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思想概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0727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思想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外教育思想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外教育思想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外教育思想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外教育思想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思想概述.docx

《中外教育思想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思想概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教育思想概述.docx

中外教育思想概述

幻灯片1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幻灯片2

第一节中外教育思想概述

第二节教育概述

第三节学制与义务教育

第四节教育目的

第五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幻灯片3

第一节中外教育思想概述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

幻灯片4

●重视教育的作用: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提倡“有教无类”: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学而优则仕”

●强调忠孝和仁爱:

“克己复礼为仁”

●以“六艺”教学内容:

诗、书、礼、乐、易、春秋

●教学思想:

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思、行相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温故知新等

幻灯片5

(二)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约公元前468一公元前376年)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继孔子之后我国古代又一伟大的思想家,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

幻灯片6

●墨子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把“有道者劝以教人”作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根本措施,认为从事教育工作是有功于天下的。

●墨子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贤士、“兼士”和“义侠”,以各担当治国利民、兼爱相利的职责,成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才。

●墨子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大大突破了儒家“六艺”的范畴。

●不过墨家全盘否定了“礼”、“乐”的价值,不适当地“非乐”,不加分析地反对音乐文化和一切文娱活动,忽视音乐教育与美育在陶冶道德品质和审美力方面所产生的作用,这当然也是片面的。

幻灯片7

(三)老庄学派的教育思想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道家在教育思想方面影响较大的是老庄学派,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

老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道德经》中有充分的反映。

幻灯片8

●老子全盘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其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是文化堕落论。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庄子则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否定文化教育价值的思想。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总的来说,贯穿老庄学派文化教育思想的是虚无主义和蒙昧主义,是消极颓废的人生观。

但是在另一个侧面,它尖锐地揭露了统治阶级道德的虚伪性,以幻想的形式表达了对个性自由的企望,这在当时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幻灯片9

(四)《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教育文献,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它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

幻灯片10

●1、教育作用与目的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

它用格言式的精美语言阐发了教育在移风易俗和建国君民中的作用,强调了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从而把教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相联,尤其突出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突出特色。

幻灯片11

●2、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并提出了确立学年编制的设想这一提议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体制的形成影响极大。

提倡大学必须建立严格的成绩考核制度,平时的小考要经常进行,大的成绩考核要每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考核必须有明确的标准。

幻灯片12

●3、教育原则与方法

●大学之法:

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幻灯片13

●4、教师与学生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幻灯片14

(五)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1130--1200年)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古代一位大教育家。

朱熹的教育思想:

一是关于“小学”、“大学”的论述,二是提出了“朱子读书法”。

幻灯片15

●他根据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性,把教育分成“小学”(8—15岁)和“大学”(15岁以后)两个阶段。

“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

“大学”阶段则是自学和学术观点的交流。

(“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所以”)

●“朱子读书法”共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朱子读书法”集中地反应了我国古代对于读书方法的研究成果,至今仍有借鉴意

幻灯片16

二、中国近代教育思想

(一)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1868-1940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体制,尤其是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幻灯片17

●1912年2月,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即: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蔡元培认为这五育相互联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蔡元培的贡献还在于对北京大学的改造。

他认为,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是蔡元培办学的指导思想,也是他大学教育思想的出发点。

●蔡元培还主张教育独立。

他认为,教育应该脱离政治,教育事业应交由教育思想家去做,不应该受党派或各派教会的影响。

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一定的局限性,其教育脱离政治的理论显然是不正确的,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

幻灯片18

(二)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黄炎培(1878--1965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爱国主义者,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

幻灯片19

●他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著名职业教育理论。

他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实现“学校无不用之成材,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

●他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职业教育社会化方针,即办学宗旨社会化、培养目标社会化、学制社会化、办学方式社会化、办学过程社会化。

●黄炎培还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他把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概括为“敬业乐群”,要有“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

幻灯片20

(三)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晏阳初(1890--1990)是享誉国内外的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与实践家。

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

 

幻灯片21

●在乡村教育实践中,他提出了“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

他认为,要解决四大教育必须采用三大方式。

●他还主张,知识分子要到乡村去,为农民办教育,要“化农民”必须先“农民化”。

●晏阳初为中国和世界的平民教育事业与乡村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平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不仅在我国,也在亚非拉美世界各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幻灯片22

(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1891--1946),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幻灯片23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主张以人类的生活作为教育内容,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

●“社会即学校”,这个主张使得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

●他还提出“教学做合一”,“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强调教做结合,学做结合。

幻灯片24

●陶行知是中国创造教育的先驱,提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教师不应该专教书,而应当学习做人之道。

●陶行知一生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

郭沫若曾赞道:

“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幻灯片25

(五)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陈鹤琴(1892-1982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儿童教育家。

●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

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

 后担任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和南京师范学院校长。

幻灯片26

●“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

“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三大部分。

●“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够合作”;第五,“要服务”。

●“活教育”课程论指导原则是把书本知识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结合。

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课程形式应该符合儿童活动和生活方式,符合儿童与自然、与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

●他指出,“活教育”教学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幻灯片27

●陈鹤琴创办了中国首个幼教试验基地——南京鼓楼幼稚园。

●与陶行知、晏阳初、黄炎培并称为中国教育界四位圣人。

●陈鹤琴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被称作中国的“福禄倍尔”,他的“活教育”思想,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仍富有指导意义。

幻灯片28

三、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一)苏格拉底及其问答法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他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

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在教育内容上,他主张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以及教人锻炼身体,增进健康。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幻灯片29

●“问答法”,又称‘苏格拉底法”、“助产术”或“产婆术”,这是他的精神助产术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这种问答分为三步:

●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

●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这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幻灯片30

(二)柏拉图及其《理想国》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幻灯片31

●柏拉图是对哲学的本体论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古代哲学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他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认为“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摹本和影子,从而建立了本质思维的抽象世界。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是一部综合政治、哲学、伦理学、美学、辩证法、理念论等各方面内容为一体的政治哲学经典。

幻灯片32

●理性的训练是柏拉图教学思想的主要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柏拉图始终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的。

他认为理性的知识唯有凭借反思、沉思才能真正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

感觉的作用只限于现象的理解,并不能成为获得理念的工具。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心思凝聚,学思结合,从一个理念到达另一个理念,并最终归结为理性。

教师要善于点悟、启发、诱导学生进入这种境界,使他们在“苦思冥想”后“顿开茅塞”,喜获“理性之乐”。

●柏拉图夸大了理性发展在教学中的意义。

他主张的通过回忆和沉思冥想以致知的教学过程,反映了其对掌握知识理解中的唯心主义倾向。

特别是他把理性绝对化、孤立化,使感觉和理性之间对立起来的思想,以致成了中世纪经院派教条主义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幻灯片33

●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

●柏拉图建立了相对完整的金字塔形教学体系。

●柏拉图还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后成为古希腊课程体系的主干和导源,支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

●柏拉图还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导者。

幻灯片34

(三)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

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在人类思想史上,亚里士多德第一个以科学的方法阐明了各学科的对象、简史和基本概念,并把混沌一团的科学分门别类。

在某种意义上,他是许多学科--逻辑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物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等--的奠基人。

● 

幻灯片35

●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亚里士多德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

这些教育思想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有大量反映在本书中。

《政治学》涉及了国家(城邦)的目的、起源、产生、衰败及保全的原因,政体的分类、变革和维持,理想城邦及其构建,公民的教育等。

其中关注了公民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婚配、生育、儿童教育的科目设置、教育阶段的划分、如何度过闲暇生活等。

幻灯片36

四、西方近代教育思想

(一)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1592--1670年)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被称作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资产阶级教育家鼻祖。

●夸美纽斯受到人文主义精神影响,年轻时期的他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自然性首先是指人也是自然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其次是指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三是说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

书中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病、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制、教学法、体育、德育、宗教教育、学校管理等。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萌芽于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幻灯片37

(二)卢梭及其《爱弥儿》

●法国的卢梭(1712--1778年)是启蒙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对自然性思想进行了新的解释,并使之哲学化。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存在着天性至上、把教育视为自然生长等偏激的观点。

但在当时这种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

他的这种强调“儿童是教育主题”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

卢梭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幻灯片38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协调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为儿童发展的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它是顺应人的自然天性,崇尚自由、平等和自然,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不仅对当时有尖锐批判的作用,呼唤了一个教育的新时代,就是对后世的教育也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由于卢梭本人思想的激进,由于缺乏教育实践基础和科学理论依据,自然教育思想中难免出现主观臆断或过于极端的观点。

幻灯片39

(三)裴斯泰洛齐及其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1746—1827),瑞士教育家,深受卢梭和康德思想的影响。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的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教育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的人。

●他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教育者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必须与儿童的本质相一致,使儿童自然发展,并把这种发展引向正确的道路。

●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的、易于儿童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以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裴斯泰洛齐认为,在一切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如果儿童掌握了这些最简单的要素,就能够认识他们的周围世界。

●教育小说《林哈德与葛笃德》是他的教育理论代表作。

幻灯片40

(四)赫尔巴特及其教育学

●赫尔巴特1776-1841)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幻灯片41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教育的一般目的”,论述了对儿童的管理目的及方法。

●第二部分为“多方的面兴趣”,以“兴趣说”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与学科设置,以及各门学科在智力教育中的作用。

同时,他在“多方面兴趣”这个论题下,阐述了“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结果”的一般原理。

这一部份是《普通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较有价值的部份。

第三部分,赫尔巴特说明了性格的道德力量。

他认为,人的性格与人所受的教育、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健康是互相制约的。

幻灯片42

●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

教育要发展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

●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四段教学法”,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幻灯片43

●“明了”。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要把新教材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分析。

为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原有的知识(观念)进行细致的了解。

 

●“联想”。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把上一阶段所获得的各种观念加以联合,形成概念。

这一阶段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特别是记忆和想像

●“系统”。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前一阶段初步联合起来的各种观念进一步与课程的整个内容和目的联合起来,使新旧知识作更大范围的、更深入的联合,对知识进行更高的概括,使之系统化,形成普遍性的概念,从而获得关于结论、规则、定义和规律的知识。

●“方法”。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前几个阶段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教学方法主要是作业和练习。

赫尔巴特认为,通过各种作业和练习,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所学到的知识加以重新组合,融会贯通,从而更深入、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并检验其所学知识是否正确。

幻灯片44

(五)洛克及其《教育漫话》

●洛克,英国哲学家,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

●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

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他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认为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即对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子弟的教育。

洛克认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

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轻视国民教育。

他认为英国当时的一般学校成分复杂,学生教养恶劣,不利于绅士的培养。

他主张严格、慎重地挑选德行、能力好,并且娴于礼仪,精通人情世故的导师,从幼年起就对未来的绅士进行家庭教育。

 

幻灯片45

(六)杜威及其《民本主义与教育》

●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其教育代表作为《民本主义与教育》。

 

幻灯片46

杜威的教育主张

●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说:

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

“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目标。

幻灯片47

●学校即社会:

●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的社会生活。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