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阅读考点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94276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众阅读考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大众阅读考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大众阅读考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大众阅读考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大众阅读考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众阅读考点整理.docx

《大众阅读考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众阅读考点整理.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众阅读考点整理.docx

大众阅读考点整理

目录

引子5

大众阅读的概念5

世界读书日5

亲子阅读5

绪论5

阅读的概念5

阅读的多重内涵5

(1)首先,阅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过程。

5

(2)其次,阅读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5

(3)第三,阅读是知识的传承与文化的延续。

6

(4)第四,阅读是人生的一部分。

6

文本的变化对阅读的影响7

文本的通俗化7

图文本的风行7

文本的电子化、网络化7

文本的多元化9

文本与阅读习惯10

信息时代人们阅读习惯的变迁:

10

阅读文化研究中的读者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2

1.读者是阅读的主体。

12

2.读者文化意义的实现依赖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2

3.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

12

4.读者的阅读行为受文本和阅读内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12

(1)读者是阅读的主体。

12

读者:

通常指一个具体的阅读过程中作为主体认识和把握读物的人,即阅读行为的发动者。

12

利用图书馆所提供的条件(包括藏书、环境、设备等)进行阅读的人,称为“图书馆读者”。

12

提高读书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有三种途径:

13

读者群体中个体读者的阅读行为特征:

13

从众性13

逆反性13

流行性13

读者的分类:

13

根据职业划分,有教师读者、学生读者、农民读者等;14

根据年龄划分,可分为青少年读者、儿童读者、成年读者、老年读者等;14

根据性别划分,可分为男性读者、女性读者等;14

根据居住所在地划分,可分为城市读者、农村读者等。

14

阅读史研究包括:

14

1.中国阅读史理论研究15

2.社会环境与教育对阅读的影响15

3.社会意识、宗教对阅读的影响15

4.文本变迁与阅读15

5.学术、知识体系与阅读15

6.生活、时尚与阅读15

7.中国阅读传统15

8.中国阅读史资料的集结15

9.历代学者论阅读15

社会阅读的构建15

1、功能与价值层面15

2、社会意识与时尚层面15

3、环境与教育层面15

1、功能与价值层面15

2、社会意识与时尚层面16

3、环境与教育层面17

第二讲:

推荐书目与名著的阅读18

推荐书目的概念19

推荐书目的特点——教育性19

推荐书目的功能19

一部好的推荐书目能起到指导阅读、指示门径的作用,也即是“导读”作用。

推荐书目的教育性正体现在它对读者的这种导读。

这种导读的实现落实在推荐书目的精选、编排和评注三方面的功能。

19

(1)精选19

(2)编排19

(3)评注20

当代推荐书目的现状20

(1)推荐书目具有较大的社会需求20

(2)名家名校推荐与科学选目相结合20

(3)综合性和文史类推荐书目是主流20

(1)推荐书目具有较大的社会需求21

(2)名家名校推荐与科学选目相结合21

(3)综合性和文史类推荐书目是主流22

推荐书目的前景分析22

(1)针对性较强的推荐书目22

(2)专科推荐书目22

(3)推荐书目要具有实现的可行性22

(4)个性化的推荐书目服务22

(5)多种载体形式的推荐书目22

(1)针对性较强的推荐书目23

(2)专科推荐书目23

(3)推荐书目要具有实现的可行性23

(4)个性化的推荐书目服务23

(5)多种载体形式的推荐书目24

1、中国名著排行榜25

2、外国名著排行榜25

3、中国推荐者眼中的外国名著和外国推荐者眼中的外国名著25

阅读传统经典的现实意义25

一是,作为中国学人,就有必要读一些中国传统经典。

25

二是,梁氏认为,不仅需要阅读必要的经典,对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还需要熟读成诵。

25

今天,我们阅读,阅读传统经典,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了一个悠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这或许是寻求一个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最好途径。

25

第三讲:

畅销书与阅读25

“畅销书”不算定义的定义:

销量比较大,读者自由选择的图书。

25

二、畅销书运行机制25

1、名著与名人效应26

2、热点话题26

3、媒体交互26

4、广告与炒作26

5、禁书26

6、其他26

1、名著与名人效应26

2、热点话题27

3、媒体交互27

4、广告与炒作27

5、禁书28

6、其他28

第四讲:

阅读的时代性28

中国阅读传统28

(1)阅读的思想与方法28

(2)阅读的现实需求28

(1)阅读的思想与方法28

(2)阅读的现实需求29

为什么印刷术发明之后,抄本并没有消失呢?

29

(1)由于印刷的成本比较高,所以常常是需求量比较大的书才进行印刷,而一般一些需求量比较小的书就还保留抄本。

29

(2)从版本的角度看,有些抄本由于是珍本、秘本,不得印刷,只能抄。

29

(3)有些书是由于规模宏大,难以印制,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

29

(4)古人认为,抄书是一种学习书法、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也是为什么抄本可以长期流传的一个原因。

、29

(5)手抄本时代的延续还有其他一些特殊原因。

29

印刷术的意义29

(1)文艺复兴的一个很大原因——印刷术29

(2)印刷术使书籍的使用失去了界限29

书籍的力量和象征意义29

首先,书籍是知识的宝库。

30

其次,在中国科举时代,书籍是读书人踏入官场的阶梯。

30

第三,书籍有助于或者影响着国家的治理。

30

第四,书有益于国家的治理、信仰的确立和教化的形成。

30

第五,书或读书具有象征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地位、权利或特征。

30

阅读生态群——书上自己看30

第五讲:

阅读的区域性与民族性30

一、区域性与民族性30

1、区域性30

按通常的看法,世界文明区可分为5大文明区,分别是:

31

2、民族性31

中国区域文明31

中国的文化中心一直在随着政治中心向东向南迁移。

中国可以分为5个文明带:

北方游牧文明带,黄河文明带,长江文明带,沿海文明带和西南文明带。

31

1、省区文化31

2、城市文化32

第六讲:

图书馆与社会阅读32

引子

大众阅读的概念

大众阅读,又称社会阅读、全民阅读。

指的是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鼓励国民借助各种阅读平台积极阅读。

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并非简单的书本阅读,它是一种阅读理念的创新,是学习型社会下的必然选择。

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WorldBookandCopyrightDay).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亲子阅读

又称“亲子共读”,以书为媒,已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

绪论

阅读的概念

阅读是阅读主体(读者)与文本(可以是一本书,也可以是整个宇宙)相互影响的过程,是阅读主体实践活动与精神活动的一种体现。

阅读的多重内涵

(1)首先,阅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过程。

人们通过阅读来探索未知,创造自我。

人们在阅读中,会受到文本的影响;人们对文本的不同解释,也影响着人们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

(2)其次,阅读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人类有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需求,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阅读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受到人们普遍接受的行为方式。

(3)第三,阅读是知识的传承与文化的延续。

1.图书流传的时间性,形成了有效的人类文化的储存功能,为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创造提供了条件。

2.阅读使文化的继承和创造变为可能。

(4)第四,阅读是人生的一部分。

1.阅读是人的权利。

2.阅读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3.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①阅读是人的权利

我们开展大众阅读,就是为了让所有的人都有书读。

读书是一个人的权利问题,这种权利的保障,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等条件所决定的。

从“读书是少数人的特权”到“读书是所有人的权利”这个过程十分漫长。

即使在中国这样一个自古以来就崇尚读书的国家,读书也要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在过去没有图书馆的情况下,穷人家的孩子是没有机会读书的。

阅读的权利在某种程度上被剥夺了。

②阅读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国民的素质上,提高国民素质依靠教育和继续教育,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最优良的传统,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是尊重书籍、尊重知识的民族,阅读是我们这个民族一个最古老的话题和传统。

今天,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的转型时期,在这个时代,这个传统还需发扬光大。

③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提倡传统经典的阅读,不仅为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了一个悠久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它同时也是寻求一个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最好途径。

一些美国学者认为,阅读经典是作为一个人进入精英阶层所必备的,是与人沟通的条件。

无论东西方,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存在这个民族所必需具备的知识。

文本的变化对阅读的影响

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文本在形态、数量、质量、传播规模乃至内容上的每一次变革,必然带来阅读的方式、数量、规模和功能的变化。

文本的通俗化

1.首先是出版名著通俗本。

2.其次是对图书内容进行缩减。

3.再次是缩小开本,推出图书“口袋本”。

4.还表现在财经、励志图书的畅销上。

图文本的风行

图文本的繁荣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首先,图文书以图画取代文字,为读者节省了大量时间;

其次,图文书适应了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

最后,图文书是出版界为适应视觉文化的新形式而进行的探索。

图文书使阅读更多地承担了休闲娱乐的功能。

图文书的种类:

第一类的代表形式是漫画和卡通,以绘图或图片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文字作为补充的印刷型出版物。

第二类的代表形式是插图书,该类图文书图片、文字互相辉映,互相阐释,两者所占版面基本持平。

还有一类图文本基本上属于文字类的图书,只配以少量象征性图片,与传统的插图书相似。

文本的电子化、网络化

“超文本”技术的运用

超文本(Hypertext)是一个非线性的网状结构,以结点为单位组织信息,以链接方式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

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利用超文本机制提供的联想式查询能力,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相关信息。

电子图书(E-book)是“超文本”技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有人说,电子图书的产生是继纸张和印刷术发明后的第三次书业革命。

电子图书的特点:

容量大;

功能齐全,界面友好;

使用方面,便于查找和检索;

多媒体格式;

自带辞典等工具书;

便于携带、节约纸张、利于环保。

尽管如此,由于电子图书发展还不成熟,目前仍面临着消费成本、传统阅读习惯、知识产权、数字化标准等因素的制约。

作为一种新的文本形态,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电子图书不会完全取代传统图书,但是文本的电子化、网络化趋势则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

文本的多元化

视觉文化的出现

视觉文本以影视图像为主要载体,组织了声音、语言、文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符号形式与介质,形成了丰富的多媒体世界,包括图片、电影、电视、动画、多媒体、数码摄影等多种形式。

文本的多元化,使得人们对文本的选择倾向更趋于分散和多元化。

书报刊等传统媒体收到电视和网络媒体的挑战,新兴数字媒体的崛起使电视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再存在。

各媒体之间存在着争抢“眼球”的激烈竞争。

文本与阅读习惯

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读者有不同的阅读习惯。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纸质文本的阅读习惯是制约电子阅读和网络阅读普及的主要因素。

阅读内容和文本形式的变化,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并最终改变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

信息时代人们阅读习惯的变迁:

浅阅读

读图时代

网络阅读

浅阅读

①阅读进入“休闲时代”

读者的阅读需要有6个层次,分别是消遣需要、实用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探索社会和人生的需要、研究创造的需要,可概括为“学习型阅读”和“休闲型阅读”两大类。

休闲型的阅读需要,在快节奏的环境中,成了主导性的动机,许多求知型的阅读也越来越带上了消遣和休闲的色彩。

大量通俗读物、图文书和休闲读物的存在,使人们的阅读习惯祛瘀浅尝则止,思维趋于简单。

②流行阅读代替了经典阅读

人们的阅读兴趣集中体现在对养生、化妆、烹饪、园艺、励志、理财等生活类、时尚类流行读物的偏好上,而越来越远离经典名著。

特别是青少年阅读经典的时间大大减少了。

时尚阅读、流行阅读带给读者的只是一时的感官享受,而无法深入人心。

滋润人灵魂的,只能是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

长期以来,阅读经典一直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信息社会更需要“重返经典阅读之乡”。

③阅读过程随意性增强,浏览泛读代替了精读

信息时代,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追求的是浏览阅读、快餐式阅读。

这种阅读不能真正深入人心,其结果只能导致短暂的快感与持久的浮躁。

当今名著速读图书大行其道,将丰富的文学大餐编成速食快餐,这显然偏离了阅读经典名著以获取精神滋养的目的。

因此,“浅阅读”并不是一种有效的阅读。

读图时代

读图时代的到来,是由图像文本的符号特征和消费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

首先,传统印刷文本由抽象的文字符号构成,对它的接受必然伴随着对一定语词的理解、组织和选择,必然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

而图像文本直接诉诸于人的视觉系统,更易被理解接受。

其次,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感官愉悦,追求新奇时尚,而图像性内容更能满足这些需要。

图书中插图、照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古典艺术、精英文化也不断地以图形、图片的形式,展现于人们面前。

文字似乎退居成为图片的辅助和注释。

网络阅读

文本的电子化、网络化带来了一种新型阅读方式——网络阅读。

在网络和电子文本出现之后,阅读的含义就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还包括图像和声音的接受。

“读网时代”

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具有如下一些优点:

阅读方便快捷,互动性增强;

阅读内容更广泛;

可以利用多媒体、超媒体全面调动读者的阅读感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阅读效果。

网络阅读的缺点:

视觉疲劳;

网络迷失;

不符合传统阅读习惯;

阅读选择困难;

还受到网络普及程度、读者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制约。

阅读文化研究中的读者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读者是阅读的主体。

2.读者文化意义的实现依赖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

4.读者的阅读行为受文本和阅读内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1)读者是阅读的主体。

读者:

通常指一个具体的阅读过程中作为主体认识和把握读物的人,即阅读行为的发动者。

利用图书馆所提供的条件(包括藏书、环境、设备等)进行阅读的人,称为“图书馆读者”。

提高读书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有三种途径:

第一,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具有阅读能力的人;

第二,全社会要倡导读书风气,营造读书氛围,促进阅读活动,从而使潜在的读者成为显性的读者;

第三,加强读者的阅读教育,不断提高读者的阅读修养,包括阅读观念、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质量等。

读者群体中个体读者的阅读行为特征:

从众性

从众是指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从众现象在社会生活中非常普遍。

读者的阅读行为也具有这种显著特征。

群体意识强的读者从众的可能性更大,而自我意识强的读者往往按照自己的标准和方式去选择读物,不太会去从众;

有时人们不去从众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在群体中社会地位越低的读者从众的可能性越大;

女性读者的从众性一般较男性读者更为显著。

逆反性

逆反心理是个人在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带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逆反心理在读者的阅读倾向中也有表现。

某些读者对被禁止、受批评或有争议的图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对社会所推荐的图书却不愿看。

有些禁书屡禁不止,甚至某种图书在被禁后反而可能在短期内在一定范围内会形成阅读热。

如《废都》、《上海宝贝》等。

流行性

流行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内到处可见。

读者阅读倾向的流行性与从众性有区别,可以说是一种泛化的从众性。

流行性代表着某一时期大众读者的普遍追求,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风貌。

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社会频繁出现的种种读书热潮和畅销书现象:

前期的谴责小说、新文学作品、“鸳鸯蝴蝶派”小说畅销现象;

后期出现的文化热、“琼瑶热”、“金庸热”;

近期的大众历史读物热等。

读者的流行性心理特征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读者的分类:

根据职业划分,有教师读者、学生读者、农民读者等;

根据年龄划分,可分为青少年读者、儿童读者、成年读者、老年读者等;

根据性别划分,可分为男性读者、女性读者等;

根据居住所在地划分,可分为城市读者、农村读者等。

不同的读者群体体现为不同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倾向:

学者偏好学术类和理论著作;

股民倾向于股票书;

打工者倾向于打工文学类作品;

农民读者群渴望生产、生活类使用图书;

女性读者群喜好女性文学、女性实用生活、婴幼儿子女教育、女性时尚休闲、女性修养等图书;

老年读者群倾向于养生保健类图书;

中青年读者群偏好励志、管理类图书等。

阅读史研究包括:

1.中国阅读史理论研究

2.社会环境与教育对阅读的影响

3.社会意识、宗教对阅读的影响

4.文本变迁与阅读

5.学术、知识体系与阅读

6.生活、时尚与阅读

7.中国阅读传统

8.中国阅读史资料的集结

9.历代学者论阅读

社会阅读的构建

1、功能与价值层面

2、社会意识与时尚层面

3、环境与教育层面

1、功能与价值层面

这属于社会阅读文化的观念层面或思想层面,是社会阅读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本质特征。

这一层面的内容包括:

阅读的终极目的;

阅读的功用;

读书人的阅读观念和价值取向;

宗教信仰、道德修养、民族精神对阅读的影响;

2、社会意识与时尚层面

阅读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必然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如政治意识、群体意识、禁书、时尚等因素都会对阅读产生影响。

政治意识影响阅读,在中国历史上有深刻体现。

特别是20世纪50-70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意识渗透到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阅读心理、读物选择和社会阅读状况,阅读审美政治化,阅读选择单一化。

书刊查禁对阅读的影响突出体现在阅读内容和形式的趋同化,即集体阅读的出现。

历史上的专制制度使阅读衰落;另一方面,在民主政治中,鼓励读书的文化政策是社会阅读发展的保障。

阅读的时代性与个性

阅读的时代性

根据文献增长的情况,可将我国阅读分为三个阶段:

文献稀缺时期(手工抄写时代)文献激增时期(机械化印刷时代)信息膨胀时期(网络时代)相对应的阅读的时代特点分别是文献稀缺时期的欣赏型、文献激增时期的学习型、信息膨胀时期的娱乐型。

阅读的个性

阅读个性是基于自己特有的阅读体验与价值判断,针对特定目标,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阅读的时代性孕育阅读的个性。

新时期要大力弘扬和塑造阅读个性,倡导经典阅读和欣赏型阅读。

3、环境与教育层面

环境和教育因素是社会阅读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经济、图书馆、出版业、社区与家庭、教育等方面。

经济基础是阅读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们必须在一定的经济基础条件下,才会去享受阅读的快乐;

社会经济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阅读社会化的普及程度。

阅读文化的物质基础,需要出版业、图书馆、社区和家庭以及教育来支撑。

出版业的发展状况决定阅读内容和社会阅读规模,同时出版业、图书馆和社区也是开展社会阅读活动的主体。

一个人能力与成就的大小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而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阅读。

中国自古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国外也非常重视家庭阅读和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家庭阅读也是阅读文化的重要方面。

此外,个人受教育程度决定着读者阅读能力的大小,社会教育普及程度也影响着社会阅读风气和文化水平。

第二讲:

推荐书目与名著的阅读

推荐书目的概念

推荐书目——针对一定的读者对象,对某一专门问题的文献经过精心选择而编成的书目,供读者学习某门知识或了解某一事件。

也包括为配合专业学习和研究而编的专业阅读书目。

又称为导读书目、举要书目、必读书目等。

目前见到的最早的推荐书目被称为“唐末士子读书目”(敦煌遗书伯2171号)

清末到民国时期是推荐书目繁荣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很多名家的推荐书目,表现了不同的读书观念:

(1)针对时局发展,列举经邦济世书籍的书目;

(2)着重于介绍国外著作,引介外邦文化,为我所用的书目;

(3)弘扬国学的推荐书目;

(4)针对专门学科的推荐书目。

推荐书目的特点——教育性

推荐书目作为读者的顾问和向导,其教育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和鲜明。

时代性和思想性是构成推荐书目教育性的两个主要方面。

推荐书目的功能

一部好的推荐书目能起到指导阅读、指示门径的作用,也即是“导读”作用。

推荐书目的教育性正体现在它对读者的这种导读。

这种导读的实现落实在推荐书目的精选、编排和评注三方面的功能。

(1)精选

对图书的选择是推荐书目的一个突出的功能,历来为编目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只有从繁多的图书中挑选出最好的、最适合读者需要的,又比较容易得到的图书,才能达到推荐书目“导读”的目的。

(2)编排

能否充分发挥推荐书目的教育作用,推荐书目对图书的编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科学地编排图书,有助于读者集中精力有系统地阅读图书。

(3)评注

为了更充分地发挥推荐书目的教育作用,有效地指导阅读,还需要揭示每一本具体的书,使读者能了解这一本书的内容、版本等情况,需要有书目提要、评注。

提要——简要说明图书内容的一种方法,即对一书的内容概要、中心思想、作者情况、创作时间、意图以及该书的内容特点的分析与介绍。

推荐书目提要的特点是要适合读者的知识水平。

有些推荐书目没有提要,而有一些短小的评述和注释。

这些评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图书内容的得失,版本的优劣等。

它对初学者认识图书,探索读书门径很有帮助。

当代推荐书目的现状

(1)推荐书目具有较大的社会需求

(2)名家名校推荐与科学选目相结合

(3)综合性和文史类推荐书目是主流

(1)推荐书目具有较大的社会需求

首先源于文化事业和出版事业的繁荣。

一方面,提倡“读书”成为社会各界达成的共识,许多媒体、社会团体纷纷开展读书活动来激发人们对于阅读的热情。

另一方面,蓬勃发展的出版事业使人们可以获得的书籍十分丰富。

因此,人们渴望得到一些令人信赖的推荐书目的指导,以此来确定自己阅读的书籍,学习阅读的方法。

其次是教育事业的推动。

社会各级教育为绝大多数人提供了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教育对象的扩充引起了阅读群体的变化,学习也增加了人们阅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广大的求学者成为推荐书目的重要需求群体。

此外,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推荐书目兴盛的客观条件。

推荐性书目不仅仅是指导阅读的到读书目,还具有指导藏书的作用。

人们不满足于借阅或者下载电子版的书籍,经济条件的改善决定了人们可以购买自己喜欢或者需要的书籍,但是购买毕竟是有限度的,因此,推荐书目能帮助人们选择图书以及图书的版本。

(2)名家名校推荐与科学选目相结合

当代的许多推荐书目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