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热身练习自然地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3926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5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热身练习自然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热身练习自然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热身练习自然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热身练习自然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热身练习自然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热身练习自然地理.docx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热身练习自然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热身练习自然地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热身练习自然地理.docx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热身练习自然地理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15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热身练习

自然地理下图为“南纬30.5°,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2.5°、坡向朝北的地表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当太阳辐射量为N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是(  )

①0°'②12.5°S'③23.5°S'④18°S'⑤23.5°N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④⑤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及读图析图能力。

M为太阳辐射量最多时间,获得太阳辐射量最多时间为正午太阳光线与山坡垂直时,山坡的坡度为12.5°,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得出正午太阳高度为77.5°,该地纬度为30.5°S,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算出太阳直射点纬度:

77.5°=90°-|30.5°-φ|,结果是太阳直射的纬度是18°S,N位于两个峰值之间,则可能之一是南回归线上(23.5°S),两者相差5.5°;另一个可能是,与18°S也相差5.5°为12.5°S。

答案:

B

2.M对应的日期可能是(  )

①12月1日前后'②3月21日前后'③9月23日前后

④1月14日前后'⑤12月22日前后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④⑤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根据上题,M点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8°S,靠近南回归线附近,即从日期而言,有2天,其中一个日期在12月22日以前,另一个日期为12月22日之后,②为春分日,③为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因此②、③错误,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而M点太阳直射在18°S,两者相差5.5°,不可能为冬至日前后,因此⑤也错误。

答案:

A

[2014·福建厦门质检]如下图所示,2014年2月28日北京时间11时,某地(105°E)花坛呈现“一半亮、一半暗”。

读图完成3~4题。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日北京时间15时花坛受阳光照射情况为(  )

解析:

根据上图信息判断,2月28日北京时间11时,该地地方时为10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注意指向标),也就是说此时太阳位于该地东南方向,到北京时间15时,该地地方时为14时,和10时比,时间以12时为中点对称,也就是说,两时刻太阳高度相同,方向以正南为对称轴东西对称,太阳的方位往西移动约60°,那么,楼房的影子就是往东移动60°,总体长短相同(太阳高度相同)。

将图中楼房的影子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60°就可以得出该日北京时间15时花坛受阳光照射情况,应如D图所示。

答案:

D

4.若不考虑天气状况,该地能再看到图一所示情景的日期大致为(  )

A.4月12日B.7月13日

C.8月28日D.10月14日

解析:

要想该地能再看到图示情景,只要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2月28日相同。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2月28日太阳直射在5°S左右,再次直射同一纬度的时间应与12月22日前后对称,即10月14日-12月22日-2月28日。

故选D。

答案:

D

[2014·甘肃白银高三模拟]下图是某游客在旅游时朝西北方向拍摄的景观图片(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19:

00)。

据此完成5~6题。

5.图片的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

A.海南岛B.老挝

C.巴西D.智利

解析:

由该游客是朝西北方向拍摄的照片可知,该地正值日落;海南岛位于110°E附近,地方时约在18:

20,且海南岛四面临海,可以看到图示日落景观。

老挝为内陆国,看不到海上日落。

巴西和智利位于西半球,此时处于上午,不可能看到日落。

答案:

A

6.该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海南岛游人如织

B.老挝处于一年中的旱季

C.智利中部温和多雨

D.美国已结束夏令时的使用

解析:

由太阳日落西北可知,太阳直射北半球,为北半球夏半年;11月至次年3月是海南岛的旅游旺季,而夏季天气炎热,游人相对较少;老挝属热带季风气候,夏半年为雨季;此季节为北半球夏半年,美国正使用夏令时;此季节智利所在的南半球为冬半年,智利中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

答案:

C

[2014·湖北八市联考]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适宜避寒区)示意图(单位:

℃),分析回答7~8题。

7.北半球适宜避寒带最窄处位于我国华南,大约仅为6~7个纬度,其形成原因是(  )

A.地形B.纬度

C.冬季风D.海陆位置

解析:

我国为季风气候,受冬季风影响,我国冬季1月平均气温低于世界同纬度地区,故北半球适宜避寒带在我国华南最窄。

答案:

C

8.北半球还有两个适宜避寒带较窄处在东经60度和东经90度附近,其形成因素是(  )

A.纬度B.冬季风

C.地形D.洋流

解析:

亚洲南部60°E与90°E附近,北面为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世界同纬度地区冬季平均气温较此处高,故C项正确。

答案:

C

[2014·湖北襄阳统测]读“某月近地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回答9~10题。

9.该月P、Q两区域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

A.Q风力较大B.P风力较大

C.风力相等D.无法比较

解析:

因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图中在相同的经度范围内,P区域的气压变化幅度小,风力小,而Q区域的气压变化幅度大,所以风力大。

故选A。

答案:

A

10.该季节R地的气候特征为(  )

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

解析:

读图中50°N气压的变化,在亚欧大陆上该季节为高压,所以判断为冬季,又根据R地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R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此季节的气候特点是低温少雨。

故选B。

答案:

B

[2014·甘肃白银高三模拟]下图为中央气象台2013年9月7日8时发布的亚欧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百帕),此时甲地昼夜温差较小,乙地昼夜温差较大。

读图,完成11~12题。

11.此时甲、乙两点之间的气压差值有可能是(  )

A.5百帕B.15百帕

C.25百帕D.30百帕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甲处为低压控制,乙处为高压控制。

甲地气压值位于1005百帕~1010百帕之间,乙地气压值位于1020百帕~1025百帕之间,故甲、乙两地之间的气压差值在10百帕~20百帕,故此时甲、乙两点之间的气压差值有可能是15百帕。

答案:

B

12.图示时刻(  )

A.L线东南侧降水较西北侧多

B.北京正值云雨天气

C.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晴朗

D.副极地低压带呈带状分布

解析:

图中L线为冷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L线西北侧)。

此时我国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受高压影响明显,天气晴朗。

副极地低压带位于60°N附近,此纬度在亚欧大陆上为高压,故此时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高压所切断。

答案:

C

[2014·河北保定高三模拟二]在寒冷的冬夜,裸露而松散的土地上,常常可以看到生长出千姿百态的地冰花(也称为“霜柱”),有时连成一片,宛似白菊盛开。

读图完成13~14题。

13.地冰花与霜的形成不同,原因是(  )

A.水汽来源不同B.风力大小不同

C.温度高低不同D.阴晴状况不同

解析:

注意理解题干材料“裸露而松散的土地上,……生长出千姿百态的地冰花”的地理含义。

当气温低于零度,风速较小,土层潮湿而松散,地表温度在零下1~2度,土下层有水汽不断向上蒸发时,是地冰花生长的有利条件,因为地表温度低于零度时,会使土壤缝隙向上蒸发的水汽产生凇结。

答案:

A

14.地冰花形成的天气条件是(  )

A.大风降温B.晴朗温暖

C.晴朗无风D.阴天下雪

解析:

大风、温暖、下雪天气均不利于地冰花形成。

答案:

C

[2014·合肥质检]下图是我国某河流下游日平均流量补给类型结构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5~16题。

15.中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描写区域景观的名句,下列诗句中,能描述图示河流所在地典型地理特征的是(  )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江里江外两面天,参天榕树盖半边

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解析:

该河流径流量小,应该位于西北地区。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描述的是我国新疆地区的景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述的是江南的景观;“江里江外两面天,参天榕树盖半边”描述的是华南地区的景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景观。

答案:

C

16.图示河流补给类型①②③④分别是(  )

A.浅层地下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

C.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雨水补给

D.雨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

解析:

①集中在春季,说明其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②集中在夏季,且有较大的波动性,说明其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应为雨水补给;③集中在夏季,补给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其是冰川融水补给;④补给量较稳定,为浅层地下水补给。

答案:

B

[2014·武昌调研]读某海域水温分布图,回答17~18题。

17.该海域可能位于(  )

A.北半球大陆东岸附近B.北半球大陆西岸附近

C.南半球大洋东岸附近D.南半球大洋西岸附近

解析:

由等温线数值北低南高可知,该海域位于北半球,由于该海域夏季表层水温最高不超过20℃,说明该海域应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同时等温线大致由低温区凸向高温区,说明此地有寒流由北向南流,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中,寒流应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附近。

答案:

A

18.下列不符合该海域的说法是(  )

A.长期是鱼群密集的场所

B.海雾出现频繁

C.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D.夏秋气旋活动频繁

解析:

该海域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因此不会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该海域一般为寒暖流交汇的地区,所以易形成渔场;寒流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流动,容易使沿途水汽凝结形成雾;该海域位于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夏秋季节气旋活动频繁。

答案:

C

[2014·山东济南模拟]图中甲海区曾是世界著名渔场,历史上产量非常丰富,甚至“供养了欧洲”。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鱼群减少,延续了500年的捕鱼业逐渐衰落。

读图完成19~20题。

19.与甲地渔场的形成相关性较弱的因素是(  )

A.夏季盛行偏南风B.位于河流入海口

C.位于洋流交汇处D.位于沿海大陆架

解析:

甲地为纽芬兰渔场(西北大西洋渔场),夏季盛行偏南风对该渔场形成没有明显关系。

答案:

A

20.历史上,导致该渔场“供养了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当地鱼类消费构成低B.欧洲市场广阔

C.捕捞技术发达D.距离欧洲较近

解析:

历史上该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而欧洲对渔产品需求量大,渔产品大量出口到欧洲。

答案:

B

[2014·山东淄博模拟]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区域,读图完成21~22题。

21.图中岩层从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  )

A.T1'T2'T3B.T2'T3'T1

C.T3'T1'T2D.T3'T2'T1

解析:

读图,根据图例可知,T1、T2、T3都是沉积岩,沉积岩层下面的是老岩层,根据图中的海拔高度判断,T1海拔最低,在下面形成的早,T2居中,T3形成最晚在最上面,所以A对。

B、C、D错。

答案:

A

22.甲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断裂下陷

B.背斜顶部受外力的侵蚀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

解析:

读图,图中岩层都是沉积岩,露出的是水平岩层,山谷中有河流存在,说明河谷是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C对。

外力作用包括流水、风力等,B错。

图中岩层没有措动、断裂下陷构造,A错。

冰川侵蚀形成的是U形谷,D错。

答案:

C

[2014·保定高三模拟二]沥清湖又叫彼奇湖,位于特立尼达岛西南部,这个湖没有一滴水,有的全是沥青,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产地。

下图为“沥青湖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沥青湖位于图中的(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解析:

分析图示地质结构,可知沥青湖中的沥青是由于沥青储集层中的沥青经断层向上溢出而形成的。

④处是沥青湖形成地带。

答案:

D

24.图示区域除沥青外,还蕴藏着丰富的(  )

A.煤炭资源B.油气资源

C.地下水资源D.有色金属资源

解析:

图示区域存在背斜地质构造,顶部有资源储集层,最可能存在石油、天然气。

背斜构造不利于储水。

图中没有出现煤炭、有色金属资源的地理信息。

答案:

B

[2014·江西南昌、鹰潭、宜春联考]现在有个网络流行词语叫“屌丝逆袭”,而在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有叫“河流的逆袭”。

河流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河流抢夺过来,使原来流入其它流域的河流改向流入切穿分水岭的河流,这种现象叫河流袭夺。

图一到图二为某河流袭夺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5~27题。

25.下列关于袭夺河与被夺河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①流量大的河流袭夺流量小的河流'②侵蚀力强的河流袭夺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③弯曲河道的河流袭夺平直河道的河流'④河谷地势较低的河流袭夺河谷地势高的河流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

河流袭夺的发生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侵蚀力强的河流向另一侧河流推进,从溯源侵蚀角度看,这样的河流河谷位置较低,溯源侵蚀强烈,使得地势高的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流向改道。

这样就完成了河流袭夺。

流量不是河流袭夺发生的关键,弯曲河道一般以沉积为主,侵蚀作用较差。

故②、④正确,C为正确选项。

答案:

C

26.图二中最终可能发育成为湖泊或者是沼泽的河段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图中甲、乙、丁三地位于河谷地带,河床坡度较大,不易发育成湖泊、沼泽。

丙地位于河流出山口的地势平坦地带,水流变缓,排水不畅,造成地表积水,易于形成湖泊或沼泽。

答案:

C

27.若该地位于36°纬度附近且观测发现,该地受季节性盛行西风影响,则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河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7月

B.该地山麓自然带可能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该地山麓可能为温带季风气候

D.大陆沿岸有暖流经过

解析:

若该地位于36°纬度附近且观测发现,该地受季节性盛行西风影响,可推测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区。

山麓地带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

B

[2014·山东泰安一模]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28~29题。

28.甲植被最可能是(  )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温带草原

解析:

由图形可知该地年均温约为15℃左右,年降水量在500mm~600mm之间,再加上图形下面的植被带分布特征(符合大陆西岸的植被分布特点),可判断甲地为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选项C正确。

答案:

C

29.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A.地形B.水分

C.土壤D.热量

解析:

图中自然带“苔原带-针叶林带-混交林带-阔叶林带-常绿林带-荒漠带”的分布特点可知符合大陆西岸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分布规律,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为热量。

选项D正确。

答案:

D

[2014·湖北武汉调研]阿尔泰山以西北-东南走向蜿蜒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边界。

1960年至2009年期间,中国阿尔泰山地区冰川普遍退缩。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30~31题。

30.下列关于此地冰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阿尔泰山地区冰川主要分布在2400~2600m区间

B.高海拔区冰川退缩快,低海拔区则慢

C.雪线附近的冰川退缩最为显著

D.所有海拔区间冰川面积均呈减少趋势

解析:

图中显示,1960年的冰川主要分布在2600~2800m,2009年的冰川主要分布在2800~3000m;2400~2600m和2600~2800m的冰川退缩快,其它海拔高度退缩慢;3200m以上的冰川没有减少;而雪线是冰川积雪的下限,所以冰川退缩最严重。

故选C项。

答案:

C

31.冰川朝向是指冰川面对的方向。

下列关于冰川面积与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朝北向冰川总面积大于朝南向冰川,因为北坡接受太阳辐射多,有利于冰川发育

B.正西方向冰川面积较其他方向变化最小,因受西风带影响大,降水丰沛

C.正南方向冰川面积较1960年略有减小,是由于近50年降水逐年减少

D.正东方向冰川面积变化较小,因其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解析:

北坡为阴坡,接受太阳辐射少;如近50年降水逐年减少,会使冰川面积有较大幅度减少;因该山深居内陆,不受夏季风影响;而正西方向冰川面积较其他方向变化最小,西侧无高大山地阻挡,能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沛。

故选B项。

答案:

B

[2014·重庆诊断测试三]下图表示某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⑤代表不同的自然带,完成32~33题。

32.该大陆是(  )

A.非洲大陆B.亚欧大陆

C.南美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

解析:

根据图中判断,此大陆经过20°S即为澳大利亚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西部沿海有高山植物分布,根据三大洲的地形特点,可判断为南美大陆。

答案:

C

33.自然带④对应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终年温和湿润

D.终年炎热干燥

解析:

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①-⑤分别是热带沙漠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低温多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故选B项。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