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建设项目第5章 水环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4166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场建设项目第5章 水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牧场建设项目第5章 水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牧场建设项目第5章 水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牧场建设项目第5章 水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牧场建设项目第5章 水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牧场建设项目第5章 水环境.docx

《牧场建设项目第5章 水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场建设项目第5章 水环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牧场建设项目第5章 水环境.docx

牧场建设项目第5章水环境

 

第五章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一、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断面设置

本次现状监测共布设2个监测点,监测点的设置位置见表5.1-1及图5.1-1。

表5.1-1地表水监测布点一览表

断面编号

监测点位

意义

1#

北沙河上游距厂区100米

了解北沙河上游来水的水质

2#

北沙河下游距厂区500米

了解北沙河下游水的水质

2、监测项目

根据工程废水性质,监测项目定为pH、COD、NH3-N、SS、BOD5、总氮、总磷共7项,同时测定河宽、流量等水文参数。

3、监测时间与频率

青岛京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10月20日至10月21日连续监测2

天,上、下午各一次。

4、分析方法

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有关规定进行,详见表5.1-2。

表5.1-2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一览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

方法依据

仪器设备

检出限

pH值

玻璃电极法

GB6920-1986

pH计YQ-141

——

化学需氧量(CODCr)

重铬酸盐法

GB11914-1989

COD恒温加热器YQ-042

10.0mg/L

(BOD5)

稀释与接种法

HJ505-2009

——

0.5mg/L

氨氮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535-2009

分光光度计YQ-079

0.02mg/L

总磷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11893-1989

分光光度计YQ-079

0.01mg/L

总氮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636-201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YQ-005

0.05mg/L

悬浮物

重量法

GB11901-1989

电子天平YQ-039

5mg/L

5、监测结果

地表水监测结果见表5.1-3。

表5.1-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

mg/L

监测

日期

监测点位

采样

时间

监测项目

pH值

COD

BOD5

氨氮

总磷

总氮

悬浮物

2013-

10-20

北沙河上游距厂区100米

09:

00

7.92

24.1

8.6

0.22

0.08

1.31

未检出

13:

00

7.87

26.6

9.6

0.18

0.09

1.53

未检出

北沙河上游距厂区100米

09:

30

8.14

21.5

7.6

0.12

0.06

0.85

未检出

13:

30

8.07

18.8

6.5

0.16

0.04

0.99

未检出

2013-

10-21

北沙河上游距厂区100米

09:

00

7.95

25.3

9.1

0.20

0.06

1.22

未检出

13:

00

7.90

22.2

7.9

0.24

0.08

1.41

未检出

北沙河上游距厂区100米

09:

30

8.06

23.3

8.3

0.10

0.05

0.74

未检出

13:

30

8.11

20.2

7.1

0.14

0.07

0.91

未检出

表5.1-4地表水监测期间参数统计表

监测日期

监测点位

采样

时间

水温

(℃)

河宽

(m)

河深

(m)

流量

(m³/s)

流速

(m/s)

2013-10-20

北沙河上游距厂区100米

09:

00

10.2

7.04

0.59

<0.10

<0.05

13:

00

14.6

7.04

0.59

<0.10

<0.05

北沙河上游距厂区100米

09:

30

10.8

8.28

0.66

<0.13

<0.05

13:

30

14.8

8.28

0.66

<0.13

<0.05

2013-10-21

北沙河上游距厂区100米

09:

00

11.0

7.04

0.59

<0.10

<0.05

13:

00

14.2

7.04

0.59

<0.10

<0.05

北沙河上游距厂区100米

09:

30

11.4

8.28

0.66

<0.13

<0.05

13:

30

14.6

8.28

0.66

<0.13

<0.05

二、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1、评价因子

评价因子确定为pH、COD、NH3-N、SS、BOD、总氮、总磷。

2、评价标准

依据评价区域内水环境功能的要求,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SS没有标准值,只作为背景值进行参考。

具体标准值见表5.1-5。

表5.1-5地表水评价标准表单位:

mg/L(pH为无量纲)

序号

评价因子

Ⅳ类标准值

1

pH

6-9

2

COD

30

3

氨氮

1.5

4

总氮

1.5

5

BOD5

6

6

总磷

0.3

3、评价方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所推荐的评价方法,采用标准指数法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具体公式如下:

(1)计算公式

式中:

Si——污染物单因子指数;

Ci——i污染物的浓度值,mg/l;

Cs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l。

(2)pH值标准指数的计算公式

>7.0

式中:

SpHj——pH单因子指数;

pHj——j断面pH值;

pHsd——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

pHsu——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4、评价结果及分析

由前述的方法和标准,用表5.1-3和5.1-5中的资料进行地表水现状评价,结果列入表5.1-6。

表5.1-6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结果表

项目

测点

pH

COD

氨氮

总氮

BOD5

总磷

1#

0.48

0.81

0.13

0.91

1.47

25

2#

0.57

0.69

0.08

0.59

1.23

0.19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北沙河河流水质除BOD5超标外,其他监测因子均能够满足《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体标准要求,水质较好,未受到污染。

由以上评价结果可以看出:

评价区域内水体环境质量较好。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拟建项目废水外排情况

拟建项目废水经场内沼气站处理后全部作为液体有机肥料外售综合利用不外排,因此对周围地表水影响较小。

2、厂内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异常时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公司应做好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异常情况的防范措施,建立事故水池,事故池内至少应能存放一天产生的废水量(容积300m3),厂内沼气站一旦出现故障,应将废水排入事故水池,同时组织人员做好抢修工作,在故障排除后沼气站运行初期要适当逐渐增加废水量,杜绝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直接外排的情况发生。

经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后,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第二节地下水现状监测与评价

一、地下水现状监测与评价

本次环评地下水现状监测由青岛京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监测。

1、监测点位

本次地下水现状监测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地下水流向布设了3个监测点。

监测安排见表5.2-1和图5.2-1。

表5.2-1地下水监测安排表

编号

断面点位

距厂距离

距厂方位

设置意义

1#

厂区

0

0

厂区地下水水质

2#

大李村

1874

SW

厂区上游村庄地下水水质

3#

陈楼村

2900

NE

厂区下游村庄地下水水质

2、监测项目与方法

(1)、监测项目

根据工程废水性质,监测项目定为:

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大肠菌群、NO3-N、NO2-N、溶解性总固体等共10项,同时测量井深、水位、埋深等。

(2)、监测时间与频率

2013年10月21日一次性采样分析。

(3)、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详见表5.2-2。

表5.2-2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分析方法一览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

方法依据

仪器设备

检出限

pH值

玻璃电极法

GB/T5750.4-2006(5.1)

pH计YQ-141

——

总硬度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GB/T5750.4-2006(7.1)

——

1.0mg/L

硫酸盐

离子色谱法

GB/T5750.5-2006(1.2)

离子色谱仪YQ-143

0.09mg/L

氯化物

离子色谱法

GB/T5750.5-2006(2.2)

离子色谱仪YQ-143

0.02mg/L

高锰酸盐指数

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GB/T5750.7-2006(1.1)

——

0.05mg/L

碱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GB/T5750.7-2006(1.2)

——

0.05mg/L

硝酸盐(以N计)

离子色谱法

GB/T5750.5-2006(5.3)

离子色谱仪YQ-143

0.08mg/L

氨氮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GB/T5750.5-2006(9.1)

分光光度计YQ-079

0.02mg/L

总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

GB/T5750.12-2006(2.1)

生化培养箱YQ-063

——

溶解性总固体

称量法

GB/T5750.4-2006(8)

电子天平YQ-039

5mg/L

亚硝酸盐(以N计)

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

GB/T5750.5-2006(10)

分光光度计YQ-079

0.001mg/L

(4)、水文参数

水文参数见表5.2-3。

表5.2-3地下水水质监测水文参数

监测日期

监测点位

采样时间

水温

(℃)

井深

(m)

地下水埋深

(m)

水位

(m)

2013-10-21

1#厂区

14:

00

15.4

40.24

3.66

12.34

2#大李村

14:

30

15.6

4.62

2.40

23.60

3#陈楼村

15:

00

15.3

9.12

4.46

21.54

(5)、监测结果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详见表5.2-4。

表5.2-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

监测

点位

监测项目

pH

高锰酸

盐指数

mg/L

氨氮

mg/L

总硬度

mg/L

硫酸盐

mg/L

氯化物

mg/L

溶解性

总固体

mg/L

NO3-N

mg/L

NO2-N

mg/L

总大肠

菌群

个/L

1#厂区

7.46

0.45

未检出

651

24.3

19.4

712

2.22

0.011

未检出

2#大李村

7.05

1.26

未检出

432

169

281

984

0.88

0.008

未检出

3#陈楼村

7.00

1.26

未检出

573

195

289

997

5.72

0.012

未检出

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1)、评价标准

选择《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标准值详见表5.2-5。

表5.2-5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表

单位:

mg/L(pH无量纲,大肠菌群为个/L)

项目名称

评价标准

项目名称

评价标准

pH

6.5—8.5

NH3—N

0.2

总硬度

450

CODMn

3.0

硝酸盐氮

20

大肠菌群

3

亚硝酸盐氮

0.02

硫酸盐

250

Cl-

250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2)、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公式如下:

Cij

Sij=

Coi

式中:

Sij——第i个水质参数在第j个监测点的标准指数;

Coi——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

Cij——第i种污染物在第j个监测点的实测浓度,mg/L。

pH的标准指数:

pHj-7.0

SpHj=(pH>7.0)

pHsu-7.0

式中:

SpHj——第j个评价点pH值的标准指数;

pHj——第j个评价点pH值的实测值;

pHsu——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pH值的上限。

7.0-pHj

SpHj=(pH≤7.0)

7.0-pHsu

式中:

SpHj——第j个评价点pH值的标准指数;

pHj——第j个评价点pH值的实测值;

pHsu——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pH值的下限。

(3)、评价结果及分析

计算后的评价结果列入表5.2-6。

表5.2-6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结果表

序号

项目名称

1#监测点

2#监测点

3#监测点

1

pH值

0.31

0.03

0

2

高锰酸盐指数(mg/L)

0.15

0.42

0.42

3

硫酸盐(mg/L)

0.10

0.68

0.78

4

总硬度(mg/L)

1.45

0.96

1.27

5

氨氮(mg/L)

0.01

0.01

0.01

6

氯化物

0.08

1.12

1.16

7

硝酸盐氮

0.11

0.04

0.29

8

亚硝酸盐氮

0.55

0.8

0.6

9

总大肠菌群(个/L)

达标

达标

达标

10

溶解性总固体

0.71

0.98

0.997

注:

未检出按检出限的一半计。

从表5.2-6的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结果看,在所有监测项目中,pH、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大肠菌群、氨氮、硫酸盐和溶解性总固体在3个监测点位不超标,氯化物、总硬度不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的要求,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16倍、0.45倍,分别出现在3#陈楼村、1#项目厂区。

根据本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情况,我们认为总硬度、Cl-超标主要与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关。

根据监测数据可知,该项目周围地下水水质较好,没有受到污染。

三、地下水影响评价

(一)评价等级的确定

拟建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采用地下水,场区拟打深井4眼,单井最大出水量为100m3/h,用水量较小,无废水外排,但废水在收集、处理的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属Ⅲ类建设项目。

根据项目附近区域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勘察深度范围内,项目场区地层主要为粉土及粉质黏土组成,且分布连续,渗透系数在5.8×10-6cm/s≤k≤5.3×10-5cm/s之间,项目所在地包气带防护性能分级为中等;拟建项目潜水含水层埋藏较浅,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较为密切,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中等;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生活供水水源地准保护区、不属于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源保护区、也不属于补给径流区,场地内无分散居民饮用水源等其它环境敏感区。

则项目场地地下水敏感程度为不敏感;建设项目污水不外排;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

评价等级确定详见表5.2-1。

表5.2-1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表

包气带防污性能

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污水排放量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

评价级别

中等

中等

不敏感

简单

三级

根据Ⅱ类项目地下水评级等级判定依据:

该项目取用地下水量规模(<0.2万m3/d)为小型,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半径范围(<0.5km)为小型,项目所在地地下水敏感程度为不敏感,项目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程度为弱,由此确定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因此该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二)、场地水文地质

拟建项目,场区赋存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

场区地下水位埋深在2.60~2.90m之间,地下水位高程16.15~17.70m,场区内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1.0~2.0m。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并以蒸发和向邻区径流的方式排泄。

1、地形地貌

场区地形整体比较平缓,高差不大,勘察期间孔口处地面标高18.95~20.40m。

地貌类型为黄河冲积平原。

2、地下水

钻探期间,场区赋存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

场区地下水位埋深在2.60~2.90m之间,地下水位高程16.15~17.70m,场区内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1.0~2.0m。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并以蒸发和向邻区径流的方式排泄。

根据水质分析报告结果,该场地地下水化学类型公式为“SO4-Cl-K+Na-Mg”型PH=8.5。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规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按干湿交替作用考虑,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按长期浸水考虑,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3、地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场区第四系主要由粉砂和粘土组成,详见图5.2-2工程地质剖面图,图5.2-3目区钻孔柱状图,现分述如下:

根据钻探揭露,勘察深度范围内岩土层从上至下主要分为4个主层。

按自上而下,由新到老的顺序将各土层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分述如下:

①粉砂(Q4pl):

黄褐色,稍密,潮湿~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分选性较好,级配较差,含少量粘粒。

该层在场区分布广泛,层厚:

5.00~6.50m,平均5.53m。

层底标高:

13.01~15.10m,平均13.97m;层底埋深:

5.00~6.50m,平均5.53m。

②粘土(Q4pl):

灰褐色,硬塑,土质较均匀,切面较光滑,干强度及韧性高。

该层在场区广泛分布,层厚:

0.90~3.00m,平均2.26m。

层底标高:

10.01~14.20m,平均11.71m;层底埋深:

6.20~9.00m,平均7.79m。

③粉砂(Q4pl):

黄褐色,中密,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分选性较好,级配较差,含少量粘粒。

该层在场区分布较广泛。

揭露厚度:

91.50~4.70m;层顶标高:

10.01~14.20m,平均11.71m。

④粘土(Q4al):

灰褐色,可塑,土质不均匀,切面较光滑,干强度及韧性高。

该层仅在Z1、Z3有揭露,揭露厚度:

1.20~2.90m。

(三)、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评价

该场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地貌单元,通过本次勘察及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未发现全新活动断裂构造,无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适宜建筑。

2、场地地震效应分析与评价

根据现场钻探及区域调查资料,场地覆盖层厚度h>50m,地基土等效剪切波速170.8m/s~172.2m/s之间,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规定,该场地土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属

类。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禹城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场地特征周期值为0.65s。

为可进行工程建设的一般地段。

3、场地内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勘探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形较为平坦,微地貌不发育,未发现其他不良地质作用。

场区土层构成主要为粉砂、粘土。

各土层性质综述如下:

①粉砂(Q4pl):

黄褐色,稍密,潮湿~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分选性较好,级配较差,含少量粘粒。

该层分布连续,强度较高,可作为青储窖地基基础持力层。

②粘土(Q4pl):

灰褐色,硬塑,土质较均匀,切面较光滑,干强度及韧性高。

该层分布连续,具中压缩性,强度中等,可作为青储窖地基基础持力层。

③粉砂(Q4pl):

黄褐色,中密,潮湿~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分选性较好,级配较差,含少量粘粒。

该层分布连续,强度较高。

④粘土(Q4pl):

灰褐色,可塑,土质较均匀,切面较光滑,干强度及韧性高。

该层具中压缩性,强度较高。

通过上述分析,该拟建场区场地稳定性较好,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及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四)区域水文地质

本区域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孔隙水文地质区,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细砂和细砂,相对隔水层为粉质粘土。

岩性受黄河古代冲积作用的制约,呈水平条状分布,延伸方向与黄河一致。

垂直方向含水层与隔水层交互叠加,呈透镜状。

据钻探资料查明,本地区200米以下3~5个承重含水层,其岩性为细砂和中砂,呈透镜状分布。

按照浅层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厚度、出水量及水质情况,水文地质分四个区域,详见表5.2-7。

表5.2-7浅层地下水分区表

分区

含水层累积厚度(米)

出水量(m3/h)

矿化度(g/L)

面积(km2)

占总面积(%)

>15

50~70

1~1.5

54.1

3.81

10~15

40~50

1.5

238.8

16.82

5~10

20~40

1.5~2

185.8

13.09

<5

≥2

941.3

65.48

小计

1420

100

评价区域属于Ⅲ类区,该区域的浅层地下水主要是垂直方向运动,属渗入蒸发型,水平方向的运动非常缓慢,在开采状态下水力坡度为0.1‰,地下水平均埋深2.34m。

地下水主要化学类型是重碳酸盐、氯化物型。

1、浅层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组)

禹城市附近地层颗粒细,以粉土、粉细砂为主,属浅层淡水贫乏区,淡水底界面埋深一般10-20m,局部大于30m。

砂层厚度一般小于5m,单位涌水量小于80m3/d·m,地下水矿化度小于2g/L,为HLS-NMC或SL-NM型水。

根据监测资料,目前水位埋深3.5m左右,年变化幅度小于1m。

详见图5.4-2区域水文地质图。

浅层地下水以垂直运动为主,接受大气降水、灌溉回渗的补给,蒸发为主要排泄途径,水平径流缓慢,径流方向由西南向东北。

2、中深层承压含水层(组)

中深层地下水为咸水,含水层由河湖相粉细砂组成,累计厚度20~50m,矿化度2~5g/l,高者超过10g/l,多为CL-及SO42-型水。

根据2005年监测数据,中深层地下水位埋深在32m左右,年变化幅度2m左右。

3、深层承压含水层(组)

深层地下水为淡水,顶界面埋深200m左右,含水层岩性以粉砂、细砂和中砂、中细砂为主,砂层累计厚度40-60米,单位涌水量50~75m3/d·m,水化学类型以H-N或HL-N型为主。

根据统测数据,目前该区水位埋深在80m左右。

深层地下水排泄方式以人工开采为主,补给方式为径流补给,由于径流缓慢,补给量很少,使得开采期间引起了水位的不断下降。

该区域的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以蒸发为主,水位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

(五)地下水资源

本区地下水主要是赋存于第四系和第三系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水,含水砂层主要以粉细砂、细砂为主,含水砂层与弱透水层交互呈层状、带状或透镜体状分布。

依据地层因素,同时参考德州地下水化学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将800m深度内的地下水含水层组划分为七个。

按含水层的水质特性和埋藏条件可分为:

浅层地下淡水(0-60m),中深层承压咸水(60-220m)和深层承压淡水(220m以下)。

浅层地下水系指埋藏于第一个相对隔水层以上的地下水,本区埋藏深度约为0-60m,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受古河道控制,呈多层条带状分布,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细砂、细砂。

浅层淡水的富水区主要分布在岔河以东、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