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docx
《专题3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3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易错易混点3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错因归纳:
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时间、中心、批判对象、指导思想、主要领域、影响区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天津高考·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
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
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身上就是“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
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反映出其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
2.(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B
【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
“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有
人说:
“我创造了我自己。
”还有人说:
“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是人理性的一种体现,使人逐渐从宗教神学束缚中摆脱出来,故选B项;材料不能确定为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的标志,排除A项;专制等级更多强调外在的束缚,“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更多强调精神领域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及人性的解放,非本性的善恶排除D项。
4.(2018.4·浙江高考·19)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
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
A.人性解放B.政治启蒙C.禁欲主义D.与上帝对话
【答案】A
【解析】该学者批评教会“轻视人的本质”,肯定人的价值,体现出人性的解放,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该学者的政治观点,故B项错误;该学者批评教会“轻视人的本质”,反对禁欲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该学者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与主张与上帝对话无关,故D项错误。
5.(2018·江苏高考·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这些谚语( )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答案】C
【解析】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材料中“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表明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但非不信仰上帝,故A项错误;近代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而材料中“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反映了宗教改革运动,故B项错误;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与材料中“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相符,故C项正确;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法国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与材料中“16世纪”不符,故D项错误。
6.(2017年天津卷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D
【解析】从材料“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可知与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压迫,维护信仰自由的目标不同,因而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表述不够准确,故A项错误;材料不仅体现了贵族政治权力扩大,也体现了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下层僧侣的宗教改革要求,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对于促进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积极作用,但材料中没有体现与民族国家形成相关的王权加强,民族意识产生等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从农民、手工业者、下层僧侣到王公贵族都支持了宗教改革,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
7.(2016·海南单科·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
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
【答案】D
【解析】由“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可知,他反对教皇单独解释《圣经》,故A项错误;四五世纪时,圣像崇拜完成了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一般民众的宗教教育,这对于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功不可没,到7世纪时,圣像已经普遍进入普通教堂和一般信徒家中,十字架、福音书、圣物和圣像等组成了一个象征体系,把以神有关的东西神圣化,与自由阅读的作法不符,故B项错误;题中只是谈到能自由阅读圣经,是对信仰的强化,故C项错误;由“自由阅读《圣经》”,主张自己亲自与上帝沟通,与宗教改革的精神相符,故D项正确。
8.(2015·北京文综·20)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画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答案】A
【解析】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材料中1521年的对帧木板画形成强烈对比,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尊重门徒,而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说明教皇高高在上欺压门徒,可见这幅画目的是抨击罗马教廷,故A项正确;材料与“赎罪券”无关,故B项错误;这幅画意在提倡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对帧木板画以强烈的对比宣传宗教改革,而不是倡导宗教宽容,故D项错误。
体现,故D项正确。
9.(2015·山东文综·20)“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
”这场运动是( )
A. 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 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 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并没有能力驾驭自然,是要拜托宗教神学的束缚,追求人性的自由,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时期也没有能力驾驭自然,它追求的是宗教信仰中要靠自己,体现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提出信仰的就,并不能驾驭自然,故B项错误;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的应该是天文学革命,但并不能体现人对自然的驾驭能力,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出科学、民主、法制等主张既体现了对人类社会的驾驭能力又体现了对自然的驾驭能力,故D项正确。
10.(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答案】A
【解析】材料中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知识分子通过沙龙聚会的形式,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宣传“科学”“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启蒙思想逐渐流行,故A项正确;材料沙龙讨论社会问题,而非传承宫廷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18世纪前半期,法国仍然存在封建王朝统治下,专制主义还未衰落,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沙龙聚会促进启蒙思想传播,没有反映出贵族与平民地位的变化,故D项错误。
11.(2016·江苏单科·15)某学者认为:
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
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水久居住的场所。
“他们”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主要是通过文学的形式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进行猛烈批判,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与材料“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涉及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强调理性不符,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主要是打击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传播和发展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与材料强调理性主义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涉及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反映了启蒙运动期间反对教权主义和倡导理性主义的思想,故C项正确;进化理论的倡导者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与材料“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涉及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模拟突破
1.(2019·陕西渭南模拟)文艺复兴中的艺术把握了人文主义的精髓,提出了愈完善就愈接近自然的基本原则,艺术中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为精确观察而进行的实验、透视法所带动的数学方法的兴起,促进了观察实验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发展,并将二者相结合。
这说明( )
A.文艺复兴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建立
B.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建立
C.近代科学是文艺复兴的有力武器
D.近代科学直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答案】 B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建立,故A项错误;题干表明在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推动下,“观察实验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发展,并将二者相结合”,说明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建立,故B项正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有力武器,故C项错误;近代科学不是直接体现了人文主义,它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与技术来体现对人的关心,故D项错误。
2.(2018·山西大同模拟)文艺复兴时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康帕内拉写有《太阳城》一书。
书中的太阳城居民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一切产品和财富均为公有,由公职人员分配。
书中还提出劳动光荣,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主张对儿童进行普遍的社会教育。
这些思想深刻影响了( )
A.理性主义思想B.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C.浪漫主义思想D.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答案】B
【解析】康帕内拉思想一定程度反映了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体现了理想主义色彩,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借鉴,故B项正确。
3.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说:
“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忧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
”这表明伊拉斯谟( )
A.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
B.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生观
C.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D.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
【答案】B
【解析】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据“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可以看出,人文主义者追求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的快乐和幸福,反对基督教的神学束缚,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正确;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是启蒙运动,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追求世俗享乐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理性,也无法看出是“先河”,故D项错误。
4.“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对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
”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
A.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B.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C.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
D.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没有改变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A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弱化了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B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和宗教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C项正确;构想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架构的是启蒙运动,D项错误。
5.有学者指出:
“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
”该学者旨在强调( )
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发生地区的不同,这也反映出两者的一些差异。
材料中说文艺复兴是“富庶世界……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说明文艺复兴仅仅局限于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说明宗教改革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变革,所以C项正确。
A项错在“都”字上,材料只提及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不能代表所有的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两者的斗争对象的问题;D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
6.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破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否定信仰上帝
B.主张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
C.挑战教会权威
D.极力宣扬《圣经》的至高无上
【答案】C
【解析】传教士马丁·路德揭破赎罪券的欺诈,由此引发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主张是“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这就能说明教徒还是信仰上帝的,但是却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的力量,挑战了教会的权威,故A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教阶和宗教仪式的问题,也没有极力宣扬《圣经》的地位问题,只是在贬低教会的地位,故排除B、D两项。
7.(2019·湖北荆州名校联考)某思想家指出,那些现今不可一世号称为教皇、主教、神父的人,在圣经里不过是被称为“执事”“仆人”“管家”,其实他们原是应以传道服侍人的,将基督的信仰与信徒的自由教导人的。
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古希腊的智者B.14世纪的人文主义者
C.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D.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
【答案】C
【解析】材料中“那些现今不可一世号称为教皇、主教、神父的人,在圣经里不过是被称为‘执事’‘仆人’‘管家’”,可见思想家对教皇等权威不满,与宗教改革思想相似,故C项正确。
8.(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下面两张图片是1475~1600年间德国大学学生修读专业统计图。
据此可知( )
(左图为新教大学,右图为天主教大学。
实线为世俗专业,虚线为神学专业)
A.德国宗教改革成效最为显著
B.天主教的垄断地位受到冲击
C.宗教改革影响学生专业选择
D.世俗文化引导社会发展潮流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图表不难看出,以1517年的宗教改革为契机,学生的专业选择在世俗专业和神学专业出现急剧变化。
不论是新教大学还是天主教大学,世俗专业超过神学专业,故选C。
9.但丁在《论世界帝国》书中指出,公民不为他们的代表而存在,百姓也不为他们的国王而存在;相反,代表倒是为公民而存在,国王也是为百姓而存在。
材料反映出但丁( )
A.鼓励公民追求生存自由
B.重视公民的政治权利
C.驳斥了“民贵君轻”思想
D.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但丁认为,公民不为他们的代表而存在,代表为公民而存在,这反映出但丁重视公民的政治权利,故选B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鼓励公民追求生存自由,故A项排除;C项明显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故D项排除。
10.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 )
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
B.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
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的主张,这些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体现,不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从不同角度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因此构成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出的三权分立、人民主权为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基本的运作模式,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德治的要求,故D项错误。
11.(2019·山东滨州模拟)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
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 )
A.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
B.赞美罗马共和制度诸多优点
C.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
D.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孟德斯鸠属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根据题目中“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得出:
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故A项正确。
12.(2019·辽宁重点高中调研)法国大革命期间,启蒙思想家孔多塞认为:
“财产的累积不能以牺牲穷人的利益为代价。
”政治家罗伯斯庇尔认为:
“自由应以不妨碍他人的权利为限,主张将自由原则应用到财产上。
”这些主张( )
A.坚持自由平等的指导思想
B.维护财产私有与自由原则
C.有利于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D.树立财富平等的革命目标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财产的累积不能以牺牲穷人的利益为代价”、“自由应以不妨碍他人的权利为限”,自由与平等的理念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公平公正,故C项正确。
13.(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卷)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强调,“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
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
对该观点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际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B.即将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
C.阐述了“不断革命”的合理性
D.有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提及全体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公约,但时机和方式并非只有一种,如果当时全体公民认同公约而暂不废除或者都同意废除而和平过渡的话,就不会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