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0160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地理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旅游地理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旅游地理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旅游地理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旅游地理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地理学重点.docx

《旅游地理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地理学重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地理学重点.docx

旅游地理学重点

旅游地理学重点

第1章绪论

1、闲暇、游憩和旅游

闲暇:

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

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

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

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

 

第2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1、我国旅游地理学代表著作(27)

《诗经》——颂扬了殷商西周时代的民间出游。

《山海经》——被认为是中国最早记述山川风物古迹的典故。

《汲冢书—穆天子传》——以神话传奇的色彩描绘周穆王驾八骏出游西域的故事。

《史记》——司马迁——“纵观山川形势,考察风光,访问古迹,采集传说”。

——《货殖列传》含有丰富的旅游地理学内容。

《西域风土记》——班勇——西域长史,以亲身见闻所撰写。

《吴时外国传》(《扶南传》)——康泰(中国最早到海外的海上旅行家之一)——出使南海的经历和途中从传闻中了解到的一百多个国家的情况。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法显(东晋)、玄奘(唐)——中亚和南亚的古代历史、山川风物、宗教艺术。

《水经注》——郦道元——描写河川、综合性地理名著。

游记文学:

元结《石溪记》、柳宗元《永州八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石钟山记》、

……

《梦溪笔谈》——沈括——寓科学研究于旅游

《西游录》——耶律楚材《长春真人西游记》——李志常

宋赵汝适的《诸蕃记》、元王大渊的《岛夷志略》、明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以及清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宋元明清时期记述海上旅行以及中外海上交通盛况和东南亚、南亚、东亚诸国见闻的姐妹篇,也反映了这一时期海上丝路和海上瓷路的兴衰。

明末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继陆游的《入蜀记》之后又一部优美的日记体游记文学。

2、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2)在研究内容上,要注重研究的深化,注重在实证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上的概念化和理论化;

(3)在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并行发展且在合适的地方相互结合已成为当今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共识,中国旅游地理学必须坚持定性和定量并重,但在数量分析中不应用那种实用价值不高或过于繁琐的数学方法;

(4)在研究方式上,应当提倡跨学科的合作探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方法。

3、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其重点仍是旅游(即在外过夜的),但休闲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

(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研究其他领域,这些“兼营”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学者多在地理系或类似性质的机构。

(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目的地的推销,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等为研究主题。

(4)参与多学科的融合研究,注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5)理论与实用研究各不偏废。

 

第3章旅游者行为

1、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

国际旅游者:

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h以上的人。

国内旅游者:

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h而少于1年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2、中国对游客的定义(43)

游客:

指任何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往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入境(过夜)旅游者:

指入境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入境一日游览客:

指入境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入境一日游游客包括乘坐游船、游艇、火车、汽车来华旅游,在车(船)上过夜的游客和机、车、船上的乘务人员,但不包括在境外(内)居住而在境内(外)工作,当天往返的港澳同胞和周边国家的边民。

3、旅游动机及其种类

代表:

普洛格

分类:

“自我中心型”人格将思想或注意力集中于生活琐事,他们在旅游模式上趋于保守,偏爱“安全”的旅游地,经常多次重游

“多中心型”人格则具有冒险精神,持有游览或发现新目的地的动机,很少去同一个地方旅游两次。

代表:

日本田中喜一

分类:

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和经济的动机。

心情的动机

身体的动机

精神的动机

经济的动机

思乡之心

交际之心

信仰之心

治疗需求

保养需求

运动需求

知识的需求

见闻的需求

欢乐的需求

买物目的

商用目的

代表:

罗伯特麦金托什

分类:

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4、旅游动机的激发(49)

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以下3个:

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5、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51)

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提高层次——娱乐旅游、购物旅游

专门层次:

休养、疗养旅游;出席会议;宗教朝拜;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其他专业活动

6、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53)

(1)感知环境

观光动机是大多数旅游行为的动机,但观光动机和由环境差异引起的地理环境差异并不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旅游决策,直接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因素是感知环境的差异。

(2)最大效益原则

a、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b、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3)旅游偏好

年龄、职业、学历

7、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

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做旅游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2)尽可能游玩更多高级别旅游点

(3)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8、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在居住地附近旅游、在暂住地附近旅游

(2)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

 

第4章旅游需求预测

1、旅游需求

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2、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性

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A、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其中:

R为旅游需求的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为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R越接近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

B、高峰指数

旅游需求随时间的变化还可以用高峰指数来度量,高峰指数可以度量游客某一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利用旅游设施游览某旅游地的趋势。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为高峰指数;

为最繁忙时期的游客数;

为在第n个繁忙时段的游客数;n为参照时段(1=最繁忙时期)

该指数的一个用途是对旅游地进行比较或考察某一设施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高峰趋势。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

等于0;当游客集中于某些时期时,

值会增大,n的值,即用于与最繁忙时期比较的那一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是选择的结果,选择工作依靠现有资料、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经验。

3、四类预测模型的要求和特征

趋势外推模型

结构模型

仿真模型

定性模型

专业技术要求

低到中

中到高

低到中

数据要求或理性认识模型

时间系列数据

某时段数据加上原因关系

时间系列、时段数据、原因关系和变化过程

专家和有经验者

数据精确度要求

中到高

计算机设施要求

小到中

合适预测水平

短期

短期到中期

长期

长期

要求预测时间

短期

短期到中期

长期

中期到长期

最适合解决的问题类型

简单、稳定或周期性的问题

有几个已知稳定关系变量的中等复杂问题

有定量关系和反馈效应的复杂问题

有定性关系和很强的不稳定性因子的复杂问题

4、克朗蓬1966年第一个清楚地证明引力模型在旅游研究中是有用的。

 

第5章旅游资源评价

1、旅游资源:

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2、旅游资源分类

(1)以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107)

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主类8种,亚类31种、基本类型155种

(2)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3)以旅游者的体验作为分类标准

(4)以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旅游者的体验作为分类标准

3、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

根据评价的深入程度及评价的结果形式,可以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估

4、评价的理论基础

根据评价的着眼点,可以将旅游资源评价分为两类:

(1)体验性评价:

着眼于人(旅游者)对于旅游资源的质量体验的评价。

其中,又可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评价。

(2)技术性评估:

着眼于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价,通常有一系列的技术性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尺。

5、分析自然风景观赏视觉质量评估4大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实用价值。

(1)专家学派

基本观点:

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就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

因而,对风景的分析基于其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元素,强调多样性、奇特性、协调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风景质量分级中的主要作用。

实用价值:

美国林务局风景管理系统、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

(2)心理物理学派

基本观点:

1、人类具有普遍一致的风景审美观,可以将这种普遍的、平均的审美观作为风景质量的衡量标准;2、人们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评估,可以通过风景的自然要素来定量表达;3、风景审美是风景和人之间的一种作用过程,风景质量评估实质是指建立反映这一作用关系的定量模型。

实用价值:

心理物理学方法应用于风景质量评估中的最为成熟的风景类型是森林风景。

(3)心理学派(认知学派)

基本观点:

侧重研究如何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作用在情感上的影响

实用价值:

理论较成熟,但由于其研究重点在对于人类风景审美过程的理论解释,到目前为止,难以在大规模的要求有量化结果的自然风景质量评价中使用

(4)现象学派

基本观点:

1、考证文学艺术家们关于风景审美的文学、艺术作品,考察名人的日记等,以之来分析人与风景的相互作用及其某种审美评判所产生的背景;2、通过心理测量、调查、访问等形式,记叙现代人对具体风景的感受和评价。

实用价值:

实用价值小。

6、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

气候的适宜性评价的影响:

(1)对旅游者参与某一旅游活动的环境和活动质量产生影响,如在自然风景旅游区的多雨季节去赏景,旅游体验会大打折扣;

(2)气候状况直接影响人的生理过程,影响人的体感舒适程度,因此,一个自然风景优美、海滩状况极佳的地方,如果长年气候偏冷,夏天适合海浴的时间极短,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海浴胜地。

总的来说,气候对从事观赏性旅游活动适宜性的影响主要在于影响旅游者的体感舒适程度,而对运动性的旅游活动则只要在于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活动质量

 

第6章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

1、旅游地演化的六个阶段(了解)

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了旅游地演化的6个阶段:

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退或复苏阶段。

2、喀斯特洞穴旅游地

(1)喀斯特洞穴的旅游生命周期比较独特,往往没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直接进入发展阶段,孤立的洞穴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都很短,很快就进入衰退阶段,衰退到一定程度后会稳定在某一个旅游规模水平上持续发展。

存在两种可能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有些洞穴游客太少,不能维持正常的运营费用,就只有关闭洞穴。

第二种情况是,如果洞穴处于旅游热线上或镶嵌在著名风景区内,则其巩固、停滞阶段较长,不会很快衰退。

(2)喀斯特洞穴的这种旅游生命周期特点缘于其资源特点,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有如下特点:

遍在性旅游资源;共性大、独特性小,重游率低。

(3)注意:

A、在同一地域上出现多个喀斯特洞穴时,只能选择其中最优价值的一个开发;

B、旅游投入以满足基本游览条件为准则,不宜在游客量开始下降时进行大的投资以试图使游客增长,达不到预期效果;

C、当游客量下降到低于门槛游客量,维持不了管理费时,考虑关闭洞穴。

3、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

(1)遍在性旅游资源

(2)共性大,个性强

(3)重游率高低取决于名山的旅游功能

4、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特点(148)

 

第7章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

1、城市旅游:

指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

2、城市旅游吸引营造的主要内容

(1)城市旅游营造的3个层次:

第一层次:

城市功能、城市地位和整体形象

第二层次:

城市个性、主题与特色

第三层次:

核心要素

(2)城市旅游吸引建设的主要内容:

形象吸引、活动吸引、设施吸引、景观和环境吸引、氛围吸引、服务吸引

3、CBD和RBD

CBD

RBD

名词解释

包括百货商店和其他商店、办公机构、娱乐场所、公共建筑等设施的城市最核心部分

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游客的一个特定的零售商业区

区位选择

由商业的重要性、土地价格、可进入性和经济地租的相互作用决定,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段

决定于自然的或历史的景点,不一定位于城市的中心区

形态

城市零售设施高度集中的区域

呈长条型,以步行街形式设计

功能

RBD是从城市CBD的功能中分化出来的

 

4、主题公园

(1)名词解释: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以中休闲旅游产业。

(2)特点:

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

被动游憩形式;

投入高,占地规模大;

高门票,高消费

(3)布局的影响因素:

A、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

主题公园要求选址在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以保证有良好的客源市场条件。

同时,还必须有良好的城市对外公共交通,可进入性要好。

B、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两个方面影响主题公园的发展,一方面是投资规模,另一方面是有游客的消费水平。

C、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它反映了整个城市作为旅游产品的特色和综合质量等级,影响决策者的行为。

D、空间集聚和竞争

主题公园在一个城市的集聚,多个主题公园在空间上的集聚可以增加总吸引力,同时产生空间竞争,使游客分流。

E、决策行为

关系到两个层次:

一个层次是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另一个层次是政府的决策行为。

注:

书P184图7.8

 

第8章旅游环境容量

1、1963年,拉佩芝首次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2、概念体系(了解)

根据各种容量的属性,可将旅游环境容量分为基本容量和非基本容量两大类,后者是前者在时间上具体化与外延的结果。

(1)基本容量:

在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中,有5种基本容量,它们又分为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

旅游的心理容量:

游客于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也称旅游感知容量;

旅游的资源容量:

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的生态容量:

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

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程度所决定的能够接纳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地的地域社会容量:

指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游客数量;

(2)非基本容量

旅游合理容量和旅游极限容量:

旅游极限容量是指最大的游客承受能力。

既有旅游容量和期望旅游容量:

既有旅游容量是指目前所具有的接待容量,期望旅游容量指旅游地在未来某时可能到达的容纳旅游活动能录。

与旅游活动的空间尺度相联系的容量概念:

景点旅游容量、景区旅游容量、旅游地容量、区域旅游容量。

3、旅游的心理容量、旅游的资源容量、旅游的生态容量、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旅游地的地域社会容量之间的关系

(1)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与旅游的地域社会容量之间有较明显的关联。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容量越大,说明这一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或者旅游开发已久,公众对于游客的行为方式已经习惯,地域社会容量就大,反之也同样成立。

(2)旅游的心理容量受游客的价值观念、旅游活动类型、接待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因而同供给方面的旅游的资源容量、旅游的生态容量、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旅游的地域社会容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但供给方面容量反过来却不受旅游的心理容量的影响。

(3)对于自然观赏性地域,旅游的资源容量越大,一般旅游的生态容量也越大,反之则不一定成立。

(4)一个旅游地域能够接待的旅游流量,决定于5个基本容量中最小的那一个容量。

4、旅游的资源容量(计算)(198)

5、旅游的生态容量(200)

6、超载与旅游的空间分流(208)

7、LAC理论:

就是在对游客环境容量概念的继承和批判中产生的,是用于解决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矛盾的理论。

即“可接受的改变极限”

 

第9章社区旅游

1、社区旅游:

(1)墨菲:

是以社区为资源,把社区当做产品出售的一种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生活都收到影响。

(2)唐顺铁:

从社区的角度考虑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以社区的互动理论指导旅游区的总体规划和布局,通过优化旅游社区的结构提高旅游流的效率,谋求旅游业及目的地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和最优化,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途径。

2、中国社区参与旅游的特点

(1)注重经济利益诉求

(2)被动参与

(3)社区力量薄弱

3、社区旅游的参与模式

提高社区参与度的路径选择

路径1:

政府有限主导;

路径2:

社区能力建设:

推行参与式发展;加强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育社区组织和社区精英;发挥基层行政组织新的动员能力。

路径3:

合同制约与法制规范

路径4:

第三方力量的介入

书P233图9.1

第10章新兴旅游

1、替代性旅游:

是由个人、家庭或当地社区为游客提供的一系列接待服务,它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主客之间直接的个人/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2、替代性旅游的好处:

(1)对个人或家庭的益处:

游客寄宿于当地居民家中不仅能给当地家庭带来直接收入,而且有助于当地家庭掌握一定的管理技能。

(2)对当地社区的益处:

替代性旅游能给当地社区成员带来直接收入,在提高住宿标准的同时避免大规模开发公共基础设施的付出。

(3)对东道国的益处:

替代性旅游有助于避免旅游收入漏洞,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还有助于保护当地传统;

(4)对已经工业化的客源国的益处:

替代性旅游对于花费谨慎或希望深入接触目的地居民的游客来说是理想的选择;

(5)对国际关系的益处:

替代性旅游能促进国际间、区域间、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

3、替代性旅游的弊端:

(1)经常将以欧洲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强加于欠发达国家;

(2)潜在的势力角色将控制现有的社区精英(指在社区里拥有特权的当地人);

(3)中等的经济返回率;

(4)它的经济规模使经营者难以实施复杂的可持续性操作;

(5)培养了东道主与游客之间一种更类似于侵入性质的接触;

(6)感觉这一活动只适合精英游客;

(7)在开放的过程中充当了轻率的角色,使一个地区向那些不怎么有益的旅游方式开放,即替代性旅游充当了大众旅游的先锋。

4、生态旅游目的地

(1)公共保护区域

(2)私人保护区域

(3)次生环境空间:

农业用地、都市区、人工湿地、人工暗礁、废物处理场所和退化的荒废空地

(4)特殊生态旅游地

5、物质文化遗产:

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化,历史上个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示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6、事件旅游规划的内容和步骤

事件及事件旅游战略规划包括规划任、形式分析、蓝图和目标、市场研究、战略阐述、管理系统和战略优化7个方面的内容和步骤,见288页图10.3

7、茶马古道:

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是人类遗产资源,沿这条古道开发旅游产品和线路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吸引力。

但这条古道的开发也面临许多挑战,在基层层面,可能由于重视不够、财力有限等原因无法维护相关遗址,也无法开发茶旅游吸引物;在较高的管理层面,又涉及行政区划及区域合作的问题。

因此,需要较高级别的相关行政部门介入管理。

此外,相关专家和技术支持力量也要到位,以便在保护好遗产的同时,提供高质量的茶旅游产品,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旅游产业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

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旅游产品不能储存,而旅游需求的季节波动又非常大

(2)旅游需求受外部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

(3)游客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难以比较

(4)旅游对于价格和收入的弹性很大

2、旅游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

(1)旅游过度超前发展

(2)过分依赖旅游产业

(3)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

(4)旅游招商引资中的制度机会主义

3、旅游对环境的保护有4种形式(287)

(1)旅游促进了历史遗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2)旅游促进一些旧的建筑改造为新的旅游设施

(3)旅游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4)为了保护环境质量,保证游客体验,旅游使采取行政的和规划的控制成为可能。

4、旅游产业可通过3方面使语言发生变化

(1)经济变化

(2)示范效应

(3)直接的社会交往

 

第十二章旅游规划

1、编制旅游规划的原则

(1)编制旅游规划要以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产业发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与其他规划相协调;根据国民经济形式,对上述规划提出改进的要求。

(2)编制旅游规划要坚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

(3)编制旅游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减少对旅游资源的浪费。

(4)编制旅游规划鼓励采用先进方法和技术。

(5)编制旅游规划工作所采用的勘察、测量方法与图件、资料,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6)旅游规划技术指标,应当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长远需求,具有适度超前性。

(7)编制旅游规划的人员应有比较广泛的专业构成,包括旅游、经济、资源、环境、城乡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