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3018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毕业论文.docx

《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毕业论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毕业论文.docx

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毕业论文

1.严格按照“数学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工作安排日程表”所确定的每个阶段任务进行相关工作。

2.毕业论文的选题及其所写内容必须符合自己所学专业。

3.定期向指导老师回报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共同商量提出解决的办法。

4.按时、按质和按量完成毕业论文并参加论文答辩。

应收

集的

资料

及主

要参

考文

参考文献:

[1]刘兼,黄翔.数学教育评价[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吕伟泉.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M].海口:

海南出版社,2006.

[3]陈振军.从“错误”中“顿悟”[J].数学教学研究,2007.

[4]徐丽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论[M].杭州市: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钱希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容易忽视的100个细节[M].宁波市:

宁波出版社,2008.

进度

安排

1.调研、收集资料务必于2013年12月25日前完成。

2.写作初稿务必于2013年5月15日前完成。

3.修改、定稿、打印务必于2013年6月5日前完成。

摘要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变化的又相对稳定的教学心理环境中进行,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对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首先在论述影响中学生数学课课堂心理环境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创设情景,激起学习热情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4个有效的改变中学生数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紧接着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去分析心理环境对中学数学的影响。

又从数学直觉概念和数学问题解决的心理去分析解决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心理环境问题进行解决及优化,最后从心理环境中的各种思维来决定问题解决的方法,为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与机会乃至服务。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素质教育个性发展;心理环节;课堂教学

ABSTRACT

Classroomactivitiesischangingtheteachingofpsychologyandrelativelystableenvironment,agoodpsychologicalenvironmentforteachinghasanimportantimpactonteachingandlearningactivities,thispaperdiscussestheimpactofhighschoolstudentsinmathclasscausepsychologicalenvironmentbasedontheanalysis,proposedtocreatearelaxedlearningatmosphere;creationofscenarios,sparkingenthusiasmforlearningaswellastoestablisha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otherfoureffectiveStudentschangingpsychologicalenvironmentofmathematicsteachingstrategiesdesignedtoimprovestudents'classroomlearningefficiency。

Followedfromtheperspectiveofteachingmathematicstoanalyzethepsychologicalimpactofenvironmentonmiddleschoolmathematics。

Andfrommathematicalintuitionandmathematicalproblemsolvingconceptstoanalyzethepsychologicalteachingofmathematicstosolvethepracticalproblemstosolveenvironmentalproblemsonthepsychologicalandoptimization,andfinallyfromthepsychologicalenvironmentinavarietyofproblem-solvingthinkingtodeterminewaystoenhancestudents'creativitythoughttoprovideagoodclassroomenvironmentandopportunitiesaswellasservices.

Keywords:

MiddleSchoolMathematics;teachingmethods;qualityeducation;personalitydevelopment;psychologicalaspects

(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引言

课堂教学活动都在一定的又相对变化的教学心理环境中进行,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对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中学学生目前数学学习的现状,加强中学学生数学学习的目的性教育、提高中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等诸多环节逐渐的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本文在论述影响中学数学课课堂心理环境的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创设情景,激起学习热情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4个有效的改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这一节中,就让我们去学习体会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心理环境。

一.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环境问题研究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数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数学教育无疑是最关键的环节。

在高中阶段,随着知识频繁的考试和高强度的解题训练,造就了较多学生的“失败者”心态,“一次赶不上趟,以后就次次都不行”,据此就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今后也就考不上大学,存在这种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

伴随着教学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学生们学习压力的增强,中学生们面临着日益增多、日益繁琐的学习任务,从而在中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心里抵抗情绪、叛逆等心理状态。

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个性品质的关注。

从现状看,学生一般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

普遍状况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愉快体验却大幅度下降。

为了减轻中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本课题从中学生学习的方法、心理状态的变化、心理障碍等分析入手,提出了创设良好的中学数学课堂环境,创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采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来改变学生的课堂消极心理状态,加强数学学习的目的性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达到中学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

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1]。

(二)国外有关研究概述

全美国教师协会研制的《教学心理环境》中提出几条基本理论:

1、公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渴望老师给予公平的待遇,对所有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高期望值。

2、评价评价应该支持重要的数学学习,体会学生的思维。

3、技术技术是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它影响被教的数学,而且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育措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充分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心理研究趋势,使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充分了解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学有所获,满足他们的成功感、成就感。

美国心理学家雷斯尼克认为,教学心理环境研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旨在把学生从初期状况转化为理想状况;二、心理障碍的排除;三干预性解决心理问题。

二.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心理环境

(一)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心理分析

1.从学习心理学看问题解决

从学习心理学角度来看,问题解决一般理解为一种认知操作过程或心理活动过程。

所谓问题解决指的是一系列有目的的指向认知操作过程,是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为目标定向的心理活动过程。

具体来说,问题解决是指人们面临新的问题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缺少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

问题解决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高级心理活动,其核心是思考与探索。

认知学家认为,问题解决有两种基本类型:

一是需要产生新的程序的问题解决,属于创造性问题解决;一是运用已知或现成程序的问题解决,是常规性问题解决。

数学中的问题解决一般属于创造性问题解决,不仅需要构建适当的程序达到问题的目标,而且更侧重于探索达到目标的过程。

学生问题解决的认知风格主要依从于问题解决的探索形式。

问题解决有两种探索形式:

试误式和顿悟式。

试误式是对头脑中出现的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进行尝试筛选,直至发现问题解决的合理途径。

顿悟式是在长期不懈地思考而又不得其解时,受某种情境或因素的启发,突然发现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或方式。

试误式侧重于“尝试求同”,顿悟式则侧重于“直觉感悟”。

对中学生而言,这两种形式都是问题解决不可缺少策略。

2数学问题解决心理过程

现代心理学探究表明,问题分为三种状态,即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的状态[3]。

问题解决就是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开始,寻求适当的途径和方法达到目的状态的过程。

因此,问题解决实质上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探索新情境中问题结果和达到问题的目的状态的过程。

以数学对象和数学课题为研究客体的问题解决叫做数学问题解决。

一般来说,数学问题解决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开始。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问题的刺激模式,即问题是以什么样的形态、方式组成和出现的,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个体试图达到某一目标;第二、个体与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它将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第三、能激起个体积极心理状态,即产生思考、探索和达到目标的心向,从而刺激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

因此,数学问题解决是从问题情境开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克服认知矛盾冲突,积极主动地寻求和达到问题结果的过程。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

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必须经过下列四个步骤,即理解问题、明确任务;拟定求解计划;实现求解计划;检验和回顾。

根据上述分析,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可用框图示如下:

以上关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讨论,数学问题解决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开始,要求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所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创造一种教学中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再经过教师启发和帮助,通过学生主动地分析、探索并自己去解决问题。

英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根普在其名著《数学学习心理学》中指出:

“逻辑推理所展现的只不过是数学产品,而不能告诉学习者这些结果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揭开、开展出来的。

它只教数学技巧,而不是数学思考”。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数学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的体验。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营造平等、开放、操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让学生在困惑、思考、探究、交流、比较、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亲身体会到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密切相连的。

要教会学生思考数学问题,一定要引导其经历结果是如何得到的过程,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二)数学直觉概念中的心理分析

简单的说,数学直觉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及其关系)的某种直接的领悟和洞察。

对于直觉作以下说明:

1直觉与直观、直感的区别

直观与直感都是以真实的事物为对象,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直接获得的感觉或感觉性质的界定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证明,只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感知。

而直觉的研究对象则是抽象的数学结构及其关系。

庞加莱说:

“直觉不必建立在感觉明白之上.感觉不久便会变的无能为力。

-

2直觉与逻辑的关系

一般来说,思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

长期以来人们刻意的把两者分离开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从来就不是割离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逻辑重于演绎,而直观重于分析,从侧重角度来看,此话不无道理,但侧重并不等于完全,数学逻辑中是否会有直觉成分?

一个数学证明可以分解为许多基本运算或许多“演绎推理元素”,一个成功的数学证明是这些基本运算或“演绎推理元素”的一个成功的组合,仿佛是一条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通道,一个个基本运算和“演绎推理元素”就是这条通道的一个个路段,当一个成功的证明摆在我们面前开始,逻辑可以帮助我们确信沿着这条路必定能顺利的到达目的地,但是逻辑却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些路径的选取与这样的组合可以构成一条通道。

事实上,出发不久就会遇上叉路口,也就是遇上了正确选择构成通道的路段的问题。

庞加莱认为,即使能复写出一个成功的数学证明,但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证明的一致性,……,这些元素安置的顺序比元素本身更加重要。

笛卡尔认为在数学推理中的每一步,直觉力都是不可缺少的。

就似我们平时打篮球,要靠球感一样,在快速运动中来不及去作逻辑判断,动作只是下意识的,而下意识的动作正是在平时训练产生的一种直觉。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由于把证明过程过分的严格化、程序化。

学生只是见到一具僵硬的逻辑外壳,直觉的光环被掩盖住了,而把成功往往归功于逻辑的功劳,对自己的直觉反而不觉得。

学生的内在潜能没有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得不到思维的真正乐趣。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约

的初中生学习了平面几何推理之后,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数学教育者的重视与反思[2]。

三.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心理的因素辨析

1.教师素养

首先,数学教师是思维的引导者,既熟知学科知识又能在解题的实践中流畅自如,在课堂上用数学语言,创设数学环境。

其次,数学教师是数学材料的呈现者,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第三,数学教师是问题的讲解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解答学生学习问题的引导者。

教师角色的变化对教师自身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既要掌握数学的结构系统,又要有较强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的能力培养以及实际应用能力,还要会使用和操作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并利用这些设备和手段为学生创设数学环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广泛的知识面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善于学习新东西,接受新观念,把握新动向,不仅应有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使用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改变教材管理方式,为学生提供能够自主处理的材料,和学生共同开发英语课程资源,作为教师还要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要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断变化的情况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处理好各种突发情况,要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情操,热爱自己的事业和学生,思考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从做事的角度上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2.师生关系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成功,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

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如:

矛盾心理——学生想学好但怕吃苦;害羞心理——怕老师提问,怕张口出错,怕同学和老师笑话;自卑心理——由于学习基础差,有个人智力和非智力的因素,即使努力了,成绩也没有提高,遭到他人嘲笑,形成自卑心理,上课没反应;逆反心理——由于缺乏家长和教师的关怀和了解,教师有时会片面评价学生,对学生心理造成创伤,学生就会抵触老师,反感数学学习;还有的学生自以为聪明,靠小聪明来学习,有点成绩就骄傲,有点难度就后退,对数学学习没有信心和恒心。

如果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使得师生关系融洽,能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对任课教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崇敬,古人云:

“亲其师而亲其道”。

教师应尊重学生自尊心,不讽刺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表扬和鼓励学生,帮助学生从心理上调整学习状态,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来推动教学成效[3]。

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进认知过程顺利进行,增强教学效果的“润滑剂”,而积极、愉快的情感互动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因此,教师调整、培养自己的教学情感,以快乐、真挚、丰富的情感贯穿于数学学习的课堂内外,创设出一个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形成健康人格,顺利进行教学任务活动,完成课程目标。

3.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就是教师通过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来优化课堂教学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的过程。

教师除了注意进行数学教学心理环境因素的有效研究,培养环境意识,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环境因素的需求,还应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去采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

在课堂上讲究:

提问策略、活动策略、教学策略和练习策略等。

如:

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小,思维形式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向,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

到了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

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就要有所变化,如:

每节课前的自主预习,在高中阶段可以依情况增加或改成小组讨论学习、定时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课外合作学习,让他们讲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世界杯、超女、环保、世博会、运动等,有时老师给学生提出定好的题目,有的放矢地讨论一些问题,如:

有多少种解题方法呢,谁能最快的解出这道题?

既引起学生兴趣又起到了教育作用。

在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可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情况,激发学生思维。

在初中阶段和基础较差的班级中,适合提一些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用提问方式比较多。

而在高中阶段,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基础知识提问时要增加创设性问题,以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增加特殊疑问句的句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同学或老师提出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古人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学生的特点教会学生怎样去预习、听讲、记笔记、复习等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利用时间。

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困难,使他们带着愉快的心境去学习[4]。

在教学方法上要因材施教,寓德于教,教师要细心研读教材,遵循数学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通过竞赛、游戏、小组合作表演等形式来寓教于乐,改变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方式,使学生主动进行交际,有条件还可借助其他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语音室、网络教学、移动多媒体等)使课堂内容更生动、更丰富,拓展了教材的内容。

总之,教师要感悟到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有法,教无定法”的真谛,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在教学步骤、教学技巧、教学活动都要根据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而变化。

另外,教室人文环境的创设也许要教师以创造性思维加以改造。

三.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学生实施科学文化知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很难奏效的。

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中学生心理环境问题的提出

从初中升入高中是学生经历的一个较大跨越,从基础知识点到纵深知识点也是一个较大的跨越,面对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同学,新的知识点,都会感到陌生,心理上都会有一些不适应,那我们如何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初三和高一数学衔接教学中,在新旧知识点的衔接中做好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新生之间、学习新知识点和旧知识点的心理与环境衔接,显得十分重要。

(二)心理环境现状调查问卷的设计说明

本次问卷主要针对初三毕业班进行设计的,共有

个问题,每个问题有

个选项,第一题,“你觉得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吗?

”,第三题“你听说过高中数学学习困难吗?

”是对初中学生学习数学自我效能感和对高中数学学习的信心的调查,第二题,“你认为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是对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归因分析,第四题“如果你听说过高中数学学习比较难,你有思想准备吗?

”和第五题“中考结束后,暑假你对将要升入高中的数学学习有什么计划吗?

”是对初中学生中考结束后,对高中数学学习的打算和安排,第六题和第七题“你初中毕业后对将来的高考有考虑吗?

”,“你认为数学学习有用吗?

”两道题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长期规划及其对学习数学的价值理解,第八、九两题“如果高中是全寄宿学校,你觉得很期待吗?

”“你觉得你是一个很快适应学习环境的人吗?

”这两道题是针对学生能否较快适应高中独立生活、独立学习调查,第十、十一题“除自己外,在你的数学学习中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谁?

”学生对新环境中人际关系的适应性调查,最后一题“你是否有过数学成绩退步较大的情形或数学成绩比较差,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本题主要是对学生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原因进行调查。

(三)问卷数据分析现状

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

份,收回有效问卷

份,将数据汇总如下:

调查目的

统计结果一

统计结果二

初中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

比较难258占53.75%

比较容易222占46.25%

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自己不努力318占66.25%

老师、家长、其它占33.75%

认为高中数学难学

同意的318占66.25

认为不难的136占28.3%

对高中数学学习是否有思想准备

有思想准备的275占57.29%

没有或高一再说占20542.7%

中考结束对高中知识的预学

有预学计划的281占58.54%

没考虑或其它199占41.46%

初中毕业对高考的考虑

有考虑的209占43.5%

没考虑或其它271占57.5%

认为数学学习的用处

有用280占58.3%

没有用或没考虑200占41.7%

高中寄宿学校的看法

很期待215占44.8%

喜欢走读或其它占265占55.2%

能否适应新环境

能适应189占39.37%

不太适应和其他291占60.73%

在数学学习中对自己帮助最大

老师264占55%

同学、家长、其他占216占45%

自己数学成绩退步原因

学习情绪化218占45.4%

对新环境不适应、家庭占26254.6%

有以上数据分析,可得到中学生心理现状如下:

1、初中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缺乏一定自信心

从初中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上看,初中数学比较难和比较容易的比例差为7.25%,但是对高中数学感到畏难和不太难的比例差别为37.95%,因此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从而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显得信心不足,这样将会严重影响升入高中后开始的学习状态。

造成这样的原因:

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少、相对简单、偏向于感性思维,反复练习时间较长,同时中考的难度相对要简单的多,而高中数学知识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且高考的难度要比中考大的多,这样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无形增加了很大压力,从而对他们进入高中的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造成一定影响。

但对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大部分能够认为是自己不努力造成的,说明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归因能力。

2、中考结束后对高中数学进行预学的比例偏低,对高中三年学习缺乏一定规划

从问卷4、5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