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9391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重庆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重庆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重庆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重庆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

《重庆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

重庆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重庆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0分)

1.(6分)(2016高二下·锦州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在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的“礼运”篇中,作者借孔子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就是没有私心和阴谋诡计,抢劫偷盗与乱贼暴徒亦已灭绝,即使夜不闭户也安然无事的“大同之世”。

大同之世的基本特点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即天下乃天下人共同的天下,从而区别于以世袭制度、“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等为特色的“天下为家”,即某个人及其家族将天下据为己有的时代。

公天下代表了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

儒家力图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其根本目标就是希望成就一个道德理想国——大同之世。

儒士集团天下为公的取向不仅是早期儒家就已揭明的理想,而且是后世儒者进行社会批判不得不遵循的基本点。

清初黄宗羲正是在与天下为公的理想之世的比较中,对世袭社会中仅仅立足于自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予以了无情的鞭笞。

宋代朱熹据此对家天下时代做出了批评性反省,他批评唐太宗“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而且认为相比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时代,世袭社会“其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

尽管其言论并未直接包含社会批判的内容,但是我们从张载著名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中,依然不难看出一个真正的儒者超越一家一姓的家天下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

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则是“天下为家”,即以维护一家一姓对天下权力、财富乃至民众的独占和维护一家一姓“永久”的世袭为根本目标。

这就不能不与儒士集团的理想追求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

而由于儒士集团虽以“道”的化身自任,但却无位、无势,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根本不是有位、有势的帝王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权势集团的对手,其“以道抗势”的行为除了在有限的范围内与程度上纾缓家族专制的暴虐之外,根本不可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儒者所自我期许的影响和作用。

这就不仅使得儒家在传统社会中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存在境遇,而且不能不限制儒家思想作用的发挥。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儒学不仅不是能够为所谓“封建社会”所完全封限的,而且其终极的价值追求包含了对“家天下”鲜明的批判意识。

因而,儒学不仅不应当随着“家天下”的逝去而消失,而且“家天下”的被推翻恰恰是为儒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与中国传统社会相比,社会主义社会正是一个以“天下为公”为终极理想的社会。

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但归根结底它们在强调人自我做主而不皈依于外在的上帝、主张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上帝之城,体现天下一家的追求等根本的理论关节点上则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契合性。

(摘编自李翔海《公天下与家天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在“礼运”篇中的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特点的大同之世就是儒家力图实现的一个道德理想国。

B.公天下与家天下不同,前者认为天下是天下人共同的天下,后者则主张把天下当作个人或家族的私有财产。

C.朱熹首倡天下为公的价值取向来对家天下时代做出反省和批评,他的言论体现了一个真正儒者的情怀。

D.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与儒士集团的不一样,两者经常发生冲突,儒士集团因无权势,其思想作用的发挥总是有限。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黄宗羲把天下为公的取向作为社会评判的标准,通过与理想之世的比较,对世袭社会的家天下做出了无情的抨击。

B.古代儒者常以“道”的化身自居,在与权势集团的斗争中总能体现出超越家天下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

C.儒士集团“以道抗势”的行为虽然不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所期许的影响,但在一定范围内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D.儒学在“封建社会”中是不能被完全封限的,在家天下逝去的当今社会,更有条件为它发挥作用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是实现公天下,采取的途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

B.那些不认同家天下观点的后世儒者,对仅仅立足于自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进行社会批判时,都会遵循儒家天下为公的理想。

C.由于“以道抗势”的行为不可能对家天下的社会真正发挥影响,儒家在传统社会中的处境尴尬,其思想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

D.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都主张人自我做主,二者殊途同归,只要完全遵循二者理论上的契合,就能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

2.(12分)(2019高三上·安顺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王

曹洪蔚

汴梁人爱听戏,听的是梆子戏。

那腔调高亢、激越、悲壮,还透着柔媚,带着悠扬,百听不厌。

刚解放那会儿,汴梁城梆子戏唱得最好的数黑妮儿。

黑妮儿不是妮儿,是个大小伙子,演关公,师从全才须生“关大王”王海晏。

黑妮儿演戏,唱念做打,有板有眼,章法讲究,口中有词,脚下有步,手眼有戏。

一开腔,声震屋瓦,响遏流云,余音绕梁。

尤善“噙腔”绝技,让人大呼过瘾。

黑妮儿生在祥符乡下,家贫。

五岁时,爹爹与人签下“任由打骂,死病无关”的契约后,把他留在了学戏的义成班,自此成为梨园弟子,开始艰难地练功学戏。

黑妮儿似有天赋,唱念做打,样样精湛。

唱功尤为奇绝。

黑妮儿自创的“脑后音”堪称一绝,高亢豁亮,挺拔圆转,有曲尽而余音不绝之妙。

《单刀赴会》《关公挑袍》,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汴梁城有个叫白孩儿的,特喜欢黑妮儿的戏,场场不落。

白孩儿住砖桥街.是汴梁城的老门老户,家里开有“白家汤馆”,专卖羊肉鲜汤。

白家的羊汤在汴梁城也是一绝。

铁锅大灶,木柴烧锅,先大火煮沸,再小火慢炖,自三更熬至日头露脸儿,汤浓肉烂,汁白如奶。

喝汤时,滚头儿舀汤,溜边儿添油,再撒上一层香菜末子,加入炸好的辣椒油,那鲜,那香,那辣,扑鼻而来,让人如入仙境。

黑妮儿的腔,白孩儿的汤。

这是汴梁城市井百姓公认的“两大好”。

按说,这腔,这汤,互不沾边儿,后来却有了故事。

黑妮儿在相国寺永安戏院唱红以后,成了戏班子的头牌,就有些飘。

深秋的时候,黑妮儿嗓干发疼,茶饭不思,有人撺掇他去喝白家羊汤。

黑妮儿去了一喝,如饮天泉,再也割舍不下。

白孩儿对黑妮儿心生崇拜,每回喝汤都给予特殊关照。

喝了一个礼拜后,黑妮儿自觉神清气爽。

喉头生津,不见痛感,连连击掌,“好汤,上等好汤。

冬天就到了。

这天,一大早就飘起了雪花,赶着喝汤驱寒的人多了起来。

白孩儿正忙着盛汤端汤,见一半大小子抱一铜锅过来了,说唱戏的黑妮儿师父嫌天冷,支派他把羊汤打回去喝。

白孩儿听了,知是黑妮儿在耍大牌呢,就对来人说:

“回去告诉你师父,白家鲜汤需现盛现喝,从不离店卖汤,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

隔了几日,黑妮儿又来喝汤,脸就有些红,关公一样。

临走,对白孩儿说:

“戏有戏路,行有行规,祖上的规矩就是不能破。

白师傅,黑妮儿佩服您。

”说罢,躬身一拜,走了。

白孩儿依旧爱听黑妮儿的戏,还是一场不落。

有一阵儿,黑妮儿没来喝汤,也没了演出。

白孩儿一打听,说是被发配回老家祥符农村了。

上面让他唱样板戏,黑妮儿不从,谎说自己除了演关公,其他演不了。

白孩儿听了,对黑妮儿心生佩服:

好,有骨气,关公气派。

他决定去乡下看看黑妮儿。

见到黑妮儿后,白孩儿的眼泪就下来了:

才几天工夫,黑妮儿就成了另一个人,黑瘦,眼窝塌陷,一说话,嗓子像漏气风箱。

活关公,不能这样毁掉啊!

拉着黑妮儿的手,白孩儿说:

“你不能这样糟践自己呀,你要相信,老百姓爱听关公戏,早晚有你登台亮嗓的那一天。

白孩儿趁天黑,把黑妮儿接回了汴梁城,每天给他盛一碗头道鲜汤,端过去。

不到半个月,黑妮儿面色红润,嗓音通透,又找回了一个活关公。

白孩儿每天五更起床,陪黑妮儿到城北的黄河滩去吊嗓,听黑妮儿咿咿、呀呀、啊啊,一脸的惬意。

一晃过去了十多年,古装戏又重返戏剧舞台。

活关公黑妮儿也迎来了他的人生第二春。

羊汤的滋润,不间断的吊嗓练功,使他的唱功日臻成熟。

他扮演的关公,端庄肃穆而不失凛然神威,一登台,便赢得满堂彩。

黑妮儿又尝试演新的角色,公演后,再次轰动汴梁。

黑妮儿获得了当年的戏剧“梅花奖”,人称“豫东红脸王”。

领奖回来,黑妮儿直接去了白家汤馆,把奖杯证书往白孩儿的怀里一塞,说:

“从明儿个开始,我每天早上在你汤馆门前唱一个小时戏,权当练嗓儿。

不过,赏我一碗羊汤喝。

如今,在汴梁城,黑妮儿的腔,白孩儿的汤,依然是百姓喜欢的“两大好”。

虽说唱戏的不再是黑妮儿,盛汤的也不再是白孩儿。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汴梁人爱听梆子戏并介绍了梆子戏的腔调特点,这既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社会背景,又为下文黑妮儿的出场做了铺垫。

B.白孩儿喜欢听戏,为了能经常见到黑妮儿,用“白家鲜汤需现盛现喝,从不离店卖汤,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做了个借口。

C.小说中的人名很有特色,富有地域风味,“黑”“白”两姓相对立,黑妮儿虽名为“妮儿”却是男的,十分吸引读者。

D.末尾写唱戏的不是黑妮儿,做汤的不是白孩儿,但汴梁百姓仍喜欢,突出了两者的技艺、品德都得到了传承,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2)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白孩儿的形象特征。

(3)“羊汤”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12分)(2017·南丰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傅斯年:

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

傅国涌

傅斯年是“五四”的产儿,他在北大求学时幸运地赶上了那个历史的节骨眼,而且成了扛大旗的人。

正是他和罗家伦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潮社”,创办了《新潮》杂志,1919年5月4日那天他是学生游行的总指挥,站在大时代的浪头上。

傅斯年曾留学英、德7年,广泛涉猎哲学、历史、政治、文学乃至物理、化学、数学和地质学等各门学科。

他首先是个史学家,然后他是教育家,青年时代他就立志“以教书匠终其身”。

他以全部热情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先后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职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使这些学术、教育机构在短期内做出了举世瞩目的业绩。

“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占领东北,山河破碎的痛苦促使他发奋著成《东北史纲》,以大量可靠史料证明东北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站在史家的立场为民族争人格。

从1932年起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他常常在文章中称日本人为“倭人”、“倭寇”、“倭军阀”,坚决反对国民党政权退让、绥靖的外交政策、以土地换和平的幻想,并予以严厉抨击。

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早就洞察了日本侵华的野心,所以他认定以后中日之间的争端无论在外交上如何折冲,都不能放弃军事上的准备,“让步既极而仍无结果,则虽亡国在望,亦须抗战到底也”。

傅斯年相信只有站在政府之外,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性,才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租界被捕,引渡给国民党政府。

虽然他们之间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但这并不妨碍傅斯年立即站出来为这位北大时代的老师说话。

他在《独立评论》发表《陈独秀案》一文,热情地赞颂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称他是“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

胡适、傅斯年主持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选举,当时批评国民党很厉害、完全靠近左翼的学者郭沫若、马寅初能当选为院士,而平时许多和他们关系很好、立场相近、在学术上也极有成就的人却落选了。

竺可桢日记中称赞他们“兼收并蓄”。

他们的这些做法,正是自由主义的优良传统,显示了超越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的多元、宽容的一面。

他对胡适说:

“既为读书人,则读圣贤书”,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无惭于前贤典型”。

北大老同学毛子水以赞美的口吻说他“一生代表的是浩然正气”。

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但他对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专制有过很激烈的批评,因此赢得了“傅大炮”的美名。

他以书生论政,激扬文字,粪土当朝万户侯,仅在影响巨大的民间报纸《大公报》上就发表过22篇纵论内政外交的“星期评论”。

傅斯年是20世纪的“士”,是“五四”孕育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透过几千年历史的迷雾,他发现“以暴易暴,没有丝毫长进”,所以坚定地信仰以和平方式完成“精神上的革新”。

以学生领袖而学者、而大学校长,这不是傅斯年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五四”那一代优秀分子的群体选择。

(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斯年在北大求学时正赶上“五四”新文化运动,他站在大时代的最前列,积极投身于这场思想革命和爱国政治运动中。

B.傅斯年曾留学英、德,广泛涉猎文史哲和数理化等各门学科,在那时他就立志成为一个史学家和教育家,将全部热情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

C.傅斯年工作不任人唯亲,和胡适主持中央院士的选举,将当时批评国民党很厉害、完全靠近左翼的学者郭沫若、马寅初选为院士。

D.作者多处引用傅斯年自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有利于直接表现他的内心世界,也恰当地呈现了他的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2)

作者认为“傅斯年是20世纪的‘士’”,结合全文,请概括他身上体现哪些近代“士”(知识分子)的人格和精神。

(3)

文章标题为“傅斯年:

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题目内涵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7分)

4.(17分)(2015高二上·浙江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以下小题。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

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

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得籍先生以传,心甚奇,思得一游为快。

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

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

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

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

“若非钓台耶?

”曰:

“然矣!

”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

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

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

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舟子固持不可。

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

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

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

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

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

日之夕矣,舟泊前渚。

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

“若尝登钓台乎?

山中之景何若?

”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

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

“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

”嗟乎,客不闻乎?

昔宗少文①卧游五岳,孙兴公②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

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

故曰:

以为游,则亦游矣。

客曰:

“微子言,不及此。

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

”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

【注】①宗少文:

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

②孙兴公:

孙绰,字兴公,晋人,曾作《天台山赋》。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籍先生以传                籍:

凭借    

B.第目之所及                  第:

但是    

C.意当日垂纶                  纶:

钓丝    

D.余窃愧未之逮也              逮:

捕捉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先生祠堂在焉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因致礼焉,遂行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C.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呼舟子劳以酒                作《师说》以贻之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对他隐居之地浙东钓台也是神往已久,这次有机会坐船北上,可谓如愿以偿。

B.钓台两岸风景如画,山峰高耸险峻,尤其是山上松树离奇有态,倒影在江水之中,就如一群游动欲飞的龙。

C.虽不能登山,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独特感受,更有如舍船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的“神游”,作者以此为快。

D.宗少文和孙兴公都不曾亲历此地,却能作画写赋,自己未出舟中一步,却所得甚多,因此作者说,认为是游览,也就是游览了。

(4)

用“∕”给文中画浪线句子断句。

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

②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8分)

5.(8分)(2018高一下·寿光开学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

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

②伏波:

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

③翁仲:

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

④濯缨:

洗濯冠缨。

《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

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直以慵疏招物议”,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心中愤激不平。

E.“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四、默写(共1题;共12分)

6.(12分)(2019高一下·丽水期中)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_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侵之愈急。

________。

(苏洵《六国论》)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5)不然,________,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________。

(张溥《五人墓碑记》)

(6)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选择题(共3题;共6分)

7.(2分)(2016·成都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他,为他的小舅子﹣﹣一个抢劫犯罪嫌疑人开脱罪责,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②对于有些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利当作捞钱的工具,在调整使用干部时,大搞权钱交易的做法,国家应从体制上予以遏制。

③雅虎体育专家批评K教练利用国家队的权力,牺牲球员们的时间和身体为自己博取利益。

A.假公济私  营私舞弊 徇私舞弊    

B.营私舞弊 徇私舞弊  假公济私    

C.徇私舞弊  假公济私 营私舞弊    

D.徇私舞弊 营私舞弊  假公济私    

8.(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无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B.“海洋二号”卫星可以连续有效监测风暴潮和巨浪等极端海洋现象,以及海洋中的锋面和旋涡的变化信息,为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C.安徽潜山县的天柱山以超高压变质带经典构造闻名世界,成为研究大陆动力学的典型,去年9月被正式荣膺“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D.受伊朗停止向欧洲出售石油消息的影响,纽约油价再次重返每桶110美元的高位,而伦敦原油市场更是报出了每桶128.40美元的高价。

9.(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了风景,有了诗情,有了意象,这种美好就足够了吗?

____________。

①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让人品味,让人沉湎。

②在中国诗歌里,还有意境。

③景物与人心,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

④就是林语堂说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

⑤什么是意境呢?

⑥主观情意和客观物境构成一个流动的空间。

A.④②⑤①⑥③    

B.④⑤③⑥①②    

C.②④⑤⑥③①    

D.②⑤④③⑥①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7分)

10.(2分)(2017高一下·包头月考)阅读下文,在横线处填入符合特定语境的话语。

某理发师手艺高超,口才也好。

甲顾客理完发,照了照镜子,说:

“头发理得太长了。

”理发师笑着解释:

“头发留长一点,让你显得潇洒文雅,而又含蓄深沉,颇符合你的身份。

”顾客满意而去。

乙顾客理完发,照了照镜子,说:

“头发理得太短了。

”理发师笑着解释:

“________。

”顾客高兴而去。

丙顾客理完发,照了照镜子,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却还这样说:

“20分钟解决问题,理得太快了吧?

”理发师从容回答:

“________。

”顾客微笑而去。

11.(5分)下面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标志”的主体图形。

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不超过90个字。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8高一上·覃塘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课,教授问他的学生,风是怎样消失的。

学生们有的从气压的高低方面来分析,有的用海潮的变化和山脉的走势来解释,还有的从太阳光冷热照射不均的角度来探讨……

教授听完大家的各种解析后说道:

“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但你们知道最简单最直观的答案是什么吗?

那就是,风不动了就消失了。

”教授看着台下的学生继续说:

“同学们,你们即将走向社会,你们有美好的梦想,有远天的目标,有丰富的知识,有深厚的理论,但如果不去行动,不去实践,那么,你们的梦想、目标、知识和理论,就会像不动的风一样,消失于无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0分)

1-1、

1-2、

1-3、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