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财务会计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0743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企业财务会计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小企业财务会计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小企业财务会计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小企业财务会计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小企业财务会计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企业财务会计征求意见稿.docx

《小企业财务会计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企业财务会计征求意见稿.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企业财务会计征求意见稿.docx

小企业财务会计征求意见稿

第一单元概述

项目一小企业财务会计概述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小企业确认的条件,会计科目;

理解小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属性。

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运用会计基本理论指导会计工作实务。

【案例导入】

小明已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就读了半年,学习了《基础会计》课程,小明的妈妈自己创办了创新机械制造厂,他从网上得知,从2013年1月1日起,要将企业划分为大、中、小型和微利企业并分别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

那么小明妈妈工厂应该执行哪个《准则》呢?

小明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了学校,开始了《小企业财务会计》的学习。

模块一认知小企业

一、小企业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等有关法规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小企业内部管理,促进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加强小企业税收征管,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有利于加强小企业贷款管理,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

二、小企业确认条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小企业,应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不承担社会公众责任

所谓承担社会公众责任,主要包括两种情形:

一是企业的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如上市公司和发行企业债的非上市企业、准备上市的公司和准备发行企业债的非上市企业;二是受托持有和管理财务资源的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如非上市金融机构、具有金融性质的基金等其他企业(或主体)。

小企业由于不承担社会公众责任,提供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小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职情况的会计信息,只满足投资人、债权人、税务、工商等使用者的需要。

2、经营规模较小

所谓经营规模较小,指符合国务院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所规定的小企业标准或微型企业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标准为:

(1)农、林、牧、渔业。

营业收人50万元及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2)工业。

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300人以下,且营业收人300万元及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人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3)建筑业。

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6000万元以下,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人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4)批发业。

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20人以下,且营业收人1000万元及以上5000万元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人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5)零售业。

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5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6)交通运输业。

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30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3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

(7)仓储业。

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8)邮政业。

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30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9)住宿业。

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且营业收人100万元及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人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0)餐饮业。

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且营业收人100万及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1)信息传输业。

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且营业收人50万元及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人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3)房地产开发经营。

营业收人100万元及以上I000万元以下,且资产总额2000万元及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人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

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4)物业管理。

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300人以下,且营业收人500万元及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人5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且资产总额100万元及以上8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6)其他未列明行业。

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3、既不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

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均应当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以保持集团公司内会计政策的一致性。

【特别关注】

1、同时满足上述的下限条件、且不同时满足上限条件的为小型企业。

如工业小型企业是指从业人员在20人(含20人)到300人(不含300人),且营业收人在300万元(含300万元)到2000万元(不含2000万元)的为小型企业。

但从业人员300人以上,营业收人在2000万元以下;或营业收人在2000万元以上,但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也为小型企业。

2、同时满足上述的上限条件的为中型企业。

不同时满足上述的下限条件的为微型企业。

3、《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型企业在2013年1月1日起执行,要求微型企业参照执行。

大中型企业原则上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二条规定,《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上述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

但下列三类小企业除外:

①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实行《企业会计准则》

②金融机构或其它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实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③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实行《企业会计准则》

三、小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

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财政部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国家统一的会计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符合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1、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小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小企业会计准则未作规范的,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不得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3、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导致连续3年不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应当从次年1月1日起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4、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不得转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5、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模块二小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

小企业财务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小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是小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现代会计职能的发展、经济管理的要求以及现代小企业治理机制,小企业会计的目标是通过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小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小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因此,小企业会计的目标在整个财务会计系统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构建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并制定各项准则的基本出发点。

一、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小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员工等。

因此,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小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为投资者充分了解各单位财务状况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

小企业的投资者包括国家、法人、职工个人、其他经济单位和外商等,投资者关心投资报酬和投资风险,需要了解小企业的财务状况,以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向投资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是小企业会计的首要目标。

2、为小企业的债权人提供小企业资金运转情况、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信息资料。

小企业的债权人包括贷款人,如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债券购买者等;也包括商业债权人,如通过供应材料、设备及劳务等交易中因赊购成为小企业的债权人等。

债权人通常关心小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他们需要了解小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的资料,作出信贷和佘销的决策。

3、为财政、工商、税务等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供对各小企业实施管理、监督的各项信息资料。

财政、工商、税务等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实施市场经济管理和监管等重要职能,他们以经济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有序以及宏观决策所依据信息的真实可靠等为出发点,依据有关的法律制度、运用各项会计信息对小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利润形成和分配情况、税金计算和解缴情况、财经纪律的遵守情况等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制定税收政策、进行税收征管以及国民经济统计等。

4、向企业员工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员工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他们直接创造企业价值,同时也产生成本费用.没有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就会流于形式,企业的管理水平就无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不可能实现最大化,企业就无法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应当了解企业的基本会计信息,并对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提出建议。

小企业应当积极建设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维护员工权益,让员工了解经营状况等会计信息,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是重要有效的措施。

二、反映小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现代小企业制度应当权责分明,企业管理者受托管理经营出资者的资产,小企业应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的责任。

因此,现代小企业制度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小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需要及时或者经常性地了解小企业管理层保管、使用资产的情况,以便于评价小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情况和业绩情况,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或者信贷政策,是否需要加强小企业内部控制和其他制度建设,是否需要更换管理层等。

财务报告反映小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将有助于评价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模块三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等不确定性环境因素所作的合理推断。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规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明确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1、明确会计主体,才能确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

在会计实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核算中涉及的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收人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

体而言的。

2、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

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是属于会计主体所有者这一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会计主体的核算范围,但是会计主体所有者投入到会计主体的资本或者会计主体向其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会计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纳入会计主体核算的范围。

3、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不同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

例如,两个企业之间发生一笔产品赊销业务.对于销货企业而言,将形成一笔资产即应收账款;而对于购货企业来讲.则形成一笔负债即应付账款。

可见.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发生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

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但是。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如,企业集团编制合并报表所依据的则是合并会计主体而非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假定在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的经营话动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既不会停业.也下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明确这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当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会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也就是说。

企业不能持续经营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

因此,企业就需要定期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作出分析和判断。

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不能持续经营,企业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否则,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会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造成误导。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人为地划分为若干连续、长短相同的较短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根据持续经营假设.在可预见的将来一个会计主体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

要想最终确定其生产经营成果,只能等到会计主体在若十年后歇业时才能核算盈亏。

可是,无论是会计主体生产经营决策者,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都需要及时的信息。

不能等到歇业时。

因此,就必须将会计主体的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人为地划分为若干连续、长短相同、较短的会计期间,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核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流量的信息。

会计分期假设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应收、应付等会计处理方法。

知识链接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我国最常见的会计期间是一年,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称为会计年度,按年度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也称为年报。

按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中期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也称为中期财务报告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中选择货币作为基础进行计量。

是由货币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功能。

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容积、台、件等,都只能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

只有以货币作为计量基础,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基础。

知识链接

《会计法》第十二条规定:

“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

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境外企业提供给境内的财务会计报告,也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即:

一是会计核算原则上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二是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三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以人民币反映。

二、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

(一)权责发生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的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来确认收人或费用等会计要素。

权责发生制的基础要求为: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人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人和费用计人利润表: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人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人和费用。

在会计实务中,企业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资金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

例如,销售已经实现,货款尚未收到:

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是并不是本期负担的费用。

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事实上,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不仅应用于对收人和费用的确认,而且广泛应用于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

收付实现制的基础要求为:

只要是本期已经收到的款项或支付的费用,不管是否归属于本期·都要确认为本期的收人或费用;只要本期没有收到或未支付款项,即使应该归属于本期收人或费用·也不确认为本期收人或费用。

因此,收付实现制又称实收实付制或现金制。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模块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表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表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

如果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

就会给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造成误导甚至损失。

具体要求是,确认的会计亊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对其发生的时间、数量以及文字说明等进行的记录必须有其客观依据,与经济活动的亊实完全相符。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并有助于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

但是,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二者对立起来。

在会计信息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相关性,以满足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的使用。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让使用者有效地使用会计信息,应当首先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掌握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具体要求是,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一目了然、文字摘要完整;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项目完整且勾稽关系清楚、数字准确,财务会计报告表述简洁。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两层含义:

对于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釆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对于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也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会计信息.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个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津形式为依据。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津形式是一致的。

但有些情况会

出现不一致。

在会计实务中,多数情况下,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

但在有些情况下,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实质。

所以会计信息要真实反映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来进行判断,而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判断。

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上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满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等,因此,从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入资产所创造的未未经济利益,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就应将其视为企业的资产,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

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在会计实务中,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做出经济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会计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的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具体要求是,对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椐以作出合理判断和决策的重要会计亊项,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处理,必须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不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椐以作出合理判断和决策的次要会计亊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致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则可适当筒化处理。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具体要求是,不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在某一会计亊项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时选用不导致企业增加盈利的做法;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不预计收入。

例如.企业对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销售企业对其销售的产品实行“质量三包”;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等,都体现了谨慎性的要求。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

或者延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使用者作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