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好教育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二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7437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好教育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二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好教育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二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好教育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二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好教育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二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好教育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二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好教育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二解析版.docx

《高考好教育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二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好教育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二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好教育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二解析版.docx

高考好教育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二解析版

2019年高考好教育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二)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汉书·外戚传》:

“夫女宠之兴,由至微而体尊,穷富贵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祸福之宗也。

序自汉兴,终于孝平,外戚后庭色宠著闻二十有余人。

”对此材料合理的解释是汉代()

A.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B.宰相权力受到明显压制

C.最高统治者大多昏庸无能

D.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态

【解析】从材料看到,君主身边的外戚权力增加,地位显赫,这是君主专制畸形发展的表现,因此D项正确;A项说法既不符合史实也无法从材料得出,A项错误;有的外戚本身就担任宰相职位,不能说明外戚权力增加使宰相权力受到压制,故B项错误;C项说法从材料无法体现,且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

【答案】D

25.《查士丁尼学说汇纂》中指出:

“即使是非典型契约(或称之为协议),若一方当事人已履行主要义务,则该协议就是契约,且可以获得法律上的保障”。

这表明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特征是()

A.形式主义重于实际内容

B.违约案件数量不断上升

C.法庭只按着契约来宣判

D.强调重视法律契约精神

【解析】一方由于信赖协议并已履行主要义务,法律规定“该协议就是契约”,保障遵守协议一方的利益,说明罗马法强调重视契约精神。

故答案为D项。

材料没有涉及形式主义,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违约情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法律对这一情况的规定,排除C项。

【答案】D

26.下表是对1944年抗日战争中相关历史事件的记载。

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正面战场

像湘桂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败,国民党损失兵力约五六十万人,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使6000万人民沦于日寇铁蹄之下

敌后战场

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共作战两万余次,毙伤日伪军22万余人,俘获日伪军3万余人

A.不同的立场记载的史实有出入

B.抗战路线的不同影响了战局

C.相持阶段日本调整了战争策略

D.国民党放弃了正面战场抗战

【解析】据材料“正面战场”是战败,而敌后战场反攻并取得胜利,究其原因是抗战路线的不同影响了战局,B正确;据材料看不出记载的史实有出入,A错误;据材料没有看到日本调整了战争策略,C与材料无关;国民党没有放弃正面战场抗战,D错误。

【答案】B

27.下表是1831年和l834年法国爆发两次里昂工人起义时的相关评论

奥地利帝国首相梅特涅在信中说

“在德国,资产阶级还在反对王朝和贵族;而在法国,无产阶级却站起来反对资产阶级了。

里昂《工场回声报》报道

“安息吧!

……你们的鲜血滋润了这片土壤,从那里一定会生长出无产者解放之树!

马克思和恩格斯评价

它是法国和欧洲阶级斗争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该表格反映出()

A.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统治更残暴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世界无产者进入联合斗争新阶段

D.无产阶级开始有科学的革命理论作为指导

【解析】根据“而在法国,无产阶级却站起来反对资产阶级了”“里昂《工场回声报》报道”“它是法国和欧洲阶级斗争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831年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故B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848年《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无产阶级开始有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D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

28.下表为有关国际海洋公约的统计表格,该表反映了()

A.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B.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渐建立

D.海洋权益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解析】联合国不属于经济区域集团组织,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发展中国家关于海洋权益的主张,最终得到联合国《联合国海洋公约》的确认,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不断发展壮大,故B项正确;《联合国海洋公约》的形成,不能反映整个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诉求,故D项错误。

【答案】B

29.北宋统一后,首都汴京是南北饮食技术的交流中心,南宋时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等地。

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

由此推知,宋代()

A.城市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B.经济重心完成转移

C.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

D.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等信息可知,宋朝城内到处都是商铺、邸店酒楼、食店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易场所,说明这时期城市社会生活日益丰富,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宋朝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情况,没有体现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故B选项与材料无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打破了坊市的时空界限,政府放宽对商业活动的监管,但不能够说这时期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的监管,并且材料没有体现该内容,故C选项错误;商业市镇经济是在明清时候出现并发展,材料没有体现商业市镇相关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

【答案】A

30.下图为近代中国三种资本经济的资本投入曲线图。

该图反映了()

A.官僚资本长期打压民族资本

B.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日益深入人心

C.外国资本保持着绝对优势

D.民族资本在一战时期发展最快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官僚资本一直保持在民族资本之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资本一直被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挤压,故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三种的资本投入,没有体现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故B项错误。

外国资本的优势在1936年时逐渐消失,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是1914年7月—1918年11月,此段时间内外国资本和民族资本增长幅度基本一致,故D项错误。

【答案】A

31.尽管传统婚礼并不符合清末民初政治变革的诉求和男女平等的理念,但是当时江南地区仍有不少知识分子出于孝道观念,按照传统仪式举行婚礼,只是繁复的仪式发生了简化。

这说明()

A.婚俗具有传承与变迁的特征

B.理学通过婚俗强化了社会地位

C.婚姻自由使社会价值观转变

D.中西合璧成为婚俗变迁的主流

【解析】据材料“尽管传统婚礼并不符合清末民初政治变革的诉求和男女平等的理念……按照传统仪式举行婚礼,只是繁复的仪式发生了简化”等信息可知,婚俗具有传承与变迁的特征,A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理学,B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价值观转变,C错误;据材料没有看到中西合璧成为婚俗变迁的主流,D错误。

【答案】A

32.在“大跃进”时期,安徽少数农民自发搞起了“责任田”,到1961年安徽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占总数的91%。

甘肃、浙江、四川、河北等地也都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且成效显著。

党中央相关部门对此表示出积极支持的态度。

这说明()

A.国民经济调整与巩固的任务基本完成

B.农民生产实践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开展

C.中央着手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

D.生产责任制的探索有助于经济的恢复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经过证明不能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根据材料可知安徽省实行的“责任田”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社会生产力的恢复,选项D正确。

国民经济调整和巩固涉及到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材料中只提及农村农业的发展情况,不能说调整的任务已经完成,选项A错误。

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才拉开序幕,因此选项B时间不符。

中央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是从1980年代开始的,选项C时间亦不符。

【答案】D

33.饮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习俗,早在唐朝饮茶之风已经形成。

中国人饮茶讲究“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朴实故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

这体现了()

A.佛家静修觉悟的心性

B.儒家思想渗入日常生活

C.道家养生理念的盛行

D.士人阶层追求享乐之风

【解析】根据材料,茶事过程中贯穿了儒家“中庸之道”“行俭之德”“明伦之礼”“谦和之行”,说明儒家思想对饮茶生活的渗入,故B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佛家静修觉悟的心性,选项A排除;材料强调饮茶过程中体现的理念,与道家养生理念无必然联系,选项C排除;材料中“饮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习俗”,未特指士人阶层,选项D排除。

【答案】B

34.1905—1907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译文和论文,并指出“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

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

据此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

A.汲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

B.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

C.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D.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吸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预防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故答案为A项。

材料中的看法不是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排除B项;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排除D项。

【答案】A

35.斯大林针对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差距,提出在十年内缩短距离,必须建立工业化所需的社会组织形式,随后苏联短短几年内消灭了私有制和个体农民。

这一做法()

A.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B.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增强了国家动员能力

【解析】从材料中的“必须建立工业化所需的社会组织形式,随后苏联短短几年内消灭了私有制和个体农民”可以看出,这一做法体现了国家的强制性,增强了国家动员能力,故答案为D项。

城乡之间的差别仍然存在,排除A项;这一做法没有起到解放社会生产力的作用,没有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B、C项。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蘇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

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

伏尔泰说: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

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材料二“西学东渐”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

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之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

不仅如此,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趋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

近代的中国随着“西学东渐”在发生着改变,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新领域的开拓和新科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

——摘编自《“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西方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10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中“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得出: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根据材料中“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得出:

印刷技术的提高;根据材料中“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得出:

中国综合国力强;根据材料中“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得出:

耶稣会士的传播。

(2)根据材料中“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之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得出:

中国近代科学形成并发展;根据材料中“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新领域的开拓和新科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得出: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构。

(3)注意“东西方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儒家思想传入西方,另一方面“西学东渐”。

儒家思想传入西方:

根据材料中“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得出:

转变了西方思想家的思想模式,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

“西学东渐”:

结合第

(2)问及所学知识得出:

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国人的觉醒。

最后总结,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答案】

(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印刷技术的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强;耶稣会士的传播。

(2)中国近代科学形成并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构,有利于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变。

(3)儒家思想传入西方,转变了西方思想家的思想模式,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

“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国人的觉醒。

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国内起义和外国侵略的双重挑战,迫使士人重新审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

考证学派致力于古文物研究,对为知识而求知的举动引以为豪。

但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他们却演奏着不和谐的音符。

……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学术上的广泛兴趣和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

因此,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思想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主要特征。

要求:

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解析】

本题涉及到的是晚清思想的主要特征。

从材料中“国内起义和外国侵略的双重挑战,迫使士人重新审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可以看出在背景上主要是内忧外患;从“学术上的广泛兴趣和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可以看出多元趋势和整合趋势。

我们可以围绕着这些内容来谈。

【答案】

观点:

晚清思想界逐渐呈现多元(多派并存)、整合的时代趋势。

论证:

第一:

背景:

由于内忧外患,晚清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改变僵化保守的态度,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

多元趋势:

出现了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等。

第三:

整合趋势:

将西方学说与中国思想、文化有机结合,如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康有为将西方先进的政治理论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写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利用孔子宣扬变法;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结合了西方政治思想和儒家大同学说。

结论:

综上所述,晚清思想界逐渐呈现多元(多派并存)、整合的时代趋势,这一系列的思想变革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4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隋代民间私铸之风仍然很盛,隋文帝虽屡次严加打击,终未能完全禁止。

到隋炀帝继位后,朝政紊乱,“天下盗起,私铸钱行……”隋朝在紊乱的通货中归于灭亡。

唐武德四年(621年),在唐朝初步稳定国内局势后,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钱的铸行,使五铢钱退出了货币流通的领域。

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

其次,秦汉以来的衡量系统,以二十四铢为一两,而开无通宝钱十枚重量,恰为一两,约合三十七点三克,平均每枚钱重七点三克,与出土开元钱的实测重量基本吻合。

其“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

开元通宝钱的大小轻重成为唐以后历代铸币的基本标准,由此,以十钱为一两的衡量单位逐步形成。

……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200多年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且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铸造“开元通宝”钱的背景。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唐朝铸行“开元通宝”钱的意义(8分)

【解析】

(1)依据材料中“隋代民间私铸之风仍然很盛”得出:

隋朝钱币私铸盛行;依据材料中“隋朝在紊乱的通货中归于灭亡”得出:

钱币紊乱促使隋朝灭亡;依据材料中“唐朝初步稳定国内局势”得出:

唐朝建立,国内局势初步稳定。

(2)依据材料中“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得出:

对我国钱币形制发展有划时代的影响;依据材料中“成为唐以后历代铸币的基本标准,由此,以十钱为一两的衡量单位逐步形成”得出:

对我国的钱币衡制改为十进位制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钱币的发展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通宝”反映了人们对货币作用的进一步认识。

【答案】

(1)背景:

隋朝钱币私铸盛行、钱币紊乱促使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国内局势初步稳定。

(2)意义:

对我国钱币形制发展有划时代的影响;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我国的钱币衡制改为十进位制发挥重要作用;“通宝”即“流通宝货”之意,反映了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4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6年,当“冷战”这个概念流行起来的时候,东亚已经是烽火遍地了。

如果以热战为标准。

东亚则是独一无二的。

不论是列强在二战后期基于外交协调的各种安排,还是战争结束时基于军事占领的现实造成的局面,都没有阻止一个个东亚国家由于内部矛盾采取行动和发生战争,其中包括内战(中国)反殖民主义战争与冲突(越南与法国、印度尼西亚与荷兰)直至大国之间的大规模地区战争(朝鲜战争)也有新兴国家之间规模不大的冲突。

以往的论著都将这些事件同美苏爆发冷战紧密联系,以致忽视甚至无视东亚地区内的各种力量的极端重要性。

这并不符合历史进程的真实情况,至少在东亚陆地部分的主要地区是这样,在那里美苏也可以说是被各种当地力量加以利用的外部因素。

——摘编自牛军《从开罗到万隆:

战后东亚秩序的缘起(1943﹣1955)》

(1)根据材料,概括战后初期东亚秩序发展的基本特点。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东亚秩序特点形成的原因。

(8分)

【解析】

(1)特点:

根据“如果以热战为标准,东亚则是独一无二的”得出以热战为主;根据“都没有阻止一个个东亚国家由于内部矛盾采取行动和发生战争,其中包括内战(中国)反殖民主义战争与冲突(越南与法国、印度尼西亚与荷兰)直至大国之间的大规模地区战争(朝鲜战争)也有新兴国家之间规模不大的冲突”得出局面复杂,冲突激烈,战争性质多样。

(2)原因:

根据“反殖民主义战争与冲突(越南与法国、印度尼西亚与荷兰)”得出列强对东亚国家的侵略,民族矛盾尖锐;根据“东亚地区内的各种力量的极端重要性”得出东亚地区内部革命力量的增长;根据“美苏爆发冷战紧密联系”得出美苏在东亚的争夺(或冷战);结合所学,东亚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答案】

(1)特点:

以热战为主;局面复杂;冲突激烈;战争性质多样。

(2)原因:

列强对东亚国家的侵略,民族矛盾尖锐(或民族意识觉醒);东亚地区内部革命力量的增长;美苏在东亚的争夺(或冷战);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4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张汤,西汉京兆杜陵县(在今西安市东南)人。

少有吏才,精通刑律。

……武安侯田蚡为丞相时,征辟张汤为丞相史(丞相府幕僚),不久,又向皇帝推荐他,任为侍御史,办理案件。

……武帝以张汤明法令,擢其为掌管全国刑狱的廷尉……当时武帝方提倡儒术,重用文学之士。

“汤决大狱,欲傅(附会)古义”,乃从博士弟子中选拔学习《尚书》、《春秋》之人为廷尉史(廷尉属官),使其按照古义来解决疑难狱案。

在上奏前,先向皇帝说明原由。

凡是皇帝同意的,即以板书之,制为律令,作为断狱的依据,用以宣扬皇上的聪明善断。

如果所奏不合皇上旨意,汤即主动承担责任,引过谢罪,而不推过于贤能的属吏。

……张汤虽用法严苛,亦附会儒术,礼遇文学之士,“由是益专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概括张汤能受到“专任”的原因。

(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张汤进行简要评价。

(7分)

【解析】

(1)依据材料中“少有吏才,精通刑律”得出:

具有为政才能,精通刑律;依据材料中“按照古义来解决疑难狱案。

在上奏前,先向皇帝说明原由”得出:

以儒家思想指导解决疑难狱案,顺应武帝提倡儒术的要求;依据材料中“凡是皇帝同意的,即以板书之,制为律令”得出:

以皇帝的旨意制定律令并决断狱案,维护皇权的尊严。

(2)结合材料中张汤的行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儒学政治化和法律化、主动承担责任、维护皇权专制等角度进行评价。

【答案】

(1)原因:

具有为政才能,精通刑律;以儒家思想指导解决疑难狱案,顺应武帝提倡儒术的要求;以皇帝的旨意制定律令并决断狱案,维护皇权的尊严。

(2)评价:

张汤在决断狱案时引入儒家思想,促进了儒学的政治化和法律法;其爱护下属,具有主动承担责任的良好品质;但他迎合皇帝意志,其司法行为是为了维护皇权专制统治,无法真正实现司法公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