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文化》作业册含答案提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3186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民文化》作业册含答案提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民文化》作业册含答案提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民文化》作业册含答案提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民文化》作业册含答案提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民文化》作业册含答案提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民文化》作业册含答案提示.docx

《《公民文化》作业册含答案提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民文化》作业册含答案提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民文化》作业册含答案提示.docx

《公民文化》作业册含答案提示

《公民文化》平时作业

(一)

(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此部分建议参考福建电大在线《公民文化》课程主页“重点名词”)

1.公民

 

2.公民文化

 

3.臣民

 

4.人民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从法律上说,我们因出生在中国,父母是中国人而获得了中国公民的资格,具有了公民身份,但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民,还需要具备其他一些内在条件,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是实现从向的转变。

(P1)

2.现代社会以为公民身份的唯一条件。

(P3)

3.现代公民概念的产生,包含着一段漫长的故事。

它包括从

到然后再到公民的三个发展阶段。

(P7)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对于出生国籍的立法,我国采用什么原则?

(C)(P2)

A.血统原则B.出生地原则

C.以血统原则为主,而以出生地原则为辅

D.以出生地原则为主,而以血统原则为辅

2.以下关于公民与国民的分析,哪个是错误的?

(D)

A.古代希腊罗马城邦时代,只有一部分国民才是公民。

B.在西方发达国家,占人口半数的妇女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才逐渐获得公民权。

C.国民与公民身份重合为一,这是现代人类政治进步的成果,

D.历史上一切国家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公民。

3.以下关于公民与人民的分析,哪个是错误的?

(D)(P5)

A.“人民”是政治术语,“人民”概念有特定的含义,它往往和“敌人”相对。

B.公民主要是法律概念,一个人的公民身份和他道德上的“好坏”、政治上的“敌我”没有关系,而只和国籍相关。

C.公民的范围要比人民大,既包括“好人”,也包括“坏人”;既包括了“敌”,也包括了“我”。

D.现阶段,我们国家的“人民”是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4.以下关于公民的分析,错误的是?

(A)

A.获得了中国公民的资格,具有了公民身份,也具有现代公民的素质和意识。

B.如果只是具有公民的法律资格,而不具备现代公民意识,就不能真正像一个公民那样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就枉有公民的外部特征,思想行为却与臣民无异。

C.“群众”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也就是说,在现代民主政治生活中,或在法律上,并没有确认一个被称为“群众”的社会群体,使其与其他群体不同。

D.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社会成员的角色认知主要是臣民。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民有,民治,民享”这一现代国家观念的具体含义。

(P15)

 

2.简述处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关系的原则。

(P21)

 

3.现代政治将血缘关系限制在私人领域,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所有的人都作为独立、平等的公民从事政治活动,不能因为某种血缘关系而享有特权。

但将落后的“族民”意识(血缘意识)带进了现代政治生活的现象仍不少。

简述这些现象的具体表现。

(P8)

 

五、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共12分)

爱国家就是爱政府(P31-32)

 

六、论述题(20分)

试述现代公民应该具备哪些人格特征?

(P17-20)

 

《公民文化》平时作业

(二)

(第三章——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此部分建议参考福建电大在线《公民文化》课程主页“重点名词”)

1.国家

 

2.民主(P56)

 

3.法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国家与氏族、部落组织有何不同(P52)

 

2.简述民主的价值(P58-60)

 

3.简述依法行政的尺度(P83)

 

4.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P81-82)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12分,共24分)

1.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P62)

 

2.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具有不证自明的正当性与至高性,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利益。

(P66)

 

四、分析题(21分)

有人打了一个比喻:

在茫茫大海上,一艘船在航行,船上有不少乘客,这时,船迷失了方向,怎么办?

是应该实行民主,由船上所有的水手和乘客共同决定船的航向,还是由有经验的专家来掌舵?

 这个例子常用来做反对民主的理由。

贤人治国论的人认为,治国正如掌舵一样,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而普通老百姓对此是完全无知的。

所以,民主必然是无效率的,它只会使国家这艘大船陷入危险。

试分析这一观点的错误性。

(P58)

 

《公民文化》平时作业(三)

(第五章——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此部分建议参考福建电大在线《公民文化》课程主页“重点名词”)

1.政府

 

2.公民社会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责任政府的五项原则。

(P109-114)

 

2.简述责任公民的权利义务。

(P117-125)\(P126-128)

 

3.简述有限政府的涵义。

(P110)

 

4.现代文明国家一般都是通过公民的自由选举产生政府,简述这种做法的优越性。

(P122)

 

5.公民社会在调整公民和政府关系的作用。

(P135-139)

 

三、论述题(20分)

试述我们应该如何参与公民社会。

(P143-149)

 

四、案例分析(20分)

自2006年11月25日,广州颁布禁令“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以来,引起各界的广泛争议。

政府一纸禁令一下,20万辆电动自行车便成废铁,20万市民的私有财产因此受到侵犯,3000多从业人员的劳动机会被相应剥夺。

广州市的做法涉嫌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宪法》,问题是,对此公民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是听之任之——反正公权力如此之大,“胳膊拧不过大腿”,还是采取过激方式闹事?

抑或采取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进行反抗?

广州市民叶存环的做法对此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叶女士将广州市番禺公安分局告上法庭,成为第一起“禁电”行政诉讼案。

此案将于2007年1月8日开庭。

  此案中,值得关注的是,叶女士并不是单枪匹马用“胳膊”去拧广州市政府的“大腿”。

叶女士的背后是广州市自行车协会,协会的背后是对“禁电”提出质疑的法律界人士。

去年12月6日,该协会发出了“为电动车用户提供法律援助的声明”,鼓励电动自行车用户通过法律途径理性表达诉求。

据了解,作为行业组织,自行车协会这次能站出来对政府的行为进行“质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广州市“禁摩”的时候,电动自行车利益群体没有施以援手,此后,电动自行车利益群体也成了待宰的羔羊。

电动自行车被禁后,下一个该禁的又是谁?

这是自行车协会站出来的最终原因。

请问叶女士的行政诉讼案对公民维权有何启示?

叶女士的行政诉讼案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新思路。

首先,非暴

力、理性反抗地方政府部门是公民社会维权的基本方式。

这个话题已讨

论得太多,但至今这一做法并没有得到尊重。

大家都知道,在美国任何

纠纷都会演变成司法问题,都会交给法院来裁决。

这应该是最好的解决

纠纷的方式,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法治精神。

在我国,类似叶女士的对

抗政府部门的案件虽然很多时候能够督促政府改进,但大量案件是无法

胜诉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第二条思路是通过社会组织的力量对抗公权力。

单个公民的力量是

薄弱的,但单个公民组成的利益群体力量则是强大的。

一个良性运转的

社会里,国家、个人、社会组织三足鼎立。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社会组织

牵制、对抗公权力,公民是抵挡不住公权力的侵犯的。

在一个利益多元

的社会里,政府决策,一定是各方利益妥协、平衡的的结果,而不是充

当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这就需要社会组织发挥真正的作用。

  值得欣喜的是,除官方背景的民间组织外,中国真正自主的民间组

织已经开始形成,民间力量终将成为培育公民社会,促使社会走向和谐

的重要力量。

广州市自行车协会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在帮助电动自行车

用户维权,也是走向自主的过程。

 

《公民文化》平时作业(四)

(第七章——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20分)

(此部分建议参考福建电大在线《公民文化》课程主页“重点名词”)

1.社区

 

2.社会资本

 

3.全球化

 

4.全球治理

 

二、 简答题(50分)

1.简述社区的特征。

(P151-152)

 

2.社区对民主的发育有何作用。

(P155-156)

 

3.当前村民自治中的主要问题。

(P160)

 

4.简述尊重他人的基本要求。

(P174-183)

 

5.简述马斯洛需求理论。

(P168)

 

三、论述题(20分)

试述如何做好世界公民。

(P206-214)

 

四、案例分析(10分)

从2003年起,房地产商就在不断发起“居住改变中国”的大型宣传。

他们鼓吹房子所凝聚的财富,鼓吹自身所肩负的使命,鼓吹房地产之于中国的意义。

可是在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缪青看来,新型商品房社区之所以能“改变中国”,其最大意义恰恰在于,这里正在孕育最朴素的公民文化———里弄和大院的消失以及随之而来新型社区的建立,正在成为中国公民文化发育的基础和动力。

商品房社区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公民文化发育的基础和动力,简述其理由。

商品房新型社区的人际交往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不分等级亲疏的,既非君臣也非父子,因而熟人社会的规则包括行政命令,在这里往往行不通。

社区这种特征为公民文化的发育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首先,社区培养了公民的公共意识与公共精神,使我们不仅关心自身的以及私家的事务,也关心自己生活区域的事务。

其次,社区生活培养了成员的参与意识,激发了成员的参与热情。

再次,社区作为基本的社会和政治生活单位,培养和训练了民主生活所必需的行为习惯和技巧。

公民在经过社区民主生活的锻炼后,便具备了参与更高层面政治生活的愿望和素质。

我们在小范围内自治生活所形成的观念、养成的习惯、具备的能力,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参与更高层面的政治生活。

只要注意挖掘,社区可以成为公民的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