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 佘双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9343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 佘双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 佘双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 佘双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 佘双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 佘双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 佘双好.docx

《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 佘双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 佘双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 佘双好.docx

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佘双好

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

2013-11-1811:

39佘双好(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说理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和传统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一的说理教育法也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有时也常被误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新的发展。

心理疏导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时提出的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心理疏导这个概念的提出并不是简单的针对心理现象的疏导活动,也不同于西方的心理咨询概念,它标志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发展。

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轨迹。

一、说理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说理教育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作为一种与压服、强制相对立的教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有其特定内涵和边界。

1.说理教育法的内涵

说理即指摆事实、讲道理,说理教育法即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中,把我国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归结为说理教育法。

“凡是思想性质的问题,凡是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

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达到新的团结。

”“许多人觉得,提出采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个新的问题。

事实并不是这样。

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就认为无产阶级事业只能依靠人民群众,共产党人在劳动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时候必须采取民主的方法,决不允许采取命令主义态度和强制手段。

”“对人民说来则与此相反,不是用强迫的方法,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就是说必须让他们参与政治活动,不是强迫他们做这样做那样,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向他们进行教育和说服的工作。

这种教育工作是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工作,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

”“对待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会收效,而且非常有害。

不让发表错误的意见,结果错误意见还是存在着。

而正确的意见如果是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如果没有见过风雨,没有取得免疫力,遇到错误意见就不能打胜仗。

因此,只有采取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从毛泽东对说理教育法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说理教育法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处理内部非对抗性思想矛盾和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从使用方法的主体来看,它处理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劳动人民内部非对抗性的关系。

二是从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来看,采取的是民主的方式,也就是人民通过互相发表意见民主讨论的方式处理思想问题。

三是从方法本身来看,说理方法采取的是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的方法,“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教育和说服的方法,即说理的方法。

四是从与说理教育法相对立的方法来看,说理教育法是与强制、压服的方法,简单命令和强迫的方法相对立的方法。

从上述分析来看,说理教育法是一种体现民主要求,符合现代教育基本原则的多样丰富的方法。

2.说理教育法不等于说教和灌输

从上述论述可知,说理教育法是与强制、压服方法相对立的教育方法。

说理不等于说教,说教是一种把抽象的思想政治观念强加于教育对象身上,用“必须”、“应该”、“不要”等绝对化的语言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而不说明“应该”原因的方法,它只要求教育对象服从结论,不分析具体原因;说教之所以不是一种合适的教育方式,是因为它并没有用科学的逻辑来对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进行理论说明,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道理阐述清楚,而是直接用思想政治观念要求人。

这样,就限制和阻碍了教育对象思维的发展。

关于这个问题,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柯尔伯格有一个非常好的说明,他认为道德教育是心理学的“是”和道德教育哲学“应该”的科学;他说如果我们从心理学的“是”直接推导出教育的基本原则或哲学上的“应当”就容易犯一个错误,即自然主义的谬误:

“凡是企图从‘是’(或事实)的陈述直接地推演出‘应当’(或价值)的陈述的做法,都犯了一项逻辑谬误,称为自然主义的谬误。

”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只是讲授道德的“应该”,而忽视道德教育中的“是”的因素,则容易导致道德说教。

从上述分析来看,说教与说理的区别从主体的角度来看,说教采取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而说理是一种平等的主体的态度;从原则来看,说教采取的是独断的方式,而说理是一种民主的方式;从具体方法来看,说教采取的是不讲道理的方式,而说理采取的是讲道理的方式;从说教实质来看,它是一种非理性的方式,而说理采取的是一种理性的方式。

说理教育法更不等于灌输法,灌输法是一种不顾教育对象思想发展现状和接受程度,而硬行从外部注入思想政治观念的方法。

由于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灌输是一个核心的概念,有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著作甚至把灌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因此,这里有必要对灌输这个概念作一个澄清。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体系中,灌输并不是一个方法论的词汇,最初也并不是作为一种原理出现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十分重视把科学社会主义意识传播、灌输到工人群众中去,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使工人阶级从一个自在的阶级变成为自觉的阶级,使无产阶级学说成为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全人类的思想武器。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中也明确提出过自发的工人运动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理论,必须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社会主义思想意识有一个“从外到内”、“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但没有明确提出灌输的问题。

在共运史上较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的思想,是当时还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卡·考茨基。

考茨基在批评那种认为“社会主义意识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直接的结果”的错误观点,在考察无产阶级学说产生的过程时,提出:

“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VonauβenHineingetragenes)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地(urwüchsig)产生出来的东西。

”列宁充分肯定了这种观点,认为这种观点“十分正确而且重要”,在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自发论”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必须自觉地从外部向无产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原理。

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

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

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即确信必须结成工会,必须同厂主斗争,必须向政府争取颁布对工人是必要的某些法律,如此等等。

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

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按他们的社会地位来说,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俄国的情况也是一样,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学说也是完全不依赖于工人运动的自发增长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

”又说:

“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

只有从一切阶级和阶层同国家和政府的关系方面,只有从一切阶级的相互关系方面,才能汲取到这种知识。

”这比较系统地说明了社会主义意识的产生发展及与工人阶级运动之间的关系。

从列宁对社会主义思想灌输的论述来看,列宁所指的灌输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

首先,从社会主义思想意识的产生过程来看,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不是工人阶级运动的自发的产物,而是在工人阶级运动之外注入的一种东西,是从外面注入工人阶级运动过程之中的东西。

其次,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学说,其产生不可能在工人阶级自发运动中产生,而只有在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知识分子经过自己世界观的改造,超越了自己原有世界观的局限性以后,才可能建立起关于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再次,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只有从外部注入,即从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的外部注入工人阶级的运动中来。

在资本主义社会思想体系十分庞大的情况下,加强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宣传教育十分重要。

最后,与传统理解的灌输观念相反,列宁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所有著作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自己的理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与自己的理论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强调无产阶级对自己理论的自觉,从这个意义上说,列宁所使用的灌输这个概念,更接近于启发和开启人们的心灵,而不是封闭人们心灵的意思。

综合上述几个方面,列宁是从更加广义的角度来使用灌输这个概念的,在某种程度来说,它与教育、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同等层面的概念,而不是作为具体教育科学的一个专门术语,列宁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客观必然性和可能性的角度,借用了灌输这个概念,并没有把它作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因此,把灌输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都是不恰当的。

在教育学话语体系中,灌输本来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但随着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语义学的角度对灌输进行剖析,使得灌输这个概念越来越具有贬义的性质,并且词意越来越确定。

作为特定意义的灌输概念,它是针对宗教道德教育中非理性、反人性和无人道的教育方式而提出的,与宗教传输方式有着内在的联系。

美国分析哲学家麦克莱伦教授在《教育哲学》这本书中,除了初步界定教育、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以外,花了相当大的篇幅,从不同的维度论述了所谓“教”的问题,“教”这一概念与“灌输”、“施加条件”等概念的区别。

在他的观念中,灌输这一术语是作为容纳违反教的道德和逻辑标准的错例的容器。

“由于我这样使用这一术语,我必须向我的教育同行们道歉,他们已经成功地把‘灌输’的用法限定为一种相当特殊的方式。

”“由于某些原因,有必要把灌输和指挥、迷惑、欺骗、‘洗脑子’、吓唬人、宣扬、宣传以及其他A可以使B不经充分理性反思就相信X的方法区别开来。

但是在它们也分享了灌输的主要特点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灌输的等同物。

”因此灌输不是教育,而是教育的“赝品”。

在英国分析哲学家彼得斯看来,灌输(indoctrination)是与洗脑(brainwashing)、条件反射(conditioning)等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它包含了一种用不允许怀疑信仰的正确的方式来传递既定的信仰,“因为‘灌输’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教导方式。

它通过运用某些使儿童无法对一套既定的规则采取一种自主批判的态度的方法,而使儿童接受它们。

”“所谓灌输的方法实质是指一种特殊类型的教学……这种教学迫使儿童接受一种既定的规则体系,而这一规则体系对儿童来说是不能以批判的态度来审视的。

从西方众多教育学者对灌输的批判来看,西方教育学视野的“灌输”这一概念的特定内涵可以从“目的论”、“内容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来进行理解:

首先从教育目的来看,一种道德教育是否会演化成灌输,不在于其内容,因为内容的正确并不能充分必然地保证目的与结果的合理性;同时也不在于其所采用的方法是否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是温和的还是严厉的,而在于教育者是否用某种单一的道德学说去“教育”、“培养”、“塑造”或“禁锢”、“封闭”学生的思想,“当一个教师的目的是试图用某种学说或观点去封闭学生的思想时,他就是在进行道德灌输”。

其次,从内容上看,当道德教育所教的内容是一些“未被接受的事实”或者“信念”时,教师就是在从事道德灌输。

也就是说,在道德教育中,所教的内容——道德价值观念或道德规范体系必须是建立在“道德上可证实的”(morallyjustifiable),必须是在“道德上有价值的”(morallyworthwhille)。

道德教育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必须是真正合乎道德的真理和事实,是真正的“道德知识”(moralknowledge),否则就是在进行道德灌输。

其三,从教育方法来看,如果教师在道德教育中采用的是某些“非理性的教学方法”(non-rationalteachingmethods),也就是用一些欺骗性的、专制性的、强迫性的和非理性的甚至反理性的方法来传授一定的道德内容时,他就是在进行道德灌输。

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角度来看,灌输既不是一种原理,也不是一种方法,灌输是一种与宗教传输相匹配的影响方式,它与说理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灌输处理的主体关系来看,灌输过程中主体之间并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从灌输的原则来看,它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从方法上看,灌输方法具有强制压服和阻碍人的思想发展的内容;从灌输的特性来看,它是一种非理性的强制方法。

而说理教育是一种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它的目的是开启人们的心灵,它所教育的内容是经过科学实践证明的内容,它是一种理性的方法,是与强制、压服相对立的教育方式。

3.说理教育并不排斥情感

由于说理教育法强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人们往往误解以为说理教育法不重视或者排斥情感因素,事实上,说理教育过程中虽然强调“以理服人”,但说理教育法并不必然排斥情感因素,情感因素在说理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情感是与认知活动相伴而生的,任何认知的过程都包含情感的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如果说摆事实、讲道理是一种处理人们思想矛盾过程中的显性方面,那么,情感因素则是一种隐性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说理教育的同时,必然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情绪、情感因素注入说理过程中。

在说理教育过程中讲道理的过程和情感的互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如鸟之两翼,具有不可分割性。

说理教育过程需要倾注积极的情感,如果说理教育过程缺乏一种积极的情感力量,那么整个教育活动就会变得了无生气。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

“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

”杜威则说得更为透彻,他认为:

学校思想政治课“只有在学生以同情和尊敬之情关注别人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激励时,这样的课才有效果。

如果没有这种关注别人感情的态度,这种功课对性格的影响不会大于关于亚洲山脉的知识对他的性格的影响。

说理教育法看似是一个讲道理的过程,实际上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作为平等主体的相互交往的过程。

人与人之间在思想上相互碰撞、相互影响是一种“人格影响人格、心灵影响心灵”的过程,这其中自然包含了情感的影响因素。

二、心理疏导方法是党的思想政治

教育方法的新发展说理教育方法尽管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在当前依然是处理人民内部思想政治问题的基本方法。

但是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党在革命和建设初期,在一个相对封闭环境下、在党和政府权威和威信较高、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处于明显优势地位、而人们思想政治观念相对比较单一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方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益明显,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

“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这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紧密结合新形势加以继承和发扬。

同时必须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只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方式、老办法,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方法。

1.心理疏导方法的基本内涵

疏导的本来含义即疏通、引导。

心理疏导方法是指针对人们心理和思想上的各种问题而进行疏通和引导的方法。

把疏导这个概念和心理连接在一起,主要强调对人们心理积淤的疏通和引导,使之导向积极健康的轨迹。

在有些论著中,心理疏导是与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等义的概念。

比如鲁龙光的专著《心理疏导疗法》一书中,心理疏导是与药物治疗相对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疏导疗法是医务人员在与患者医疗交往过程中产生良性影响,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使之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但是,随着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心理疏导方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其内涵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心理疏导既是对医学、心理学领域的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概念的借鉴和运用,同时也是对医学、心理学意义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概念的超越和发展。

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内涵既包含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但也不局限于其所包含的领域,而是从更为广阔的视域来对人们心理、思想等问题进行疏通引导。

并且由于心理疏导者的主体不同,其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也有了很大的区别。

因此,心理疏导既是一个医学、心理学概念,但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它又具有特定的含义。

我们对心理疏导的理解就不能仅仅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层面来理解,而应把心理疏导看成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把心理疏导看成是一种通过疏导心理层面的问题来达到思想沟通引导作用的一种教育方法。

把心理疏导看成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不排斥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方法在心理疏导中的运用,正如在一个具体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情境中,我们很难区分哪些是心理治疗方法哪些是心理咨询方法一样,我们也很难区分哪些是心理疏导哪些是心理咨询活动,因为两者在方法上存在着许多重复和模糊的空间。

心理疏导既可以看成是一种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模式,同时也可以把心理咨询看成是心理疏导的起点或切入点。

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从事心理疏导的过程中会广泛使用心理咨询的方法,而心理咨询人员在进行心理咨询时,也需要对来访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少研究者把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等同起来,把心理疏导看成是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咨询的方法,心理疏导的实质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咨询。

这种观点看似有一定的合理性,也体现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开放性,但这种观点并没有很好地区分在不同话语体系下其内涵的不同,也没有区分两个要领之间的细微差别。

我们之所以强调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的不同,是强调两者在学科和话语体系的不同,是强调心理疏导虽然以心理问题为切入点,但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心理疏导既然是一种以心理问题为切入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它包含有心理咨询方法的所有积极成果,只是这种方法不能仅仅停留在处理人们心理层面问题的层次,而是以此作为起点和切入点来处理人们的思想政治问题,是一种处理人们思想矛盾的方法;心理疏导中虽然需要遵循心理咨询的一般原则,但更重要的是服务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虽然只是词汇使用上发生了变化,但它表明两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根本不同,概言之,心理疏导的提法意味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的发展。

除了这种本质区别以外,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在具体方法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不等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人员处理来求助的来访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方法和艺术。

心理咨询过程的实质是受过专业化训练的心理咨询师协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以促进来访者心理和行为转化的过程。

也就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虽然咨询者暗含着将心理健康的重要观念和理念传递到来访者观念之中的内容,但在咨询过程中,主张以“来访者”为中心,为来访者处理心理问题,而对于来访者没有提出的要求一般不作出回应,也就是采取相对被动的策略处理来访者心理问题。

而心理疏导强调在处理来访者心理问题过程中的主导性,强调以科学合理的观念来对来访者进行价值引导,因此,在与来访者关系处理过程中显得更为积极主动,主动对来访者观点和行为进行引导,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来访者发展。

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人员所处的角色不同。

心理咨询人员在咨询过程中是以相对客观、中立的身份,以职业化的专家身份介入心理咨询过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是以类似“律师”的身份与来访者站在一起来共同面对心理问题的,主要从来访者利益的角度来进行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疏导者是以思想政治工作者身份来介入心理疏导过程的,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活动不是个人的活动,而是作为党和政府的代言人,作为一个单位的代言人而介入思想政治工作过程。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疏导中,疏导者与被疏导对象虽然是一种平等的主体关系,但这种平等的主体关系并不是对等的,疏导者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更具有主导性。

所处理问题的层面和领域不同。

心理咨询作用领域主要侧重于人的心理层面的问题,在咨询过程中,虽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思想问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但是它以消除心理形成的症状为主要工作重点,其主要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消除心理症状,促进个体健康发展。

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虽然名为心理疏导,实际上包含的疏导任务和领域非常广泛,不仅针对人们心理问题,而且还广泛处理人们思想、政治、道德等问题,处理问题的层面相对广泛。

所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场景不同。

心理咨询人员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相对比较被动,只有当来访者有问题找咨询人员,咨询人员才处理来访者心理问题;并且工作场景相对稳定(比如在心理咨询中心等)。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方式相对比较主动,要主动关心工作对象心理和思想变化,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引导。

心理疏导对工作场景虽然也有一定的要求,但并没有特别的要求,往往是随时随地,有机会就开展疏导。

与心理咨询主要侧重于个体咨询为主相比,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导更偏重于针对群体开展心理疏导。

所采取的方法不同。

心理咨询方法是咨询人员处理来访者心理方法和艺术,其主要特点是采取直接方法处理心理问题。

而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疏导者除了采取直接的方法处理人们思想问题以外,还采取许多间接的方法:

比如有思想情绪问题找组织谈心的办法;通过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办法来抵御不健康的思想观念的侵袭;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的办法,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人的思想情绪,体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还比如说通过制定更为宏观的关心人们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心理素质发展的政策,在社会上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改变整个社会宏观生态环境等方法来改变人们心理状态的办法,等等。

这些方法,都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有组织、有政府部门强力支持、有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渠道和方法的优势。

从所采取的方法的差异性看,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所采取的方法更为多样和丰富。

因此,心理疏导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拓展,虽然是在对心理咨询方法的引入和吸纳基础上提出的,但与心理咨询本身存在着较大差异,应把心理疏导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新概念来认识和处理,这样更能体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发展。

三、从说理到疏导反映了思想政治

教育方法发展的基本取向从说理教育法到心理疏导既保持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和精神,同时也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性和开放性,从说理教育法到心理疏导,标志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些新的发展取向。

1.说理教育法与心理疏导的内在联系说理教育法和心理疏导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

首先,它们所涉及的主体关系是相一致的。

说理教育法和心理疏导处理的都是平等的主体的关系,是人民群众之间非对抗性的矛盾冲突。

虽然在说理教育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存在着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疏导者与疏导对象之间的区分,但两者之间是地位是平等的。

都强调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