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作业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80190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5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微生物学作业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兽医微生物学作业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兽医微生物学作业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兽医微生物学作业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兽医微生物学作业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医微生物学作业汇总.docx

《兽医微生物学作业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微生物学作业汇总.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兽医微生物学作业汇总.docx

兽医微生物学作业汇总

兽医微生物学作业习题库

微生物

细菌

细胞壁

脂多糖

间体

周质间隙

质粒

荚膜

鞭毛

菌毛

芽胞

原生质体

球状体

L型细菌

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生长因子

菌落

菌苔

生长曲线

热原质

抗生素

细菌素

灭菌

消毒

防腐

无菌操作

巴氏消毒法

共生

拮抗

协同

寄生

SPF动物

正常菌群

菌群失调

病原微生物

毒力

侵袭力

毒素

外毒素

内毒素

类毒素

ID50

LD50

传染

发病

带菌现象

败血症

毒血症

脓毒血症

菌血症

转化

转导

接合

溶源性转换

S-R变异

H-O变异

病毒

衣壳

核衣壳

囊膜

纤突

病毒隐蔽期

病毒复制

病毒复制周期

干扰素

包涵体

内基氏小体

抗原漂移

抗原转变

亚病毒

朊病毒

细胞病变效应

空斑

空斑试验

干扰现象

噬菌体

蚀斑

持续性感染

SPA蛋白

IMViC试验

炭疽杆菌“串珠反应”

支原体

螺旋体

衣原体

立次克氏体

放线菌

真菌

孢子

假菌丝

专性厌氧菌

专性需氧菌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自然界中除了肉眼可见的动物、植物等一些较大的生物体外,还有许多形体细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需要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几千倍甚至几万倍后才能观察的微小生物,这些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2.细菌:

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单细胞微生物,其个体微小、形态简单,其结构略有分化,具有DNA和RNA,主要靠二裂法繁殖,并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3.细胞壁:

是菌细胞外层的一层无色透明、坚韧而具一定弹性的膜状结构;具有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保护细菌免受损害、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分子筛的屏障作用。

4.脂多糖:

为G-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构成为特异多糖、核心多糖、类脂A;多糖部分具有抗原性,类脂A具有内毒素活性。

5.间体: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某些细菌的细胞膜向胞浆凹陷折叠成囊状物,也称为中介体。

与细胞的分裂、呼吸、胞壁合成和芽胞形成有关。

多见于革兰氏阳性菌。

6.胞膜周围间隙:

指在G-菌的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的空间,此处聚集了若干种胞外酶,主要是水解酶,与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和运转有关;能破坏某些抗生素的酶(如青霉素酶)亦集中在此间隙内;也是某些外毒素储存与释放的位置。

7.质粒:

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

分子量比染色体小,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例如耐药因子、细菌毒素及某些菌毛的基因均编码在质粒上。

可独立复制,失去质粒的细菌仍能正常存活。

可通过接合等作用将有关性状传递给另一细菌。

8.荚膜:

一部分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的外面产生一种粘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

9.鞭毛:

大多数弧菌/螺菌,某些杆菌和个别球菌,有突出于菌体表面的细长丝状物,称为鞭毛。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0.纤毛:

某些G-菌和少数G+菌,菌体上生有一种比鞭毛数量多、形状较直、较细、较短的毛发状细丝,也称为菌毛;可以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与运动力无关,普通菌毛与黏附有关,性菌毛与接合有关。

11.芽胞:

一部分杆菌、个别球菌,在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可以在菌体内形成的内生孢子。

12.原生质体:

指完全除去了细胞壁,只剩下胞浆膜包围的原生质的个体。

这类细菌能生长,但不能繁殖(如G+菌失去细胞壁后易形成原生质体)。

13.球状体:

多用革兰氏阴性细菌,以溶菌酶法处理获得,其外壁的结构尚存,所以,原生质体对外界环境具一定抗性,并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菌体。

14.L型细菌 :

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细菌变异体,呈多形态,且能通过细菌滤器,能繁殖;最早由科学家Lister发现,故称为L型细菌。

15.培养基:

指由人工方法配合而成的营养基质,专供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别、研究和保存菌种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16.鉴别培养基:

利用各种细菌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能力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作用底物,观察细菌在其生长后分解底物的作用如何,从而鉴别细菌

17.选择培养基:

是利用细菌对各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的化学物质,抑制非目的菌生长,有利于需要分离细菌的生长,如SS琼脂培养基。

18.生长因子:

为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一类物质,这类物质有维持细菌正常发育和促进生长的功能,极其微量就能显示其影响,而足够份量可促进细菌生长加快数百倍。

19.菌落:

指单个或少量细菌在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时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

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20.菌苔:

指众多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所形成的细胞群体。

21.生长曲线:

如果将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并置于适宜的温度条件,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可发现其生长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活菌数为纵坐标,可绘制出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22.热原质:

许多细菌(特别是G-菌)能产生一种注入人和动物体内后,会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通常为多糖。

23.抗生素:

是由生物(包括某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内)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能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他种生物机能的低分子量的有机物质

24.细菌素 :

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近缘关系细菌的抗生素样物质,其抗菌范围很窄。

25.灭菌:

指杀死一切病原菌和非病原菌及其芽胞或孢子,使物体表面或内部无任何存活的微生物的方法。

26.消毒:

用化学物质杀死病原微生物,而对于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孢子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的方法。

27.防腐:

用化学药品或其他方法阻止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叫防腐。

28.无菌操作:

在微生物研究过程中防止外界微生物污染研究对象,同时防止研究的微生物污染外界环境的操作方法。

29.巴氏消毒法:

利用不太高的温度杀死物品中的微生物,同时又不损害物品质量的消毒方法;如牛奶、酒类消毒等。

30.共生:

指两种或多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并不相互损害而互为有利。

31.拮抗:

是指一种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某些对另一种生物呈现毒害作用的物质,从而抑制或杀死另一种生物。

32.协同:

两种或多种生物在同一生活环境中,互相协助,共同完成某种作用,而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独达到。

33.寄生:

两种或多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获取所需的营养,赖以为生,并对后者具有损害作用的现象。

34.SPF动物(Specialpathogenfreeanimal):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没有某些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抗体或寄生虫的动物或禽类胚胎。

35.正常菌群:

在动植物体表或体内经常有一层微生物或微生物层存在,并不致病,反而对机体有益,这一微生物层就是正常菌群。

36.菌群失调:

正常菌群之间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即为菌群失调,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

37.病原微生物:

凡是对人和动植物引起病害的微生物统称为病原微生物。

38.毒力:

同种病原微生物不同菌株或毒株的不同程度的致病能力,即致病性的强弱。

39.侵袭力:

指微生物突破宿主机体防卫屏障,侵入宿主活组织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和向四周扩散的能力。

40.毒素:

某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机体呈现毒性作用的物质,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41.外毒素:

是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并释放或分泌到周围环境中的毒素。

42.内毒素 :

是指微生物只有在死亡后细胞破裂时,才释放出来的毒性物质。

43.类毒素:

外毒素经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后,其毒性丧失,但仍保持其抗原性,将丧失了毒性而具有抗原性的外毒素,称为类毒素(或变性毒素)。

44.ID50(medianinfectiousdose,半数感染量):

指病原微生物能对半数试验对象发生传染的剂量.

45.LD50(medianlethaldose,半数致死量):

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半数死亡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46.传染:

指病原微生物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并侵入机体,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引起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

47.发病:

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对宿主造成明显的损害,在临床上有明显症状;是感染的一种表现形式。

48.带菌现象:

在隐性感染或传染痊愈后,病菌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形成带菌状态。

处于带菌状态的动物称带菌者(Carrier)。

49.败血症 :

这是在机体的防御功能犬为减弱的情况下,病原菌不断侵入血流,并在血流中大量繁殖,释放毒素,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人类的不规则高热,有时有皮肤、粘膜出血点,肝、脾肿大等。

50.毒血症:

这是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过程中,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独特的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51.脓毒血症 :

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时,由于细菌随血流扩散,在全身多个器官(如肝、肺、肾等)引起多发性化脓病灶。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严重感染时引起的脓毒血症。

52.菌血症:

炎症病灶的细菌经血管或淋巴管进入血液,血液中可查到细菌,但病人无全身中毒症状,称为菌血症。

53.转化:

两个细菌细胞间不接触;活菌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片段,通过基因重组而得到新的性状。

54.转导:

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部分遗传物质传递给受体菌的过程。

55.接合:

两个细菌细胞通过性菌毛相互接触而暂时沟通,由供体菌(雄性菌)将DNA输入到受体菌(雌性菌)过程。

56.溶原性转换:

溶源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

57.S-R变异:

就是指菌落的S型与R型之间的变异。

58.H-O变异 :

有鞭毛能运动的细菌丧失其鞭毛形成能力的变异。

59.病毒 :

是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自我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以病毒颗粒的形式存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传染性,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体,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60.衣壳:

成分是蛋白质,其功能是保护病毒的核酸免受环境中核酸酶或其他影响因素的破坏,并能介导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胞。

衣壳蛋白具有抗原性,是病毒颗粒的主要抗原成分。

61.核衣壳:

病毒的蛋白质壳体和病毒核酸构成的复合物,又称核壳。

62.囊膜:

是病毒在成熟过程中从宿主细胞获得的,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的化学成分。

63.纤突:

又称膜粒,是囊膜表面的突起部分。

64.病毒隐蔽期:

吸附的病毒很快侵入细胞,并迅速裂解,从侵入的病毒消失到新的子代病毒出现这一段时间称为“隐蔽期”;此时,病毒的遗传信息向细胞传达,细胞在病毒遗传信息的控制下合成病毒所需的酶类及各种组分,最后新合成的组分装配成完整的病毒子。

65.病毒复制:

以病毒基因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分别合成其基因及蛋白质,再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的方式。

66.病毒复制周期:

从病毒靠近宿主细胞,并进入细胞,到复制新的子代病毒再释放出来的全过程,称为复制周期,也叫感染周期。

67.干扰素:

是由病毒或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有核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因能干扰病毒在非感染组织的复制,故称为干扰素。

68.包涵体:

某些病毒侵入细胞后,常可使宿主细胞形成一种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小体,称为病毒的包涵体。

69.内基氏小体:

也称为包涵体,指某些病毒感染细胞中,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胞浆或胞核内出现嗜酸或嗜碱性染色、大小不同和数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的团块结构。

70.抗原漂移:

某些病毒的抗原(如流感病毒的H和N)由于点突变造成的小幅度变异,属于量变;针对原来抗原免疫反应不能提供完全保护;可造成疾病的零星暴发,局部、有限的流行。

71.抗原转变:

某些病毒的抗原(如流感病毒的H和N)大幅度的变异,属质变,可导致新血清型的出现;以前的抗体无保护作用;可能发生大流行。

72.亚病毒:

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比病毒更小、结构更为简单的传染性颗粒,它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

73.朊病毒:

是亚病毒中一类重要的感染因子,侵害动物与人类,传染性极强。

不具有病毒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迄今尚无含有核酸的确切证据。

74.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Effect):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的细胞变性、死亡、裂解等细胞损伤,称为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

75.空斑:

细胞单层接种病毒后再覆盖一层含营养液的琼脂层,这样病毒自感染细胞释放后不能悬浮于液体中,只能感染邻近与之接触的细胞,以致感染区由原始病灶向四周扩大,形成类似细菌的菌落,该类似菌落的病毒感染灶就称为空斑,也称为蚀斑。

76.空斑试验 :

细胞单层接种病毒后再覆盖一层含营养液的琼脂层,这样病毒自感染细胞释放后不能悬浮于液体中,只能感染邻近与之接触的细胞,以致感染区由原始病灶向四周扩大,形成类似细菌的菌落,该试验称为空斑试验。

77.干扰现象:

两种不同的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或机体时,常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

78.噬菌体 :

也是一类病毒,因为它寄生在细菌细胞内并能在菌体内复制繁殖,最后使菌体崩裂,故称为噬菌体。

79.蚀斑:

细胞单层接种病毒后再覆盖一层含营养液的琼脂层,这样病毒自感染细胞释放后不能悬浮于液体中,只能感染邻近与之接触的细胞,以致感染区由原始病灶向四周扩大,形成类似细菌的菌落,该类似菌落的病毒感染灶就称为蚀斑,也称为空斑。

80.持续性感染:

病毒可长期持续存在于感染动物体内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一般不显示临床症状;或存在于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而不显示细胞病变。

81.SPA蛋白:

葡萄球菌A蛋白,是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的一种单链多肽;可与IgG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变态反应、损伤血小板等特性。

82.IMViC试验 :

是吲哚(靛基质)试验、甲基红(M.R)试验、维倍(V-P)二氏试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的总称。

83.炭疽杆菌“串珠反应” :

在含有0.5IU/ml的培养基中,幼龄炭疽杆菌因细胞壁的肽聚糖合成受到抑制,形成原生质体相互连接成串,称为“串珠反应”。

84.支原体:

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可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85.螺旋体:

是一种细长弯曲而柔软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虽无鞭毛,但能象原生动物那样,进行屈曲和自由的运动,被认为是介于细菌和原生动物之间的一类微生物。

86.衣原体:

是一类具有滤过性、严格细胞内寄生,并经独特发育周期以二等分裂繁殖和形成包涵体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家畜的衣原体病。

曾被认为是一种“大型病毒”。

革兰氏染色阴性。

87.立次克氏体:

是一类依赖于宿主细胞和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小型G-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与细菌相似,生长要求酷似病毒,因此立克次体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88.放线菌:

是处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一群单细胞微生物,具有分支的细丝状菌丝;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特别是土壤中;已知的病原菌有牛放线菌和依氏放线菌。

89.真菌:

真菌是一大类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没有根、茎、叶,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核微生物。

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其余为多细胞,大多数呈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的真核微生物。

90.孢子:

气生菌丝发育成繁殖菌丝,能产生出各种孢子;孢子是霉菌的繁殖器官。

孢子种类很多,可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

也是霉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91.假菌丝:

酵母菌不形成真正的菌丝,但由酵母菌所形成的芽体可依次相互连接,就象是丝状,我们称之为假菌丝。

92.专性厌氧菌:

只能在没有分子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不能呼吸,只能发酵。

93.专性需氧菌:

是在有分子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能呼吸。

二、填空题

1.微生物按其大小、结构、组成分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三大类。

 

2.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微米   。

 

3.中等大小细菌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至少放大约 1000倍时肉眼才可见。

4.细菌按其外形分为 球状 、杆状 和螺旋状三种类型及某些其他形态。

 

5.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  和拟核。

6.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是抑制肽聚糖中四肢侧链与五肽交联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形成完整的细胞壁,从而死亡。

7.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的结构是  细胞壁 。

    

8.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 LPS(脂多糖)。

9.细菌的菌毛有性菌毛和普通菌毛 两种,前者与 细菌的结合 有关,后者具有  黏附 作用。

10.既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又是细菌的特殊构造的是鞭毛。

11.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荚膜。

   

12.经革兰染液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 革兰阳性菌,被染成红色的是革兰阴性菌。

 

1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_聚糖链支架_、四肽侧链_构成。

1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由_聚糖链支架_、_四肽侧链_和_五肽交联桥构成。

14.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 运动力。

    

15.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主要有:

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输送、基因转位。

16.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的细菌称为_自养型菌_,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及获得能量的细菌称为异养型菌。

17.某些细菌只能在没有分子状态的氧存在的状态才能进行呼吸生长发育,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厌氧呼吸。

18.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二等分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  。

19.细菌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分为 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大类。

20.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 1%~2%的琼脂 ,加热溶化经冷却凝固后即成;当加入  0.5%琼脂 时,即成半固体培养基。

2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 氧气     、适宜的 温度   、合适的 酸碱度   和必需的气体环境。

22.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光滑型菌落(S)、_粗糙型菌落(R)、和粘液型菌落(M)。

23.在细菌繁殖曲线图中,细菌在对数生长期繁殖速度最快。

24.将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并置于适宜的温度中进行培养,其生长繁殖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分为 迟缓期、对数期  、稳定期  和  衰亡期 4期。

25.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_、_对数期_、_稳定期 _和 衰亡期_四个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是对数期。

26.定居于人   体表和  与外界相同的腔道  中的微生物群叫做正常菌群。

    

27.正常菌群对动物具有 生物拮抗   、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和   抗衰老作用   。

28.用于消毒灭菌的物理因素有 热力  、紫外线、辐射  和超声波等。

29.紫外线杀菌原理是 紫外线能改变和破坏结构突变,改变了细胞的遗传转录特性,使生物体丧失蛋白质的合成和复制繁殖能力。

30.常用于饮水消毒的消毒剂是 氯气 。

   

31.巴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  牛奶   和  酒类  。

 

32.常用于消毒饮水和游泳池的消毒剂是  氯气     和   漂白粉   。

 

33.牛奶的常用消毒方法是巴氏消毒法。

34.75%酒精消毒的机理是使细菌菌体蛋白变性,从而失去活性和功能。

35.常用于消毒地面的酚类化学消毒剂是  3-5%石炭酸    ;常用于皮肤消毒的醇类消毒剂是质量分数为   75% 。

36.环境中的有机物对细菌有  保护  作用,且其可与消毒剂发生反应,使消毒剂的杀菌力  减弱 。

37.普通琼脂培养基灭菌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37.一般化学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的繁殖有效。

对芽孢需要提高消毒剂

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方可奏效。

39.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 紫外线灭菌法。

   

40.噬菌体的主要化学组成是蛋白质外壳和DNA。

41.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带有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42.根据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可将噬菌体分为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

43.病原微生物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和损伤机体的能力称为 侵袭力。

44.一定菌株或毒株的致病力的程度称为病原微生物的 毒力 。

45.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包括二个方面的组成,即:

 侵袭力 和 毒素 。

46.外毒素的化学本质通常是 蛋白质。

47.类毒素是由  外毒素   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   抗毒素 。

48.病原菌对机体的致病作用与其具有的毒力,侵入机体的 数量 及  途径 有密切关系。

49.细菌的侵袭力由  粘附素  和  侵袭性酶  构成。

50.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 脂多糖 成分。

51.内毒素是由类脂A, 核心多糖 和 侧链多糖 组成。

52.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 类脂A ,菌体抗原(O抗原)是  侧链多糖  。

53.类毒素是由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 抗毒素 。

54.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 蛋白质 ,可用甲醛处理制备 类毒素 。

55.抗毒素可由 外毒素或 类毒素 刺激机体产生。

56.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休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57.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有   破伤风梭菌  、   肉毒梭菌    等。

58.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有   菌毛    、  膜磷壁酸  。

59.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有 荚膜 等。

60.连续在 宿主 体内传代可增强病原体毒力。

61.病原体毒力减弱的方法有连续通过易感动物体细菌与其它微生物处于共生关系;在 高于最适生长温度下培养;在含有特殊  化学物质 的培养基中培养。

62.S→R变异往往伴随细菌毒力的改变,沙门氏杆菌在发生S→R变异时,毒力会 减弱。

63.S→R变异往往伴随细菌毒力的改变,炭疽杆菌在发生S→R变异时,毒力会 增强。

64.接合性R质粒的基因是由 抗性转移因子 和 抗药决定子 组成。

它的危害在于携带有耐药基因在同种和不同种属菌株之间转移,造成传染性耐药。

65.质粒可编码细菌某些重要生物学性状,如编码性菌毛的质粒称  F质粒 ,编码耐药因子的质粒称  R质粒  。

66.卡介苗是 牛型结核杆菌 失去毒力制成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可用于预防  结核病  。

67.细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 RNA     和 DNA    两种,其中 RNA   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68.细菌的基因转移包括:

 接合 、 转化、 转导、 溶原性转换。

69.突变按发生时的外界条件分为自然突变和 诱发突变 。

70.鸡胚接种常用途径有 卵黄囊接种  、 绒毛尿囊腔接种 、 绒毛尿囊膜接种 。

71.病毒的形态有   球状   、  杆状   、砖块状、子弹状和蝌蚪状。

72.病毒基本结构仅由 核酸 和  蛋白质外壳  构成,又称为 核衣壳。

73.病毒壳粒的排列方式有    螺旋对称       、   立体对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