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6759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编.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编.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编

田坪中学九年级物理中考基础知识汇编

田坪中学:

杨宗义

机械运动

1、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米(符号m),常用单位换算:

1m=10dm=100cm=1000mm

2、长度的测量:

①使用刻度尺之前做好“三看”,看零刻度、看量程、看分度值。

其中分度值决定了刻度尺的精确度。

②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并使刻度尺紧靠物体且与被测物体边保持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并垂直刻度线,记录时结果要有数据和单位(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注意数据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也就是数据的倒数第二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3、时间的测量:

国际单位制秒(秒s)1h=60min1min=60s

4、误差:

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

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5、测量的技术:

一般采用积少成多测量法,如测量一张纸厚度可以采用测n张纸的总厚度在除以张数,如测头发的直径可以将头发紧密缠绕n匝测量其总长度再除以匝数即可。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物,这个选中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如空中加油机给战机加油就是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两个物体运动方向,快慢一致时两个物体就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4、速度:

①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路程和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③计算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④单位:

国际单位制是米每秒(符号m/s)。

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km/h)(路程用计算时路程用米时间必须用秒,速度单位就是米每秒,如果路程用千米,时间必须是小时,速度单位就是千米每小时。

)⑤速度单位的物理意思:

5m/s表示该物体1s运动5米。

5、运动的类型:

①按路线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②直线运动中按速度是否变化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6、平均速度计算:

计算中路程指的是两点间的距离,时间指的是通过两点间所花的所有时间(包括休息、往返等所花的时间)

7、平均速度测量:

请同学们教材23页

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其中固体传播声音最快,液体其次,气体最慢),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

声源---→介质---→耳朵(人除了可以用耳朵听声音外还可以通过骨传导“听”声音,具体请看教材31页)

4、声音的特性:

①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快慢有关,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②响度,描述声音的“大小或强弱”,跟物体的振幅有关,人耳听到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体的响度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

③音色。

5、声音的利用:

声音在传播过称中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传播信息如蝙蝠发现昆虫、倒车雷达发现障碍物,B超等,传递能量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等)

6、声音的类型:

分为乐音和噪声。

①区别:

物理角度,噪声振动没有规律。

环境角度,干扰人们正常学习、休息的声音。

7、噪声的防治:

①在噪声的发源地减弱它,②在传播途中隔离和吸收,③阻止噪声进入人耳。

物态变化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

①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试验用温度计测量范围一般是-20℃—110℃,体温计35℃—42℃,寒暑表一般是-35℃—50℃)②摄氏温度的规定: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定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3、温度计的使用:

①液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②液泡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液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注的液面相平。

(体温计液柱可以离开读数而不下来,要下来必须甩动。

4、物态变化:

同种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固放热)

⑵由熔化、凝固可以将固体分为晶体(如:

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如:

沥青、松香、玻璃)两类,区别在于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⑶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吸热)①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②其中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必须达到沸点才能进行,且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③影响蒸发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⑷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液化放热)①液化的两种方式: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⑸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升华吸热。

⑹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华放热。

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⑺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雾和露:

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雪和霜:

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⑻准确判断物态变化关键在于抓住开始物质的状态及变化后物质的状态。

热能和温度的变化关键注意物质将发生什么样的物态变化。

光现象

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介质必须是透明的)

3、在真空中及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现象:

影子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

小孔成像……

4、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m/s。

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

5、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6、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⑴反射有两种:

漫反射及镜面发射,区别在于发射界面的不同(漫反射的界面凹凸不平,镜面发射的界面光滑平整)和反射后光线的不同(漫反射反射后光线四面传播,镜面反射后光线向同一方向)⑵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7、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⑴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原理:

光的反射现象。

所成的是虚像。

⑵注意只要物体不变像的大小就不会变,只会改变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有多远,所成的虚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多远。

8、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⑴光的折射定律:

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⑵当光线从光疏介质折射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光密介质中折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⑶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比实际位置偏高,水中看岸上的物体同样也比实际位置偏高。

9、光发生反射与折射时,都遵循光路可逆原理。

10、光的色散:

①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②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③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

④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⑤紫外线可以杀菌。

10、透镜:

①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②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③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11、生活中的透镜运用及成像规律:

①放大镜的使用: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

使用时应使物体尽量远离透镜,但物距不得超过一倍焦距。

(成像规律:

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照相机:

较大的物体经凸透镜后成较小的像,景物离照相机越远,拍到的像就越小,要使拍到的像大些,应使照相机离物近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大些。

简言之:

要使像大,减物距,增像距。

要使像小,增物距,减像距。

(成像规律:

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③幻灯机与投影仪:

都是将较小的物体经凸透镜在屏幕上成放大的像,要使得到的像更大,应把幻灯机或投影仪远离屏幕并把影片与透镜的距离调近。

(成像规律:

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2、眼睛和眼镜:

①眼睛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②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物体射来的光也会聚在视网膜上。

③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可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可用凸透镜矫正。

13、巧记凸透镜成像的区分:

物近像远像变大,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总是倒立的。

质量与密度

1、质量:

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符号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体积、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⑴质量的单位:

千克(符号kg表示)。

⑵单位换算:

1t=1000kg1kg=1000g=1000000mg。

⑶质量的测量实验室用天平,⑷使用方法:

①摆:

摆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归,游码首先归零。

③调,调节左右平衡螺母(方法:

那边高左右平衡螺母就往那边调)。

④放,砝码放在右盘,物品放在左盘。

⑤读,读数要包含砝码和游码(游码读数读左边)。

2、密度是描述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关系的物理量。

①定义:

体积与质量之比。

力学部分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①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②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③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对手的压力约1N。

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3、力的作用效果

(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也叫力的三要素)

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三看”看量程、看零刻度、看分度值。

②试拉几下弹簧看是否卡住。

③保持弹簧伸长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

6、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7、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一般取9.8N/kg,用g表示,即g=9.8N/kg,它的含义是:

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①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

8、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成为惯性定律。

(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指的是改变方向和快慢),必然受到力的作用。

②如果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该物体就不受力的作用或者受到平衡力。

9、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不会消失或改变,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

10、平衡: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

平衡力:

平衡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11、二力平衡:

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初中阶段一般分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种情况来分析)。

1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判断二力是否平衡,主要抓住是否有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再看物体是否静止或匀速)

13、滑动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即两个物体要接触,其中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要有运动或有运动的趋势)

1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①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有关。

②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5、增大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更加粗糙。

(2)增大压力

16、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③把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可以大大减小摩擦。

④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变光滑也可以减小摩擦

17、压力:

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①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②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③当压力的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

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比较的。

18、压强:

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定义:

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压强用符号p表示。

19、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公式:

p=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压强的单位是N/m2,叫做帕斯卡,记作Pa。

1Pa=1N/m2。

(帕斯卡单位很小,一粒平放的西瓜子对水平面的压强大约为20Pa)(压强公式p=F/s可以用来计算固体、液体、气体压强)

20、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就比较压力和受力面积)

①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②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2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具有重力,同时具有流动性。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

.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22、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

p=ρghρ指密度,单位kg/m3,g=9.8N/kg,h指深度,单位:

m,压强单位(Pa)注意:

h指液体的深度,即某点到液面的距离。

23、连通器:

⑴是指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只有一个开口的容器不是连通器)

⑵连通器的原理:

如果连通器中只装有一种液体,那么液面静止时连通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液面相平的条件是:

①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②液体静止。

24、像液体一样,在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也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5、大气压强的测量:

①大气压强实验是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做出的。

②1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105Pa,(不管水银柱是直立还是倾斜水银柱顶点到水银面高度都是760mmhg)。

③大气压强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晴天时比阴天时气压高,冬天比夏天气压高。

26、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或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找准什么地方气体、液体流速大)

27、浮力: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液体。

28、浮力产生的原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大于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

两个压力的合力就是浮力。

29、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30、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这个规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F浮=ρ液gv排

31、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上浮:

F浮>G物,②悬浮(漂浮):

F浮=G物,③下沉:

F浮<G物。

32、密度大于水的轮船靠增大体积来增加浮力,潜水艇靠减少自身重力来上浮下沉。

33、功:

(1)定义:

如果对物体用了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作了机械功,简称功。

(2)功的两个要素:

①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注意:

惯性使物体运动,物体本身并不是受力而运动的情况)

②物体必须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判断力是否做功就要看物体是否受到力,并且物体还要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4、功的大小:

等于作用力跟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其中W表示功,单位焦耳(J),F表示力,单位:

牛(N)。

S表示距离,单位:

米(m)功的单位就是牛·米。

叫作焦耳。

即:

1J=1N·m。

35、功率:

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①定义: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②功率的计算:

P=W/t其中W表示功,单位是焦(J)。

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s)。

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1W=1J/s

关于功率的推导运算:

∵P=W/tW=Fs∴P=FV

36、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静止的物体没有)

37、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质量大小。

②运动的快慢。

③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④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8、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高度所具有的能。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高度有关。

39、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弹性势能大小与形变有关。

40、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其总量将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41、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硬棒不一定是直的,可以是弯的,但是一定不能发生塑性形变。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表示。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动力臂: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杠杆平衡: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称为杠杆平衡。

杠杆平衡是力和力臂乘积的平衡。

42、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

F1L1=F2L2可变形为:

F1/F2=L1/L2

43、作关于杠杆题时的注意事项:

(1)必须先找出并确定支点。

(2)对力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动力和阻力。

(3)找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44、判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先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再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动力臂大,动力就小。

为省力杠杆。

反之,为费力杠杆。

(省力杠杆省力却费距离,费力杠杆费力却省距离)

45、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区别:

定滑轮在使用时,轴不随物体移动。

而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

46、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也不多移动距离也不少移动距离,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但要多移动1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7、滑轮组的工作特点:

(1)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也可以不改变。

(2)可以省力,省力的判断:

定滑轮与动滑轮和重物之间由几段绳承担,所用的拉力就是定滑轮和重物的总重力的几分之一(拉力作用端向下的不算承担线段,拉力作用端向上的算承担线段)。

并且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移动距离的几倍。

48、有用功:

在使用机械时,机械对物体所作的功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这部分功叫有用功。

用W有用表示。

(理解为重物移动所做的就是有用功,计算方法就是用重物的重力乘以上升下降的距离)

49、额外功:

在使用机械时,不可避免地要对机械本身做功和克服摩擦力做功,这部分功叫额外功。

用W额外表示。

50、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用W总表示。

即:

W总=W有用+W额外(理解为拉力或动力所作的就是总功,计算方法就是用拉力或动力乘以它们移动的距离)

51、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用η表示。

即:

η=W有用/W总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有用功是总功的一部分,且额外功总是客观存在的,则有W有用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分子热运动与内容的利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也叫分子运动,并且运动情况与温度有关。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表现:

①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但引力仍然存在。

②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但斥力仍然存在。

4、内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单位焦耳(J表示)①由于分子始终在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②由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所以温度改变内能也发生改变(表现为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温度上升内能增加)③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温度,比较内能大小要考虑这两个因素。

④内能改变的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有温度差才能发生热传递,没有温度差不发生热传递,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⑤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发生热传递才有热量,没有发生热传递没有热量)⑥如果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能加,温度上升。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温度下降。

5、比热容:

描述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变化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的能力。

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比热容。

用符号c表示,其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水的比热容(4.2×103J/(kg·℃))物理意义:

一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摄氏度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耳)

6、比热容大的物体,①相同的质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上升的低。

②相同的质量,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多。

7、热机:

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械。

分为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8、内燃机:

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分为汽油机、柴油机两类。

9汽油机、柴油机工作结构异同点:

不同点:

⑴结构上:

①汽油机顶部是火花塞。

②柴油机顶部是喷油嘴。

⑵工作上:

①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

②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空气。

⑴点火方式上:

①汽油机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汽油,即叫做点燃式。

②柴油机喷出雾状柴油与高温气体燃烧,即叫做压燃式。

相同点:

都有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工冲程、排气冲程),都是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返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都是在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在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0、热值(用q表示):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热值。

单位是:

焦耳/千克。

(酒精的热值(3.0×107J/kg):

表示一千克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3.0×107J的热量)

11、效率:

物理中的效率指的是机械工作中它所消耗的所有能量和它产生对人们有用的能量之比。

12、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发生转化或者转移,但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能量总量不变。

电学部分

1、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①自然界电荷有两种,与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与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杯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一中电荷相互吸引。

③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C表示,其单位叫做库仑。

2、验电器:

检验物体是否带点,原理是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要看验电器金属箔片是否张开,张开角度越大所带电荷量越多。

3、容易导电的叫做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不容易导电的叫做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等)。

但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划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