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气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2833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的气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前儿童的气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前儿童的气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前儿童的气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前儿童的气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的气质.docx

《学前儿童的气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的气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的气质.docx

学前儿童的气质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气质

学前儿童的个性远还没有形成,但个性系统中的若干因素已经有所发展,我们将在本节中阐述学前儿童的气质、自我意识、性格等个性的因素及发展特点,并阐述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一、气质的类型

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如言语速度、思维速度等)、强度(如情绪体验强弱等)、稳定性(如注意集中的时间长短)和指向性(如内向或外向)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组合。

气质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色彩,不同气质的人其行为特点、言语速度、情绪类型、思维习惯、交往风格、性格特征都有各自明显的特色。

这些特色反映在他的所有心理活动中,并直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对气质类型的划分一直影响至今。

他认为个体内有四种体液,其分布多寡构成人的气质差异:

有的人激动,如发怒,不可抑制,是由于黄胆汁过多,这种人称为“胆汁质”;有人热情,活泼好动,是由于血液过多,被称为“多血质”;另一些人敏感、抑郁,是由于黑胆汁过多,被称为“抑郁质”;还有一些人冷静、沉稳,是由于黏液过多,被称为“黏液质”。

虽然,希波克拉底用体液来解释气质成因有点儿缺乏根据,但他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却比较切合实际。

心理学至今一直沿用这一分类。

 

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点。

它们在条件反射形成或改变时得到表现。

由于在个体身上在各种不同组合,从而产生了各种神经活动类型。

其中最典型的有四种。

 

(1)强而不平衡型。

兴奋占优势,条件反射形成比消退来得更快,易兴奋、易怒而难以抑制,又叫兴奋型。

(2)强、平衡而且灵活型。

条件反射形成或改变均迅速,且动作灵敏,又叫活泼型。

(3)强、平衡而不灵活型。

条件反射容易形成而难以改变,庄重、迟缓而有惰性,又叫安静型。

(4)弱型。

兴奋与抑制都很弱,感受性高,难以承受强刺激,胆小而显神经质。

这四种神经活动类型,恰恰与希波克拉底所划分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见表2-5)。

 

表2-5气质类型对照表

 

神经系统的特性和类型

气质

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组合类型

气质类型

主要心理特征

不平衡(兴奋占优势)

 

兴奋型

胆汁质

容易兴奋,难以抑制,不易约束

平衡

灵活

活泼型

多血质

反应敏捷,活泼好动,情绪外显

 

不灵活

安静型

黏液质

安静沉稳,反应迟缓,情感含蓄

不平衡(抑制占优势)

 

抑郁型

抑郁质

对事敏感,体验深刻,孤僻畏缩

 

由于气质与神经系统的先天或遗传特征有关,因此,通常认为气质类型是相对稳定的,不容易改变。

环境可能会掩蔽气质的特性,但并没有改变气质。

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都能以自己特有的动力特征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婴儿的气质类型

 

(一)托马斯的气质分类

托马斯(A.Thomas)根据活跃水平等九个维度(见表2-6)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照看型、难以照看型和缓慢发动型三类。

表2-6气质的主要维度

名称

表现

活动水平

在睡眠、饮食、玩耍、穿衣等方面身体活动的数量

规律性

机体的功能性,在睡眠、饮食、排便等方面

常规变化适应性

以社会要求的方式调整最初反应的难易性

对新情境的反应

对新刺激、食物、地点、人、玩具或玩法的最初反应

感觉阈限水平

产生一个反应需要的外部刺激量

反应强度

反应的能量内容,不考虑反应质量

积极或消极情境

高兴或不高兴行为的数量

注意分散度

外部刺激(声音、玩具)干扰正在进行活动的有效性

坚持性和注意广度

在有或没有外部障碍的条件下,某种具体活动的保持时间

 

[英]艾克森著,闫巩固译:

《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65页。

 

容易照看型的婴儿生理节律有规律,比较活跃,容易适应环境,如容易接近陌生人,容易接受新的食物,容易接受安慰等;情绪比较积极、稳定、友好、愉快,喜悦的情绪占主导;求知欲强,在活动中比较专注,不易分心;爱游戏,容易得到成人的关爱。

这类气质的婴儿占研究样本的40%。

难以照看型的婴儿生理节律混乱,睡眠、饮食及排便等机能缺乏规律性;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爱吵闹,不容易接受成人的安慰,对新环境不容易适应,表现为易退缩和易激动;主导情绪消极,紧张,焦虑强烈;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容易分心;难以与成人合作,与成人关系不密切。

在研究样本中这类婴儿占10%。

缓慢发动型的婴儿不活跃,情绪比较消极,表现较为安静和退缩,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比较温和和低调,对新环境的适应比较慢,通过抚爱和教育能逐步适应新环境。

这类婴儿占15%。

除了以上三类气质外,还有35%的婴儿属于混合型气质。

属于难以照看型气质的婴儿,如果家长照料态度不当,容易发生心理问题,易形成不安全依恋(见第三编“交往中的学前儿童心理”)。

进入学校后,大多数这类气质的儿童会发生更多的适应问题。

而且,这类儿童在幼儿期和童年期表现为焦虑退缩,或有较多的侵犯性行为。

对具有缓慢发动型气质的婴儿只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耐心,通常不会发生心理问题。

但如果家长对他们缺乏应有的敏感和关心,如漠视、粗暴等,他们也容易形成不安全依恋。

而且进入学校后,与同龄人相比,显得有些适应困难,如表现出焦虑不安等。

(二)卡根的气质分类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卡根受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启发,以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为研究儿童气质的指标,提出了儿童气质研究的新思路。

卡根这样描述行为抑制性和非抑制性的儿童:

在面对一个不熟悉的人、物或情境的最初几分钟内,意识要对闯入的信息进行理解。

这时个体处在“对不熟悉事物的不确定”心理状态。

个体以不同的方式对不确定作出反应。

面对陌生情境的最初10~15分钟内,有的儿童非常敏感,中断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退回到熟人身边,或离开不熟悉事件发生的地点。

如果这类敏感、退缩、胆怯是稳定的行为特征,那么这类儿童称为行为抑制性儿童。

另一类儿童面对不熟悉的事物或人时,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没有明显改变,甚至可能会主动接近不熟悉事件。

如果这类不怕生、善交往、主动接近陌生环境的行为稳定地发生,那么这类儿童则属行为非抑制性儿童。

行为抑制性儿童的主导特征是拘束克制、谨慎小心、温和谦让、行为抑制,经常有高度情绪性和低度社交性。

行为非抑制性表现为活泼愉快、无拘无束、精力旺盛、冲动性强。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把行为抑制性儿童称为胆小的孩子,把行为非抑制性儿童称为胆大的孩子。

如果不熟悉事件是一种新事物或环境的改变,行为抑制性儿童就被称为敏感的孩子,行为非抑制性儿童则被称为适应的孩子。

如果不熟悉的是一群人或一个人,行为抑制性儿童被称为害羞的孩子,行为非抑制性儿童则被称为好交往的孩子。

卡根发现,4个月的婴儿中有20%对新异刺激容易表现不安,有40%对新异刺激表现坦然,还有30%要再大一些才表现出稳定的气质类型。

卡根在对儿童行为抑制性纵向研究中发现,非抑制行为的保持好于抑制行为的保持。

在儿童出生的21~31个月期间,由行为抑制性向行为非抑制性的转变比相反方向转变的人数要多。

卡根认为,气质是生物性因素,但它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

神经系统活动特征随神经系统成熟过程有重组现象。

儿童的行为具有受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能性。

相关的研究表明,双亲是支配型的儿童表现得较顺从、腼腆、被动、缺乏自信心。

如果母亲过于严厉,孩子就会表现得幼稚、依赖、被动、胆怯。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儿童对新异事件的抑制或探索反应一般都发生在与抚养者(通常是母亲)相互作用的背景中。

当儿童处于一个新环境中,或面对一个陌生人时,母亲常会利用各种社会化策略去影响儿童的行为,鼓励孩子探索新环境,对陌生人作积极的反应。

这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母亲的心理问题与儿童的行为抑制有关。

易于焦虑和抑郁的母亲,其子女的行为抑制性比例明显高于母亲正常组的儿童。

 

研究发现,正常儿童的母亲认为孩子的社会技能主要来自他们自身的社会经验,其次是观察学习。

她们相信孩子能通过自我调整习得社会能力,因而她们很少使用支配式教育。

如果孩子表现出社会退缩,这些母亲往往把行为原因归因于孩子暂时的内部状态,如态度或疲劳,因而用更积极、更关心、更有信心的态度矫正孩子的退缩行为。

而退缩型儿童的母亲习惯于采用支配性方法教给孩子社会技能,把孩子的行为归因于儿童的天性,对孩子的退缩行为表现出生气、失望、难堪、内疚,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缺乏容忍和自控的能力。

在影响儿童气质的因素中,父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孩子的种种性别角色行为与父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此外,父亲对孩子的成就动机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有成就者一般与父亲的关系较密切;成就较低者与父亲的关系较疏远。

孩子在校学习成绩、社会能力也与父子关系有关。

父子关系比较冷淡的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的成绩较低,在人际关系中有不安全感,自尊心较低,常表现为焦虑不安,不容易与他人友好相处。

儿童在婴儿期与父亲建立一种积极的亲密关系,对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父亲在儿童教育中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

 

儿童的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具有文化差异。

卡根的一项比较研究发现,华裔儿童在婴儿期和向儿童期过渡的期间,行为抑制性比白人儿童强烈。

在实验中,华裔儿童的言语和笑都比白人儿童少。

在与母亲分离时,华裔儿童哭得更厉害。

在陌生情景中,华裔儿童接近母亲的时间比白人儿童长。

华裔母亲认为自己孩子的最明显特征是胆小和害怕,而白人母亲更倾向于认为健谈、幽默感、主动表达情感是自己孩子的明显特征。

在加工不熟悉的视觉、听觉信息时,华裔儿童的心率比白人儿童更稳定。

 

在另一项研究(Chen,etal.,1998)中发现,中国家长认为行为抑制是儿童个性的积极方面,而加拿大家长并不这么认为。

中国儿童行为抑制的百分比远远高于加拿大儿童。

研究者认为,文化信念支持或改变儿童的原始气质成分。

总的说来,儿童的气质成分在文化和环境影响下,可能会有所变化。

 

婴儿的行为抑制性是遗传与环境经过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产物。

行为抑制性儿童所引发的父母反应方式与行为非抑制性儿童所引发的有所不同。

父母对极端的抑制和非抑制儿童的忍受力不同,父母对儿童气质特征程度的知觉和父母的自我理想是否一致,都会影响父母与儿童的相互作用。

社会文化的差异也影响着气质,最终影响到儿童的行为特点。

婴儿的气质类型早期形成后,对儿童的情绪类型和行为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婴儿气质对个体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三、婴儿气质与行为预测

 

(一)婴儿气质与认知

 

我们已经知道,对于心理现象来说,气质本身是中性的。

气质决定着儿童各种正常行为的表达方式,无所谓好与坏。

但每一类气质对于环境因素都有易接受性和易损伤性两面,表现为某一类型的气质对某一心理过程较为占优势,但对另一心理过程并不占优势。

例如,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1996)研究表明,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的记忆优势。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弱型的人对数量多、难度大的实际材料记忆效果好;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强型的人对无意义音节记忆效果较好。

在动作记忆方面,对于不太复杂的任务,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弱型的人比强型的人记忆好,而对于复杂的任务,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强型的人比弱型的人记忆要好。

 

心理学家们从不同的维度研究气质,以便对儿童以后行为特点进行预测。

有人运用托马斯的三类型划分,发现从总体上讲,难以照看型气质的儿童和缓慢发动型气质的儿童比容易照看型气质的儿童的学习成绩差一些。

影响学业成绩的气质消极特征主要是注意力高度分散,及高活动性、趋向性弱、适应性差。

这些消极特征明显的小学生在小学低年级的新闻阅读和数学两项标准化测验中所得的等级和分类较低,两者呈正相关。

 

一些气质可能比另一些气质更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

如专注、持久、适应性强的儿童可能比缺乏这些特征的儿童在课堂上表现更好。

那些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心的儿童可能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对新学习环境的适应时间过长可能会引发其他适应困难,导致学业困难。

 

(二)婴儿气质与社会行为

 

也有学者从行为连续性的角度研究基于气质的行为预测(J.Kagan,etal.,1984;N.Fox,1996)。

连续性分同型连续性和异型连续性两类。

同型连续性指相同行为或相同属性表现在时间上的连续。

如,根据某个婴儿对新异刺激的害怕反应,预测儿童晚期在这个儿童身上会出现的对新异刺激害怕反应的模型。

异型连续性指的是基因等潜在特性的连续,而不管表现型的变化。

异型连续性强调的是具有共同潜在基础的早期行为与后期行为是否符合儿童相应的年龄阶段,而不强调早期和晚期的某些具体行为的相同或相似。

卡根认为,在婴儿身上更容易找到异型连续性,而在成人生活中更容易找到同型连续性。

因为在生命的第一年,婴儿在运动、认知、语言等领域内经历了大幅度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量的增加,更体现在质的变化,每一个方面都表达着他们的气质倾向,因而异型连续性是主要形式。

根据这样的观点,研究者选择了三组婴儿:

第一组婴儿具有高神经运动反应和高负性情绪反应;第二组婴儿具有高神经运动反应和高积极情绪反应;第三组婴儿对新异刺激无明显反应,作为对照组。

研究者发现,在生命的头4年中,儿童的行为与4个月时的气质具有连续性。

具体地说,在第一组44个高负性情绪的4个月婴儿中,有12个在随后的4年里被认定为连续的社会退缩。

而在31个高水平的积极反应的婴儿中,仅有1人被认定为连续的社会退缩。

在第三组中,作为对照的39名婴儿,有4人表现出社会退缩。

在第二组32名高积极反应组婴儿中,有15人在前4年中被认定为连续地充满活力,而在高消极反应组中的23名儿童中,只有4人符合连续地充满活力的标准。

那些具有高神经运动反应、积极反应的4个月婴儿中,在14、24和48个月时在对新异刺激的探究、不怕新异刺激和善交际的表现上具有连续性。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组的连续性尤为明显。

其原因可能是这一组代表着更“纯”的气质。

卡根还发现,4个月的婴儿若是爱哭、闹脾气,见到鲜艳的、晃动的玩具或嗅到酒精棉球作出很强的肌肉运动反应──四肢挥踢、背部后挺,进入幼儿园后较容易变为胆怯退缩的孩子。

4个月大而烦躁不安的婴儿,如果对上述刺激没有明显的肢体反应,则不会变为压抑的孩子。

4个月大且有显著肢体反应,但不是易躁怒,而是比较爱笑、咿呀发声的婴儿,较易发展成胆大的孩子。

早期肌肉运动反应与日后性情胆怯有关,根源在于抑制型的婴儿脑部杏仁核的激活阈限低。

在大脑皮层成熟之前,杏仁核控制肌肉运动反应和爱哭的特性,在大脑皮层成熟并接管肌肉运动反应的控制机能后,杏仁核易激活表现为易胆怯。

因此,气质导致的行为连续性是有生理基础的。

对于极端的气质类型,儿童行为的连续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难以照看型气质是研究者特别关注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类儿童在不利的环境下发生各种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较其他儿童大。

而且这类气质与攻击行为以及非攻击性的反社会行为有关。

还有人认为,儿童期有难以照看型气质特征以及有过行为问题的个体,成年期可能会出现药物滥用。

还有人认为,婴儿的气质可预测儿童今后的肥胖和其他行为,如饮食紊乱等。

 

需要指出的是,气质类型本身并不会造成今后的行为障碍。

当儿童的气质与外界环境协调一致时,即当儿童处于调节良好的状态时,儿童将得到正常的发展。

而当儿童的气质与环境不能协调时,就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如果一个婴儿具有难以照看型气质,而他的母亲并没有认识到他的气质特点,反而运用不良的教养方式(如不敏感,甚至拒绝),那么,母亲期望与婴儿行为之间产生不协调,关系难以达到融洽,儿童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心理发展受到挫折,最终就会出现行为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气质行为连续性的影响是一个宏观层面上的问题,即在总体上,有20%~25%的婴儿由于气质类型的极端性,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儿童,其行为前后是否连续关键要看他所处的环境因素、他所面临的家长和教师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以及他对环境因素所作出的反应。

如果脱离这一点,单纯从早期特征去预测将来的性格特征,就带有很大的风险。

 

气质理论还告诉我们另外一个真理,那就是对于儿童的非抑制行为要加以必要的指导和限制,这同样也包含在成人对儿童教养的“敏感性”之中。

也就是说,成人(包括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所有从事早期教育的人)应该把关爱、指导和限制巧妙地结合起来,为儿童的成长营造一个与文化和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活条件。

因此,在早期的教养和教育中,根据儿童的气质类型,制订相应策略,增加亲子和师幼间的适应性,是十分必要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