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复习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9314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论复习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复习全.docx

《语言学概论复习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复习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学概论复习全.docx

语言学概论复习全

一.填空题(20个空,20分)

1、中国传统语文学的三个部门为:

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

2、西方传统语言学以古希腊-罗马为主。

3、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标志着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语言的社会功能表现为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5、语言习得的临界期表明语言具有先天生理和后天社会属性。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

7、语义角色可以分为:

物体与动程两种基本的类型

8、动程可以分为动作、性质/状态、使动三种基本的大类。

9、物体可以分为施事、受事、与事、主事、致事等大类。

!

10、言语行为可以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三个环节。

11、文字的产生经历了实物记事、图画记事、刻画符号、原始的图画文字等几个阶段。

二.名词解释(5个,20分)

1.语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体系。

世界语言十分复杂,专家估计大约有5000-7000种。

也有人认为只有两三千种。

2.形态

在某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

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形态。

概而言之,通过改变词的外在形式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叫形态。

词形变化或者说形态是词进入组合结构关系所要求的,其综合反映词的句法功能,因此完全可以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

3.底层

一种语言被另一种语言替换,被替换的语言留在替换语言中的成分,被称作“底层”。

底层最主要的表现有两点:

一是被替代语言社团的一些特殊发音习惯。

比如我国浙江、上海郊区、福建、广东等地都有一种浊塞音声母,出现这种特殊音值的汉语方言刚好都处于壮侗族先民居住的地方,而壮侗语是具有成系统的浊内爆音声母的语言。

所以认为汉语方言中出现的浊内爆音是壮侗语留在汉语中的底层。

另一个常见的表现是地名,地名最容易留下被替代语言的痕迹,例如东北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等等是满语的残留。

.

4.语法化

语法化是语法演变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常见途径。

是指一些有实在意义的实词(词汇词)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虚词。

语法化(虚化)是个有等级的序列(实词>语法词>黏附成分>屈折成分),是由语法化程度较低的那一端向语法化较高的一端的逐级演化的过程。

5.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

它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能起交际作用的声音。

其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

在语言的音形义三个基本属性中,语音是第一属性。

语音的物理基础主要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6.元音

元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

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

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代表的音属于元音。

元音的不同是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

且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这三个因素的结合决定着每个元音的音质。

7.文白异读文读、白读

文白异读指一个方言中不少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有两个或多个有文雅/白俗风格区别的语音形式,形成成系统的层次,即一种语言或者方言中同一汉字有文和白两种读音。

文,文雅;白,土俗。

文读一般是读书音,使用于正式场合,来自权威方言或者民族共同语;白读是口语音,使用于非正式场合,是本方言自己的读音。

比如山西闻喜方言中“平坪病明鸣名”等字都有韵母文白不同的两种语音形式,文读韵母为有鼻尾的iΛη韵,白读则为没有鼻尾的iε韵。

8.历史比较法

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祖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其是推溯方言或亲属语言的演变过程的有效方法。

这种方法曾系统地应用于印欧系语言的研究,拟测出各个语族乃至整个语系的原始母语。

&

9.音位

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能区别意义的线性单位。

一个音位往往包含几个音素。

音位起的是区分词或语素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10.语文学

语文学是不独立的语言学。

其属于广义的语言学,还不是科学的语言学。

研究对象为古代书面语,研究目的为解读古典文献。

语文学的三大发源地是古印度、古中国、古希腊——罗马。

内容:

1)古印度:

构词法。

代表作:

巴尼尼《梵语语法》

2)中国:

文字、音韵、训诂

3)古希腊:

语法、修辞、逻辑

11.语言联盟

语言联盟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是各语言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

12.语义

语言是有意义的,语义是用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言语的全部内容。

大致说来,语义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个层次是语言意义,即语言符号的意义,反映了它所指代的现实现象。

比如“天气真热!

”这句话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哪一类现象。

另一个层次是言语意义,即语言符号在一定语境中使用产生的意义。

比如“天气真热!

”这句话,语境不同所要表达的意义就不同:

可能是等车时的无聊应酬,也可能是委婉地请听者开空调。

13.结构的重新分析

结构的重新分析是语法演变中一种常见的方式,其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

比如介词“把”、“被”,动态助词“了”、“着”、“过”在上古汉语的句子中身份都是动词,中古之后才成为虚词。

14、语法

语法是语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词或短语构成句子的规则。

15、词汇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16、语用

语用是指人在一定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

17、语境

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1)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又叫做“言谈现场”。

2)语境包括话语语境,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

3)语境还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包括语言知识之外的生活常识和社会文化知识)。

 

三.分析题(30分)

1.用国际音标标音:

1)#

2)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

3)语言学纲要

4)对外汉语

5)李白的《静夜思》

6)现代汉语

7)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用变换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的区别

(1)在河里捕鱼在食堂吃饭

在车上写字在山上架炮

在黑板上画画在书上写字

(2)台上坐着主席团

台上唱着戏

台上摆着酒席

3.用语义特征分析法分析:

桌子凳子椅子

4.指出下面句子的语义结构

我昨天去上海了。

%

5.分析下列短语的层次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世界上一切善良的爱好和平的人民的优秀之花

让他进来

他有一个妹妹没考上大学

给我一本书

希望参加去欧洲的旅行团

派人通知老李来开会

高兴得小王跳了起来

他能不能马上报到还是一个问题

从大海上吹来湿润而新鲜的风

大嫂带上孩子上夜校了

队长带领大家上山采药

大伙儿批评了他一顿

我的邻居小王想和我一起打羽毛球

当他走进教室的时候

小王劝你别去

 

 

四.简答题(10分,2个)五.论述题(10分,1个)

1.举例说明常见的几种语法范畴。

将语法意义概括起来的类别,就是语法范畴。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

性、数、格、体、时、人称、态。

1)性范畴:

通过形态表现出来的性别观念。

A.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也会在句法上与之相关的其他词上反映出来。

名词具有性范畴是词在入句前就确定的,如法语中的名词,bol(碗)是阳性,pomme(苹果)是阴性。

而冠词和形容词常常修饰名词,随着有关的名词而有性的变化,但只有进入句法结构才能确定是阴性还是阳性。

如unegrandeamie(一位好朋友),因为amie是阴性的,所以修饰它的冠词和形容词也是阴性的。

B.许多有屈折变化的语言有性范畴,如俄语和德语的名词与形容词分阳性、中性和阴性三种,法语只分阴性和阳性,不同性的词有不同的变格方式。

C.“性”是一个语法的概念,它和生物学的性别的概念不一定一致。

例如德语的“dasWeib”(妇女),“dasMa(加两点)dchen”(少女)在语法上是中性。

D.同一个词在各种语言中所属的性不同。

如太阳在法语里是阳性,在德语里是阴性,在俄语里是中性。

汉语中没有性范畴。

2)~

3)数范畴:

运用词形变化表示事物的数目的类别。

A.数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

如英语的名词,俄语的名词和形容词都有单数和复数的变化。

teacher—teachers、pen—pens

B.和性范畴一样,数范畴也会在句法中和名词相关的词中体现出来。

如法语中“一些漂亮的花儿”要说成desbellesfleurs,其中漂亮“belles”用的是阴性、复数的形式,这与后面花“fleurs”的性、数一致。

4)格范畴:

通过形态变化表示出来的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

A.其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例如下面的拉丁语句子:

Petrusfiliopaulilibrumdat

彼得儿子保罗书给

主格与格属格宾格

(彼得给保罗的儿子一本书)

可见格直接体现出名词或代词在句中的句法功能。

B.<

C.俄语的名词、代词的格有六种形式,修饰它们的形容词、数词也有相应的格的变化。

名、代词作主语时用主格的形式,作及物动词的直接宾语时用宾格的形式,作间接宾语时用与格的形式,表领属关系时用属格的形式。

D.有格的范畴的各种语言,格的数目有多有少。

例如英语的名词只有通格和所有格两个格,芬兰语有二十几个格。

5)体范畴:

通过形态变化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

A.不同语言的体的范畴的表现各不一样。

在俄语等斯拉夫语中,有完成体和未完成体的对立,完成体把行为状态作为整体表示,而未完成体表示的是一个完整行为的一部分。

英语动词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

动词的简单形式表示普通体,如Iwrite;“be+动词的现在分词”表示进行体,如Iamwriting;“have+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完成体,如Ihavewritten.

B.汉语的“了”、“着”、“过”(完成、进行、经历体)这些虚词在句中的运用不完全是语法强制,和词形变化体现的体范畴不完全一样。

6)时范畴:

通过形态变化表现出来的动作发生的时间。

A.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

有些语言,动词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行为动作是发生在说话的时刻,还是在说话的时刻之前,或在说话的时刻之后。

例如英语“Iwrite”(现在时),“Iwrote”(过去式),“Ishallwrite”(将来时)。

英语语法中通常说的“现在进行时”实际上包括时和态两个方面:

现在时、进行体;“过去完成时”则是:

过去式、完成体。

B.在有屈折变化的语言中,时范畴反映了动作行为和说话时的关系,是句子进入交际的重要标志。

7)人称范畴:

动词通过形态变化表现出来的主语的人称。

A.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

俄语和法语都有第三人称。

英语动词只在现在时单数的时候有第三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对立。

例如:

He(she)writes,Iwrite,Youwrite,Theywrite。

B.^

C.还有的语言有进一步的人称区分,如第三人称的近指和远指。

人称的确定取决于具体交际事件中谁是说话人,谁是听话人,是句子进入交际的重要标志之一。

8)态范畴:

态,也称语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

A.态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

主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发出者,被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承受者,谓语动词会有相应的变化:

Johniswritingaletter.(约翰在写信)/AletterisbeingwrittenbyJohn.(信正由约翰在写)。

B.采用哪种语态也和说话者的主观视角相关,和语言的运用相关。

一般说来,“性”“数”“格”是名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形容词因为要随着名词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也有这些范畴;“时”“体”“态”“人称”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

 

答:

(1)性:

某些语言的名词和形容词,用词尾标志或冠词表现出来的语法上的性别观念。

如俄语дом(房屋、阳性),окно(窗户、中性),школа(学校、阴性)。

(2)数:

某些语言的名词用词形变化表示该词所指称的客观对象在数量上的特征。

如英语cat(猫、单数),cats是复数。

(3)格:

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与其他词的关系。

俄语名词通常用变格词尾来表达。

#

(4)时:

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一般分为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

如英语Iwrite(我正在写,现在时);Iwrote(我写过,过去时);Ishallwrite(我将写,将来时)。

(5)态:

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一般分为主动态、被动态、。

如英语“Fatherlovesme.”(父亲爱我,主动态);“Iamseved.”(我被搭救过来了,被动态)。

2.谈谈语言演变的特点。

(需要举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的变化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1、渐变性

渐变性是指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像火山爆发、暴力革命那样的突变,而是一种逐渐变化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只能是渐变的。

如北京话零声母从w到v的变化,且目前人处于变异状态,这一变化在不同的年龄,性别和地区之间都有不同的变异情况。

 

1)语音的变化是渐变的:

入声韵尾的消失经过了漫长的历程。

2)词汇的变化是渐变的:

主要表现为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和词义的发展。

如随着人类登月计划的实现,英语中就有“deepspace”(外层空间)、“moonwalk”(月面行走)等新词;女权运动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新词,如“sexism”(性别歧视),用“chairperson”代替重男轻女的“chairman”等等。

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十分稳固:

词汇中的基本词汇不容易起变化;除了从外语借入的成分以外,绝大部分新词都是原有材料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是大家似曾相识的东西。

3)语法的变化是渐变的:

如汉语量词的产生。

上古时期只有一个“个”,量词极少。

唐代后量词逐渐增多,且由于语言革命、白话文运动,五四时期量词普遍较多。

2、>

3、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指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

1)各个子系统的发展变化不平衡:

在语言各子系统中,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最快,相比而言,语法的发展变化就要慢得多,语音发展变化的速度也较为缓慢。

2)同一子系统里性质不同的成分发展变化不同:

语言各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变化也是不平衡的。

比如在词汇系统中,发展变化较快的是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却是相当稳固的。

3)同一子系统里性质相同的成分由于条件不同发展变化也不同:

比如北京话的辅音音位/k

素与音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音位和音素是两个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概念。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质不同,音素也就不同。

而音位则是从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角度确立的语音单位,这种确立只注意那些与意义的区别相对应的的语音差别,而对那些与意义的区别无关的音质上的差别则不加以考虑。

音位和音素的关系则表现为,音位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

音位是抽象的,音素则是具体的。

音位的抽象以具体的音素与音素之间的关系作为基础。

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

几个音质不同的音素,只要处于互补关系,而且发音相似,就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同一个音类的成员,归并为一个音位。

例如汉语普通话的[ε][a][A][ɑ]四个元音音素处于互补关系,而且发音相似,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同一个音类的成员,归并在同一个/a/音位里。

在具体发音时,抽象的音位实现为具体的音素。

音位总是具体语言或方言的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

由于存在音位,在不同语言中的相同的音素,在不同的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一定相同。

比如英语和汉语普通话都有辅音音素[p]和[p'],英语里[p]和[p']的差别不能区别意义,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p/;汉语普通话里[p]和[p']的差别能够区别意义,因而它们分属/p/和/p'/两个音位。

13.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什么是音位的双向对立和单向对立在语言演变中有什么作用

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区别特征"。

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音位的辨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担负的。

例如汉语普通话里/p'/和/p/这两个音位靠"送气/不送气"这对区别特征来区别的。

音位也可以定义为一组区别特征的集合。

/p/通过"不送气"与/p'/相区别,通过"双唇"与/t

常说成[nim214],“我们”常说成「wom214」,两词都发生了音位的脱落,还发生了合界的变动及合音。

语流音变一般是临时性的共时音变,不太会固定下来成为语素或词的固定读音,但也有少数例外。

如果语法上总是出现于轻读的位置,或是一个语素或词在某个构词搭配中的出现频率特别高,语流音变也可能固定下来成为该语素或词的唯一形式。

15.话题、主语、施事的区别和联系

话题与施事话题体现说话者选择哪个句法成分作为向受话者传递信息的基点,并且与整篇话语的组织有关;施事则只体现句法成分.与现实世界中的物体一动程关系的对应关系。

话题和施事都落到句子同一个成分上的情况比较多,但也有很多情况下两者不一致。

比如“小王昨天去了北京”这句话中“小王”既是施事又是话题,而“‘昨天,小王去了北京”这句话中,“小王”仍是施事,话题却换成了“昨天”。

`

16.文字与图画的区别

文字形体所表达的信息是与某种语言的音义结合体及其排列相对应的信息,而不是直接描画现实。

17、谈谈文字的分类

根据字符.与所记录的语言的关系,可以把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1)表音文字,又叫做“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一号的意义。

表音文字还可以根据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分为更小的类。

比如:

音位文字:

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

如拉丁字母。

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

辅音文字:

字符只表示语言中的辅音,元音没有专门的字符表示。

如阿拉伯文。

音节文字:

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节。

如日本的假名。

2)意音文字则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

提示音的字符叫做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叫做义符。

汉文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总之,表音文字与意音文字的分类,是以字符这一级单位与所记录语言的关系为依据来确定的。

18、谈谈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1)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因而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

如汉语缺少形态,用汉字来记录汉语是十分合适的;英语、俄语是有形态的语言,用拉丁文字和斯拉夫文字来记录这些语言也是合适的。

另一方面,文字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系统,如汉语和日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用来记录这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字系统是相同的,即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它们。

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的文字系统。

如越南语原来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后来用拉丁文字系统来记录,如维吾尔语,曾经用拉丁文字系统,现在用阿拉伯文字系统。

  

 2)文字通过形来记录语言中的音和义。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中的音是能指,所指是语言的义。

而文字是语言符号的符号。

文字中的形是语言符号的能指,语言符号的音和义是所指。

文字具有音、形、义三方面的要素。

  

 3)文字记录语言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文字是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有的是记录语言中的音素(音位),有的记录语言中的音节,因而文字就有不同的文字体系。

19、谈谈语言演变的原因

语言是一种牵涉到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研究者的看法也不相同。

纵观人们的研究,语言发展的原因可归纳如下:

 

(一)外部原因  

1.社会因素 

社会发展是推动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社会的分化,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的接触,带来语言的接触;社会的统一,促进语言的统一或融合;总之,社会的演进,推动语言的发展。

这些,上文都有分项解析。

 

社会影响语言的发展,还具体表现为:

社会出现新事物,语言中就会出现一些新词语,如:

因特网、邮件(电邮)、太空行走、遗传工程、基因图谱、非典、克隆、机器人、菜鸟(网络新手)、大虾(网络高手)、BBS(电子公告板)、博客、猫(调制调解器MODEM)、美眉、687(对不起)、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等等。

社会科学的进步,人们认识提高,促成词义的变化,如“心”,古人以为是思维的器官,孟子说:

“心之官则思”。

汉语有许多词语记录了这种认识,“心得、心情、心思、操心、粗心、小心、谈心„„”都是这类例子。

17世纪英国医生、解剖学家威利斯发现了通向大脑的神经,人们才认识到思维器官是大脑,而表示心脏。

2.心理因素(参见李宇明2000P214-215) 

思维是诸多心理因素中对语言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

先民以具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不发达,所以有许多表达具体对象的词语,而缺少概括性的词。

例如,爱斯基摩语中用15个名词来表示不同形态或下落到不同地点的雪,却没有“雪”这个概括性的词。

(李宇明2000P214) 

类推是一种思维惯性,它影响语言的发展,表现为用某种规则去同化一些不合规则的特殊现象。

如。

先秦汉语有宾语前置现象,后来,宾语前置被磨掉了,现代汉语便没有了这种现象;再如,汉人偏爱于一个音节记录一个词或语素,因此,对于联绵词中的字(一个音节),也要赋予其意义。

“狼狈”本是联绵词,分开则无意义,可是人们非要把“狼”和“狈”看成两个动物,还演绎处“狼狈为奸”的成语。

 

 

(二)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指语言自身的因素,外部原因的各因素是推动语言发展的动力,内部原因,即语言自身的因素决定语言发展变化具体方式、途径。

 

语言自身因素,总体说来是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运动。

其具体表现如:

  

1.语言和言语的矛盾运动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言语运用的多样性、生动性、随机性使得它常常突破语言规则的限制,而表现种种“出格”现象。

这些出格现象一旦得到社会的认可,便给语言增添了新的要素,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旧的要素在言语实践中逐渐被遗忘、被抛弃,这样,语言新的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的要素逐渐消亡,语言便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发展着、变化着。

如汉语的名词过去是不受副词修饰的,而近些年来,却有突破,并且逐渐被社会接受,“很青春、很女性、很生活、特男子汉、特人性”等,现在则常常可见。

(参见李宇明2000P216) 

 

2.语言各要素相互影响 :

语音的变化导致词汇和语法变化,词汇或语法的变化导致语音变化。

语言各要素之间本来是相对平衡的,但往往因某要素首先发生变化,便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

如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有这样的变化:

 

古汉语中,浊音清化,入声消失,语音音位系统简单化。

于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古汉语的词汇中,同音词大量增多,造成意义难以区别,词的形义矛盾凸现,为解决这一矛盾,词汇便逐渐双音化(现代汉语中,双音词便占优势)。

词汇双音化,引起词内两个语素间的关系出现新的现象:

语音上有轻重之别,如轻声、儿化;语义上有主次之分,如词根、词缀;不仅如此,语法上也随之出现合成词的构成规则,如联合、偏正、动宾、补充、主谓、重叠等构词方式。

这样,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因为语音系统的简化,产生连锁发应,致使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都相应地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说汉语发展变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