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7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161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2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7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7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7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7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7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7章.docx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7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7章.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7章.docx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7章

第一章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稀缺:

人类所拥有的资源不能满足人类欲望的一种状态。

经济学:

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稀缺的资源来尽可能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

以家庭、企业(厂商)等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决策行为以及他们基本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理论,微观理论的核心是价格理论。

宏观经济学:

以一个国家(或经济社会)整体为分析对象,研究该国(经济体)的整体经济运行和政府如何为实现经济目标而进行调节问题的经济学理论。

实证分析:

指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解释和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实证分析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

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准则,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机会成本:

指在做出一种选择(最佳选择)后放弃的其他选择的价格。

即对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进行选择时,牺牲的其他备选项中所放弃的最大利益或代价。

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既定资源和技术约束下,资源配置最有效时所能得到的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点的轨迹。

均衡分析:

指在假定各经济变量及其关系已知的情况下,考察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状态的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又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

静态分析:

指抽象掉时间因素和经济均衡状态的变动过程,来分析某市场均衡状态形成的条件。

二、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D

C

B

B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B

D

C

A

A

B

D

三、判断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

×

×

×

×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

×

×

×

×

四、思考题

1、答:

稀缺是经济学建立的基本概念。

稀缺源于人的无限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物的相对有限供给的矛盾,所以相对于人的欲望来说资源是稀缺的。

正因为这对矛盾的存在,所以为了解释或指导人们如何做出有效的选择,经济学应运而生。

稀缺不同于短缺。

短缺是一种暂时存在的现象,随着物品供给能力的提高,短缺会消失。

稀缺是就人类作为个体和整体对于资源满足的相对能力而言的,稀缺是相对的概念。

由于人的欲望不会消失,所以稀缺现象也就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稀缺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恒久存在的矛盾。

物资供应量的丰富,并不会彻底解决稀缺问题,相反,如果经济发展激发出了人们的想象潜能,稀缺程度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2、答:

微观经济学,以家庭、企业(厂商)等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决策行为以及他们基本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

所以在微观经济学中也涉及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以及与价格决定相关的许多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区别:

除了在研究范围上的差别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

微观经济学主要在于提出解释和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刻画出一个理性行为人应该表现出的行为;宏观经济学主要依赖于观测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

也就是说,微观经济学多依赖于推理法,宏观经济学则多依赖于归纳法。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灵和国家干预。

微观经济学以资源充分利用为前提,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则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前提,研究资源的充分利用。

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节省和经济效率,取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这些单位的整合就是总体经济,也就是说微观经济分析的对象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

同时,微观经济学以宏观经济学为背景。

3、答: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在微观经济中,这个模型可以用来解释机会成本的概念。

通过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上下移动,表明了两种产品生产之间的选择、放弃和替代关系。

当X产品数量越来越多,每增加1单位该产品所要放弃的Y产品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就是机会成本递增规律。

生产可能性曲线还能解释资源配置的概念。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是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资源配置最为有效时的最大产量组合点;而在曲线内的任意一点,是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大产量的组合点,此时出现缺乏效率的情况;曲线之外的点是现有资源和技术无法实现的产量组合。

因而当产量组合点从曲线内部向曲线上的点移动时,代表产出效率的提高。

在宏观经济中,生产可能性曲线还可以解释经济增长的概念。

当社会资源数量增加或者技术进步时,产品产量增加。

如果两种产品产出比例保持不变,则曲线平行向外侧移动,经济平衡增长;如果两种产品产出比例不一致,则曲线外向偏向移动,经济偏向增长。

4、答:

机会成本是指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该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含义:

在资源稀缺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要放弃其他东西。

—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

例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说明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一顿午餐的获得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和代价,同时也放弃了该资源用于其他选项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在经济学中,有得必有失,不论个人还是社会都面临各种选择、权衡和牺牲,例如:

微观经济学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取舍,宏观经济学中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权衡。

5、答:

生活中我们总是面临权衡取舍,小到每日的午饭吃什么,在哪里吃这类生活琐事,大到毕业后工作还是继续读研的人生选择。

在高考结束后,许多人都面临这样的选择:

究竟是直接去打工,还是去读本科呢?

如果选择工作,你可以获得工资、工作经验等,但是你放弃了知识的学习、学位的获得、社团的活动,以及和同学老师的情谊。

同样,当你选择进入学校求学,你可以获得打工所放弃的一切,但也失去了四年工作的薪资与经验。

而当许多同学选择读书的时候,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

去哪一所学校呢?

选哪个专业呢?

是选择好专业还是选择好学校呢?

我们在生活中面临权衡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在这个例子中,人的时间和精力是稀缺的,选择读书则放弃了打工,选择A学校则放弃了进入B学校的机会。

因而我们在最终做出决定前,往往经过了多方的考虑,如分析比较各个选项的机会成本,考虑自身对专业或学校的偏好,考大学与找工作的难易程度等。

6、答:

在这个例子中,在家备考公务员的机会成本主要有:

放弃工作的薪酬、工作经验等。

直接去工作的机会成本主要有:

没有时间复习以及因此可能导致的公务员考试失利。

五、作图题

答:

图1.3中,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现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c点到d点的移动,展现了在高效率的资源配置下,递增的机会成本,两种产品不同生产数量组合的权衡取舍和理性选择,这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图1.4中,生产可能性曲线展现了资源利用、经济增长的问题,这是宏观经济学研究范畴。

六、案例讨论

第一个内容为实证分析,因为实证分析是对现实进行的客观描述,具有客观性。

第二个内容为规范分析,因为规范经济学是根据不同的价值标准来判断,不同的价值标准,对待同一事物的好坏会有不同的评价,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立场上对政策利弊的评价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理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需求法则:

经济学家常用需求法则来揭示商品需求量与商品自身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

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

具体表述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的数量会下降;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将上升。

需求曲线:

表示一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几何图形。

需求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型的。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反映了需求法则:

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该商品的需求量下降。

需求的变化:

需求的变动是在假定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决定需求的其他一些因素,如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偏好和预期等,它们的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需求数量的变动,这种需求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量的变动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是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

当价格发生变化时,需求数量对应于价格的每一个变动而发生变化,而需求表并没有发生变化。

因此,需求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发生的上下移动。

供给法则:

经济学家常用供给法则来揭示商品供给量与商品自身价格之间存在着的某种关系:

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供给量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具体表述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供给的数量将上升;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供给的数量将下降。

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表示一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几何图形。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越高意味着供给量越多。

与需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型的。

供给的变化:

供给的变动就是当商品的价格不变时,或因为生产成本变动,或因相关产品的价格和盈利水平发生变化,或因厂商对产品的预期发生改变,影响到了卖者的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从而导致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供给数量发生了变动,这一类变动在几何图上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量的变化:

供给量的变动就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厂商供给量所发生的变动,它可以通过一条正斜率的供给曲线来表示。

均衡价格:

在均衡点上,商品的需求量等于商品的供给量,此时,价格既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的趋势,此价格称为均衡价格,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数量被称之为均衡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

所谓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当某种商品的价格改变一定比例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上消费者对这种物品的需求量就此做出的反应程度。

简言之,就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它等于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与价格的相对变动之比。

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当某种商品的价格改变一定比例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上厂商对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就此做出的反应程度。

简言之,就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它等于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与价格的相对变动之比。

最高限价:

最高限价是指政府对某种产品制定的低于均衡价格的最高市场价格。

实行最高限价的目的在于:

限制某些行业尤其是垄断性较强的行业的产品价格,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以维护社会的公平。

最低限价:

最低限价是指政府对某种产品制定的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市场价格。

政府采取最低限价的主要目的在于:

保护供给方的利益,如最低工资法和各种扶持农业的政策等。

税收归宿:

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配。

征税会对供求双方产生影响,但税赋的大小却取决于征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程度。

二、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C

D

A

B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B

C

C

D

B

C

B

三、判断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

×

×

×

×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