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7775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上河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清明上河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清明上河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清明上河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清明上河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明上河图.docx

《清明上河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上河图.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明上河图.docx

清明上河图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

绢本工笔设色

画芯尺寸:

纵31.11cm横938.53cm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作品赏析]

仇英的《清明上河图》比宋本要长一倍,长9.87米,以明代苏州城为背景,采用青绿重设色方式,画中人物超过2000位,描绘明代江南社会的城乡人民生活实景,表现了热闹纷扰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场面宏大,气势雄伟。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街市走来;而在城市之中,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横跨河两岸,河中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描绘明代姑苏繁华的景象。

=================

与现代人过清明节不同,古人过清明节,不单单是祭祀。

伴随着扫墓,还要进行多项活动,比如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植树等。

到了明代,有不少活动已经被人们摒弃了,像拔河。

拔河在唐代比较盛行,据明人谢肇淛《五杂俎》卷2载:

“唐时清明有拔河之戏,其法以大麻絙,两头各系十余小索,数人执之,对挽,以强弱为胜负。

”唐中宗颇喜这个节目,“时中宗幸梨园,命侍臣为之,七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相、五将为西朋。

仆射韦巨源、少师唐休璟,年老无力,随絙踣地,久不能起,上以为笑。

”除了拔河以外,还有一种“绳橛之戏”(赌博游戏),谢肇淛说,时人也很少玩了,惟秋千比较盛行,但也仅仅限于北方,至于南方人,则更偏爱木偶戏。

《金瓶梅》第八十九回《清明节寡妇上新坟永福寺夫人逢故主》中,作者提到了秋千:

“韶光淡荡,淑景融和……隔水不知谁院落,秋千高挂绿杨烟。

”这一回不但记录了当时人们于清明扫墓时所携带的祭品、出行方式,而且生动描述了扫墓途中的景致:

“且说一日,三月清明佳节,吴月娘备办香烛、金钱冥纸、三牲祭物,抬了两大食盒,要往城外坟上与西门庆上新坟祭扫”,她们一行人“都坐轿子往坟上去”,“出了城门,只见那郊原野旷,景物芳菲,花红柳绿,仕女游人不断。

在明人的眼里,清明节期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日谓之丽日,风谓之和风,吹柳眼,绽花心,拂香尘。

天色暖,谓之暄。

天色寒,谓之料峭。

骑的马,谓之宝马。

坐的轿,谓之香车。

行的路,谓之芳径。

地下飞的尘,谓之香尘。

千花发蕊,万草生芽,谓之春信。

在如此生机盎然的日子里,既要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与崇敬,同时也不能辜负眼前旖旎的春光,这体现的就是所谓“逝者安息,生者奋发”吧。

香烛、金钱冥纸,是烧给故去的人用的,而“三牲祭物”、“两大食盒”则是等祭祀完毕之后由活人享用。

沈榜《宛署杂记》卷17记载了明代北京人过清明节的情形:

“清明日,小民男妇盛服携盒酒祭其先墓,祭毕野坐,醉饱而归”。

“每年是日,各门男女拥集,车马喧阗”。

与北方的陆路不同,在江南的一些水乡地区,人们扫墓要乘船而往——不知道有没有出现过河道拥塞的情况。

张岱《陶庵梦忆》卷1《越俗扫墓》记:

前去扫墓的男女均穿着盛装艳服,乘坐装饰华丽的船只,一路上敲锣打鼓,欢呼畅饮,就像杭州人游西湖。

有人醉了还会发些“酒疯”:

“岸帻(拢起头巾,露出前额)嚣嚎,唱无字曲,或舟中攘臂,与侪列厮打。

”张岱评价这是“厚人薄鬼”。

只是后来,因为兵乱,在清明扫墓的人群里很少能看到妇女们的身影,仅仅是“子孙数人挑鱼肉楮钱(纸钱),徒步往返之。

”不但妇人不能前往,去扫墓的男人们连船也不坐了,美好的节日,也曾因兵乱而变得萧瑟凄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