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质量检测 单元测试湘教版选修6.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7444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7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质量检测 单元测试湘教版选修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质量检测 单元测试湘教版选修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质量检测 单元测试湘教版选修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质量检测 单元测试湘教版选修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质量检测 单元测试湘教版选修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质量检测 单元测试湘教版选修6.docx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质量检测 单元测试湘教版选修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质量检测 单元测试湘教版选修6.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质量检测 单元测试湘教版选修6.docx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质量检测单元测试湘教版选修6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目前我国矿产、水资源、森林、耕地、草地、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分别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28%、14%、32%、32%、12%、5%。

由此可见,我国自然资源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水平却比较低,并且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大,利用配置不甚合理。

据此回答1~3题。

1.读下面相关示意图,指出其中符合自然资源的图例的是()

2.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天然气B.面粉C.土地D.液化气

3.我国各地区所对应的资源问题,正确的是()

A.东部地广人稀,矿产短缺

B.西部土地紧张,水源不足

C.南方地区水源、能源不足

D.华北地区人地、水土矛盾叠加

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五届“中国水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与我国水资源特征不符的是()

A.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B.空间分布不均,但季节分配均匀

C.许多地区出现“水质性”缺水

D.我国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

5.有学者将因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质性缺水,因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源性缺水。

下列城市中,水源性缺水严重的是()

A.西安B.杭州C.广州D.南宁

6.水资源问题不包括()

A.水资源分布和使用不均的问题

B.淡水资源日益紧张的问题

C.洪水泛滥的问题

D.水资源质量下降的问题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即荒漠化。

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数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据此回答7、8题。

7.湿润系数可能指()

A.降水量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C.蒸发量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8.题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

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9.煤炭燃烧时会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许多地方都使用了洁净煤(如脱硫)技术。

读煤炭脱硫效率图,关于洁净煤技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该技术脱硫效率达到100%

B.该技术可以减小pH和酸雨危害

C.该技术使煤炭资源得到了循环利用

D.该技术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的经济价值

伊朗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到了1320亿桶,超过了伊拉克,仅次于排在世界首位的沙特阿拉伯。

作为全球第四大石油生产国,近年来,伊朗已日益成为我国重要的原油供应国。

据此回答10~12题。

10.下图为我国2005~2020年石油需求与产量的预测,已知对外依存度=

进口量/消耗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15年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首次超过1/2

B.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38.54%

C.石油产量增长缓慢,但石油需求日益增长

D.我国石油的对外依赖程度将逐年降低

11.为保证我国石油的战略安全,下列措施中叙述错误的是()

A.采取节油措施B.加强地质勘探

C.投资开发国外石油D.减少汽车数量

12.我国对石油资源的开发方针是()

A.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B.加快近海油田的开发

C.立足国内,兼顾国外

D.大力投资开发国外油田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包括开采挖掘出的及选洗时排出的含炭岩石,这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

据此完成13~15题。

13.我国煤矸石排放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产”出非常多的煤矸石

B.我国煤矸石储量丰富

C.我国煤炭品位低,含炭成分大

D.我国众多小煤矿的乱采乱挖

14.煤矸石的大量排放带来的危害不正确的是()

A.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

B.长期堆放日晒下会自燃,排放的CO2、SO2等气体污染大气

C.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下,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D.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会诱发地震灾害

15.煤矸石的转化利用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利用方式最适合的是()

A.矿区复垦回填矿坑

B.用作铺路石,修建道路

C.生产煤矸石砖

D.对煤矸石进行选洗,取出其中的含炭成分

16.土地退化有多种类型,但不包括()

A.烧荒导致土地荒芜

B.水土流失导致表土损失

C.灌溉不当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D.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

(2011·安徽文综改编)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2000年和2011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17、18题。

17.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18.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读图,回答19、20题。

19.用煤来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主要不同是()

A.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B.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

C.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

D.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20.结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中,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A.②B.③C.④D.①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9分)

材料一长期以来,粮食安全一直是热点话题。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尤其是上扬,是对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威胁,受影响最大的是贫困者。

据世界银行统计,2010年至2011年期间,粮食费用上涨致使70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

材料二我国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

(1)甲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乙基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__。

(2)简述甲基地A、B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3)甲、乙两大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商品粮基地,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2.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煤炭的需求也将保持快速增长。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①以昆仑山-秦岭一线为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煤炭的需求主要来自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谈谈如何进行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

(3)我国能源消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安全隐患的具体表现及其解决措施。

23.(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读图回答问题。

(12分)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24.内蒙古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内蒙古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炭。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分析内蒙古当地人在开采煤炭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2)简述电力输出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

(3)在开发利用煤炭过程中当地应采取什么环保措施?

25.我国现有城市中约有1/2的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约占1/6,每日缺水达1600万吨。

下图所示三个地区均为我国沿海缺水城市集中分布地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针对甲图所示地区城市缺水状况,可采取的措施有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跨流域调水和海水淡化等。

其中目前比较可行的是_____,简述选择该措施的理由。

(2)乙图所示地区城市群位于河流入海口,但仍有严重的缺水问题。

试分析该地区城市缺水的主要原因。

(3)甲、乙、丙三区域均不同程度缺水,他们分别属于什么缺水类型?

对当地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解析

1~3.【解析】1选D,2选C,3选D。

第1题,自然资源指的是从自然环境中直接获取的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第2题,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面粉和液化气不是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不属于资源。

第3题,东部地区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南方地区降水多,河湖众多,水源较充足。

4~6.【解析】4选B,5选A,6选C。

第4题,我国水资源不但空间分布不均而且季节分配也不均匀。

第5题,杭州、广州和南宁位于我国南方,降水丰富,水量充足。

第6题,洪水泛滥是自然灾害,不是水资源问题。

7、8.【解析】7选B,8选D。

第7题,从题干荒漠化定义中湿润系数为0.05~0.65,可以看出湿润系数不是具体的数值,应该是一个比值;荒漠化产生的一个条件是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所以产生荒漠化的系数小于1。

第8题,从题中材料可知,土壤退化和生态系统退化相互不包含,所以生物多样性下降不属于土壤退化过程。

9.【解析】选D。

该技术脱硫效率没达到100%;该技术可使煤炭燃烧时排放的酸性气体减少,酸雨危害减小,pH增大;该技术没有体现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的经济价值。

10~12.【解析】10选C,11选D,12选A。

第10题,特别要注意消耗量等于进口量和产量之和。

第11题,汽车的增加是我国石油消耗量增加的原因,但减少汽车的数量不能保障我国石油安全,应从多个方面入手。

第12题,B、C、D项是具体措施,不是方针。

【方法技巧】我国能源调整措施全解

(1)开源:

①采取多元化战略,到外国开发石油,进口石油;

②加大能源勘探、开采,增加能源产量;

③稳妥发展核电;

④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

⑤利用乙醇汽油。

(2)节流:

⑥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⑦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⑧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3)储存调配:

⑨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⑩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13~15.【解析】13选A,14选D,15选C。

第13题,煤矸石主要是在采煤中产生的。

第14题,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煤矸石的大量长期堆放不会引起地震灾害。

第15题,煤矸石含有少量的煤炭,做成煤矸石砖后,不但能减少烧砖时所用煤炭的数量,而且也利用了煤矸石中的岩石。

16.【解析】选A。

烧荒不会使土壤的肥力下降,不会引起土地退化。

17、18.【解析】17选A,18选C。

“辽宁西北部”的地理状况是分析问题的背景;图中数字的含义是解答问题的“钥匙”。

具体分析思路如下所示:

19、20.【解析】19选B,20选C。

煤电与水电相比,火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运转时投资多,而水电站建设周期长,投资大,运转时投资少。

二者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结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应当提高煤的利用率。

因此,气化是最具战略前景的利用方式。

21.【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定位,由图中河流、铁路线的分布及省区轮廓可以判断甲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乙为东北平原地区。

(1)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冬小麦,东北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甜菜、大豆、亚麻等。

(2)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不合理的垦殖导致水土流失;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洪涝灾害频繁。

解决途径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

第(3)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地区相比较,东北地区因地广人稀、宜农荒地多等原因,发展潜力较大。

答案:

(1)水稻冬小麦甜菜大豆

(2)问题:

水土流失;湖泊面积萎缩、旱涝灾害较多。

途径: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湖;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3)乙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品率高;目前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随着科技和农业投入的增加,粮食的单产量和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一些宜农荒地可供开垦(而甲商品粮基地,由于人口稠密,每年净增人口多;城市、工交建设等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将会有所下降;目前单产已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

22.【解析】第

(1)题,主要考查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通过仔细阅读地图,即可总结出正确答案。

(2)题,我国煤炭资源的供应和需求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因此可以通过输煤或输电的方式进行合理配置。

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多元化;另外我国的能源供需也很不平衡,要有计划地进行能源调配。

答案:

(1)北多南少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或答全国绝大部分省区都分布有煤炭资源,而又相对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

(2)北煤南运、西煤东调、西电东送。

(3)

23.【解析】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题目图文信息,结合图中各地不同的生产生活实际说明其对水质及生态的影响。

(1)题,水库A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

周围分布有农田和居民地,容易产生农药、化肥和生活废弃物的污染,因此要防止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

(2)题,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会减少该处森林植被,造成生物栖息环境破坏;同时植被破坏和山体形态改变会加剧水土流失。

答案:

(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2)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24.【解析】第

(1)题,主要考查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结合图中各煤矿的分布和内蒙古的自然特征,开采煤炭,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地面塌陷,大量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等。

(2)题,电力输出对内蒙古来说,减轻了交通压力,延长了煤炭生产链,经济效益增加,但会导致当地大气污染加剧。

第(3)题,煤炭的开发利用,既涉及土地复垦、加强地表保护,又涉及煤炭利用过程中对大气污染的环境保护。

答案:

(1)破坏地表土及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地下采空区易塌陷;堆放矿石,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

(2)造成当地大气污染。

(3)实行矿区土地复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2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及危害。

(1)题,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易引发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海水淡化技术要求高且所需费用多。

(2)题,乙图所示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第(3)题,甲地处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水资源数量较少;乙、丙位于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但当地水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会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生产生活。

答案:

(1)跨流域调水 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海水淡化的经济效益较差(或技术水平不够,成本高),所以选择跨流域调水为主要措施。

(2)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稠密,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3)甲属于资源性缺水,乙、丙属于水质性缺水。

影响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粮食安全;影响人畜正常饮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