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那些远去的身影浅谈祁门古代科举情况.docx
《凝望那些远去的身影浅谈祁门古代科举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凝望那些远去的身影浅谈祁门古代科举情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凝望那些远去的身影浅谈祁门古代科举情况
凝望那些远去的身影——浅谈祁门古代科举情况(图)
文:
金志来 来源:
时尚祁门2014年第四期 时间:
2014-10-1610:
20:
07 点击:
788
(一)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肇始于隋唐,寿终于清末,连绵一千三百多年,产生过八百状元,十万进士,百万举人。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以明代为例,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
地点在南、北京府和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又叫乡闱、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春闱,于乡试的第二年春二月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三月举行,应试者为贡士。
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分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
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
一、二、三甲通称进士。
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被称作“连中三元”。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有13人连中三元。
中国科举共产生过状元886名(受历代封建王朝正统承认的文状元504人),历代状元中,有1个状元皇帝:
西夏李遵顼;1个名副其实的状元驸马:
唐代的郑颢;1个真正的女状元:
太平天国的傅善祥。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是唐武德五年(618)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钦敬的,是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民族英雄文天祥,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产生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状元翁同龢(和)。
他一生两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的,是唐代开元初年(713)武举高等(状元)郭子仪。
他一生历仕四朝,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赫者。
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代诗人王维。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慈禧太后下诏停止科举
(二)
祁门自唐永泰二年(766)建县至清末,科举考试共中状元1人、进士179人、举人277人,其中69人既考中举人又考中进士,故进士举人共456名(387人),分朝代而言,唐代4人,宋代115人,元代9人,明代181人,清代78人。
文科进士170名,唐代4名,宋代97名,明代52名,元代4名,清代13名;文科举人239名。
武科进士9名,宋代3名,明代5名,清代1名;武科举人38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08年版《祁门县志》的《历代科第表》中存在几处错误:
1、《历代科第表》文字中的数字,与所附的《历代文科举人、进士名录》、《历代武科举人、进士名录》数字不相符,经笔者详细统计,表中的进士数为171人而非文中的172人;进士举人数,宋代实为115人非116人,明代实为181人非238人,清代实为78人非91人。
2、金字牌石坑人张瑗为清代康熙三十年进士,表中漏登。
3、县城城南人周昌,表中为明永乐二十二年进士,明万历《祁门县志》中载有“永乐甲辰科:
周昌,字文昌,未廷试,卒”,古徽州的《道光府志》中也载其为明永乐二十二年甲辰科进士。
既然未廷试,故不可能中进士。
后查永乐二十二年进士榜,亦无此人。
不知何故县志、府志将其列为进士。
4、芦溪礼屋人康墀,表中为明天顺八年进士,后查进士金榜只有“康玠”无“康墀”,应当不是同一人。
后笔者查阅《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明代进士中没有“康墀”之人。
5、县城城西人谢镒,表中为嘉靖十三年进士,而嘉靖十三年只有乡试,会试、殿试在嘉靖十四年,后查阅嘉靖十四年进士榜,谢镒和吴琼(金字牌莲花)榜上有名,故谢镒为嘉靖十四年进士确定无疑。
6、明代崇祯十年进士冯钦明,表中为塔坊人,而《江南通志》中载其与进士冯伟二人,乡贯皆为平里南汊。
后查阅相关资料,才知二人皆寄籍在浙江长兴。
据不完全统计,祁门进士移籍或寄籍在外地的,仅明代就有塔坊的余光和余孟麟、余大成移籍江宁(今属南京),“出自祁门城南的江宁余氏,出了三个进士,为嘉靖十一年的余光、万历二年的余孟麟和万历三十五年的余大成,孟麟为余光子,大成为余光孙。
江宁府志称余光为江宁人,登科录中余光亦为江宁籍,则知余光时其家早已移籍于江宁。
从余光起,相沿超过四代人,均世居江宁。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宋长琨博士的《明代徽州双籍进士考》),凫丰福州的吴自新寄籍江宁,王建和寄籍贵池,光时亨寄籍桐城。
另外,《新安名族志》中将阳坑人谢志道,列为休宁安岐人;《康熙府志》将黄金色,列为休宁龙湾人。
后查阅万历《祁门县志》,书载谢志道原籍休宁,黄金色无记载,是原籍休宁还是客居休宁,不得而知,有待进一步考证。
一、祁门进士在徽州六县中位次情况分析。
宋代,古徽州六县文进士740名,婺源进士最多283名,休宁第二160名、歙县第三116名,其余三县分别为:
黟县85名、祁门65名、绩溪31名。
明代,徽州六县文进士452名,歙县以188名居首位,依次分别为婺源110名、休宁68名、祁门52名、绩溪21名、黟县13名。
清代,徽州六县文进士684名,歙县以347名居首,其余依次为,休宁192名、婺源85名、绩溪29名、黟县19名、祁门12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宋代徽州进士数字,来自上海师范大学赵龙博士的《试析宋代徽州进士的分布特点》,明清徽州进士数字,来自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李琳琦博士的《明清徽州进士数量、分布特点及原因分析》,与祁门2008年版《祁门县志》的祁门进士宋代97名、明代54名、清代13名数字不相吻合。
宋长琨的《明代徽州进士数量考》及《明代徽州进士表》中载祁门明代进士为51人,后与《祁门县志》一一核实,发现此表中将谢志道、黄金色两进士登为休宁人,事实上应是祁门、休宁双籍进士;将安凌城安的进士吴必显漏登,而明成化二十三年的进士榜中,他与六都的程昊同在榜上,名列三甲第150名。
明清时期,徽州人才辈出,科第连绵。
根据明代进士题名碑录和江南通志、安徽通志、道光府志和各县县志记载统计,明代徽州进士454人,在全国各府中位居第11位;万人进士数为7.5位居第5位;清代徽州进士684人,居全国第4位。
明代徽州状元为3人。
而清代112科112名状元中,徽州本籍状元4人,寄籍状元15名,共19人,占全国的17%,居全国第一位(曾被认为状元数最多的苏州府,有状元24人,但其中有6人为徽州人)。
此外,歙县历史上的文进士多达683名,明清两代进士(含文武两科)622人,占全府的52﹪,居安徽省诸县首位。
1、进士人数方面。
歙县、婺源居全国各县前列水平,明代全国超百名进士县共有34个,其中歙县名列13位,婺源名列29位;休宁、祁门为全国中上游水平;黟县、绩溪为中下游水平。
按进士人数前三名排位,古徽州六县,宋代为婺源、休宁、歙县,明代为歙县、婺源、休宁,清代为歙县、休宁、婺源。
究其因,歙县有州治所的区位优势,婺源有文化教育优势,休宁有经济优势,这是祁门、黟县、绩溪所不及而出进士少的主要原因所在,但三县情况又各有不同。
据古文献记载,“祁门土隘,俗尚勤俭,男耕女织,以贡衣食。
”“秦黟地广,今更为小县,俗淳俭。
”“民嗜储积至不欲多男,恐子益多而赀分”。
2、万人出进士数方面。
宋、明两代万人出进士数,徽州六县中以祁门最高。
宋代,祁门第一,婺源第二,休宁第三。
明代,祁门万人出进士数为16.7居首,歙县10.6,第二,婺源8.1,第三。
由此可见,徽州六县中出进士、出人才,当推歙县、婺源、休宁。
而若论出进士率,祁门高居首位,这是许多专家学者,就连大多数的祁门人,始料未及和未知的。
二、祁门进士的姓氏分布情况。
祁门进士179名有30个姓。
笔者根据2008版《祁门县志》中的《历代科第表》及相关资料统计,祁门进士以谢氏最多21名,汪氏20名次之,之后分别为胡氏19名、程氏14名、张氏10名、康氏10名、方氏10名、黄氏9名、陈氏8名、王氏7名、吴氏6名、李氏6名、郑氏5名、许氏5名、倪氏4名……由此可见,祁门古代进士主要集中在大姓和名门望族。
其中谢、汪、胡、张、程、康、方、黄、陈、王十大姓的进士数为118名,占全县进士总数的65.9﹪;谢、汪、胡、程四大姓进士数为74名,占总数的41.2﹪。
三、祁门进士举人地域分布情况。
祁门县城进士41名,举人40名。
其中《祁门县志》(2008年版)中有人物传的,为汪伯彦、方岳二进士;县志中有人物传略的,分别为张弘、谢琎、方谦、谢存仁、胡廷瑔五位进士。
出进士最多的古村,为平里贵溪村,共出过8名进士,且均在宋代,即胡刚中、胡俊杰、胡舜庸、胡汝器、胡尚礼、胡有德、胡景伊、胡元采。
2008年版的《祁门县志》贵溪村进士为7名,胡汝器的出生地一栏注为“不详”。
后笔者查阅明代万历年间《祁门县志》,人物志“宦达”目的进士部分中,明确记载:
“乾道二年,胡汝器,刚中孙”。
因此,胡汝器为胡刚中之孙,贵溪人无疑。
《祁门县志》中无贵溪村的举人记载。
出过7名进士的古村有3个,分别为祁山镇(原乔山)阳坑、(原胥岭)六都、金字牌(原横联)社景。
阳坑进士7名,有宋代的谢安邦、谢骏,明代的谢志道、谢润、谢罂,清代的谢文涛、谢崧;举人10人,武举3人,七品以上的官员20人。
六都村出进士7人,宋代的程应奎、武状元程鸣凤,明代的程宏、程泰、程杲、程昌、程昊;举人5人,其中武举2人,五品以上的官员10余人。
社景进士7名,有唐代的黄仪、黄益逊、黄叔宏、黄天衢、黄鼎、黄景瑞和清代的黄铖,县志中无社景村的举人记载。
出进士5名的古村有3个,为渚口乡渚口村、凫峰镇福州、祁山镇(原灯塔)张村庇。
渚口村的文科进士,有明代的倪思辉和清代的胡士著、倪望重,武进士为明代的倪本宪、倪本虹,举人10人,其中武举4人。
凫峰福州文进士,有明代的孙怡、李叔和、吴自新,清代的吴树声;武进士为清代的吴中吉,举人9人,其中武举2人。
祁山张村庇的进士均为宋代,有张仲贤、张柏、张应龙、张应凤、张应麟。
出进士4名的古村有2个,即金字牌石坑村和溶口奇岭。
石坑村进士,有明代的张叔云、张叔英、张敏,清代的张瑗,县志中无举人记载。
需要说明的是:
《祁门县志》(2008年版)的进士举人表中,张瑗为清康熙十七年(1678)举人、没有中进士记载,县志《人物传略》中只言其考中会元,没有考中进士的文字。
依常理分析,会试第一,只要参加殿试,毫无疑问是进士。
因为殿试只是排位赛,不是淘汰赛,会试考中贡士者,全部参加殿试,全部金榜题名为进士。
后本人查阅清代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科的进士榜,发现张瑗为二甲第5名,即殿试第八名(注:
一甲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人)。
溶口奇岭进士,有宋代的郑梦龙,明代的郑维诚、郑建,清代的郑绳祖;举人8人。
闪里桃源有进士4名、举人6人一说,进士为陈王业、陈邦俊、陈鼎新、陈樾,县志中陈樾为闪里坑口人,实际上陈王业、陈邦俊亦非桃源村人。
桃源始迁祖是陈鼎新,而陈王业、陈邦俊中进士分别为绍兴二十一年(1151)和三十年(1160),比陈鼎新早近百年,因此皆不可能为桃源人,应时居坑口。
出进士3名的村有57个,分别是闪里坑口、历口许村、塔坊侯潭和龙源,芦溪乡芦溪村和查湾、凫峰孚溪、柏溪乡柏溪村和程村。
闪里坑口进士均为南宋时期,有陈王业、陈邦俊、陈樾。
历口许村进士均为宋代,有许南史、许元、许孔明。
塔坊侯潭进士,为明代的汪任,清代的汪云任、汪祖绶,举人5人。
塔坊龙源进士,为明代余光、余孟麟、余大成。
芦溪村进士均为宋代,有汪仁谅、汪汉文、汪士安。
查湾进士均为明代,有汪标、汪溱、汪惟效,举人4人。
凫峰孚溪进士均为南宋时期,有李多文、李大任、李遇龙,举人1人。
柏溪村进士均为宋代,有程悦、程书言、程协。
程村进士均为宋代,有程让、程寿、程成,县志中无程村举人情况记载。
出进士2名的古村有8个,闪里文堂、溶口严潭、平里南汊、祁山镇(原胥岭)塔下、金字牌双溪流、小路口二都、新安株林、凫峰赤桥和凫源。
祁门进士分布甚广,涉及全县60余村。
但以县城和贵溪、六都、阳坑、社景、渚口、福州、张村庇、石坑、奇岭九个村最为集中,占全县进士总数过半的52﹪,县城进士占全县总数的22.9﹪。
究其因,也是因为县城及以上九个古村,都是祁门大姓、名门望族居住地,地位显赫,教育发达,学风旺盛,人才辈出。
具体分村而言,朝代不同情况各异,如唐代的社景,宋代的贵溪、张村庇、历口许村、坑口、孚溪、程村,明代的六都、查湾,元清时期的石坑、侯潭,出进士多且集中。
县城和阳坑村、奇岭村的进士,则横跨宋、明、清各个时期,绵绵不绝。
祁门目前18个乡镇,其中14个乡镇有数量不一的进士,仅大坦、祁红、箬坑、古溪没有出过进士,只出过举人。
历口彭龙的汪宗顺、箬坑尚田的汪子严,当地人皆称进士,实则乡进士,也就是举人。
汪宗顺为明永乐元年(1403)乡魁,即乡试第一名;汪子严是明正统三年(1438)乡试举人,后任山东灵山卫教授。
如今历口彭龙村、箬坑上汪村还保存有旌表二人的牌坊。
(三)
徽州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先后出过29名状元,其中武状元4人。
祁门唯一的一名状元,南宋武状元程鸣凤,是徽州四位武状元中曾任官位最高的。
婺源的武状元李如诚,官居抚谕使,从四品官职。
休宁县出过两名武状元,程若川官至滁州府太守,黄赓明亡后削发为僧。
程鸣凤,字朝阳,号梧冈,祁山镇六都人,少时聪颖异常,博学洽闻,熟读兵书,苦练武功,推演阵法。
淳祐六年(1246),中乡试武举;宝祐元年(1253)会试和殿试,获射策第一,中武状元。
初授殿前司同正将,后改阁门宣赞舍人。
以事忤旨,外任广东德庆知府(正三品)。
后辞职返里,于村后山谷建盘隐亭隐居。
未几,朝廷诏命为广东南雄知州,三年未满辞归。
程鸣凤才识超群而性格刚直,极言敢谏,于时不合,未能大用。
时人将其与歙县文科状元程元凤(官至少保、少傅、右丞相兼枢密使)合称“程氏二凤”。
祁门进士中为官最显赫、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是宋代崇宁二年(1103)进士、县城人汪伯彦。
“靖康之变”后,康王赵构在河南商丘称帝为宋高宗,史称南宋,因护驾和拥戴有功,汪伯彦拜为右仆射(相当于丞相,从一品),但他与秦桧一样,都是主和投降派,反对宗泽、李纲、岳飞等人抗金。
后因一败再败,误国误民,被贬为洪州(今南昌)、池州、宣州太守,致仕赠太师,病卒后葬于江西饶州鄱阳县,未敢归葬故里。
笔者曾查阅过祁门汪氏宗谱,谱载其有四子,二子居祁门,二子居九江。
《宋史》评其为“南宋第二奸臣”。
众所周知,第一奸臣为臭名昭著的秦桧,传说是汪伯彦在祁门时的学生。
塔坊人余光,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廷试传胪,名列三甲第1名(有的书中载其为二甲第1名,笔者查阅过嘉靖十一年壬辰科进士金榜,证实余光为三甲第一名。
),官至礼部尚书;渚口村人倪思辉,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名列三甲第151名,官至南京总督粮储、户部尚书;金字牌社景人黄钺,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名列二甲第6名,官至礼部、户部尚书。
三人皆为正二品大官。
余光,字晦之,号古峰,中进士后授大理寺评事,后升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出按河东盐政,旋按广东。
时大同军变,朝议纷纭,余光三上其疏,四方传诵。
又献《南北两京赋》,洋洋万言,人比之张衡。
后擢礼部尚书,为奸相严嵩不容去职。
倪思辉,字韫之,号实符,祁门县渚口乡渚口村人。
中进士后初授太常寺博士,历吏科给事中。
天启二年(1622年)因上疏劾保姆客氏怙宠窃权,谪福建按察司知事。
不久升兵科给事中,改任通政使,以忤魏忠贤削职为民。
崇祯初年(1628年)起刑部左侍郎,升任南京总督粮储、户部尚书。
黄钺,字一斋,号左田,清代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家,客居当涂。
弱冠补诸生,随学使朱简河入京,任四库馆誊录,中进士后官至礼部、户部尚书。
工诗文、书画,善山水、花卉,尤善画梅,时与董邦(清时著名画家)并称董黄。
道光即位后,加太子少保衔,为咸丰皇帝老师。
担任过布政使、巡抚一级从二品官员的祁门进士,有祁山镇六都的程泰,明景泰五年(1454)进士,名列三甲第154名;其四子程昌,正德三年(1508)进士,名列三甲第24名。
祁山镇阳坑人谢罂,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名列三甲第9名。
凫峰福洲的吴自新,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名列二甲第69名。
县城城西的谢存仁,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名列二甲第22名。
塔坊人余大成(注:
余光之孙),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名列二甲52名。
谢罂,字廷献,中进士后授河南道监察御史。
后巡视浙江,历任云南、山西按察司副使,升陕西按察使。
有僧妙正,为秦王所宠,恃势杀人,诸官不敢查问,罂追究其罪。
正德二年(1507)升广东右布政使,卒于官。
吴自新,字恒伯,中进士后授工部都水司主事,改任杭州知府。
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一重犯逃匿豪门,其令人捕而杀之。
后任浙江兵备副使,升左、右布政使,以南京礼部右侍郎致仕。
谢存仁,字生甫,号大涵,中进士后授户部主事,晋云南左、右布政使,升巡抚。
其祖父谢应龙,为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
余大成,字集生,崇祯四年担任山东巡抚期间,发生“吴桥兵变”,其主张招抚,然而招抚多次失败,导致兵马损失和大员被害而贬谪。
崇祯八年,在被贬前往广东电白途中,特别迂道至东莞,吊祭袁崇焕,慷慨呜咽,见者声泪俱下。
他既是袁崇焕的继任者,又是袁崇焕的崇拜者,著有挺袁名著《剖肝录》。
六都建村于唐,兴盛于宋、明,人才辈出,尤其以明代最为鼎盛。
程泰与其三子程杲、四子程昌、其弟程贯之子程昊皆中进士,“父子三进士”、“一门四进士”,十分了得。
其中政绩卓著者,当推程泰和程昌,一个是稳定边疆,一个是剿寇除盗,皆于国于民有大功的杰出人物,在祁门进士中出类拔萃。
程泰,字用元,号竹岩。
正统十二年(1447)中举,景泰五年(1454)登进士第,授户部主事。
成化六年到山东视察灾情,还朝后升广西右参政。
其时,安南(即今越南,古时又称交趾)以边界不定为由,屡犯边境。
程泰冒险前往,勘明边界,制止侵扰,南疆得以安定。
后改任河南右参政,奉旨专理国储,定“转输远近适均法”,以平衡民负。
成化十四年(1478)升河南右布政使,次年改任左布政使。
律已守法,以倡僚属,一方平安。
正欲引退时,忽病发而卒于任。
程昌,字时言,号和溪,又号桂峰。
正德三年(1508)春中进士,授蕲水知县。
当时刘瑾当权,群臣畏之如虎,属官络绎征索,民生凋蔽。
程昌抵任后,拒绝索需,送礼较前减少十之九。
时蕲河水溢,民行不便,程昌捐俸建桥;蕲民饥馑,其设仓储粮,遇饥则赈,活民万计。
正德八年(1513)升山西道监察御史,次年奉命赴浙江检查文书档案,浙吏贪与懦者闻风骇且走。
时福建沿海海寇猖獗,民受其害。
程昌受命巡按福建,恩威并施,讨平海贼。
正德十三年(1518)奉命兼管云南、四川、陕西诸道,第二年又奉命巡按广东。
时广东有大盗,官兵屡次征剿,三年未克。
程昌亲冒矢石,率军捣其巢穴,擒斩贼首,余党悉平。
还京后,因上疏触旨,外放湖广按察司副使。
沿江盗贼流劫乡井,民不安生,程昌坐镇洞庭湖,沿江设防,节制两湖,诸盗闻风而遁,贼患悉除。
湖南有土豪王彪虎,历年官府庇护纵容,受其害者不计其数。
程昌查清其罪,公之于众,仇人争啖其肉,人心大快。
嘉靖六年(1527),程昌升四川按察使,兼提督学政,以德治蜀,不事刑法,一境安然。
部檄以其节制边都,朝廷倚为长城。
嘉靖二十年(1541),其次子殁,程昌伤感不已,以抚幼致仕家居,于凤山之麓筑“活水亭”,自号真闲子。
布衣疏食,足迹不入公门,惟闭户修书。
时徽州知府及祁门士绅皆来拜谒,求政问难,以其一言而定夺,乃至县城至六都的乡道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由此便有“小小祁门县,大大六都村”一说。
六都人程杲(程泰三子),弘治六年(1493)进士,名列三甲189名,官至江西参政(从三品)。
查湾人汪溱,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名列金榜三甲第31名,官至江西左参政(从三品)。
塔坊侯潭人汪云任,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名列三甲第4名,官至陕西按察司按察使(正三品)。
芦溪曲溪人康汝芳,明正统元年(1436)进士,名列三甲第35名,官至湖南辰州知府。
县城城东人汪回显,明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名列二甲第37名,官至广、惠二知府。
六都人程宏,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名列二甲第62名,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
安凌城安人吴必显,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名列三甲第150名,官至湖南长沙知府。
查湾人汪标,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副使。
县城城南人汪彬,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名列二甲第62名,官至广西南宁知府。
凫峰李源人李汛,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名列二甲第14名,官至广西思恩知府。
奇岭人郑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名列三甲第198名,官至广东省高州知府。
金字牌莲花人吴琼,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名列三甲第94名,官至浙江温州知府。
奇岭人郑维诚,明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名列三甲第114名,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
祁山塔下人方敏,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名列三甲第7名,官至登州知府。
县城城西人叶宗春,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名列二甲第34名,官至云南按察司副使。
平里南岔人冯伟,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名列三甲第161名,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
金字牌双溪流人许捷,明崇祯元年(16280)进士,名列二甲第57名,官至浙江宁波府、广西平乐知府。
以上14位进士皆担任过正四品官职。
(四)
祁门进士举人中,以文学名闻天下者,莫过于县城城北的方岳和塔坊侯潭的汪克宽。
方岳,字巨山,号秋崖,自幼聪敏,七岁能诗,人称“神童”。
绍定五年(1232)廷试进士,因性刚直,不畏权贵而多次被罢官。
其擅诗,受杨万里、范大成影响,以疏朗淡远见长,不用古律,语出天成。
其词风慷慨悲壮,近苏(东坡)辛(弃疾)。
汪克宽,字德辅,居所山谷环绕,别号环谷,人称环谷先生。
泰定二年(1325)举人。
会试论《春秋》,与主考不合,又兼对策切直,名落孙山,后笃志经学,以著述自娱,教授于宣、歙二州,从学者众。
明洪武元年(1368)秋,朝廷下诏求贤,廷臣举荐,辞而不就。
二年春,朝廷聘其协修《元史》,八月书成。
又留修《大明集礼》。
洪武五年病逝家中,墓葬于县东盛村(今金字牌)。
因其墓前有金字牌坊,金字牌由此得名。
祁门文科进士中,会试夺魁的会元有5人,其中殿试成绩最好排名最高的,当属万历二年(1574)进士、塔坊人余孟麟(注:
余光之子),殿试获一甲第二名,即榜眼。
余孟麟,字幼举。
曾参与由首辅张居正主修的《大明会典》,担任纂修官。
后升为南京国子监司业、洗马,又由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从四品)。
正当士林声望日隆之际,上书乞归,家居二十多年,享年83岁。
余孟麟为明代书法家,善真草,曾为万历《祁门志》和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撰序,著有《幼峰学士集》三十二卷。
除余孟麟外,祁门的会元进士,还有金字牌石坑人张瑗,清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名列二甲第5名;祁山镇六都人程昊(其会试成绩有两种说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