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基本修辞手法及作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0095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种基本修辞手法及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几种基本修辞手法及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几种基本修辞手法及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几种基本修辞手法及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几种基本修辞手法及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几种基本修辞手法及作用.docx

《几种基本修辞手法及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基本修辞手法及作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几种基本修辞手法及作用.docx

几种基本修辞手法及作用

几种基本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

例如:

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

例如:

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

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

典型形式是:

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

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典型形式是:

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3)借喻。

典型形式是:

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

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

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6、运用原则

(1)要贴切;

(2)  注意创新;(3)要通俗、形象;

(4)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

借代:

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借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

②我买了一台“康佳”——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

 ③樯橹灰飞烟灭——借部分代替全体。

  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

 ⑥读点鲁讯——借作者代著作。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

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

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

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借代要得当

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解。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

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

A、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B、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

例: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借代)

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的词往往是修饰用的动词或者形容词。

比喻的词往往就是名词。

在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题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例①:

住口,你这吠人的狗 (比喻)     

 住口,你再吠人,我可要一木棒打死你。

例②:

炮弹愤怒地向敌人飞去。

(比拟)

      我们要谨防弹衣炮弹。

夸张: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夸张的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

 稻田禾苗密又密,卫星掉下来也要把它弹到半空中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1、要求: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2、种类:

正对、反对、串对。

3、作用:

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4、“对偶”与“对比”

A、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B、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C、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对联: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

2、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

平声字1;仄,仄声字,包括上2、去3、入4三声的字)。

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和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

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

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

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3、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设问

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基本特点:

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反问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

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共同点:

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不同点:

形式:

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作用:

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