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走进农民工关注新生代实践报告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7866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走进农民工关注新生代实践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品走进农民工关注新生代实践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品走进农民工关注新生代实践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品走进农民工关注新生代实践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品走进农民工关注新生代实践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走进农民工关注新生代实践报告书.docx

《精品走进农民工关注新生代实践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走进农民工关注新生代实践报告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走进农民工关注新生代实践报告书.docx

精品走进农民工关注新生代实践报告书

2011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申报材料

南京师范大学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注农民工市民化”

暑期实践

 

“关注农民工市民化”暑期实践

调查报告

1.实践背景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这是一个伴随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而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

对于农民工,大多数人并不会感到陌生,因为这是一个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群。

谈起他们,也许人们大多会联想到城市的房地建筑工地或是城市的街道。

他们,处于中国社会的底层;他们,做的是中国社会最基础的工作——那些城里人不愿干的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工作。

“民工潮”兴起于改革开放初,从1984年中央1号文件允许农民自备口粮进城、中国农民迈进城市务工的第一步算起,到今年已整整走过26个春秋。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一个又一个躁动的身影,告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义无反顾地闯进陌生的城镇,汇聚成让人叹为观止的亿万农民工大军。

然而,改革开放三十余年过去了,如今一方面似乎是永远汹涌的“民工潮”,而另一方面民工却开始回流。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掀起返乡浪潮,我们稍许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农民工群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

他们装着棉被的蛇皮袋越来越少,拉杆箱包多了起来;灰头土脸、表情木讷的越来越少,衣着光鲜、神情自信的多了起来……这个逐渐步入公众眼帘、引起社会关注的,正是一个叫做“农民工二代”的群体,亦即“新生代农民工”。

他们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心中传统的农民工概念,呼唤社会以全新的眼界、全新的姿态来对他们进行重新的认识。

“新生代农民工”是相对于传统农民工而言的,主要是指80后、90后的进城务工人员,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

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

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

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1.1农民工的代际差异

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不同,使得其在文化程度、人格特征、打工的主要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与农村家庭的经济联系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他们中间绝大多数根本没有务农的经历和经验,对土地缺乏依恋。

(2)他们的“城市梦”比他们的父辈更执著,他们中间大多数人不愿意在结束了若干年的打工生涯后回乡务农,城市的吸引力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更渴望扎根城市。

(3)因为更少后顾之忧,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消费支出快速增加,不再为攒钱而使自己变成“苦行僧”,不再省吃俭用攒钱往家里寄,更不会挣够钱回家盖房娶媳妇。

(4)老一代农民工属于生存型农民工,他们没有多少技术,到城市打工,仅凭强壮体力劳动养家糊口,过着象候鸟一样的生活,属于城市的“过客”。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属于发展型农民工,在岗位的选择上,新生代农民工更加理性,认为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比“饭碗”更重要。

这从目前各地遇到的民工荒可以间接印证。

(5)为寻求更好的发展,脱离“农门”跳入“城门”,新生代农民工对技能培训消费的欲望强烈。

他们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在城市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

为了寻得更好的发展方向,跳槽的现象在他们之中频繁发生。

(6)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法律意识的提高,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增强,拒绝血汗工厂,在受到歧视时,他们会摔门离去。

(7)新一代农民工中有许多都是携家带口进城务工,这与老一代农民工“单打独斗”的状况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由此带来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

新一代农民工高度渴望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实际上困难重重。

(8)对城市生活有着极大的认同,渴望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都融入到城市之中,他们希望参与城市种种公共活动,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真正的“城市梦”。

虽然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有着众多迥然不同之处,然而作为进城务工的农业户口者这一大群体中的一员,他们又有着某些比较一致的脚印与轨迹,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

例如,入城务工人员所受到的经济上、政治上的待遇,与有城市户口的工人相比确实也是“二等工人”。

他们与有城市户口的工人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福利保障,就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还把他们当作另类工人管理,甚至有的城市规定限制他们进入某些行业就业等等。

疏离、孤独、歧视及社会保障存在缺口等问题,同时困扰着每一代的农民工。

1.2“民工荒”与本土路线

从社会大环境看,农村流动人群已不再是昨天的农村流动人群,“新人换旧人”,新的一代已经成长为农村流动人群的主力:

他们“新”在年轻,“新”在没有务农经历,“新”在对城市生活更强的憧憬和向往,“新”在更少的家庭负担。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从“卖苦力”到“拼智力”,从城乡两栖到定居城市,从单向涌入城市到开始回乡创业,中国农民工群体正在发生着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然而不论民工群体如何变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民工队伍愈发壮大的趋势不会改变,如今“民工荒”与就业难的问题也依然矛盾地存在着。

1.3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市民化也是近期受到广泛关注及引起热烈讨论的热点话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提到要着实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前沿挑战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化。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第二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最为迫切的群体,他们的市民化问题如不能顺利解决,将直接关系到城乡的社会稳定。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第二代农民工是更需要市民化也是更容易市民化的群体。

他们更加渴望城市的文明,意识和行为已接近于城市人,但因为个人、制度和市场等多方面原因依然滞留在农民工队伍中。

随着第二代农民工进入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如果长期不能迈过市民化这道“门槛”,累积到一定时期和规模时很有可能引发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给了我们一个大力推进城镇化的明确信息。

推进城镇化,不仅要积极,还要稳妥,二者必须兼顾。

由文件提出的意见,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将采取措施克服城镇化的难点问题,确保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国家将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财政制度改革,为城镇化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特别是国家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可以预见,这些工作的逐步展开将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开辟一个全新局面。

从2009年年末到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从中共中央到广大基层群众,“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也成为中国社会破解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新支点。

一亿多人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勾画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图景,人们拭目以待。

2.实践目的

2011年,新生代农民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时间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区别与老一代农民工的特殊群体,大家都对其充满了好奇。

因此,当提到新生代农民工,我们不禁想要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到底具有什么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区别在哪?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

而第一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又如何?

我们此次实践之行的目的有如下几点:

(1)了解南京市农民工的现状,主要包括:

收入状况、工作环境、职业培训状况、当地政府相关政策等,以及两代农民工所具有的价值观。

(2)探索当前农民工主要问题的根源所在及解决措施。

(3)将新生代农民工同老一代农民工的生活价值观,工作价值观等进行对比,从而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与老一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4)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表达南京师范大学学子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农民工关注。

(5)希望我们的调查与实践在相关媒体发布后,可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有助于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6)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提高队员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利用实践活动这个机会,更好地了解社会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地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3.实践内容

在校团委的号召下,还是大一学生的我们,抱着关注弱势群体,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的想法。

我们进行了以“走近农民工,关注新生代”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

当晚便针对实践行程做了再次讨论,确定了接下来实践的各项事宜。

我们十位成员坐在一起,就接下来几天的具体活动做详细的规划,我们虽然有分队长成员,但这更像是一个无领导小组讨论,大家就自己所想的畅所欲言,智慧集结应该是最有效的决策方式之一吧。

经过讨论,我们对先前设计好的调查问卷进行了进一步修改,最终确定了调查的重点,包括:

基本实况调查(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务农经历、家庭人口数)、生活实况调查(饮食消费、用餐方式、月开销、存款状况、居住地)、工作实况调查(打工目的、所属行业、平均工作时间、加班情况、培训状况、工资收入水平、是否面临就业歧视、医疗卫生状况、工伤情况、后代受教育状况、未来工作意向)、回想及期望(自身发展、子女发展、对政府期望)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决定对街道行人进行简短口头调查,以了解长沙市民对外来农民工的态度及看法。

为了不过分耽误来往市民的时间,我们根据调查方向,总结出有代表性的三个简洁的小问题:

“您认为我们城市的发展与农民工们的贡献有多大的关系?

”“请问您和您身边的人对农民工的问题有多大的关注呢?

”“请您用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字来形容您眼中的农民工”。

讨论结束后,我们将修改整理过的问卷打印出了150份以备使用。

就这样,我们为接下来的三天调查工作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养精蓄锐,蓄势待发。

 

4.实践总结

4.1工地问卷调查

4.1.1调查对象:

这一次我们的调查对象是南京市德基广场建设工程工地的农民工,这部分人基本是男性农民工,从事建筑行业,是中国农民工主要聚集行业领域,我国现有农民工约2亿左右。

其中大约有22.9%以上分布在建筑行业,在众多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意义。

4.1.2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方式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

我们这支暑期实践队伍的成员亲自来到工人居住地,发放问卷给当场的农民工工人,现场发放填写、提出问题并当场收回,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我们总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108份,有效份数102份,回收率90.0%,有效率85.0%。

4.1.3调查时间:

7月13号

4.1.4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建筑业工地工人的基本信息实况、生活状况、居住饮食情况、工资待遇、工作实况以及未来生涯计划以及价值观的相关调查。

问卷共向农民工提出了三大方面的问题,详见附录。

4.1.5调查结果:

我们将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一、农民工基本情况

1、从年龄购成上看:

城市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由早年青年出来打工为主发展到现在壮年占主导地位。

在被调查对象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占27.44%;20-30岁的占39.91%;30-35岁的占29.82%;35岁以上的占2.83%。

其中男性占调查人数的72.68%,20-35岁的占的比重最多,占59.1%;女性占27.32%,20-30岁的比重最大,占50%。

总的看女的年轻的出来的多,男的中年出来的相对比较多,在农村结婚以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还比较严重。

出来打工的农民工有50.68%的结婚的,未婚的占49.32%。

2、从文化构成看:

总体上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教育程度偏低,从被调查的农民工的情况看小学文化及以下的占16.55%,初中文化占53.74%,高中文化的占7.14%,中专及以上文化的只占11.22%。

在现在大学本科就业都比较难的情况下,这么低的文化程度想找到满意的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3、从进城打工的目的看:

大部分进城打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改善生活,选择这一条的占80%,未婚青年大多外出务工前在家读书,主要是出来增长见识,学技术,想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也有部分感觉务农太辛苦,羡慕城市生活而出来的;小部分年龄较大的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目的一是趁农闲务工经商补贴家用,二是家中土地少、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在家无事可做;已婚或带孩子外出打工的主要是想让孩子在城里找一所理想的学校在城里读书。

但是城市农民工一般以青壮年为主,很少有取得城市户口,因为他们外出务工经商的时间也不是太长,特别是工作不稳定,流动性比较强,要想取得城市户口,只有通过在城里买房。

而现在房价比较高,靠既不稳定又不高的收入,是很难买得起房的。

只有极少数出来打工十几年以上的人,一直在城市生活,为了孩子上学,买上房子取得了城市户口。

4、从家庭成员出来打工情况看,一家人全出来的占10%,这主要包括孩子在城市上学,或者父母和孩子一块出来打工,对孩子也是个照顾,也有个别的买了房子,办理了城市户口,一家人都在城里生活,家里也没有耕地;劳动力全出来的占48.57%;一个人出来的占41.43%。

他们出来后,有51.43%人的耕地还是继续由自家全部耕种,20%的自己耕种一部分,其余的转给他人。

没有耕地的占10%,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他人有偿或无偿耕种,只有个别的部分撂荒,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还要依靠家里的耕地收入。

5、从农民工打工的行业看,采掘业、建筑业行业为最多,70%以上为农民工,并且绝大部分是男性,而宾馆、餐饮业、零售业的农民工多为青年女性,在制造业的部分工种如装缷、搬运、包装等体力较重、环境较差的地方仍是农民工较多。

在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的企业中,由于原来人员富余比较多,仍然以正式工人为主,农民工占比例很少,一些私营企业农民工比重比较大。

二、农民工的工作情况

1、农民工的就业信息渠道窄。

从调查情况看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不畅通。

有51.34%是靠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或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带出;自主就业和自荐到用工单位的占27.10%;通过招工广告的占10.10%;由家乡政府组织的占2.61%。

从上面情况看,农民工外出打工主要还是原来传统的传帮带形式,通过调查了解农民工对小的中介机构和招聘广告普遍采取不太敢信任的态度,怕上当受骗,有些地方政府对农民工外出打工也缺乏相应的组织措施。

2、农民工收入比较低。

从2006年农民工收入情况看,调查的农民工2006年平均收入是12465元,比去年我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057元低4592元,由于从事行业不同,收入极不平均,采掘业和建筑业重体力农民工工资水平高于平均工资,其它大部分低于平均数,最高的一年2.8万,最低的4000元。

2006年月平均工资1156元,最高的2416元,最低的400元,从调查情况看工资经常被克扣的占4.29%,偶尔被克扣的占41.43%;工资经常被拖欠的占5.71%,偶尔被拖欠的占30%。

拖欠工资主要原因一是合作方称称上一级没给钱,无法发放工资;二是资金周转困难,暂时不给;三是为了稳定农民工队伍,对农民工进行约束,扣留一部分钱,防止不辞而别。

3、农民工的岗位处在第一线。

从调查的农民工从事行业和工作时间看,有4.42%的是基层管理人员,12.93%的属于技术人员,其他的基本上是一线工人,农民工一般工作强度都比较大,很大一部分人都从事着城市最低层、最危险、最脏最累的工作,比如建筑工人、采掘工作、企业中正式工人不愿意干的活、小饭店的服务人员。

从调查的农民工的工作时间看,他们每周平均工作6.54天,每天工作9.47小时,一天最长能工作到14小时,只有9.43%的农民工有双休日。

4、农民工就业保障不到位。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的重视,农民工在一些企业人数的增多和相对稳定,对企业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保障方面也有了很大改善。

从签订合同上看,有41.72%的农民工和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没想过和干临时工不需要签合同的占9.52%,没有签订合同的占48.75%,合同的签订,对保障农民工的权益起到很大作用;有78.57%的农民工反映单位能及时兑现工资,不能及时兑现的占14.29%,主要是一些临时用工人员,工资发放不能及时到位,正规企业一般都能按合同要求,及时发放工资,这说明国家采取的保障农民工工资的一些措施已经发挥了很大作用。

此外有工伤补偿的占51.43%;发生工伤后单位完全不提供医疗费用的仅占7.14%,提供大部分和完全提供的占55.71%;48.64%的农民工享受了岗位培训,有90%的农民工享受了一定的工作安全保护,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单位采取降温防署措施的占71.43%,这些都说明现在农民工的一些基本的劳动保障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但调查也显示,还有很多权益,农民工享受不到,如有42.86%的农民工没有加班补贴;88.57%的没有双休日;76.9%的女子没有带薪产假;37.14%的没有工伤补偿;80%的没有带薪休假;88.57%没有住房补贴;84.29%没有住房公积金;没有购买养老保险的占54.29%,由自己购买的占20%,单位和个人共同购买的仅占25.71%;67.14%的没有购买医疗保险,由单位单独为职工购买或者单位和个人共同购买的仅占14.28%,自己出钱购买的占18.58%;有72.86%的没有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5、农民工劳动技能欠缺。

从农民工的专业技能来看,普遍专业技能欠缺,自学过专业知识的仅占21.43%,接受过长期(半年以上)培训的仅占8.57%,40%的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其他也只是接受过短期上岗培训或者边学边干,只能干一些靠出力的简单劳动,有48.57%没有任何专业证书,41.43%有初级证书,中级和高级的只占10%。

从调查情况看有90%的认为一些技能培训对找到工作有一定帮助和非常有帮助,没参加培训的原因主要有不知哪里有职业技能培训,不想花钱,再一个不了解培训对就业有多大帮助,怕花了钱找不到工作。

希望参加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但也希望免费或少收费并能保证就业。

三、农民工的生活状况

1、农民工日常生活水平低。

由于农民工整体工资水平不高,还要想法设法尽量多的把钱带回家,所以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比较低,从花费支出看,每月的平均支出359元,其中住宿支出平均40元,有67.15%住在单位免费提供的集体宿舍,简易工棚或上班地点,没有住宿支出,只有14.29%的居住在自己购买或租住的房子里,最差的有20人居住在60平米的房子里,什么也没有,就是一个凉席铺在地上睡觉,吃饭睡觉都在那一个屋里,住宿条件非常恶劣;食品支出平均251元,除了单位提供吃饭的以外,最低的只有100元。

总的看农民工为了能多带些钱回家,生活和居住条件还是比较艰苦。

从得病看病情况看有32.86%的人到正规医院看病,41.43%的到药店买药,14.29%的到个体门诊,还有个别的不看病,不吃药,舍不得花钱看病,占10%。

不到正规医院看病主要原因是因为费用太高,从调查问卷看农民工有92%的认为自己身体比较好,但在这样的工作强度,这样生活条件下,生病又舍不得花钱看,这种状况很难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

从调查问卷反映他们对当前在城市打工最不满意的就是医疗卫生方面和住宿方面。

2、子女教育受影响大。

由于农民工工资收入相对不高,也不是特别稳定,居住和生活条件相对比较差,他们在城里住的房子一般没有什么物品,空调、冰箱、热水器及其他大件物品,有些连电视、电扇、收音机、自行车等基本物品都没有,只是有一个睡觉的地方。

并且由于大部分农民工都是青壮年,外出务工时间不是太长,没有取得本市户口,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没有能力让孩子在城里上学,仅有14.29%的农民工有子女一起外出就学。

子女在城里上学比较少的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子女在城市上学比在农村老家的费用高的多,根本就承担不起,学费高、负担重。

另外由于没有城市户口,还要交一定数量的借读费。

大部分是父母一个出来,另一个在家照顾孩子和耕地或者是父母都出来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

学习教育靠爷爷奶奶管,父母没有能力带孩子出来上学,这也是当前农村教育出现的一个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3、精神生活贫乏单调。

农民工进城打工,大部分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增加收入,对其他方面的要求都比较低,平时由于劳动时间很长,工作也很累,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大部分是睡觉、聊天或闲逛,看书看报或者听听广播这样一些简单的休闲方式,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很低,对工作和生活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在现在这样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下,认为生活条件比较差的仅有10%,90%的认为比较适应现在的城市生活,对工作条件不满意的占14.29%;收入水平不太满意的占24.29%;生活质量不太满意的占22.85%;社会地位不太满意的占30%。

不太满意的主要方面是一是认为劳动强度大,占35.71%;二是收入太少,占18.57;其它还有收入不稳定,工作环境恶劣,学不到技术,得不到发展等原因。

农民工基本上还是和原来生活环境对比,还没有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因此,只要认为能挣点钱,比在家里生活好一点,他们基本上就满足了。

综上所述,随着进城农民工的逐步增加,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看到他们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收入还比较低,一些相应权益还得不到保障,工作生活条件还比较差,怎样更好的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使他们更好的融入到城市中来,更大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各级政府和社会还要提供更多的政策和条件。

四、应重视和帮助解决农民工就业和生活问题

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重要内容,虽然近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三农问题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农民工各方面的条件得到了改善,权益得以进一步维护,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绝大部分城市农民工还是从事城市最底层、最危险、最脏最累的工作,而他们在生活状况、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子女上学等方面还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从而又产生了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的所谓的“四农问题”。

切实解决好农民进城务工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快城市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各级党委政府应制定相应法规政策,保障农民工权益。

简化农民工进城的各种证件的办理手续,建立“多证合一,信息共享”的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拿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缴一点”的原则,实行广泛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制度;打破城乡壁垒,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2、各级部门和单位应为农民工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如,拓宽农民工就业信息发布渠道,为进城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牵线搭桥,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广开就业门路;通过提供价格低廉、品位较高的文化服务和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方式,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加大农民工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

3、严格落实各项相关法规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严格监督劳动合同的签定和执行,解决无故加班、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害农民工劳动权益的行为;下大力气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保障农民工进城后人身钱财的安全。

4、政府和社会要加强对如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的研究。

比如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问题,有些农民工家里有土地,只是临时进城打工,流动性比较大,离开企业后再回家务家,本身不愿意花一些钱参加养老保险,这种企业可以不买养老保险;但对一些希望长期在城市工作,在城市生活的农民工,或者家里已经没有耕地,希望自己购买养老保险的,应该和城市工人一样参加养老保险。

农民工问题是个新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因此我们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5、加大宣传力度,从舆论上引导全社会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

大力宣传农民工进城的积极作用,使城镇居民能正确认识和评价农民工,消除歧视,同时还要看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都是一个家庭主要的劳动力和收入来源,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一个农村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