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讲高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9687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讲高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讲高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讲高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讲高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讲高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讲高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讲高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讲高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讲高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讲高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考点定位】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突出考查儒、道、法、墨四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主要考查“罢黜百家”的背景、过得及评价,同时兼顾太学的性质与意义。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着重考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主张和历史影响。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考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甑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影响。

【名师点击】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

古代中国的艺术独具东方神韵。

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相互渗透,京剧成为中华文化的国粹,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

从先秦到清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灿烂辉煌。

【知识网络】

(一)中国古代思想的源头:

春秋时期(孔子开创儒家,老子开创道家)

(二)中国古代思想的繁荣时期: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三)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次改造:

西汉时期(确立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

(四)中国古代儒学的改良与统治地位的巩固:

从魏晋三教并立——宋明理学

(五)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

明清时期(批判与继承)

【考点详解】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1、根本原因:

社会大变革

2、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3、政治: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

4、思想文化:

“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5、阶级关系:

“士“阶级的活跃和受任用;

(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儒家:

(1)孔子:

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评价:

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

(2)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评价:

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3)荀子

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评价:

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2、道家:

(1)老子

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价:

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庄子:

老子学说的继承与发展者

哲学思想:

齐物;天与人不相胜

修身思想:

逍遥

评价:

代表没落怒堵住贵族消极避世思想;其哲学思想影响深远

3、法家:

(1)韩非

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

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法儒结合,此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4、墨家:

(1)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评价:

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5、兵家

(三)影响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为中国后世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对后世影响很大,直至今天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高考例题:

(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答案】C

【点睛】儒家代表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加强道德修养进行教化,正如本题中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家的主要观点,紧扣孟子所说的“德”“仁”,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原因:

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②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吸纳了其他学说,由先秦时的批判时政改为维护现实统治。

(二)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家,

(三)内容:

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

(四)影响

1、对当时: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适应西汉经济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2、对后世:

(1)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高考例题:

01.(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五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三、宋明理学

1、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3)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了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

2、主要内容:

(1)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②“理”休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④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的心学:

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①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

②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展了“仁”的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和奋发立志。

3、评价

(1)消极:

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2)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高考例题(2018·天津高考·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

“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答案】B

【名师点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但民本思想也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

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仍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试题分析】本题以民本思想为核心内容,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折射出时代特点——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党始终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

因此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把现实与热点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分析,从而能够在考试时得心应手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末清初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

1、出现的背景

(1)政治: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3)思想:

理学和心学盛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李贽思想:

(1)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

(2)反对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解放;

(3)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4)主张男女平等。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议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2)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3)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4、影响:

(1)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进步作用

(2)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高考例题(2018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4)4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

“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答案】D

点睛: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以说明、表明、反映等为设问词语的试题年年都有。

从能力要求看,这类题目往往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

考查方式主要有二:

一是从一个现象(情境)切入,考查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等任何一个方面,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题目提供的现象(情境),透过这一现象(情境)并结合时代背景做综合分析,看到现象(情境)所关联的问题的实质,才能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二是以一类或者多种历史现象(情境)为切入点,考查政治、经济、文化等任一方面,解题时需要透过这些现象(情境)再结合时代背景或者历史环境综合分析,找出其共性或差异,得出相关的规律、趋势。

【考点延伸】

(一)孔子、孟子、荀子、三者思想之间的关系?

开创与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孔子开创了以“仁”和“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成为儒学发展的基础

2、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思想核心的“仁”和“礼”

3、孟子和荀子将孔子思想丰富、完善、并为其找到理论基础,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因不适应中央集权和兼并战争的需要,不为统治者所重视,但受到广大民众的接受)

(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1、同:

(1)内容相同:

①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②都继承了孔孟思想的核心,“仁、礼”

③都认为“理”是世界本原

④都认为三纲五常是天理的反映

(2)要求相同:

都要求“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社会伦理,忽略个人欲望)

(3)影响相同:

①都规范了社会等级秩序,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②都强化了不平等的封建等级秩序

③都压制了人的自然欲求,压抑人性

2、异:

(1)对理的存在方式看法不同:

①程朱理学认为理存在外部世界②陆王心学认为理存在内心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最大区别):

①程朱理学要求格物致知②陆王心学要求致良知

(三)比较欧洲的启蒙运动与同时代中国批判思想的不同点,中国未出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1、背景:

(1)政治:

中国封建专制空前强化;西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封建统治遭削弱

(2)经济: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小农经济占主体;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并发展

(3)文化:

中国封建专制,迷信,文化专制;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

2、内容:

(1)中国批判君主专制,未提出建立资本主义政权的新方案

(2)西方批判封建制度,提出建立资本主义政权的新方案。

3、实质:

(1)中国尚未突破封建思想,不属于资产阶级思想

(2)西方属于资产阶级思想

4、影响:

(1)中国对推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作用有限。

(2)西方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

(四)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创立:

春秋

2、初步发展:

战国

3、挫折:

秦朝

4、进一步发展(成为正统思想):

西汉

5、危机:

魏晋

6、新发展:

宋明

7、批判继承:

明清

8、利用:

维新变法

9、全盘否定:

新文化运动

10、毁灭性打击:

文化大革命

11、重新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

(五)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1、积极:

(1)对古代: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强调个人气节,修养,塑造了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2)对现代:

其思想精华依然深深影响着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

2、消极:

(1)本质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

(2)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压抑人的自然欲求

(3)它宣扬等级制度,剥削和压迫人民

(4)它宣扬封建礼教,残害和束缚古代妇女

(六)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等中国传统文化

1、错误观点:

(1)完成肯定中国传统文化

(2)完成抱起中国的传统文化,全盘西化

2、正确观点:

(1)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