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备课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2727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备课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四年级数学备课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四年级数学备课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四年级数学备课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四年级数学备课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备课笔记.docx

《四年级数学备课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备课笔记.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备课笔记.docx

四年级数学备课笔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本期所教的四年级,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

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是: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简便计算、小数意义的理解是难点。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结合课题,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六、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的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

各部分教学内容根据本班具体情况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四则运算......................(6课时)

(二)、位置与方向.....................(4课时)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

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

3.简便计算..........................4课时

营养午餐.........................1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

2.图形的拼组..........................2课时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七)、统计...............................(4课时)

(八)、数学广角...............................(4课时)

小管家..................................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3(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愉快、短暂的寒假生活结束了,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吗?

二、指导提问

课件出示书本情境图

师: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这副图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1)学生汇报冰天雪地里的数学知识。

2)教师将信息呈现:

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3)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

你还能挖掘出哪些数学知识呢?

小组汇报:

如果学生还难于发现问题可出示例3、例4的情景图,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归纳概括

师:

怎样提出数学问题?

(1)读懂意思

(2)提取信息

(3)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4例1、例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准确率。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课件演示)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

每个区有多少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课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

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

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课件)。

A加减混合。

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完成“做一做”1、2题

三、小结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2、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根据学生的汇报选择性地板书。

运算顺序让学生进行概括。

四、作业

P8/第1—4题

附: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P10例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

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附: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运算顺序: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

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1)P12做一做第1、2题

(2)P14第4题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15第2、3、5、6、7题

 

附: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三)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教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记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顺序,即先括号内,后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单一加减或单一乘除要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或者说是误解应值得注意。

(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现在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该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就会这样=9+12-6把先算的括号写在前面,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30+12-15,打乱运算的顺序。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算12÷3×2写成=12÷6=2,计算12-3+6就写成=12-9=3。

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在前就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在平时的训练上就要多注重这方面的练习。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P13例6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3)0×78=

(4)154-0=(5)0÷23=(6)128-128=

(7)0÷76=(8)235+0=(9)99-0=

(10)49-49=(11)0+319=(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

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

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

0不能做除数。

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附: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不能做除数。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17、18及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以及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同学们,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项风摩欧洲各国,在我国也正在兴起的体育运动,这是一项什么运动呢?

请同学门观看短片,从短片中寻找答案。

(课件播放关于定向运动短片)

师:

短片中介绍了一项什么运动呢?

(定向运动)通过短片介绍,你对定向运动有了哪些了解?

(定向运动就是根据地图指示,选择最佳的路线,找到目的地。

师:

要参加定向运动还需要具备一些本领,你们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必须会看地图,识别方向。

师归纳:

我们必须具备识图的本领,从图上找到每个目的地的位置与方向。

(板书课题)

师:

像这样智力与体力并存的运动,你们喜欢吗?

下面我们就共同挑战一次公园定向越野赛。

(二)自主探究

1.了解公园定向运动图。

(课件出示P17页公园定向图)

师:

从这张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指导学生看图)

师:

这次公园定向越野赛第一赛段是从起点到1号点,那我们如何去找1号点呢?

2.探索1号点位置。

师:

只知道向东北方向走,能又快又准的找到1号点吗?

(课件演示)

师:

那怎样才能准确的找到1号点,在起点的什么方向?

小组讨论

师:

哪个组有办法呢?

我们量出这个角是30,说明1号点在起点东偏北30的方向。

师:

集体的力量真是伟大,1号点的位置还有说法吗?

(在起点北偏东60°的方向)

师:

现在有两种不同的说法,通常我们要从角度比较小的这个方向说,那该怎么说比较合适呢?

估一估,1号点距离起点有多远?

(大约1000米。

师:

请你描述出1号点在起点的什么位置?

(1号点在起点东偏北30的方向,大约要走1000米。

师:

我们从哪几个方向确定1号点位置?

(距离和方向。

3.实践探究

师:

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找准方向呢?

(用指南针。

师:

根据指南针,指一指教室的东、南、西、北。

师:

找出东偏北30的方向。

(让学生动手指一指)

师:

朝东偏北30的方向选择最近的路线,一定能很快的找到1号点。

(三)课堂练习

1.图上练习

师:

到学校周围参观,请同学们做小导游。

(出示图)请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地方。

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实践活动

师:

大家喜欢玩拼图游戏吗?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在每个组要求的观察点,根据提示,找出每个组的拼图。

生开始活动,完成校园拼图。

师:

我们每天在学校能学到很多的知识,下课以后,同学们就可以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以校门口为观察点,测出学校各建筑物的具体位置。

我相信,小组的力量,一定会让大家更出色的完成这项实践活动。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且通过第一学段学习,已经能根据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

1.情境中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必须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新课引入环节,通过短片介绍,结合课前学生的调查,使学生对“定向运动”有了初步了解,带着浓厚的兴趣共同“经历”这样一次运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主动进行探究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思维水平。

2.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现代倡导的学习方法。

当学生遇到问题“如何确定1号点的位置”后,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年龄特点,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在恰当时机进行适当的引导,在加上多媒体课件的帮助,同学门很快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量出具体角度”,然后把自己想法进行实践。

引出距离时,在学生“估”的过程中,找准从起点到1号点的距离。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我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从确定方向和确定距离两个方面,分层引导,让四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快、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如何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3.在活动中培养能力

在学生能根据地形图确定1号点的具体位置后,为了使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体验,我在此引入指南针,引导学生根据指南针在现实生活中找准东偏北30°的方向,这样使探究的知识更充实、更具有现实性,也使学生正确掌握了确定方向的能力。

另外,在最后的拼图环节中,让学生根据指示的方向和距离找出拼图卡,是学生多种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也很好的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注重了“图”和“现实”的很好的融洽,使我们的教学不在是“纸上谈兵”,而且显得“有血有肉”,使整个课堂呈现出新课堂的魅力。

 

(第二课时)绘制平面示意图

教学内容:

P19页、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2、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3、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概括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位置,并通过班内集体展示和交流各种绘制方式,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位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本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平面示意图)

要求:

合作看、绘图。

(1)停车场在广场的方向,距离大约是米。

小红家在广场的偏方向,距离大约是米。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

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

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

学校中有哪些建筑?

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

出示数据:

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

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

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

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

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

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

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

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

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分工,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

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

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

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

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练习:

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2、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

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板书设计

在平面上确定位置与方向的关键

(1)确定好观测点及单位长度;

(2)方向要找准;

(3)线段上每一段的长度要与图例中的单位长度统一。

 

(第三课时)看地图

教学内容:

P22页例3、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4、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

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本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书上插图

小组讨论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

(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讨论结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