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沉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2627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7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贵的沉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可贵的沉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可贵的沉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可贵的沉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可贵的沉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贵的沉默.docx

《可贵的沉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贵的沉默.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贵的沉默.docx

可贵的沉默

1《荷叶圆圆》说课稿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夏天”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它语句优美,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

文章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四个小伙伴的语言展现了荷叶的美以及荷叶给他们带来的惬意和喜悦,通篇洋溢着童真、童趣,不仅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像,更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感受夏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条理清晰。

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6个要求规范书写的熟字,再次充实着学生的识字量,课后“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的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重视。

针对课文的这些特点,我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这样的定位: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2、语感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给小朋友也带来了欢乐。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我有如下设想: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

我以一个伙伴的身份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一、根据我所执教的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极强好奇心的特点,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我首先在黑板上画荷叶的简笔画激情导入新课:

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的音符。

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

以看优美的画面,听老师激情导语的方式引入新课,学生会初步感受到美,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

二、在良好的氛围铺垫下,我顺利的展开教学的第二环节: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所以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遍课文,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弄清文意,明确有几个小伙伴和荷叶交上了朋友,他们分别把荷叶当作了什么?

这样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更利于自主阅读的顺利开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将课文完整自由读通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读后评价,及时激励,学生们声情并茂,感悟得更加深入了。

三、自主阅读的实施为第三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那就是通过角色表演进一步积累语言,内化语言。

学生在第二环节的自读自悟中充分欣赏了美,体验了美,分角色表演则为他们展示美提供了平台。

老师边出示头饰边启发说:

老师这里有4顶帽子,它们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小伙伴。

谁愿意戴上它,来与圆圆的荷叶交个朋友?

孩子们踊跃的戴上头饰,或扮演稚嫩的水滴和荷叶说着悄悄话,或扮演欢乐的鱼儿同荷叶捉着迷藏。

在不同角色的表演中,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荷叶的清凉和夏天的乐趣,同时,通过情境再现又将书中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形成一定的积累,为日后的说和写提供源泉。

四、我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延伸,激发兴趣,提高说话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思索的机会,引发他们想像:

“荷叶除了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带来了快乐,还会给哪些小伙伴带来快乐?

它们又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

”。

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和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本节课这四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上轻轻松松就实现了从对语言的感悟到对语言的积累,再到对语言的运用的全过程,相信学生会在这样的课堂上的收获。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教学设计

厦门市集美区英贤学校  廖步松

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是顺序,依次写了洲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

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字其中9个。

正确读字浙江、森郁、聚集、合适、昏暗、稍微、额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通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4、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三、教学设想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教材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文法。

在专教法上,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法上,发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不定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代替我们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激发的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四、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去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畅游了气势宏伟的三峡,欣赏了宽广美丽的大草原,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

问:

你们当中有谁去过或谁了解呢?

老师:

好的刚才同学都说了很多,让我们跟导游一起去看看这地方道底是怎么样的?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流游记是叶圣陶才老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蝗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浏览路线,画一张浏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

作者昌按照:

金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

这段交待了什么?

(浏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师:

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

特点——各色白色粉红色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

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变浓了。

作者说:

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的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

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

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挂图,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特色的、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

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

听溪流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③小结:

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的景色。

那么我们要不要爱护呢?

看看你们该什么做呢?

(爱护环境、保护旅游资源)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一、介绍说课的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20课《纸船和风筝》,是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二、教材解读:

(一)文本解读:

《纸船和风筝》讲的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故事讲了小松鼠和小熊因为纸船和风筝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又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吵架,最后两人互相体谅,互相宽容,又和好如初。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

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学习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对于这样一篇文章,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通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从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

另外本篇文章有两大特色:

首先这是一篇童话色彩浓郁的文章,生动有趣的场景和通俗浅显的语言易于让学生走入文本,理解文本。

其次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如:

“祝你快乐”!

“祝你幸福”!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通过对此类语言的学习,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更好地沟通。

(二)、文章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五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写的。

从识字五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

本篇课文是本组教材中的第四篇课文,通过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的基础上能更好地与人沟通。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这8个要认识的生字是:

坏、松、扎、抓、祝、福、句、幸。

会写8个字,这8个要会写的生字是:

坏、松、扎、抓、祝、福、句、幸。

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之情。

3、抓住“松鼠高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

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二)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这8个要认识的生字是:

坏、松、扎、抓、祝、福、句、幸。

会写8个字,这8个要会写的生字是:

坏、松、扎、抓、祝、福、句、幸。

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

教学难点:

抓住“松鼠高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

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五、设计理念:

1、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2、为学生创设多种语文实践的机会,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美性服务。

六、教学设计:

(一)、实物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1、教师一手拿折好的纸船,一手拿着风筝:

“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贴实物纸船和风筝。

2、板书课题:

20.纸船和风筝

3、指导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纸船和风筝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构建一个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探知欲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读生字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在游戏中巩固生字,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后你读懂了些什么?

(三)、读文识词,通读理解。

1、学习1—6自然段

(1)自读1—6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说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为了好朋友?

(2)指名交流。

师随机板书:

快乐、幸福

(3)指导朗读“祝你快乐”!

“祝你幸福”!

当小松鼠和小熊在纸船和风筝上写上这两句话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呢?

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吗?

(4)指名读,小老师读,齐读。

(5)齐读1—6自然段。

2、学习7—11自然段

(1)自由读7—11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

(2)指名交流,随机板书:

飘荡、漂流,分别写在纸船和风筝的实物下方。

(3)联系实物,比较识字“飘、漂”,你是怎么记这两个字的?

(4)用“飘荡、漂流”造句。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实物,联系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区分同音字“飘、漂”的形和义,并且力求做到识用结合,用“飘荡、漂流”造句。

(5)指导朗读,读出小松鼠和小熊难过得心情。

师:

小松鼠和小熊为了一点小事吵架,心情一定很——

生:

难过、伤心。

板书:

难过

谁能读出小松鼠和小熊现在的心情?

(6)指名读,齐读。

(7)最后他们和好了吗?

他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指名读,小组读。

(8)齐读7—11自然段。

(四)、解决难点,深入理解。

1、指名读11节,既然小熊愿意和小松鼠和好,小松鼠应该很高兴,为什么还要哭呢?

而且是高兴得哭了,他又在高兴什么,哭什么呢?

(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这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可能会多样化,也许小松鼠是在为小熊又愿意和它做好朋友了而高兴,也许它是在为自己首先和小松鼠和好而高兴,也许它是因为害怕小熊还愿不愿意和它做好朋友而哭泣,也许它在是担心小船会不会顺利被小熊收到而哭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

2、让我们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齐读11节。

3、如果你是小松鼠,现在你会在纸船里写点什么呢?

生试写1到2句话。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内心的童心童趣被激活了,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感受,适时地设计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既是对文本的补白,又是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平台。

4、汇报交流。

5、齐读课文

(五)、巩固生字词

1、指导学生把词卡贴在黑板的大树上,摘下来领读、齐读。

2、开火车读。

3、指名读。

【把词卡贴在黑板的大树上,摘下来领读、齐读,在读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

(六)、指导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

2、小组合作,互相评价。

在生字中找你认为写得好的字,冲它笑一笑,或再高兴地读一遍。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

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

(七)、作业:

1、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好朋友听,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的心意。

(把学到的故事讲给身边的好友听,这也是对语言运用的绝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会得到同步的发展,给学生创设了语文实践的机会。

2、每篇积累

让学生从本课中找到喜欢的词句,并记住它。

【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每一课都让学生去发现好词、好句,并记住,既可以在日积月累中学到丰富的语文知识,又能让学生养成时时积累、事事积累的好习惯。

(八)、板书设计

20、纸船和风筝

快乐幸福纸船和风筝实物

飘荡漂流

难过

高兴得哭了

设计理由:

板书上的这几个词,是贯穿全文的关键词,把小熊和小松鼠心情变化过程清楚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很快能理清文章脉络,放在黑板上学生反复识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九)、教学特色

1、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充分利用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现有的实物进行识字,并且力求识用结合。

如在教学“飘荡、漂流”时,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实物,联系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区分同音字“飘、漂”的形,从而理解词义,并且力求做到识用结合,用“飘荡、漂流”造句。

学过的字要力求在阅读和写话中经常运用,这是复习巩固生字的重要途径。

教师不但要将教学时所教内容放入一定语言环境中去,把字词句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在教完后也要及时为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新知识的机会。

如在教学本文难点处时,师问如果你是小松鼠,现在你会在纸船里写点什么呢?

生试写1到2句话。

2、注重“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如在教学新词时,设置了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在游戏中巩固生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又锻炼了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

又如在指导朗读“祝你快乐”!

“祝你幸福”!

当小松鼠和小熊在纸船和风筝上写上这两句话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呢?

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小老师读,齐读。

在这里我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设计各种形式的朗读,锻炼了学生语文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机会。

又如在最后他们和好了吗?

他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指名读,小组读。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各种形式的朗读,锻炼了学生语文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机会。

如果你是小松鼠,现在你会在纸船里写点什么呢?

生试写1到2句话。

在深入挖掘文本内在蕴含的基础上,让学生适时地写一写,既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绝好的语文实践的机会。

如在巩固字词时指导学生把词卡贴在黑板的大树上,摘下来领读、齐读。

2、开火车读。

3、指名读。

在读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给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如在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好朋友听,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的心意。

把学到的故事讲给身边的好友听,这也是对语言运用的绝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会得到同步的发展,给学生创设了语文实践的机会。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美性服务。

如在解决教学难点时指名读11节,既然小熊愿意和小松鼠和好,小松鼠应该很高兴,为什么还要哭呢?

而且是高兴得哭了,他又在高兴什么,哭什么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可能会多样化,要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

《桂林山水》说课稿

邱少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1课。

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先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

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

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段分析:

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

难点分析:

最后一段是一个比喻句,中间又夹着一个排比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山水是画的主体,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则是点缀。

多美的一幅山水画!

大自然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画卷,作者简直入迷了,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感觉到自己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静美之中。

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的流露,是学生入境动情的难点所在。

4.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

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读熟课文。

第三课时:

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桂林山水》。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

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体会法:

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举一反三法:

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

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

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

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