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docx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毕业论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题目幼儿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关系的研究
专业:
学前教育
摘要
英文摘要
一、问题提出
(一)教师工作倦怠和工作压力的含义
(二)教师工作倦怠和工作压力的研究工具
(三)教师工作倦怠和工作压力关系的已有研究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的形成
1、幼儿教师工作倦怠问卷
2、幼儿教师工作压力问卷
(四)研究工具的信度、效度检验
1、幼儿教师工作倦怠问卷信度检验
2、幼儿教师工作倦怠问卷的效度检验
3、幼儿教师工作压力问卷的信度检验
4、幼儿教师工作压力问卷的效度检验
三、结果分析
(一)幼儿教师工作倦怠问卷结构
(二)幼儿教师工作压力问卷结构
(三)幼儿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相关分析
1、工作倦怠总分与工作压力总分相关分析
2、工作压力总分与工作倦怠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3、工作倦怠总分与工作压力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4、工作倦怠各维度与工作压力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四、讨论
(一)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问卷内部因素之间的关系
1、幼儿教师工作倦怠问卷内部因素的关系
2、幼儿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内部因素的关系
(二)幼儿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的特殊性
1、幼儿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与中小学教师的维度差异
2、幼儿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状况比较
(三)安全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幼儿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关系的研究
摘要:
本研究以107名幼儿教师为初测被试,以168名幼儿教师为正式施测被试,以自编问卷研究了幼儿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的关系。
研究的倦怠问卷和压力问卷均有较好的测量学指标,表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达到了较高的测量学标准。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
(1)幼儿教师的倦怠结构和压力结构同中小学教师既存在相同又存在差异,这是由我国幼儿教师工作的特点所决定;
(2)本研究样本表明目前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存在着高度相关,但各维度间并不一定存在密切的关联,表明幼儿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存在内在的复杂关系;其中幼儿教师的职业社会地位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最为密切,工作压力是导致职业失意的重要因素;(3)安全压力是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区别于中小学教师的最重要方法,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教师工作倦怠的独特性如精力枯竭躯体化,教师职业失意。
关键词:
幼儿教师;工作倦怠;工作压力
ResearchofrelationshipbetweenworkburnoutandworkStressofPreschoolteachers
(HangzhouNormalCollegeforPre-schoolEducation,ZhejiangNormalUniversity)
Abstract:
Theresearchisstudiedtherelationshipbetweenwokburnoutandworkstressofpreschoolteachersbyinvestigating107subjectsasfirsttestersand168subjectsasfinaltesterswithquestionnaires.Thetwoquestionnairesareingoodscalewhichvalidatethefiguresoftheoutcome.Theconclusionare:
(1)Thestructuresofpreschoolteachers’wokburnoutandworkstressaredifferentfromprimaryschoolteachers,whichisdeterminedbyworkcharacteristicofpreschoolteacher;
(2)Thesampleshowsthehighfigureofrelationshipbetweenwokburnoutandworkstressofpreschoolteachers,butnoteveryfactorsare,whichindicatethecomplexrelationshipbetweenthem.Thehighestfigureofrelationshipwithburnoutiscareerstatus,andworkstressistheimportantfactorthatleadtowokburnout;(3)Safestressisthewaythatdifferentiatethestressofpreschoolteacherandprimaryschoolteacher,anditinfluencetheuniqueinsomeextentofpreschoolteacher’wokburnoutsuchasbody-vigorlessandreducedpersonalaccomplishment.
Keywords:
Preschoolteacher;Workburnout;Workstress
1问题提出
1.1教师工作倦怠和工作压力的含义
工作倦怠的概念由Freudenberger(1974)首次提出,他用此概念来描述在从事服务行业的人由于工作时间太长、工作量太大、工作强度太强而产生心力交瘁的反应。
Pines&Aronson(1988)把工作倦怠定义为“对情感要求的情境的长期投入而导致人的身体上、情感上、心理上耗竭的状态”。
Farber(1991)把工作倦怠定义为一种与工作有关的综合症,它来自于个体对付出和所得严重失衡的认识。
目前被人们普遍采用的是Maslach(1982)关于工作倦怠表现的三方面特征:
情感耗竭(emotionalexhaustion)、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低个人成就感(reducedpersonalaccomplishment)。
Maslach关于工作倦怠表现的三方面特征是所有从事服务行业的人的共性,如护士、医生等。
已有研究证实,教师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也同样具有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这三方面的特征。
情感耗竭指个人工作热情的耗尽,表现为厌倦、易怒和热情衰竭,如教师上课没有热情,还对学生发脾气;去个性化指在工作中对人冷漠,无人情味,如教师对学生持否定态度,尽可能疏远学生等;低个人成就感指对自己的工作成绩不满意,表现为教师发现他们的努力未能给学生带来任何变化,他们的付出未得到回报和承认。
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
Kyriacou和Sutcliffe率先在《教育评论》(EducationalReview)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性文章。
在该文章中,作者将教师压力定义为教师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经历,如生气、焦虑、紧张、沮丧或失落,这些均由教师职业这一工作引起。
[7]在随后的研究中,有些研究者用压力这一术语来指个人产生的压力和要求的程度,并且用术语“紧张”来指这种压力的反映;有些研究者依据一个个体的要求及其对付这一要求的能力的不协调程度给压力下定义;另外,很多研究者也已关注教师“累垮”的见解,那是被视为一种情感、体力和态度的疲劳状态,这种状态可能在一些长期不能成功和有效处理的教师中得以蔓延。
[8]这一观点体现了教师工作压力与倦怠之间的关系。
1.2教师工作倦怠和工作压力的研究工具
在工作倦怠研究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测量工具为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
Schaufeli和Enzmann的统计表明,在已发表的有关工作倦怠的实证研究中,90%以上的论文和研究报告都采用MBI作为测量工具。
MBI编制的直接目的就是测量Maslach关于倦怠的定义中的三个方面症状的内容。
问卷的项目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要求被试依据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进行回答。
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适用于幼儿教师的,但是还必需结合幼儿教师的实际,使之符合幼儿教师工作情况。
应用最广泛的判断教师压力的手段是自我调查报告。
一般调查问卷用一个问题让教师在一个范围内估计他们压力的水平。
例如,通常教师们被要求在标着“无压力感”、“稍微有压力感”、“适度有压力感”、“很有压力感”、“极度有压力感”的五等级问卷中回答问题“一般来说,作为一个教师你认为压力感怎样?
”。
有人把教师的回答归结为一个表格,即组成一个关于教师实际压力的详细目录。
这一目录是基于对一系列压力来源发生的频率和每个数据报道产生的压力程度的总结。
问卷调查可以说是用来探究教师压力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其他的研究方法包括当面询问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压力生理指示器(PhysiologicalIndicatorsofStress)。
另外,大量的研究都使用了有力的统计分析技术。
[10]
目前我国关于教师压力的问卷一般只适于中小学教师,李生兰的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问卷从不同年龄组、教龄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年龄班,不同获奖级别,不同市郊区域来探讨幼儿教师的不同压力。
[11]而本文所需的问卷则侧重不同工作压力表现,以及会对工作倦怠产生的影响。
AlisonL.Kelly&DonnaC.Berthelsen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对8名幼儿教师进行为期两周的反思日志研究,然后用图表总结她们的反思,并从教师那里得到书面反馈和证实。
[12]由于该研究是在澳大利亚的教育体制下对幼儿教师的压力源分析,与我国的国情不同,因此编制幼儿教师的压力问卷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
再者,由于他们选择的被试只有8名,覆盖面较窄,代表性不够,所以我们所编制的问卷需适于量化研究。
1.3教师工作倦怠和工作压力关系的已有研究
教师工作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在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衰竭状态。
它的存在引起了教师的高流失率和消极行为的增多。
近年来,国外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工作倦怠的出现,与教师工作压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
Blase(1982)提出了教师工作——动机理论(teacherperformance-motivationtheory)模式。
Blase认为,教师根据学生需求的知觉,应用其努力及教学策略从事教学,以求达到有价值的结果或教学目标。
但是教师的努力和教学策略有时无法克服与工作有关的压力来源(stressors),长期累积的结果就产生教学倦怠现象。
Kyriacou&Sutcliffe(1978)发展了教师压力理论模式。
在教师压力理论模式中,Kyriacou&Sutcliffe特別强调各压力来源是否发生作用,需视教师知觉到的威胁而定,而影响教师知觉的因素包含教师的人格特质、信念、态度、价值观等。
从上述两个理论模式可知,教师工作倦怠是教师个人长期处在工作压力之下,无法采取有效应对机制(copingmechanisms)处理压力来源的结果。
当工作压力所造成的挫折、焦虑和紧张持续不断或增加时,工作压力就会变成工作倦怠的症候。
Gold(1984)认为依据工作有关压力的社会与情境层面,最能了解教学倦怠的现象。
因此可知,教师工作压力和教师工作倦怠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
[9]
我国对教师工作压力和教师工作倦怠两者关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但也有一些成果。
刘晓明的《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的研究表明,工作压力直接导致中小学教师出现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症状,工作压力越大(特别是来自考试、人际关系和工作负荷的压力),则教师出现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状态的程度就越严重。
[4]徐富明的《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的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有8个方面,分别是考试压力、工作负担压力、角色职责压力、聘任压力、职业发展压力、职业声望压力、家长学生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其中考试压力、工作负担压力、角色职责压力、聘任压力、职业发展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这6个方面与职业倦怠的情绪疲惫维度有显著的正相关,人际关系压力与职业倦怠的三个亚成分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5]曾玲娟的《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预测性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源有待遇社会地位、工作负荷、学生和家长、角色控制、自身要求、聘任制、学校组织氛围、工作条件等8个方面,这8方面和去个性化、情绪衰竭都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和去个性化之间相关系数较大的依次是角色控制、学校组织氛围、工作条件;与情绪衰竭之间相关系数较大的依次是工作负荷、学校组织氛围、聘任制。
各压力维度和个人成就感之间多为负相关,且仅在角色控制上相关显著。
教师职业从总体上来说,给教师的压力感与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呈显著正相关,工作压力感越重,情绪就越表现衰竭,就越容易导致去个性化。
[1]
但是目前关于教师工作压力和教师工作倦怠的理论研究都以中小学教师为基础,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研究很少,只有澳大利亚的AlisonL.Kelly&DonnaC.Berthelsen的《幼儿教师的压力体验》(PreschoolTeachers’ExperienceofStress)。
该研究主要定义的幼儿教师压力源有时间压力、满足幼儿需要、处理非教学任务、维持早期儿童自己的哲学和行为方式、满足个人需要、与幼儿家长有关的问题、人际关系、关于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觉知和态度。
[12]国外关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未涉及到。
同国外情况类似,国内研究也都是关于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但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与中小学教师不同,像中小学教师普遍具有的考试压力显然不对幼儿教师造成压力。
在我们对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所作的预调查中发现,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和幼儿的安全问题是幼儿教师的重要压力来源。
李生兰的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研究显示,一周(天)工作以后,一半以上的教师感到比较疲劳:
感到“很轻松”的无人,“较轻松”的占18.75%,“一般化”的占18.75%,而“较为劳累”的却占48.75%,“极为劳累”的占13.75%。
[11]梁慧娟和冯晓霞对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显示,2.9%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59.5%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基本无倦怠的教师只占37.6%。
处于“严重倦怠”状况的教师比例虽然较低,但59.5%的教师已“有较明显倦怠倾向”。
[2]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的关系还需要从以下方面探讨:
首先,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有别于中小学教师,这是由幼儿教育的特殊需求决定的;其次,幼儿教师工作倦怠结构可能有别于中小学教师;再者,两者的关系可能也与中小学教师有所不同。
由于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本研究需要根据我国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编制幼儿教师工作倦怠问卷与工作压力问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两者的关系。
2研究设计与实施
前述已对国内外有关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问题做了综述,本研究立足于全球幼儿教育的发展,基于我国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从编制我国幼儿教师工作倦怠和工作压力问卷入手,来研究幼儿教师工作倦怠和工作压力的关系。
2.1研究假设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倦怠概念的含义是多维的,倦怠概念的组成可以通过因素分析获得;
压力概念的含义是多维的,压力概念的组成可以通过因素分析获得;
参考相关文献,根据我国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编制幼儿教师工作倦怠问卷和工作压力问卷是可能的;
我国幼儿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和工作压力情况有别于中小学教师,有着自己的特点;
幼儿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之间存在着关系。
2.2研究对象
在被试选择上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按地区和幼儿园类型进行了分层抽样。
初测在浙江省某乡镇抽取了两所幼儿园共29名教师,在浙江省杭州市区抽取了不同类型的三所幼儿园78名教师,被试共107名,其中男教师2名,女教师105名。
两周后又对在杭州市区的30名教师进行了重测。
在确定重测系数相对较高时,才开始了正式施测工作,正式问卷的被试共168名,都是女教师。
2.3研究工具的形成
本研究采用自制问卷法。
2.3.1幼儿教师工作倦怠问卷
本研究所使用的“幼儿教师工作倦怠问卷”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成的。
具体的编制过程如下:
文献检索。
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有关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检索和分析,同时参照国内外研究成果确定了教师工作倦怠的基本内涵。
开放式问卷调查。
为了解幼儿教师目前的工作倦怠状况,本文曾对150名幼儿教师采用开放式和自由联想式问卷进行预调查,首先试用的问卷题目是“说说你在幼儿园满意、开心的事3~5件”、“用‘累’、‘烦’、‘苦’各造句3~5句”,然后在专科进修教师中进行预调查。
第二次使用的问卷题目是“说说你在幼儿园满意、灰心的事3~5件”、“用‘累’、‘烦’、‘没意思’各造句3~5句”,然后在本科进修教师中进行预调查。
第三次使用的问卷题目是“说说你在幼儿园高兴的事3~5件”、“在幼儿园什么让你感到精疲力竭”,然后在另外的专科进修教师中进行预调查。
结果表明,“精疲力竭”的没超出“灰心”、“累”、“烦”、“没意思”的范围。
形成预测问卷。
预测问卷由26个条目组成,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所得的句频数、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中的项目以及王晓春、张莹、甘怡群、张轶文等人的《中学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13]中的项目。
预测、初步的项目分析和修改。
初测在浙江省某乡镇抽取了两所幼儿园共29名教师,在浙江省杭州市区抽取了不同类型的三所幼儿园78名教师,被试共107名,其中男教师2名,女教师105名。
对收回的问卷利用SPSS12.0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进行了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各项目的题总相关分析等,并参考专家、教师的评估意见,形成包括这26个项目的正式问卷,但反向题只作为测谎题,其余正向题(20个项目)经因素分析划分为4个因素(情感耗竭、精力枯竭躯体化、幼儿教师职业失意、职业怠慢)。
形成正式问卷并正式施测。
使用正式问卷对25名预测被试进行了重测,重测的相关系数较好,然后对168名幼儿教师进行了正式施测。
问卷采用五点记分法:
“从未如此=1”“很少如此=2”“有时如此=3”“时常如此=4”“总是如此=5”。
所得分数越高,倦怠的程度也就越高。
其中有20个项目采用正向记分,其余6个项目采用反向记分,即频率越高,分数越低,倦怠程度也越低。
2.3.2幼儿教师工作压力问卷
本研究所使用的“幼儿教师工作压力问卷”的形成与幼儿教师倦怠问卷的形成过程相似。
具体的编制过程如下:
文献检索。
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有关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检索和分析,同时参照国内外研究成果确定了教师工作压力的基本内涵。
开放式问卷调查。
为了解幼儿教师目前的工作压力状况,本文曾对150名幼儿教师采用开放式和自由联想式问卷进行预调查,发现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与中小学教师有所不同,中小学教师普遍具有的考试压力不对幼儿教师造成压力,而安全压力是幼儿教师的主要压力之一,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和幼儿的安全问题是幼儿教师的重要压力来源。
由于中国幼儿教育的包办性质,从幼儿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幼儿一日的生活都必须在教师的视线内,使得幼儿教师一日的工作负荷远大于中小学教师,这也导致幼儿教师的压力感。
形成预测问卷。
预测问卷由24个条目组成,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所得的句频数以及许延礼、高峰强的《高中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的初步编制》[13]中的项目。
预测、初步的项目分析和修改。
初测在浙江省某乡镇抽取了两所幼儿园共29名教师,在浙江省杭州市区抽取了三所幼儿园78名教师,被试共107名,其中男教师2名,女教师105名。
对收回的问卷利用SPSS12.0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进行了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各项目的题总相关分析等,并参考专家、教师的评估意见,形成包括这23个项目的正式问卷,经因素分析划分为6个因素(工作性质压力、职业社会地位压力、领导组织关系压力、幼儿与安全压力、职业发展压力、人际关系压力)。
形成正式问卷并正式施测。
使用正式问卷对25名预测被试进行了重测,重测的相关系数较好,然后对168名幼儿教师进行了正式施测。
问卷采用五点记分法:
“从未如此=1”“很少如此=2”“有时如此=3”“时常如此=4”“总是如此=5”。
所得分数越高,压力也就越大。
其中有21个项目采用正向记分,只有2个项目采用反向记分,即频率越高,分数越低,压力也越小。
2.4研究工具的信度、效度检验
由于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的方法,因此需要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检验。
2.4.1幼儿教师工作倦怠问卷信度检验
内在一致性信度:
内在一致性信度系数反映的是测验内部的一致性,即项目同质性,克朗巴赫α系数是适用于非0,1记分的一种内在一致性系数。
幼儿教师工作倦怠初测问卷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8,表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良好,项目同质性程度高。
重测信度:
重测信度也称稳定系数,是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测量两次(两次测验间隔一段时距),两次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
幼儿教师工作倦怠问卷的25份重测问卷与初测问卷的相关系数为0.825,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该问卷较为稳定。
2.4.2幼儿教师工作倦怠问卷的效度检验
结构效度:
经主成分分析和采用各种不同的旋转方法对107份初测问卷进行因素分析,获得4个有意义因子,项目1、2、3、4、5、6、8、10为第一个因素,命名为情感耗竭;项目9、12、13、19为第二个因素,命名为精力枯竭躯体化;项目14、15、16、17、26为第三个因素,命名为幼儿教师职业失意;项目21、22、25为第四个因素,命名为职业怠慢(反向题没有进入因素分析,作为测谎题)。
4个因子的贡献量均在5.010%以上,属于重要因子,且4个因子共解释了59.160%的方差,这说明所获4个因子在结构上反映了幼儿教师工作倦怠的主要表现,具有可解释性。
内容效度:
最后形成的教师工作倦怠问卷中,每个项目与问卷总分的相关在0.454至0.761之间;在因子中,情感耗竭因子与其8个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13至0.826之间;精力枯竭躯体化因子与其4个项目之间的相关在0.791至0.868之间;幼儿教师职业失意因子与其5个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45至0.815之间;职业怠慢与其3个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57至0.818之间。
这表明该问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4.3幼儿教师工作压力问卷的信度检验
内在一致性信度: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初测问卷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3,表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良好,项目同质性程度高。
重测信度: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问卷的重测问卷与初测问卷的相关系数为0.860,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该问卷较为稳定。
2.4.4幼儿教师工作压力问卷的效度检验
结构效度:
经主成分分析和采用各种不同的旋转方法对107份初测问卷进行因素分析,获得6个有意义因子,项目1、2、4、6为第一个因素,命名为工作性质压力;项目3、13、14、15、16为第二个因素,命名为职业社会地位压力;项目5、9、19、20为第三个因素,命名为领导组织关系压力;项目7、8为第四个因素,命名为幼儿与安全压力;项目17、18、21、22、23为第五个因素,命名为职业发展压力;项目10、11、12为第六个因素,命名为人际关系压力。
6个因子的贡献量均在4.764%以上,属于重要因子,且6个因子共解释了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