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71977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衍生工具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金融衍生工具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金融衍生工具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金融衍生工具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金融衍生工具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衍生工具开题报告.docx

《金融衍生工具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衍生工具开题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衍生工具开题报告.docx

金融衍生工具开题报告

金融衍生工具开题报告

【篇一:

金融开题报告ppt】

shanx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本科毕业论文(设

计)

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浅析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防范对策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一年月日篇二:

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题目:

专业:

金融学指导教师:

学院:

学号:

班级:

姓名: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本论文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信用风险计量的现状;2、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

力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实证分析;4、我国商业银行计量信

用风险的新思路。

二、调研资料情况

上世纪90年代,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风险管理技术的进步,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现代信用度量模型与传统的信用度量方法相比,具

有很大的优越性。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信用分析度量模型主要有四类即kmv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麦

肯锡模型和csfp信用风险附加法(creditrisk)。

1.creditmetrics模型。

creditmetrics模型是世界上第一个信用风险的量化度量模型,

是由j.p.摩根公司等于1997年开发出的模型。

该模型以资产组合理论为依据,运用

var(valueatrisk)框架,对贷款和非交易资产进行估价和风险计算。

creditmetrics模型依

赖于历史数据,属于盯市模型(mtm)。

2.麦肯锡模型。

麦肯锡模型是在creditmetrics模型的基础上,对周期性因素进行了处

理,将评级转移矩阵与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利率、汇率、政府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

系模型化,并通过蒙地卡罗模拟技术(astructuredmontecarlosimulationapproach)模拟

周期性因素的“冲击”来测定评级转移概率的变化。

麦肯锡模型克服了creditmetrics模型中不同时期的评级转移矩阵固定不变的缺点,可

以看作是对creditmetrics模型的一种补充。

3.kmv模型。

kmv模型是估计借款企业违约概率的方法。

该模型将贷款看作期权,首先利

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根据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资产价值的波动性、到期时间、无风险借贷利率及负债的账面价值估计出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再根据公司的

负债计算出公司的违约实施点(defaultexercisepoint),然后计算借款人的违约距离,最后

根据企业的违约距离与预期违约率(edf)之间的对应关系,求出企业的预期违约率。

kmv模型

主要使用股票市场的相关数据,是一种动态模型。

该模型同时具有盯市模型和违约模型(dm)

的特征。

4.creditrisk模型。

creditrisk模型是一种基于精算方法的信息风险计量模型,由

csfp(creditsuissefinancialproduct)于1997年推出。

该模型把

信用评级的升降和与此

相关的信用价差变化看作是市场风险,在任何时期只考虑违约和不违约这两种事件状态,计量

预期到和未预期到的损失。

creditrisk是一种违约模型,它忽略了转移风险。

但是,该模型

具有其独特的优点:

如模型只需要相对较少的数据,具有简易性的特点能够得到债券组合或

贷款组合的损失概率的闭形解,具有计算上的优势。

除上所述,国际上应用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还有许多,如神经网络分析模型、死亡率模型

等等。

就我国而言,已逐步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但是与国际同业相比,在数据的采集、加工、

度量方法的运用上都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因此我国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方法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对发达国家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学习和借鉴上,以此寻求一种适合我国商业银

行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

徐畅在《creditmetrics模型及其对我国银行风险量化管理的启示》[2006,3]中认为,

creditmetrics是世界上第一个评估信用风险的量化度量模型。

该模型以资产组合理论、

var(valueatrisk)理论等为依据,以信用评级为基础,不仅可以识别贷款、债券等传统投

资工具的信用风险,而且可用于互换等现代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识别。

研究此模型对于我国

银行风险量化管理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张红舸和夏佳南在《kmv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我国的适应性研究》[2006,11]中提出,kmv模型作为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信用风险量化技术,早已引起我国学者对它的关注。

他们对我

国应用kmv模型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以期能找到一种在我国适用的新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度

量方法。

但我国目前对kmv模型所涉及到的各参数的估计方法都没有较好的研究结论,这势必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者要寻求一些替代指标进行近似评估。

而这种近似的替代最直

接的后果就是kmv模型的输出结果不准确。

作者也在文章中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使用kmv

模型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乔小京和周石鹏在《信用风险量化模型比较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启示》

[2006,10]中,对信用组合观点模型即cpv进行了描述,creditportfolioview(cpv)模型将周期性因素纳入计量模型之中,将迁移概率与宏观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化,并且通过模拟宏观因素对于模型的冲击来测定迁移概率的跨时演变,这样可以得到未来每一年的不同的迁移

矩阵,在此基础上运用creditmetrics的方法计算处于不同经济周期的var。

可以说这种方

法是对creditmetrics的补充,它克服了由于假定不同时期的迁移概率是静态的而引起的一

些偏差。

曹道胜和何明升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的比较级其借鉴》[2006,10]中,从模

型建立的理论基础、模型类型、回收率、现金流折现因子四个维度对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商

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kmv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creditrisk+模型和creditportfolio

view模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各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开发适合我国国庆的信用风险模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同时,在相关研究过程中随处都暴露出了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信用风险管理

中存在的种种不足。

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借鉴西方

发达国家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经验,我国银行业应当大力加强建立信用风险量化分析和管

理体系所需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促进我国专业评估机构

的建立,建立强大的信息技术平台,强化银行业的信息披露,加强市场约束,借鉴发达国家先进

的关于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

模型。

三、实施方案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与发展

1.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

1.1.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

1.1.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

1.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发展

1.2.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

1.2.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发展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研究

2.1creditmetrics模型(信用度量术模型)

2.2kmv模型

2.3creditrisk+模型(信用风险附加模型)

2.4creditpotfolioview模型(信用组合观点模型)3我国商业银

行信用风险度量的现状

3.1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

3.1.1企业对银行信用的过度依赖

3.1.2企业还贷付息意识差,银企关系恶化

3.1.3信贷结构单一,贷款风险集中

3.2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不足4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新思路

4.1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

4.1.1培育良好的银行信用文化

4.1.2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全程动态监控

4.2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度量

4.2.1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信息数据库

4.2.2建立信用风险评估和定价模型,改进信用分析方法和技术

4.3创造与现代模型相配套的外部条件

四、预期结果本文以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为切入点,分析我国信用风险计量的现状,对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计量信用风险提出新的思路。

分析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状况;研究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信用风险度量

模型;进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实证分析。

五、进度计划

2007.12选题

2008.1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2008.2文献调研

2008.3论文开题报告与英文翻译2008.3-5论文写作

2008.5论文定稿,准备答辩论文指导发表论文合作流程付款方式联系方式

1.编写目的

《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开题报告的编写目的是通过对《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各模块的分析,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块内容,技术方法,明确各模块的功能和数据流,

为程序编写定下宏观体系框架。

2.开发背景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大范围的普及,计算机应用逐渐由大规模科学计算的海量数据处理转向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这就产生了以台式计算机为核心,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在银行帐目管理之中的应用日益收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手工管理方式在银行帐目管理等需要大量事务处理的应用中已显得不相适应,采用it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目前,对外开放必然趋势使银行业直面外国银行巨头的直接挑战,因此,银行必须提高其工作效率,改善其工作环境。

这样,帐户管理的信息化势在必行。

在传统的银行帐户管理中,其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繁琐的,帐户管理以入帐和出帐两项内容为核心,在此过程中又需要经过若干道手续,因为整个过程都需要手工操作,效率十分低下,且由于他们之间关联复杂,统计和查询的方式各不相同;且会出现信息的重复传递问题,因此该过程必须实现信息化。

我们的系统开发的整体任务是实现银行帐户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目的。

3.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能使新系统达到以最小的开发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请求,通过初步调查和系统目标分析,对要开发的银行帐户管理信息系统从技术上、经济上、资源上和管理上进行是否可行的研究。

这是一项保证资源合理

使用、避免失误和浪费的重要工作。

O经济上的可行性:

主要分析

成本与收益、投资效果等。

O技术上的可行性:

要分析技术力量、

计算机性能、通讯网络和系统条件等。

O资源上的可行性:

主要指管理、经费能否得到保证。

O管理上的可行

性:

如帐户管理水平、数据收集可能性、规章制度健全程度和领导对发

展系统的态度。

可行性分析已经写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请领导及有关专家审议,通过后进入了以下

需求分析阶段。

4.系统需求分析用户的主要需求有帐户管理、取款机管理、用户查询、查询统计等几个方面:

(1)帐户管理方面:

存款、取款、开户、销户、修改信息、办卡、挂失卡;

(2)取款机信息管理方面:

管理员管理查询和维护、客户查询和取款等功能;

(3)用户查询方面:

用户希望便于查询自己帐户的信息。

(4)查询统计方面:

vip用户统计、atm业务量统计、异动查询统计、持卡总量消费统计、

工作量负荷统计等功能。

5.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数据的安全性问题解决办法为:

采用

des加密算法;

(2)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二:

数据的一致性问题解决办法为:

使用

触发器;

(3)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三:

系统查找数据的速度问题解决办法为:

采用哈希算法进行数据的快速查找。

6.系统定义通过该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使银行的账户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账户管理效率的目的。

系统开发的任务是使办公人员可以轻松快捷的完成对账户管理的

任务。

1、系统要求:

(1)系统应符合银行账户管理的规定,满足银行相关人员日常使用的需要,并达到操作

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

(2)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

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维护;

(3)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备

份等操作;

(4)尽量采用现有软件环境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方案,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

高系统开发水平和应用效果的目的。

2、系统功能:

系统主要实现了:

帐户管理、取款机管理、用户查询、查询统计等功能,♦帐户管理模块:

存款、取款、开户、销户、修改信息、办卡、挂失卡;♦用户查询模块;

♦取款机信息管理模块:

管理员管理查询和维护、客户查询和取款等功能;篇三:

金融

学硕士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姓名:

林盛天所在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科专业:

金融学研究方向:

公司金融导师姓名:

李增福开题时间:

2011-6-24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11年6月20日填12345篇四:

开题报告ppt内容的要求开题报告ppt内容的要求1、报告时首先汇报自己的姓名、单位、专业和导师。

2、研究背景(2-3张幻灯片)简要阐明所选题目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的目的,即研究应达到的目标,通过研究的背景加以说明(即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

研究题目)。

研究的意义,即选题的价值和作用,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

3、研究现状(文献综述)(2-3张幻灯片)

(1)阐述国内外在该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通过文献综述描述研究的现状,

分析研究的不足,确定自己研究的起点和创新点。

(2)所列参考文献应为近5年发表。

4、研究问题(1张幻灯片)通过分析研究现状进而明确提出本论文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或实际问题,以及自己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预期的结果或成果。

5、研究内容与方法(重点报告内容10-15张幻灯片)研究内容指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研究方法是针对解决研究问题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办

法。

【篇二:

开题报告.doc】

shanx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现状及应对策略

学院:

中德学院

专业:

金融学

姓名:

隋皓羽

学号:

200750010244

指导教师:

阎果棠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篇三:

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

2010-09-1801:

16来源:

未知】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题目来源及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现代的金融市场也就没有现代的金融经济,现代金融市场是现代金融经济的核心。

由于金融市场的存在,资金从资金富余方流向资金短缺方,从不能投入生产性用途的人手中转移到那些能够将其投入到生产性用途的人手中,通过这一过程经济效率得到提高。

而金融衍生工具在现代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是越来越重要。

自从1982年第一张股票股指期货合约问世以来,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股指期货已成为仅次于利率期货的第一大金融衍生工具。

股指期货本身是一种风险管理的工具,它集中了股票市场的风险,并在固定的场所加以释放和转移。

但由于股指期货交易具有以小博大的特性,具有高风险的特征,一旦运用不当,就将会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演变成金融灾难。

因此,在发展股指期货的同时,如何防范股指期货带来的市场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保持金融稳定一直是国际金融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进入一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全球化,同时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力量,从而对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下,发达证券市场和新兴证券市场竟相开设股指期货交易,形成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货交易热潮。

中国股票市场建立才十余年,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和不规范使得国内股市的股价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常剧烈波动,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很大。

因此,中国股票市场十分迫切地需要一种能有效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工具一一股指期货。

2002年以来,沉寂了数年的期货市场重新活跃了起来。

大品种的全面活跃,期货经纪公司牌照审价飙升,国际期货巨头频频造访寻觅合作等等,无不显示出我国期货市场的勃勃生机。

而近期新华社授权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强调要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

由于开放式基金的推出,股票市场风险的加大,社保资金开始不断进入证券市场以及加入wto等原因,使得市场对推出股指期货的呼声越来越高。

那么,我国是否应该推出股指期货?

国内对它推出的必要性和现实条件等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了。

有的学者认为股指期货的开设有助于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平抑市场波动等;有的学者则认为股指期货的开设可能使得股市风险放大,现实条件还不成熟。

但我看来,由于中国已经加入wto,经济全球一体化正在曲折的发展,种种金融产品进入中国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推出股指期货是顺势而为的选择。

既然发展股指期货是顺势而为的选择,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去研究发展股指期货对商品期货市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如何有效化解股指期货带来的种种正负面的影响?

我想这些问题都是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对股指期货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发展,研究相对分散,缺少系统的研究。

国内对股指期货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中间有1993年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对股指期货6个品种交易的尝试,但几个月后由于诸多的原因而关闭。

在早期的研究中,国内对股指期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外股指期货基本理论和基本运作知识上的介绍。

汪利娜(1996)介绍了英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监管特色,归纳总结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作者认为,期货市场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金融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关系,建立独立的清算机构和系统,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监管体制。

于磊(1996)和梁国勇(1997)对股票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功能、特点等问题进行了具体介绍。

朱孟楠(1997对香港金融衍生品的形式及其发展,作用与影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主要风险及香港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管理进行了研究。

杨玉川(1998)以国际金融期货期权市场的发展为实证,分析了金融期货期权交易以及现代期货市场发展的总趋势,提出了我国为重开境内期货试点交易积极作好理论和实务准备的观点。

胡怀邦(1999)系统分析了金融衍生市场发展及其影响,提出指数相关交易和动态套头交易不是股灾的罪魁祸首,股灾真正原因是不合理的制度安排、股灾前股票价值的高估、以及经济信息的过度反应。

作者还进一步指出,衍生产品交易不是泡沫经济形成的直接原因。

总的来看,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对于股指期货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往往是实践迫使理论研究的发展,而不是理论去指导实践,因而缺乏系统的研究体系。

但另一方面,可喜的是近些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股指期货并积极推动了相关问题的研究,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国内理论界对于股指期货必将会有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2.国外相关研究:

相对于国内的研究而言,国外对股指期货的研究是广泛而深入的。

研究者从多种角度对股指期货的发展动因、股指期货合约的定价、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行为,发展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中,许多文献都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股指期货的发展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

cornell和french在1983年最早对股指期货合约的定价进行了研究。

cornell和french发现,股指期货合约的实际价格明显的低于完美市场模型计算的价格,他们将这种现象归因于投资者纳税时机的选择。

santoni(1987)研究了从1975一1986年的sp500股指的日和周数据,发现在1982年4月推出股指期货前后股指变化的方差没有大的变化。

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股指日波动的增加不是由于期货交易的存在引起的。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股指期货在期货合约到期日的到期效果,有使股市波动性增加的情况。

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市场参与者持有相对于期货的现货部位时,在期货合约到期前,由于期货与现货价差的拉近,套利者和避险者都要考虑是否持续避险,或者将原先已避险的部分了结,因而使得两个市场的交易增加。

若此时股票现货市场不能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则交易不平衡的情况将会发生,使得价格波动较为剧烈。

brennan(1990)提出了最优的指数套利策略。

他运用模拟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如何使用该套利策略。

subrahmanyam(1991)运用一个详细的理论模型解释了股指期货巨大的流动性及其信息作用。

模型的中心思想是股指期货交易为不知情流动性交易者提供了一种完美的交易媒介,因此相对于个别股票的交易而言,在股指期货市场中不知情交易者因与知情交易者进行反向交易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将会降低。

kuserk和cocke(1994)等人对美国股市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由于吸引了大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规模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且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交易量呈双向推动的态势。

引进股指期货之后,许多文献对引进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987年股灾之后,许多报告均将矛头指向了股指期货,其中最有名的是美国的布雷迪报告。

由于1987年10月19日当日开盘的sp500价格就比现货价格低,所以布雷迪直指股指期货的程序化交易,而当时报告中多处提到程序化交易造成的瀑布效应(cascadeeffect)。

由于股市下跌,组合避险者卖出股指期货以降低持股比例,期货的卖压使期货合约低于理论价格,计算机程序认为有套利机会,进而买进股指同时卖出股票,致使股市再度下跌,继而又触发了避险者的期货卖压,如此恶性循环,最终使股市大跌。

同时,他还证实在危机中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换句话说,在危机出现时,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俨然像两个独立的实体分开运作。

随着价格的急速下跌,套利活动变得风险很大,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之间的经济联系已经被打破。

当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中断后,期货市场很难再执行风险管理的职能。

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开始引入了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股指期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