聚合酶活力不够或其活性受到抑制 

③部分引物不能与模板链结合 

④系统设计欠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PCR扩增仪中的复制原料有限等,导致DNA复制提前停止,实际循环次数不够,①正确;DNA复制过程相关的酶活性减弱或受抑制,则该酶催化的过程速率减小,从而使DNA复制的效率下降,②正确;如果引物不能与模板链结合,则不能进行DNA的复制过程,③正确;系统设计欠妥,可能导致DNA复制效率下降,④正确,故选D。

13.某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沉淀和上清液都有明显的放射性。

则该实验最可能是

A.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B.用未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大肠杆菌

C.用15N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D.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答案】C

【解析】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只有上清液有明显的放射性;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和用未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大肠杆菌,只有沉淀有明显的放射性;用15N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沉淀和上清液都有明显的放射性。

14.下列关于PCR技术叙述和微生物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CR技术中模板母链指导的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端向3´端

B.PCR技术中所需要的DNA聚合酶来自微生物的提取或人工合成

C.不同微生物能生产的代谢产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纤维素分解形成的纤维二糖是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PCR技术中链的延伸方向是5´端向3´端,A正确。

PCR技术中所需要的DNA聚合酶是从耐高温的细菌Taq中分离得到的,B错误。

不同微生物能生产的代谢产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不同,C错误。

纤维二糖分解产物为葡萄糖,故纤维二糖应该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PCR技术和微生物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5.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最终对动物行为起支配作用的遗传物质是

A.染色体B.DNAC.基因D.RNA

【答案】C

【解析】基因决定动物的性状,性状分类较多,包括行为。

所以选择C

16.下列关于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进行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B.在进行DNA二次提纯时,使用冷却酒精比蒸馏水效果更好

C.设计生态缸时,种间关系和生物比例能影响生态缸的稳定性

D.样方法调查时,对所有压线的个体进行计数可减少实验误差

【答案】D

【解析】

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因此实验前进行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减少因设计的盲目性而造成的物力和人力浪费,A项正确;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时,首次提纯DNA使用蒸馏水的目的是降低氯化钠浓度,使溶解在NaCl溶液中的DNA析出,二次提纯使用冷却的酒精,进一步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冷却的酒精对DNA的凝集效果比蒸馏水的效果更好,B项正确;生态缸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可以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但是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抵抗力稳定性极低,所以设计生态缸时,种间关系和生物比例能影响生态缸的稳定性,C项正确;样方法调查时,对所有压线的个体,应只计数其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一般选左边线和上边线及其顶角,D项错误。

【考点定位】预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设计生态缸、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7.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蛋白质分子,其分子大小、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样品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若分子丁存在于沉淀中,则分子甲也存在于沉淀中

B.若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则分子甲的移动速度最快

C.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h,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丙也保留在袋内

D.若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则分子甲和分子戊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远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甲,将样品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若丁存在于沉淀中,甲不一定存在于沉淀中,A项错误;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较小的可进入较多的凝胶颗粒内,移动距离较长,甲的移动速度最慢,B项错误;丙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h,透析袋只允许小分子通过,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丙也保留在袋内,C项正确;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蛋白质分子的移动距离与分子大小、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有关,甲与戊形成的电泳带相距不一定最远,D项错误。

18.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

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

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磷酸二脂键

B.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C.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相同

【答案】C

【解析】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的氢键,A错误;延伸过程中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ATP、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C正确;PCR过程为:

95℃下使模板DNA变性、55℃下退火(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延伸。

因此,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高,D错误。

19.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提取方法有多种,如电泳、压榨、萃取等,不同的有机物提取方法各不相同。

下列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香料工业中“液体黄金”玫瑰油的提取中要求不含有任何添加剂或化学原料,其提取方法主要是水蒸气蒸馏

B.杏仁油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主要通过压榨法提取

C.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萃取的效率只受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的影响

D.为了纯化提取的DNA,往DNA滤掖中加入嫩肉粉,其目的是木瓜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玫瑰油的提取中要求不含有任何添加剂或化学原料,所以其提取方法主要是水蒸气蒸馏,A项正确;杏仁油存在于杏仁里面,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所以通常采用压榨法提取,B项正确;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受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C项错误;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所以可以直接在DNA滤液中加入嫩肉粉,以达到纯化提取的DNA的目的,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提取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0.对“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DNA能溶而蛋白质不溶于冷酒精溶液,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B.在用花菜作实验材料时,研磨过程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瓦解细胞膜

C.在DNA滤液中加入嫩肉粉,通过木瓜蛋白酶的作用,可提高DNA纯度

D.利用DNA在0.14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特点,可将DNA与杂质分离

【答案】C

【解析】由于DNA不溶于酒精,而其它杂质如蛋白质可以溶于酒精,因此利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将DNA和蛋白质分离,A错误;提取分离DNA时,加入洗涤剂的目的是瓦解细胞膜,B错误;利用酶的专一性,蛋白酶只能将蛋白质分解,而不能分解DNA,因此在DNA滤液中加入嫩肉粉,通过木瓜蛋白酶的作用,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从而提高DNA纯度,C正确;DNA在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在0.14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D错误。

【考点定位】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名师点睛】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1)DNA的溶解性:

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2)DNA的鉴定:

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2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利用了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提取,DNA的溶解和析出与图示曲线对应点相符的是

A.a点浓度最适合析出DNA

B.b点浓度最适合析出DNA

C.c点浓度最适合溶解DNA

D.d点浓度最适合析出DNA

【答案】B

【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DNA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因此b点浓度最适合析出DNA,B正确,A、D错误;DNA在a、d点对应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高于c点对应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因此c点浓度不是最适合溶解DNA的浓度,C错误。

22.关于电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B.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C.蛋白质在醋酸纤维薄膜上的移动速度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

D.电泳后需经染色、漂洗和脱色,才可长期保存

【答案】C

【解析】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A正确;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B正确;在一定pH下,使蛋白质基团带上正电或负电,加入带负电荷多的SDS,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使蛋白质迁移速率仅取决于分子大小,C错误;电泳后需经染色、漂洗和脱色,才可长期保存,D正确。

23.关于DNA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DNA溶液与二苯胺试剂混合,沸水浴后生成蓝色产物

B.PCR的每个循环一般依次经过变性一延伸一复性三步

C.用兔的成熟红细胞可提取DNA

D.用甲基绿、吡罗红将细胞染色,细胞质呈绿色,细胞核呈红色

【答案】A

【解析】DNA溶液与二苯胺试剂混合,沸水浴后生成蓝色产物,A正确;PCR的每个循环一般依次经过变性-复性-延伸三步,B错误;用兔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DNA,C错误;用甲基绿吡罗红试剂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D错误。

24.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甲基绿试剂

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葡萄糖和麦芽糖都属于还原糖

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答案】C

【解析】还原糖的鉴定通常使用斐林试剂,DNA的鉴定通常使用二苯胺,A错误;鉴定还原糖和DNA需进行水浴加热,蛋白质鉴定不需进行水浴加热,B错误;葡萄糖和麦芽糖都属于还原糖,C正确;脂肪鉴定时可见橘黄色颗粒,蛋白质鉴定时呈紫色,D错误。

25.微量移液器是在一定容量范围内可随意调节的精密取液装置(俗称移液枪),在生物实验中广泛运用。

下列关于其操作正确的是

A.吸液时按住第一档,垂直进入液面并快速松开控制按钮

B.打出液体时先按到第一档,然后立刻再按至第二档

C.每吸取一种试剂后,移液器上的枪头都必须更换

D.移液器使用完毕后,将移液器平放在实验台上并摆放整齐

【答案】C

【解析】先将移液器排放按钮按至第一停点,再将吸液头垂直浸入液面,松开移液器排放按钮要平稳,切记不能过快,以免导致液体吸入移液器内部,A错误;排液时,吸液头紧贴容器壁,先将排放按钮按至第一停点,略作停顿以后,再按至第二停点,这样做可以确保吸液头内无残留液体,B错误;每吸取一种试剂后,移液器上的枪头都必须更换,以免造成污染,C正确;移液器使用完毕后,要用丙酮或强腐蚀性的液体清洗移液器,D错误。

26.26.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

B.DNA既溶于2mol/LNaCl溶液也溶于蒸馏水

C.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可见玻棒上有白色絮状物

D.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

【答案】C

【解析】理论上只要含有DNA的生物组织均可作为该实验的材料,因此酵母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A正确;DNA既可溶于2mol/LNaCl溶液也溶于蒸馏水,B正确;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可使破裂细胞,释放DNA,但不会观察到玻棒上有白色絮状物,C错误;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D正确。

【考点定位】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名师点睛】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1)DNA的溶解性:

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2)DNA的鉴定:

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27.酒精在生物实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DNA的提取和鉴定”实验中,使用冷酒精可析出DNA

B.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可洗去染色后的浮色

C.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无水酒精进行色素的层析

D.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用酒精固定染色体形态

【答案】C

【解析】DNA不溶于酒精,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可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在滤液中加入冷酒精可析出DNA,使DNA与蛋白质进一步地分离,A正确;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目的是洗去经过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后的浮色,B正确;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利用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原理,用无水酒精提取的色素,C错误;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与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制备根尖的解离液,以用于根尖细胞的解离,同时也起到固定染色体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