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唯物史观与价值观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84015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唯物史观与价值观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唯物史观与价值观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唯物史观与价值观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唯物史观与价值观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唯物史观与价值观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唯物史观与价值观学案.docx

《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唯物史观与价值观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唯物史观与价值观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唯物史观与价值观学案.docx

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十二唯物史观与价值观学案

2012届高考第二轮复习政治专题学案:

专题十二唯物史观与价值观

1.(2011·课标全国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

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2.(2009·课标全国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

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

“费尔南多·麦哲伦。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

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

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

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

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

答案

1.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

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解析:

根据设问要求“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可从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反作用分析出妈祖文化绵延不绝、不断发展的原因。

2.答案:

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海,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

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作出了贡献。

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就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作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

第一问的答案可以直接在材料中寻找。

第二问要求利用第一问中的内容对人的价值判断进行分析。

在教材中,关于价值判断的内容主要有:

价值判断的主观性、价值判断的客观性、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等问题。

本题主要说明价值判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及其关系。

只要在答案中说明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在于价值判断的主观性和这一现象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就可以了。

回顾近几年全国课标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从题型看,以非选择题为主;从知识分布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观与价值选择考查频率较高,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生价值的实现等知识点考查频率较低;从命题形式看,主要以现实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相关知识。

根据对既往考情的分析,2012年高考备考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把握核心考点。

适应社会发展,本专题的高考分值比重将不断提高。

要注意把握唯物史观的三大理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注意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重视人生价值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其次,要做到学以致用。

如,以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论证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以人民群众的地位分析一系列社会民生话题;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分析生态文明、低碳环保等科学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广大志愿者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归纳人生价值的内容及其实现途径。

考点一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三个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方法论

社会存

在决定

社会

意识

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

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一种社会意识的产生、发展和消失,只能由社会存在的状况及其变化发展来说明

坚持实践的观点,反对历史唯心主义;坚持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社会意识

社会意

识具有

相对独

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

基本

矛盾

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辩证

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则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着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当上层建筑已经腐朽衰败,并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社会发

展的基

本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着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当上层建筑已经腐朽衰败,并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社会历

史发展

的总趋

势及其

实现

方式

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实现

方式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社会历史的主体

基本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人民群

众的

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

党的群众观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群

众的

地位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

众的

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主要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这种能动作用再大,也要受社会存在的制约,而不能直接产生和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它必须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才能实现

人的思想、人的主观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特别是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的历史是由伟大的历史人物创造的

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社会历史领域同自然界一样,有着自身的物质运动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社会现象是没有规律的、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例1】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

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

《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本题运用排除法。

②是唯物论,③是认识论,故排除。

广纳群言、广集众智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正确。

《纲要》是中国国情和时代的反映,④正确。

考点二 价值观与价值选择

1.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它的形成和变化发展归根到底应由社会存在的状况来说明。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第一,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二,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含义

人们既要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又要进一步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

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2)怎样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第一,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第二,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把握这一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4)价值冲突及其评价标准

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例2】下面的漫画《超常发挥》(作者:

盖桂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超常发挥

A.要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认识能力

B.要满怀必胜信念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C.要善于通过量的积累去实现事物质的变化

D.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答案:

D

解析:

审读漫画题目和内容,可分析出漫画讽刺了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从哲学角度启示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A、C两项与题旨无关。

B项不是哲理。

故选D项。

 考点三 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1.人生价值的含义及其评价

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就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而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而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人生价值的实现

第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第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的主观条件有: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例3】“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

”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对联警示人们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说明人的价值实现问题的;B项错误,因为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指引;A、D两项与本题无关。

1.区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二者有明显区别。

同时二者有密切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2.英雄创造历史

错误。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和源泉,如果只承认杰出人物的伟大作用而否认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英雄史观。

3.价值观对社会、人生只有促进作用

说法片面。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性质上也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这使得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也呈现不同的结果。

正确的价值观会起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则会对社会、对人生产生消极甚至阻碍作用。

4.价值观是一成不变的

错误。

价值观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它的形成和变化发展归根到底应由社会存在的状况来说明。

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对于任何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只能够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去认识,要避免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认识上的简单化、绝对化。

5.贡献和索取是对等的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但贡献和索取不是对等的关系,贡献应该居于首位,“贡献越多,索取越多”的观点是片面的。

6.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而“机遇”在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确实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把机遇夸大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则是错误的,因为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除一定的客观条件之外,还需靠个人的主观努力。

关注民生:

永恒不变的社会话题

背景材料

材料一:

民生话题之劳动报酬。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个人工资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同时,政府还应出台鼓励政策,创造更多的机会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和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为职工劳动报酬的稳定增长提供保障。

材料二:

民生话题之社会保障。

2011年7月1日起,我国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国务院发布指导意见规定,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年满60周岁,可按月领取养老金。

之前中国已经实现农民60岁以后都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材料三:

民生话题之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适当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材料四:

民生话题之教育公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命题视角

视角一: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活动,都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核心。

收入、社保、教育、医疗等事业的发展,是维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地位的表现。

(2)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性质通过其职能体现出来。

收入、社保、教育、医疗等工作的开展,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的表现。

(3)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注民生的一系列决策体现了这一点。

视角二:

请你谈一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哲学依据。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收入、社保、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关系到应对金融危机和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社会和谐。

(2)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民生问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收入、社保、教育、医疗等又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

(3)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医疗体制改革、教育公平的实现等,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关注民生,是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是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尊重。

(5)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科学的价值观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立场上,关注民生是科学的价值选择。

新题预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改善民生,要求必须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分析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2)民生话题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怎样才能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请你对国家提出建设性意见。

答案

答案:

(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关注民生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2)①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②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离退休职工、在校贫困大学生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

③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④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生产标准,建立权责利相对应的法律追究惩治体系。

⑤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文化条件。

⑦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思路分析:

(1)问主要体现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2)问实际上就是国家应该如何进一步解决民生问题,可围绕民生这个话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2010年11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人有些“意外”。

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采用如此“潮”的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

有网友将这一标题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网友纷纷大呼“标题给力”。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材料表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D.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下图漫画《惠民工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B.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C.要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D.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2011年,我国政府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其哲学依据是(  )。

①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的状况 ②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下边漫画说明(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C.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客观性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

5.“上得山丘好,欢乐含苦辛。

请勿歌仰止,雄峰正相迎。

”这首诗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  )。

①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②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③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取决于个人素质的高低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6.网络文学是指在网上发表并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文学作品。

继网络音乐、视频、游戏之后,网络文学已成为第四大网络娱乐类应用方式。

这一新生事物引起了某校高三年级同学们的关注,他们通过上网、辩论、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网络文学,获取了相关信息。

网络文学之认识

网络文学作品题材广泛,同时具有互动性、原创性等特点,在满足受众个性需要的同时又以其巨大的利润空间刺激了数字出版业的发展。

专家预言,网络文学的发展,必将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使其成为我国的新型支柱产业。

(1)结合材料分析网络文学发展的经济学意义。

网络文学之思考

网络文学形式以其简单快捷的特性,猛烈地冲击着通过立意、起草、修改、出版等程序,以较长周期完成的传统文学。

有人认为“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更能推动文学的发展”。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网络文学之期待

网络文学创作没有任何的门槛,作者的写作状态相当自由。

这样可能会产生非常有思想的、犀利的、有独特表达和表现的好作品。

但也会因为依靠点击率而谋利等原因,造成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出现大量的文化垃圾。

(3)请你从价值观的角度对网络文学创作提几条建议。

1.A 解析:

语言文字作为意识的载体,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发展,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D 解析:

打着惠民的幌子建设豪华办公楼,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正确的价值观。

3.B 解析:

①颠倒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适当的上层建筑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②排除。

需要知道,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生产关系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对上层建筑的改革。

4.D 解析:

瓶子里装的东西洒在地上,有的人看到撒了的部分因而叹息,有的人看到瓶子里还剩下的部分因而庆幸,这反映了人们看问题价值观的差异性。

5.C 解析:

因为材料主要强调主观能动性问题,①不符合题意;④的说法夸大了个人素质的重要性。

6.答案:

(1)网络文学的发展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

网络文学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网络文学的发展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网络文学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能推动文学的发展。

传统文学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推动文学的发展。

实现文学的发展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既追求人的个性发展,又要承担社会责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