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测量报告书公差与配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8795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项测量报告书公差与配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单项测量报告书公差与配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单项测量报告书公差与配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单项测量报告书公差与配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单项测量报告书公差与配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项测量报告书公差与配合.docx

《单项测量报告书公差与配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项测量报告书公差与配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项测量报告书公差与配合.docx

单项测量报告书公差与配合

实验1-0.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2

 

一.孔轴尺寸测量

实验1-0.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1.课前预习题目(上课之前做好,如果查书查不到,就上网XX)

(1)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一般都有哪些结构?

可画简图结合语言说明。

 

(2)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要如何读数?

可画简图结合语言说明。

 

2.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能准确读数。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游标卡尺,分度值:

0.02mm,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分度值:

0.01mm

4.实验原理:

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分别测量4个块规的厚度,并记录数值。

5.实验内容及步骤:

1)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调节到零刻度线的位置,观察仪器的零刻度线是否对准。

2)分别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测量四个块规的厚度。

6.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实验仪器

1

2

3

4

游标卡尺测得

千分尺测得

 

实验1-1.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塞规直径Ф10h8

1.课前预习题目(上课之前做好,如果查书查不到,就上网XX)

(1)解释“Ф10h8”的含义:

(2)在轴尺寸的测量中,如何计算上下验收极限?

 

(3)简述误差、实际偏差、基本尺寸、实际尺寸的含义:

 

2.实验目的和要求:

.会查阅GB/T1800.3-1998标准。

.理解GB/T3177-1997《光滑工件尺寸检验》规定的含义。

.了解“立式光学比较仪”的结构,熟悉其使用方法。

.会正确使用“块规”调整示值零位(调零)。

.会正确读取,填写实际偏差值。

.会按实际偏差值计算出实际尺寸值。

.会计算上下验收极限尺寸值。

.会判断产品的合格性。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立式光学比较仪,分度值:

0.001mm,器具不确定度值:

0.0010mm

4.实验原理: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Ф10h8塞规直径。

测量圆柱体两点处的直径值,任意一处尺寸超出验收极限尺寸,可评定该直径尺寸超差,工件报废。

5.实验内容及步骤:

1)根据基本尺寸及极限偏差代号Ф10h8查国家标准的上下偏差、公差值。

2)根据公差值查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裕度、计量器具不确定度允许u1值。

3)计算上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尺寸。

4)用块规调整相对基本尺寸的零位。

5)把被测件放在测头下方处,分Ⅰ、Ⅱ、Ⅲ测量三处直径。

6)每旋转90度角一处,测量左中右三个位置,共测量记录12点处的读数值。

6.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测量示意图)

测量数据

实际偏差(μm)

实际尺寸(mm)

测量位置

Ⅰ-Ⅰ

Ⅱ-Ⅱ

Ⅲ-Ⅲ

Ⅰ-Ⅰ

Ⅱ-Ⅱ

Ⅲ-Ⅲ

测量方向

A-A’

B-B’

A’-A

B’-B

7.合格性结论:

 

实验1-2.内径量表测量孔径Ф35H10

1.课前预习题目(上课之前做好,如果查书查不到,就上网XX)

(1)解释“Ф35H10”的含义:

(2)在孔尺寸测量中,上下验收极限如何计算?

 

(3)解释验收极限、安全裕度、仪器不确定度允许值、仪器不确定度的含义:

 

2.实验目的和要求:

.会查阅GB/T1800.3-1998标准。

.理解GB/T3177-1997《光滑工件尺寸检验》规定的含义。

.会根据计量器具不确定度允许值选择计量器具。

.了解内径量表的结构,熟悉其使用方法。

.会正确应用基本尺寸调整示值零位(调零)。

.会正确判断示值的正负号。

.会正确选择安全裕度A值。

.会计算上下验收极限尺寸值。

.会判断产品的合格性。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内径量表,指示表,分度值:

0.01mm,器具不确定度值:

0.010mm.

指示表,分度值:

0.001mm,器具不确定度值:

0.005mm.

(只选择一种指示表进行测量,并且在所选的指示表栏打勾备忘。

4.实验原理:

用内径量表测量Ф35H10孔径。

测量内孔任意一处尺寸超出验收极限尺寸,可评定该孔径尺寸超差,工件报废。

5.实验内容及步骤:

1)根据基本尺寸及极限偏差代号Ф35H10查国家标准的上下偏差、公差值。

2)根据公差值查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裕度、计量器具不确定度允许u1值。

3)计算上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尺寸。

4)用基本尺寸调整指示表示值零位(调零)。

5)把测杆放在被测件孔径内,分Ⅰ、Ⅱ、Ⅲ测量三处直径。

6)旋转被测孔90度,测量上中下三个位置,共测量记录6点处的读数值。

7)指示表小指针大于对零时的位置,读数为负值;大指针从零位顺时针读取数值。

8)小指针小于对零时的位置,读数为正值;大指针从零位逆时针读取数值。

 

6.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测量示意图)

测量数据

实际偏差(mm)

实际尺寸(mm)

测量位置

Ⅰ-Ⅰ

Ⅱ-Ⅱ

Ⅲ-Ⅲ

Ⅰ-Ⅰ

Ⅱ-Ⅱ

Ⅲ-Ⅲ

测量方向

A-A’

B-B’

7.合格性结论:

实验1-3.万能工具显微镜光学影像法测量轴尺寸(可作为写文章题目,找时间来实验室,在老师指导下操作仪器)

 

2.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实验2-1.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

1.课前预习题目(上课之前做好,如果查书查不到,就上网XX)

(1)解释术语“表面粗糙度”

(2)解释“Ra,Rz,Rsm”三个参数的含义:

 

(3)术语解释:

光学式计量器具:

2.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光切显微镜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理解目镜分划板水平线平行于被测表面轮廓(光带)中心的含义。

.理解轮廓的最大高度Rz值的测量意义。

.了解GB/T1031-95标准与之前标准中Ra,Rz,Ry特性参数的差异。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光切显微镜; 样板。

物镜规格

7/0.1

14/0.2

30/0.4

60/0.55

倍数

4

8

17

34

E值(μm)

10/(2*4)

10/(2*8)

10/(2*17)

10/(2*34)

4.实验原理:

把测量样板块放在工作台上,调好视场焦距与测量基准线。

用视场中水平目线与光带的峰顶、谷底压线,测量五组位置值。

最后算出轮廓的最大高度Rz值。

没有超出允许值视为本项合格。

5.实验内容及步骤:

1)把测量样板块放在工作台上,调好视场焦距与测量基准线。

2)把水平目线移到光带的左边E点峰处,调整水平线与波峰相切,记录手轮刻度值。

3)把水平目线移到光带的左边I点谷处,调整水平线与波峰相切,记录手轮刻度值。

4)从左到右共测量五对波峰和波谷值。

 

6.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测量示意图

测量读数(格):

位置

1

2

3

4

5

波峰

波谷

轮廓的最大高度Rz=(波峰Max—波谷Min)*E=(μm)

7.合格性结论:

实验2-2.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可作为写文章题目,找时间来实验室,在老师指导下操作仪器)

三.形位误差测量

实验3-1.合象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1.课前预习题目(上课之前做好,如果查书查不到,就上网XX)

(1)术语解释:

直线度、直线度误差、直线度公差。

 

(2)术语解释:

最小包容区域法。

 

2.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合像水平仪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会灵活选择简化值处理测量读数。

.会画误差分析图。

.掌握用最小包容区域法评定直尺直线度的合格性。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合像水平仪,分度值:

0.01/1000mm/mm,桥板节距L=165mm.

4.实验原理:

用合像水平仪分段测量平尺,在坐标图上分析直线度误差,用最小包容区域法评定直尺直线度合格性。

直线度公差25μm。

5.实验内容及步骤:

1)把合像水平仪放在贴近直尺边沿处测量。

2)调整合像水平仪使水泡形象成为相合连接,并记录水平仪示值。

3)每移动一个L位置,记录测量刻度值。

4)用坐标纸画出坐标图,X方向定出测量段数;Y方向定出测量格数段。

5)把读数累积格∑△ai确定在坐标图上,用直线连接各测量坐标点。

6)按最小包容区域法,用两条平行线包容所有的测量点。

7)计算直线度误差值△f=0.01Ly

 

6.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测量示意图

 

水泡成像相合时记录水平仪示值。

 

选择简化值A=

测点序号

0

1

2

3

4

5

6

7

8

读数ai(格)

顺测

重测

平均

简化读数(格)△ai=ai–A

读数累积

 

画坐标图,用最小包容区域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最小区域宽度y=格

直线度误差值△f=0.01Ly=μm.

7.合格性结论:

实验3-2.光学分度台测量圆度误差

1.课前预习题目(上课之前做好,如果查书查不到,就上网XX)

(1)术语解释:

圆度、圆度误差、圆度公差。

 

(2)本实验运用最小包容区域法,画两个圆的时候,有些什么要求?

 

2.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光学分度头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理解最小包容区域法、最大内切圆法、最小外接圆法、最小二乘圆法等四种评定圆度误差法则的定义与应用。

.掌握最少一种评定圆度误差的评定方法。

.区分圆度误差与圆柱度误差,圆全跳动误差,同轴度误差的差异。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光学分度台,分度值:

1分

指示表,分度值:

mm。

4.实验原理:

用光学分度头每30度分段测量台阶轴,在圆坐标纸上分析圆度误差,用四种评定圆度误差法则的任意一种评定圆度项合格性。

圆度公差6μm。

5.实验内容及步骤:

8)以光学分度头零度,指示表零位开始测量。

9)光学分度头每转30度记录一次指示表示值。

10)指示表指针相对零位顺时针偏移,读数为正值。

11)指针相对零位逆时针偏移,读数为负值。

12)把实验数据反映在圆坐标纸上,画两个同心圆包容轮廓图。

13)调整圆心、大圆半径、小圆半径,最终使两圆半径差为最小。

6.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测量示意图

 

测量读数:

测量位置

00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2400

2700

3000

3300

3600

读数μm

0

 

把测量读数确定在坐标图上,画出半径差为最小的两包容同心圆,评定出圆度误差:

 

比例:

1圈=μm。

选择判断准则(勾选):

最小包容区域法、最大内切圆法、最小外接圆法、最小二乘圆法。

圆度误差μm。

 

7.合格性结论:

 

实验2-3.平行度误差测量

1课前预习题目(上课之前做好,如果查书查不到,就上网XX)

(1)术语解释:

平行度、平行度误差、平行度公差。

 

(2)平行度的测量分别有哪几种,试着说明。

(线对线、线对面、面对面)

 

2.实验目的和要求:

.理解芯轴模拟被测轴线的原理。

.理解平板模拟测量基准的原理

.掌握用指示表在平板上测量线对面平行度误差的方法。

.掌握线对面平行度合格性评定的方法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测量平板,芯轴,箱体;指示表,分度值:

mm。

4.实验原理:

把箱体安放在测量平板上,以测量平板为测量基准,用芯轴模拟被测轴线。

记录芯轴上素线点读数值,代入公式求出平行度误差,评定平行度误差项的合格性。

5.实验内容及步骤:

1)把箱体安放在测量平板上。

2)以测量平板为测量基准,用芯轴模拟被测轴线。

3)按测量示意图,记录各测量点读数。

4)计算平行度误差=L1/L2*|(A–B)|

6.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测量示意图

 

测量记录:

(mm)

 

L1

L2

a

b

△f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平行度公差:

(μm)

平行度误差:

△f=(μm)

7.合格性结论

 

实验3-4.平面度测量

1.课前预习题目(上课之前做好,如果查书查不到,就上网XX)

(1)术语解释:

平面度、平面度误差、平面度公差。

 

(2)简要说明三远点评定法、对角线评定法、三角准则评定法、交叉准则评定法,并说明这些方法的区别。

 

2.实验目的和要求:

.用指示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理解四种评定平面度误差法则的定义与应用方法。

.熟练运用一种评定方法评定平面度误差。

.会用数学方程将测量坐标转换。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测量平板;样板块;指示表,分度值:

mm。

4.实验原理:

把被测样板安放在测量平板上,以测量平板为测量基准,按网格位置记录各点读数值。

选择评定法则,评定被测样板的平面度误差合格性。

5.实验内容及步骤:

1)按3行,3列等距离划分被测样板。

2)把被测样板安放在测量平板上,分别测量九点位置的读数值。

3)分别取三组数据,每一组数据选一种评定方法评定平面度误差。

4)平面度公差12.5μm。

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第一组数据:

选择评定法则:

(勾选。

三远点法评定;三角准则法评定;对角线法评定;交叉准则评定。

A(X,Y)

x1

x2

x3

y1

y2

y3

 

解方程X=,Y=。

平面度误差=μm。

标写出最终确定3*3坐标分布值。

(并用直线连接所选择的点。

A(X,Y)

x1

x2

x3

y1

y2

y3

 

*合格性结论:

 

第二组数据:

选择评定法则:

(勾选。

三远点法评定;三角准则法评定;对角线法评定;交叉准则评定。

A(X,Y)

x1

x2

x3

y1

y2

y3

 

解方程X=,Y=。

平面度误差=μm。

标写出最终确定3*3坐标分布值。

(并用直线连接所选择的点。

A(X,Y)

x1

x2

x3

y1

y2

y3

 

*合格性结论:

 

第三组数据:

选择评定法则:

(勾选。

三远点法评定;三角准则法评定;对角线法评定;交叉准则评定。

A(X,Y)

x1

x2

x3

y1

y2

y3

 

解方程X=,Y=。

平面度误差=μm。

标写出最终确定3*3坐标分布值。

(并用直线连接所选择的点。

A(X,Y)

x1

x2

x3

y1

y2

y3

 

 

*合格性结论:

 

四.螺纹测量

实验4-1.三针法测量螺纹中径

1.课前预习题目(上课之前做好,如果查书查不到,就上网XX)

(1)解释螺纹中径、单一中径、作用中径这三个概念,并且说明它们的区别:

 

(2)结合图形和公式,说明单一中径的计算公式如何推导得出。

 

2.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三针法测量外螺纹单一中径的原理与方法。

.会正确选择量针的最佳值。

.会查阅螺纹相关手册。

.会正确计算出单一中径值。

.会用单一中径评定螺纹中径的合格性。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偏摆仪;三针;外径百分卡尺,分度值:

mm。

4.实验原理:

把被测螺纹M27-8h安装在偏摆仪上,选好的量针放在牙形槽内。

用外径百分卡尺把量针外端的长度测量记录,代入公式算出单一中径值。

没有超出中径最大、最小极限尺寸,评定该项合格。

5.实验内容及步骤:

1)把被测螺纹M27-8h安装在偏摆仪上。

2)把三根量针如图示放在牙形槽内。

3)用外径卡尺测量量针外部的距离M值。

4)分左、中、右,水平、垂直位置测量。

5)单一中径d2a=M-3do+0.866P

6.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三针直径do=1.732mm,测量示意图

 

中径最大极限尺寸=mm,中径最小极限尺寸=mm。

测量方向

水平位置

垂直位置

 

测量读数(mm):

 

测得尺寸M平均值=mm,

 

单一中径d2a=mm.。

 

7.合格性结论:

 

五.齿轮测量

实验5-1.齿距累积总偏差与齿距偏差测量(周节测量)

 

1.课前预习题目(上课之前做好,如果查书查不到,就上网XX)

(1)画简图,进行术语解释:

单个齿距偏差、齿距累积偏差、齿距累积总偏差。

 

2.实验目的和要求:

.会查阅齿轮相关手册。

.了解齿距仪(周节仪)的结构,熟悉其使用方法。

.掌握单个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总偏差的测量方法。

.会用计算法求出单个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总偏差值。

.会用单个齿距极限偏差和齿距累积总公差评定其项目的合格性。

.理解单个齿距偏差fpt和齿距累积总偏差Fp对传递运动准确性的意义。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测量平板;周节仪,模数:

2~16mm;指示表分度值:

mm。

4.实验原理:

把被测齿轮放在测量平板上,用周节仪测量齿轮分度圆的齿距。

分别计算单个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总偏差值。

没有超出极限偏差尺寸该项合格。

5.实验内容及步骤:

6)把被测齿轮放在测量平板上。

7)轻微用力使齿轮顺时针旋转,使齿轮与周节仪保持四点紧密接触。

8)把指示表调整到指零位置。

以此为第一齿的齿距长,读数记录为0。

9)每转换一个齿测量一次,记录与第一齿的齿距长的偏差值。

6.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被测量齿轮模数2.5mm,齿数23齿,

精度等级及齿厚极限偏差标注:

8GB/T10095.1-2001

8GB/T10095.2-2001

 

齿距累积公差Fp=μm,齿距极限偏差fpt=±μm。

修正值

△pi=mm

齿距累积总偏差△Fp(第四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μm.

齿距偏差△fpt(第三列中绝对值最大)=μm.

 

测量与计算(μm):

齿序

指示表示值

示值累积值

齿距偏差△fpt

累积总偏差△Fp

No.

△pi

△pi

△pi-k

△fpt

0

1

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合格性结论:

 

实验5-2.齿轮齿圈径向跳动测量

1.课前预习题目(上课之前做好,如果查书查不到,就上网XX)

(1)术语解释:

圆跳动、全跳动、齿轮齿圈径向跳动、齿轮齿圈径向跳动公差。

 

2.实验目的和要求:

.会查阅齿轮相关手册。

.了解跳动仪的结构,熟悉其使用方法。

.掌握齿轮跳动的测量方法。

.会用齿圈跳动公差评定齿轮径向跳动项目的合格性。

.理解齿轮径向跳动对传递运动准确性的意义。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齿轮跳动仪;指示表,分度值:

mm。

4.实验原理:

把被测齿轮轴安装在跳动仪上,选好适合直径的测量头,把指示表放到齿槽内。

以第一齿为测量始点,把指示表调整在零位置。

记录以后每个齿轮分度圆上的指示值。

以第一齿分度圆上到旋转中心为基准,以后每个齿上分度圆到旋转中心距离,与基准的值比较。

最大与最小值之差为跳动误差值。

5.实验内容及步骤:

1)把被测齿轮轴安装在跳动仪上。

2)选好适合直径的测量头后把指示表放到分度圆齿槽内。

3)以第一齿为测量始点,以此为分度圆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4)每转换一个齿测量一个值。

5)在齿宽内分左,右两个截面测量两组数据计算平均值。

6.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被测量齿轮模数2.5mm,齿数19齿,测量头直径d=1.68m(模数)。

精度等级及齿厚极限偏差标注:

8GB/T10095.1-2001

8GB/T10095.2-2001

测量与计算(μm):

齿序

读数(μm)

齿序

读数(μm)

第一截面

第二截面

平均值

第一截面

第二截面

平均值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μm

齿圈跳动最大值max=μm,齿圈跳动最小值min=μm.

齿圈径向跳动误差△Fr=μm.

7.合格性结论:

实验5-3.基圆齿距偏差测量(基节测量)

1.课前预习题目(上课之前做好,如果查书查不到,就上网XX)

(1)术语解释:

基节偏差、基圆、齿顶圆、分度圆。

 

2.实验目的和要求:

.会查阅齿轮相关手册。

.掌握基圆齿距偏差的测量方法。

.会用基圆齿距偏差评定齿轮的合格性。

.理解基圆齿距偏差对影响传动平稳性的意义。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

基节仪;指示表,分度值:

mm。

4.实验原理:

调整基节仪零位,用基节仪测量齿距上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