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知识储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92579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好知识储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做好知识储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做好知识储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做好知识储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做好知识储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做好知识储备.docx

《做好知识储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好知识储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做好知识储备.docx

做好知识储备

做好知识储备、熟悉时政热点、掌握答题方法

心态平和、准备高考

一、做好心理、身体、知识和方法的准备

高考还有两个月,作为考生已经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经历了多次的考前练习,从备考的内容来看,知识储备已达到一定程度了,再有后面两个月的复习巩固应该是不成问题了,关键是看考试过程中的发挥。

要想正常发挥,这一段时间非常重要,考生在备战过程中要调整好心理状态;保证身体健康;认识高考试卷;熟练知识;熟悉答题方法和技巧。

二、认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由于一模考试之前,以分科复习和训练为主,文综训练较少,因此在综合练习中和一摸考试中就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学生对文综考试形式不太适应,表现为不能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在综合练习卷和一模综合卷中都出现题目没有时间做答的问题。

如:

做校内综合练习时,最后一道非选择题有多一半的学生空白,而最后两问都是政治问题,内容注重考察基础知识,结果学生政治分数整体就很低。

究其原因是根本没有时间看题,更不能写了。

同时由于时间紧张,在根本来不急看题的情况下就更不可能仔细审题,结果不想有空白,就得在没有完全弄明白题意的情况下匆忙答题,造成所问非所答的情况。

2、由于地理、历史、政治三个学科内容有融通之处,如果是在分科练习时有明确的意识,在做答时思维上会自然的延本学科内容一贯的思维下去,不会有学科知识的跳跃性连接。

而在文综试卷的考试中恰恰是三科内容出现在同一时间同一试卷中,强调对三个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回答一道题需要同时运用地理、历史、政治中的2—3个学科的相关知识,这样就要求学生能够明确认识题目的设置方式,准确分辨试卷所设问题属于哪一个学科要求。

在文综练习和一模中都出现学生不能有效辨认三个学科题目内容,将学科问题混同,造成所答内容与学科要求不相符合的问题。

当然出现的问题多是把历史和地理问题看成为政治题来回答。

例如:

宣武综合练习卷中40题

(1)问“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之间的关系?

”学生就以为是政治题了。

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准确反馈知识。

虽然明确知道题目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内容,但由于内容记忆不够准确,所以写出来的知识要点欠缺,丢掉应得分数。

以宣武综合练习中38题为例来看存在这个问题。

38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

1980年

1995年

2000年

2004年

城市

57.5

50.1

39.4

37.7

农村

61.8

58.6

49.1

47.2

注:

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材料二:

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减弱,消费重新成为最为关键的带动力量。

经济学家们根据抽样调查结果预测,中国消费率(消费占GDP的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2002年为58%,2010年将上升到65%,2020年将达到71%,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00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的基本特点是:

消费水平适度增长、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消费方式注重节约资源。

(1)问,“为什么消费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为关键的带动力量?

”这一问题,学生知道要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知识回答,特别是知道要回答“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但是由于对这个知识内容具体掌握不牢固不准确,不能用准确的说法来答题,只能准确说出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具体的作用表现只能按自己的理解组织语言,且又不全面,因此7分的知识要点分丢掉2——5分。

可见,牢固掌握知识这个问题是最关键的,因为基础知识是答题之本,它是在答题过程中随时需要调动和运用的,因此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熟能生巧,这样方可进入考试之中。

4、对知识的理解和转换能力还有待提升。

在历次练习中都表现出学生在记忆知识方面还明显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不能将知识理解记忆,答题时不能根据题目所给材料要求进行知识转换,即将基础知识内容与所给的材料内容相结合,把知识和热点内容相互转换,把时政热点回归到知识内容来组织答案,与所给内容结合起来,也就是所说的没有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只是将知识生硬的写出来,或者将所给材料抄下来放在一起作为答题。

如38题中第

(1)问“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学生能够直接看到恩格尔系数在降低,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生活质量在提高,但不能转换成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改善这种说法。

第(3)问“在形成健康文明消费模式的过程中,国家和政府应该怎样做?

”这一问,学生知道应该从国家职能入手回答,但是在回答经济职能中没有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转化为热点材料内容中所关注的消费水平;答文化职能时没有转化为两个素质的提高会促进公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从社会管理职能角度没有将两个环境的创造上升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5、获取和提炼有效信息能力方面还需要训练提高。

政治课的考试内容大多数都是以材料为依托的,从材料中引出所要回答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材料时获取信息,并且能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迅速提取出来,将信息所给的提示和所掌握的知识连接起来进而答好题目。

在学生的现实练习中反映出的问题是信息读取不全,甚至读偏或读错,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例如38题第

(1)问“为什么消费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为关键的带动力量”。

在材料二中就已经给出了答题信息,第一句话就是“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减弱,消费重新成为最为关键的带动力量,——中国的消费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这就是应该提取的直接信息(经济增长、出口、消费的关系),进而联系知识内容就可以写出“三驾马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而学生不仅没有联系到有关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更没有意识到这些直接给出的可以作为答案的话。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1、适应综合考试卷,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从综合试卷卷面三科分数的分布和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即题型分数比例)分布的情况看,地理、历史、政治每门分数各为100分,没有主次之分。

政治非选择试题52分,选择题试题48分,基本比例也没有太大悬殊(今年整个试卷比例选择题约占45%,非选择题约占55%)这样就给我们一个大致的时间分配原则:

首先,应该从时间上明确每门内容时间分配基本要均衡,不能偏废哪一门。

其次,从卷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题量和难易程度分布看,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的优劣势,重点保证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确定两类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题目)各用多少时间,确保卷面试题所用时间分布均匀,且有主有次。

如:

选择题每题4分,如果轻易放弃或随意做答,都会因为丢掉分数而影响总分。

一般情况下,12道政治题48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得到40分就会有一定的优势(错两道题)。

第三,在时间不充分的情况下,明确题目,确认学科内容择其优势科目抢先做答某一学科,力争会做的题目都写上,避免因为时间问题应该得分的题目却没有做。

2、明确试卷组卷的大致情形,地理、历史、政治三个学科的排列顺序,从排列顺序上确认题目所属学科,避免学科内容混同做答。

虽然试卷综合三科内容,但是每科内容还是相对集中的。

从北京市的考试说明中就明确道:

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

从前两年的北京市考卷看,考题顺序基本为选择题1——35题(1——11为地理题,12——23为历史题,24——35为政治题);非选择题从36题开始,非选择题04年前四个题为各科单独做答题目,按地理、历史、政治排列(36题为地理题,37题为历史题,38、39题为政治题),05年前三个题为三科单独做答题目,按地理、历史、政治排列(36题为地理题,37题为历史题,38题为政治题)。

04和05两年都是最后两道非选择题做为学科之间的综合要求,即同时运用历史、地理、政治中的2-3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但是所提每一个问题也都是分别为不同学科做答,并且具有学科内容要求的指向性,特别是在要求用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答题上较为明显。

如04年41题第(4)问: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04年第(5)问: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税收和财政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

04年第(6)问: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政府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

05年39题第(3)问: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

05年第40题(5)问:

结合经济常识,分析革命老区在发展经济方面有什么相似的优势和劣势。

“红色旅游”如何帮助老区“扬长避短”,促进经济发展。

从中可见明显的学科知识志向。

当然,如果不能明显看出是某一学科的问题时,最笨的方法就是统计一下分数,当然这必须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了。

3、要针对每个学科最突出的问题进行复习

现在政治课的首要问题是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得还不够熟练,当务之急是要根据考试说明中的考点要求,回归教材,熟悉每个考点的知识内容,夯实基础知识。

(1)要掌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遇到所要回答的内容时,很容易就提取出来相关知识,就可以做到答题较全面些。

因为建立起知识结构体系会使知识掌握条理清晰,在你的脑海里所记忆的知识是分门别类的,就象是电脑里每一个文件夹一样,有不同的层级,里面分别装着不同的知识内容。

例如政治常识要清楚四大部分:

国家、政党、民族宗教、对外关系。

每一部分内容又是若干个专题,如政党部分就应该清楚关于我国政党的知识:

如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作用、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我国的政党制度等等。

知识体系清晰了,当你看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就很快的提取相关知识。

如问的政党的问题就不会答成国家的问题了。

(2)要理解记忆每个知识要点

政治高考题目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作为载体,材料比较灵活多变,由此显得题目灵活多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再活的题目都不会跳出书本,历年的政治题都不会完全考书本外的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熟悉记忆课本的每一个知识点,尽量做到脱口而出。

这不仅能提高答题速度,还能提高得分率。

记忆的方法是把书上的知识变成一个一个的问题,比如关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就设为这么几个问题:

宏观调控的原因(市场调节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这些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加以克服和弥补);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和解决通货紧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进一步还应该将各种手段的具体内容搞清楚)。

所有的知识内容都应该这样清晰熟记,同时要理解到位,否则背了很多东西,答题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该怎样用。

另外,在记忆知识内容时要学会辨析知识,避免知识混淆,答错题目。

例如,涉及到职能内容要清楚是指国家的,不是政党的。

在练习中像这样的问题,学生还是会出现的。

(3)熟悉时事热点内容

政治高考试题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作为载体,以时事热点材料引领题目的,所出材料内容应该是我们有所准备的。

每年都有时政热点内容,并且涉及面广泛,说法颇多,考试中也都会在不同的题目中出现。

但是我们往往会根据热点问题的重要性,来把它分成不同的级别,当然今年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在各区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和本学期的模拟考试卷中都有所体现,比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对外开放对外关系,荣辱观等等问题。

对于热点问题是方方面面,我们应该把握其基本内容(即这一热点内容有哪些背景材料,如果在题目上出现,我们能知道是用哪方面的知识去做答),并且找到相关的书本知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角度可能的相关内容)与之相呼应。

例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问题,其时事热点内容主要出处是:

十一五规划、政府工作报告、科学大会讲话等。

从这些背景材料中我们归纳出应该准备的时事知识为:

何谓自主创新、我国现阶段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现状、或者说是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怎么创新。

实际上还是政治科的老套路,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

同时,寻找课本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学科中哪些知识点上能作为出题角度:

如果从政治常识角度,要问为什么那就要考虑到国际竞争、国家安全等的问题;如果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就要考虑到企业效益、市场竞争、增长方式问题。

要问怎么做,就要分别从国家和企业角度答措施,国家的职能发挥等。

当然关键是要记忆一些热点内容。

(4)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

在做题时,仔细审题这一步很关键。

因为高考的政治题,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大部分都有材料,特别是非选择题,一定是材料题。

因此审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时,首先要看出材料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在大层次上进行划分。

其次,要抓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每个关键性的词语中都隐含着信息,它告诉你应该答什么知识点,有一个知识指向。

特别是非选择题在这方面更是明显。

然后把你的理解提取有用信息和所掌握的知识调出来二者联系起来,就变成答案了。

例如,东城区一模38题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

2005年,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进展》白皮书中指出:

在过去短短二十几年里,中国政府为保护知识产权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了有目共瞩的重大进展,走过了发达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逾百年的历程。

但是,中国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经济相对落后和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在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务相当艰巨。

问题: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如何全面看待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设工作?

这道题材料内容多,但是问题的知识指向比较明显:

“运用哲学知识,如何全面看待”,同时按照这个指向,再看材料就可以较为容易的把材料的内容层次看出为两个方面,同时再抓住关键的词句,就是前半部分的“取得重大进展”,后半部分的“任务相当艰巨”,中间的一个明显转折词“但是”,运用对立统一,全面的观点。

如果问题不是指向全面看待,是如何看待,那样的话从材料的多个层次中,就应该读出发展的观点、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了。

另外,运用哲学知识回答问题时,要先答出哲学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如果原理知识有多各层次的话,就要将每个层次分别答出,并分别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说明,前面的观点和后面的分析是分别附有分值的。

例如,05年高考题38题第

(2)问: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企业的现状及发展。

参考答案:

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把我国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和利润分布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务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认清当前我国企业在“微笑曲线”中所处的位置,继续发挥现有优势,努力改变集中于加工和组装环节的现状;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总之,在两个月的复习时间里,要

 

关注基本知识,不断滚动地来记忆已经掌握的知识;要全面梳理知识,及时发现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不断训练答题的思路和技巧,做一些高考题和各区模拟考试中比较有借鉴作用的题目。

另外,就是要调整好心理状态、调整好学习生活规律等。

做到心态平和,充分准备,走进高考。

祝同学们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