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提纲提高学习效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91854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提纲提高学习效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用提纲提高学习效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用提纲提高学习效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用提纲提高学习效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用提纲提高学习效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提纲提高学习效率.docx

《用提纲提高学习效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提纲提高学习效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提纲提高学习效率.docx

用提纲提高学习效率

用提纲提高学习效率

 

想要提高历史知识的学习效率,必须注意条理性。

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及时对历史知识进行经常、不断地整理,使历史知识点凸显出其内在的条理性以加强记忆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列提纲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

提纲式即用编列提纲的方法,使知识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这种方法,在学习有关事件类历史知识时,显得尤其重要。

一般来说,对事件类知识的分析,要注意从事件爆发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即导火线)、时间(一般包括起止时间)、有关人物及其所属阶级(阶层)、事件概况、事件结果(意义或影响)等方面来考虑。

2010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理清楚知识清单——明确要考什么

中国史

考点1近代化的起步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背景:

内忧指太平天国运动;外患指外国侵略战争

洋务派的主张:

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

代表人物:

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主阶级洋务派)

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最早的近代兵

工厂)

1、前期(60-70年代)“自强”为口号,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规模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最大的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经济上)

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设备最齐全的船

 

内容

舶制造厂)

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

 

2、后期(70-90年代)“求富”为口号,

同时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派遣学生出国留学。

(培养一批近代科技、军事和外交人才)

4、筹建海军:

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影响:

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B、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D、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

1895年

背景维新思想的传播:

领导人:

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运动的兴起:

“公车上书”直接原因:

《马关条约》的签订

内容: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

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1895年成立强学会。

维新派在北京创办的报刊:

《中外纪闻》即《万国公报》

时间:

1898.6.11——9.21.(103天)

戊戌变法

(政治改良)

百日维新

开始的标志: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政治上:

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

内容经济上:

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文化上:

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军事上:

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结果失败:

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

和康广仁)

失败原因:

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②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

失败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性质:

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运动

历史意义:

①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传播了西方资

产阶级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运动;③它的失败使资产阶级

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

 

兴中会(1894年,美国夏威夷),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革命的酝酿地点:

日本东京(组织基础:

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

同盟会(1905年)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创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民生);

领导人:

孙中山为总理

机关刊物:

《民报》

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作用:

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新阶段。

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革命的爆发:

武昌起义(1911.10.10)(主力:

湖北新军)蒋翊武任总指挥,孙武任参谋长,熊秉坤打响第一枪武汉三镇指武昌、汉阳、汉口。

辛亥革命

(政治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

首都:

南京。

1912年为民国元年。

孙中山为临时

大总统

颁布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失败: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革命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积极意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成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失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导火线(直接原因):

北洋军阀在思想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

影响:

开始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即《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

主要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受过民主革命建思想文化进行猛烈

洗礼的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扫荡;促进了中国人

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

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觉醒,为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

(思想解放)旗号: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条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前期的主要内容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新阶段(十月革命后)的主要内容:

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1918年《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备考建议:

1、中国的近代化是指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

在近代化进程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四次努力,经历了四个重大事件: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这四个事件的领导阶级分别为:

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受过民主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这四个事件的性质分别为:

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这四次努力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它们失败说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请注意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区别:

洋务派是地主阶级的政治派别,维新派和革命派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

洋务派只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封建的政治制度;维新派和革命派不但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主张改变封建的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

维新派主张不推翻清朝统治,通过改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革命派主张暴力推翻清朝统治,通过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注意将中国的近代化与欧美的近代化联系。

 

考点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时间:

1949.10.1下午(国庆日)

开国大典地点:

天安门广场

领导人: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任命毛泽东为军委主席;周恩来为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意义:

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胜利原因和结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1921-1949)英勇斗争的结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也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时间:

1950年10月

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保卫中国的国家安

全,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

领导人:

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抗美援朝战争结果:

1953年7月,美国“联合国军”被迫同中朝人民军队代表在板门店

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意义:

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

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抗美援朝精神:

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

英雄人物:

用胸膛堵机枪的黄继光、严守纪律宁肯让烈火烧死的邱少云

原因:

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颁布时间:

1950年6月

土地改革运动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所有

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

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备考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此主题内容较零散,会结合时政热点和世界史进行考查。

 

 

考点3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内容:

这一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全国已成立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2、作用:

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新型民族关系

原则:

各民族一律平等

内容:

平等、团结、互助

表现:

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国家出政策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目的:

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2、提出者:

邓小平

3、内涵:

“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

“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1.回归进程:

1984年中英发表《联合声明》;1985年互换批准书;1997年7月1日,香港

回归(董建华),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1987年中葡签署《联合声明》;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何厚铧),

在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2.意义: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是邓小平“一

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不仅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

了民族精神,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台湾问题:

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备考建议:

通过对去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属于重点考查对象,涉及了教材中所有重点知识,命题的形式比较灵活,考查题型也较全面。

因此建议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识记和理解,包括正文和楷体字内容及图片;其次要注意探究知识的深度。

根据分析,预计本部分仍将是重点。

此部分结合时政热点考的可能性较大。

 

考点4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海军: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防空兵、海军

陆战队等组成。

空军:

1949年11月建立

由航空兵、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组成的“空中保护神”

导弹部队:

1966年在北京组建

任务:

装备地对地战略导弹,执行战略核反击的特殊任务

已形成近、中、远程和洲际导弹装备

人民军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在保卫祖国领土和参加国家

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奋不顾身地投入抗震救灾、森林灭火、抗洪抢险等工作

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最早由周恩来于1953年底同印度就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

判时提出的。

最早同意的是印度和缅甸。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成就:

①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

满成功。

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②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

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

合国的合法席位,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增强

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③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建立

外交关系。

⑤参与地区性和全球性经济组织活动:

我国出席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历届部

长级会议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4年在印度尼西亚

茂物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就亚太国家的

经济合作共同发展问题,提出了五项原则,博得与会这爱的赞赏和支持;

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

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从而使世界贸易组织真正成为全球性的组织,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

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的地位。

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我国奉行

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备考建议: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可能以近年来我国同一些大国的外交活动进行命题。

世界史

考点1:

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

1、原因:

资本主义的萌芽

2、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

3、实质: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4、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但丁:

文艺复兴先驱;《神曲》;旧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和新世纪最早一位诗人

(2)达芬奇:

意大利最著名画家、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5、意义:

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二、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

(1)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2)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和黄金的追求强烈;

(3)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造成了商业危机。

2、经过:

(1)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

(2)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第一个

找到了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

(3)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

(4)1519年~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作环球航行,实现了人类第

一次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科学真理;

3、影响:

(1)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州,开始反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2)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备考建议

本单元中考经常涉及,题型多样。

备考时要注意:

正确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识记文艺复兴中文学、美术等领域的人物及其作品、作品的特征;比较辨别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其成果;

  

考点2: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的新生(1640-1688年)

1、原因:

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斯图亚特王朝)

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导火线: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2)开始标志:

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

(3)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5月10日共和国成立:

(4)1642-1649年,克伦威尔领导“新模范军”打败王军,掌握了共

和国的大权;19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会,就任“护国主”,

实行军事独裁。

(5)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二世)复辟;

(6)1688年宫廷政变,史称“光荣革命”,标志革命完成

3、巩固政权:

为限制王权,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

政权的确立。

《权利法案》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王无

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

4、影响: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二、美国的独立

1、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1年)

(1)原因:

北美经济的发展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18世

纪以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形成统一的市

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美利坚民族。

(2)经过:

①导火线: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②开始标志:

1775年,列克星顿的枪声;

③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

在费城;组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

总司令;

④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诞生);

⑤转折: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⑥胜利:

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司令康华利向大陆军投降

19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影响:

①既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②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③促进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推动了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的蓬勃兴起。

2、颁布《1787年宪法》

费城;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国会—立法权,总统—行政权法院—司法权)。

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3、美国国父——华盛顿:

领导了独立战争,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当选总统后,建立和完善民主法制,创立合众国银行,统一货币,建立税制,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使新生的美国开始步入正轨;是世界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三、法国大革命

1、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

(1)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2)过程:

①导火线:

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②开始标志:

1789、7、14,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③颁布《人权宣言》;

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路易十六被处死;

⑤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

目的是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⑥雅各宾派执政:

将法国革命推向到高潮,使法国大革命成为世界

历史上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⑦1894年,热月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2)意义:

①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②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

2、拿破仑帝国

(1)夺取政权:

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雾月政变)

(2)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1804年拿破仑

(3)措施:

①对内:

颁布《法典》,保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②对外:

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后演变为对外侵略的战争

3、第一帝国的覆亡

(1)原因:

对外侵略激起欧洲人民的反对(后期战争的侵略性)

(2)概况:

①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②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③1815年在比利时遭遇滑铁卢之败

备考建议

①欧美国家的巨变的主要体现:

文艺复兴进行、地理大发现、英、法、美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②近代社会巨变具体知识点有:

但丁《神曲》和哥伦布发现新航路的主要活动;《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三部法律文献,华盛顿和拿破仑两位资产阶级政治家。

考点3:

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1、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

2、力量变化: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日不落帝国)

3、三角贸易的路线:

4、三角贸易的影响:

罪恶的黑奴贸易使殖民者获得了惊人的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的资本;带给殖民地,特别是带给非洲人民深重的灾难。

5、玻利瓦尔领导了拉丁美洲人民的反抗,获得“拉丁美洲解放者”称号。

6、章西女王领导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

 

考点4:

三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叶)

1、含义:

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

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

它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原因:

手工业的生产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3、概况

(1)最先开始:

英国棉纺织业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2)特点:

从棉纺织业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机器动力革新→交通运输业

(3)主要发明:

时间内容国别发明人

1765珍妮纺纱机英国哈格里夫斯

1769改良蒸汽机英国瓦特

1807轮船美国富尔顿

1814蒸汽机车英国史蒂芬孙

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5年,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进行生产

(4)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明: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轮船;英国人史蒂芬发明火车

4、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19世纪上半叶,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后扩展到法、美、德等国

5、工业革命的影响

(1)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

汽时代”。

(2)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为了强大的工业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概况:

19世纪70年代,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最主要成果:

电力的广泛使用(美、德领先)

发明:

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爱迪生——电灯泡;

卡尔本茨——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方面:

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

(2)生产关系方面:

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进一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激化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1、兴起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领域: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3、核心:

计算机网络技术

4、特点:

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以及学科交

叉渗透;

5、影响:

A、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B、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C、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备考建议

工业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首先,工业革命本身涉及了一些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问题,其次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在过去的中考中命题重点是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备考中需注意这部分内容可以考查中外历史结合问题,还可以和后来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纵向比较进行考查。

比较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联系实际来说明科技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考点5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一、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1、根本原因:

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南部种植园

经济。

▲南北矛盾的焦点: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导火线:

1860年1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