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73327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级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等级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等级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等级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等级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级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套.docx

《等级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级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套.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等级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套.docx

等级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套

2020年等级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

18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5、答案与解析在最后。

姓名:

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0题)

1.患异食癖的儿童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钩虫病,另一种是体内缺()

A.锌

B.碘

C.钙

D.磷

2.幼儿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A.0~2岁

B.3~4岁

C.5~6岁

D.6~10岁

3.幼儿园基本的语言教育活动形式有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

A.晨间谈话

B.早期阅读

C.睡前故事

D.日常活动

4.儿童分别扮演白蝴蝶、红蝴蝶、黄蝴蝶,一起进行“三只蝴蝶”的游戏属于()。

A.智力游戏

B.体育游戏

C.角色游戏

D.表演游戏

5.从记忆的内容来看,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6.幼儿需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必须养成良好的()

A.作息习惯

B.睡眠习惯

C.进餐习惯

D.卫生习惯

7.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是指()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8.关于表现性目标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现性目标强调的是个性化

B.表现性目标适合于表述复杂的智力活动

C.表现性目标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

D.表现性目标是预先规定好的

9.关于“单一活动”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幼儿园“单一科目”教学活动由教育活动设计者设计,强调单一概念和技能的教学

B.以教师为中心设计教育活动,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难以发挥

C.在真正意义上满足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D.教育活动设计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的各学科目标

10.学前班幼儿发展的评价主要是通过()。

A.测验

B.评价幼儿学习文化知识、算算术、认字的水平

C.考试

D.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11.“幼儿园”一词诞生于()

A.1837年

B.1840年

C.1842年

D.1903年

12.从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幼儿园教育评价主要是以()和微观评价为主。

A.宏观评价

B.相对评价

C.中观评价

D.微观评价

13.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发展到物体从眼前消失了仍然认为它可能存在。

该阶段为()。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下列关于幼儿教师言语、行为有利于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是()

A.某幼儿教师批评了一个尿裤子的3岁幼儿,说:

“你尿裤子,太丢人了,去边上反思去。

”该教师为自己的言语辩解说,这样做有助于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B.某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时,对不愿意参加互动的儿童说:

“如果你现在不参加,以后都不要到幼儿园来了。

”该幼儿教师认为对幼儿来说,必要的威胁与恐吓是有效的教育手段

C.某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班级里相貌漂亮的小朋友极为关注,对那些长相一般的小朋友有所忽视,对此行为,她解释道: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有这样的表现也算人之常情吧。

D.某幼儿教师对正在搭积木的小朋友说:

“你做得真好,

15.“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爱”是()教养方式的特点。

A.权威型

B.专制型

C.溺爱型

D.忽视型

16.儿童在游戏中玩出新玩法,这体现了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

A.创造力的发展

B.语言的发展

C.身体的发展

D.情感的发展

17.儿童自己独立地确定绘画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他们完成的绘画形式是()。

A.装饰画

B.意愿画

C.临摹画

D.命题画

18.能够满足儿童不同的兴趣需要,并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交往、表达、合作、分享,便于优势互补,最适宜的组织形式是()。

A.集体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教学

D.复式教学

19.“三岁之魂,百岁之才。

”儿童发展到三岁,可以说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发展时期。

下面对三岁儿童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强烈的好奇心

B.好模仿

C.出现“第一反抗期”

D.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20.()是作为一个有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的适当行为的总和,是人的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A.亲子关系

B.同伴关系

C.性别角色

D.攻击性行为

21.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

A.大自然

B.家庭

C.社区

D.托幼机构

22.幼儿园一个小朋友常以奇异、刻板的方式对待某些事物。

例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有时甚至出现自我伤害,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对一般儿童喜欢的玩具、游戏、衣物不感兴趣,往往对一般儿童不喜欢的玩具或物品非常感兴趣。

这位小朋友可能患有()

A.自闭症

B.恐惧症

C.焦虑症

D.缄默症

23.中班幼儿爱告状且攻击性行为多,教师每天都要面对这些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帮助幼儿解决纠纷和情绪问题,说明教师在进行心理环境创设时可以()

A.准备环境

B.控制环境

C.调整环境

D.维护环境

24.幼儿接触到的周围人和物的总和,属于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25.“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6.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不包括()

A.历史与地理知识

B.经济知识

C.人际关系知识

D.儿童文学作品

27.幼儿心理发展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28.“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这属于()的目标。

A.社会领域

B.语言领域

C.健康领域

D.科学领域

29.儿童心理发展的先学前期是指()

A.1~3岁

B.3~6岁

C.6、7岁~11、12岁

D.11、12岁~14、15岁

30.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

A.评价者和被评价者

B.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C.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

D.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

31.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的行为都会有相似的表现。

这是个性的()

A.整体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32.()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而不存在什么天赋。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福禄贝尔

33.学前儿童对营养和热能的需要,从种类上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六大类缺一不可。

A.氨基酸

B.水

C.谷物

D.胡萝卜素

34.当前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活动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A.整合性

B.生活性

C.趣味性

D.动态性

35.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与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A.目的性

B.教育性

C.自主性

D.计划性

36.幼儿园在为幼儿购买玩具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①符合安全及卫生标准

②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

③年龄特点和个体特点

④教育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7.以下属于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内容的是()。

A.同伴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B.保护自身安全

C.认识感官的结构与功能

D.了解红绿灯的作用

38.教师要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

其中深入剖析研究单一的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访谈法

D.个案研究法

39.为心脏停止跳动的幼儿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术时,每分钟按压的次数是()

A.40~60次

B.60~80次

C.100次

D.120次

40.在幼儿进餐活动中,教师的下列做法妥当的是()。

A.利用幼儿进餐时间批评、训斥幼儿

B.结合餐点,向幼儿介绍一些粗浅的营养知识

C.用比赛的方式让幼儿快速进餐

D.变相体罚没有吃完食物的幼儿

41.学习的因素与游戏的形式很好地结合起来,并实现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有规则的游戏是()

A.体育游戏

B.智力游戏

C.音乐游戏

D.感官游戏

42.()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性活动。

A.教育

B.文字

C.交流

D.生存

43.儿童显示出性别意识,并能正确辨别自己和他人是男孩或者女孩的年龄是()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44.下列不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是()

A.水痘

B.猩红热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5.下列关于幼儿园图书区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书区应该选择班级里光线相对充足、比较安静的位置

B.图书区的图书要定期更换

C.儿童在图书区活动的时候,教师不要打扰

D.图书的选择必须符合本班儿童的智力、语言等发展水平

46.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上,下列哪一种观念是正确的()

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B.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47.教师在大班幼儿已有超市购物的经验基础上,组织开展一节社会活动“逛超市”,引导幼儿学会理性消费、合理消费、按需消费。

此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从()入手。

A.教材

B.兴趣

C.联系

D.经验

48.()是我国幼儿教育中所特有的一条原则,可以说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综合性原则

49.关于我国托儿所的描述不正确的()。

A.以集体教育为主

B.具有社会福利性

C.具有保教性

D.是3~6岁儿童的保教机构

50.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要求大班幼儿学会的结构知识是()。

A.会识别左右

B.会识别材料的形状、大小、颜色

C.会识别高低、宽窄、厚薄

D.会识别轻重、长短、前后

51.()既可以评价幼儿展现某种技能的水平,也可以直接评价幼儿创造的成果。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表现性评价

D.档案袋评价

52.下列关于幼儿一日常规活动说法错误的是()

A.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去户外活动

B.要让幼儿在间隙活动中及时饮水,允许幼儿根据自身需要喝水

C.吃饭前教师要组织幼儿进行盥洗活动

D.幼儿入园后必须进行晨检

53.在对触电的孩子急救时,不正确的方法是()

A.迅速拔去电源插座或关闭开关、拉开电源总闸切断电流

B.站在干燥的木板或塑料等绝缘物上,用干燥的木棒、扁担等绝缘物将接触幼儿身体的电线挑开

C.站在干燥的木板或塑料等绝缘物上,用干燥的竹竿等绝缘物将接触幼儿身体的电线挑开

D.用铁棍将接触幼儿身体的电线挑开

54.洗手的时候,老师要求小朋友要节约用水。

这种行为符合的原则是()

A.直观性

B.生活性

C.活动性

D.保教合一

55.尊重儿童游戏的自主性是()的具体表现。

A.尊重儿童独立性

B.保护儿童积极性

C.尊重儿童人格

D.尊重儿童权利

56.下列关于游戏的认识,基于生物学视野的是()

A.游戏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B.游戏是一种发泄过剩能量的本能活动

C.游戏与工作是对立的,游戏的目的在于过程,而工作在于结果

D.游戏是由内部动机引起的,是自动自发的,自由选择的

57.最早将幼儿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的是()

A.法国的福禄贝尔

B.英国的欧文

C.意大利的蒙台梭利

D.德国的福禄贝尔

58.设计“视觉悬崖”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这属于()

A.实验室实验法

B.自然实验法

C.观察法

D.测验法

59.儿童多动综合症的主要表现()

A.发展迟缓

B.品行障碍

C.动作多、注意力明显缺陷

D.阅读能力低

60.对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的指导思想包括发展性、()、整体性和“看得见”。

A.真实性

B.全面性

C.针对性

D.综合性

61.提出儿童不是小大人,教育应当遵循自然的原则,其儿童观被誉为是“儿童的发现”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

62.佝偻病又称“软骨病”,是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引起的。

A.维生素D

B.维生素C

C.维生素E

D.维生素B

63.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条件。

A.必备

B.主要

C.次要

D.生活

64.“精力过剩论”的代表人物是()。

A.维果斯基

B.斯宾塞

C.皮亚杰

D.格罗斯

65.下面家园合作的方法中,属于间接合作方式的是()。

A.家园联系手册

B.家长开放日活动

C.家长老师制度

D.开展亲子活动

66.夜惊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A.生理因素

B.神经因素

C.社会因素

D.心理因素

67.为了让幼儿认识蜻蜓,教师出示了蜻蜓的标本。

这采用的是()教学方法。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动作直观

68.为了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能一物多玩,最适宜的方法是()。

A.教师集体示范

B.幼儿自主探索

C.教师分组讲解

D.教师逐一训练

69.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A.指向性和集中性

B.鲜明性和选择性

C.清晰性和指向性

D.清晰性和集中性

70.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称为()

A.生活活动

B.教学活动

C.一日活动

D.一日生活

单选题答案:

1:

A2:

A3:

B4:

D5:

A6:

A7:

B

8:

D9:

C10:

D11:

B12:

C13:

A14:

D

15:

A16:

A17:

B18:

B19:

D20:

C21:

B

22:

A23:

B24:

B25:

A26:

D27:

C28:

B

29:

A30:

B31:

C32:

C33:

B34:

A35:

C

36:

C37:

B38:

D39:

B40:

B41:

B42:

A

43:

A44:

C45:

C46:

B47:

D48:

C49:

D

50:

A51:

C52:

A53:

D54:

D55:

C56:

B

57:

D58:

A59:

C60:

A61:

B62:

A63:

A

64:

B65:

A66:

D67:

A68:

B69:

A70:

D

单选题相关解析:

1:

钩虫病症状:

局部皮肤有痒疹或小疱疹,因抓痒引起继发感染。

感染后一周出现咳嗽、发热、哮喘等呼吸道症状。

重度感染3~5个月后,出现失血性贫血,某些患儿有“异食癖”。

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锌也会造成儿童异食癖。

2:

第一个高峰期在出生后的第一、二年。

在第一年内幼儿的身长增加20~25厘米,为出生时身长(50厘米)的50%;体重增加6~7千克,为出生时体重(3千克)的两倍。

第二年幼儿的发展速度也是较快的,身长增加10厘米,体重增加2.5~3.5千克。

3:

幼儿园基本的语言教育活动形式有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

4: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

《三只蝴蝶》是幼儿园中班学习的一篇故事,所以该游戏应是表演游戏。

5:

从儿童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然后是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再后是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1岁左右)。

儿童这几种记忆的发展,并不是用一种记忆简单代替另一种记忆,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6:

具体参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内容。

7: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第二阶段:

前运算阶段(2~7岁)。

第三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第四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8:

表现性目标与教学性目标不同。

教学性目标是预先规定好的,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后所应该习得的知识、技能等。

表现性目标强调的是个性化,目标指向的是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9:

幼儿园“单一科目”教学活动的局限性是难以在真正意义上满足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尽管在活动设计时顾及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但由于活动是活动设计者预先设定的,不管设计多么合理和完美,都不可能适合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

10:

因为幼儿处于不断发展变化阶段,其身心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对幼儿的评价最重要的是过程性评价,注重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这更有助于其成长。

11:

1840年的一天,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在树林里散步时,忽然想儿童多么像树林中茁壮成长的幼苗,需要园丁的培养和护理,而学前教育机构好比花园,他便替这种机构起名为“幼儿园”。

于是这个名称,便开始在世界各地出现了。

12:

从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幼儿园教育评价主要是以中观评价和微观评价为主,这是幼儿园自身可控的活动。

13:

儿童知道不在眼前的物体仍然存在,这种现象称为“客体永久性”,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14:

A项中对儿童的批评会伤害儿童,而不是对儿童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B项中采取威胁和恐吓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对幼儿来说,良好的心理环境的创设不能使用威胁和恐吓。

C项中教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幼儿教师必须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必须关注每一个孩子,这样才能促进儿童积极情绪的发展,才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D项中教师的言语充满了鼓励性,有利于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

15:

权威型抚养方式的特点就是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爱。

16: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体力、智力、创造力、情感、社会性和美感的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能变换各种方式来对待物体,通过对同一游戏材料做出不同的设想和行为,或对不同的物体做出同一种思考和动作,就能扩大幼儿与游戏材料相互作用的范围,增加相互作用的频率,使求异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

儿童在游戏中玩出新玩法,这体现了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

17:

意愿画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地确定绘画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他们完成的绘画。

18:

小组活动是指部分幼儿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

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教师对幼儿活动情况的了解和指导,有利于因材施教。

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与合作,可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流与操作机会。

19:

三岁儿童的特点包括最初步的生活自理,生活目标扩大;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好模仿;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出现“第一反抗期”。

20:

性别角色是作为一个有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适当行为的总和,是社会性的主要方面;

21:

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

22:

自闭症幼儿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反应,自闭症幼儿中普遍存在重复性肢体动作,如不断地摇头,有的患儿还会出现自伤性行为,如用头撞墙。

23:

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

24: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提供儿童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人的自然环境带有不同程度的社会性,是人类化的自然,而社会环境则是指社会生活条件,儿童处于受教育过程,教育条件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

幼儿接触到的周围人和物的总和,属于影响幼儿发展的环境因素。

25: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

这两句话意在强调评价时的基准,属于相对评价。

26:

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地理、经济、人际关系、社会规则、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7:

观察法是幼儿心理发展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28:

具体参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中“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的目标。

29:

乳儿期(出生~1岁);先学前期(1~3岁);幼儿期(3~6岁);学龄初期(6、7岁~11、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

30:

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内部评价又称自我评价,外部评价又称他人评价。

31:

个性具有稳定性差异。

个人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

32:

洛克像培根一样反对流行的“天赋观念”论,他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33:

学前儿童所需的六大营养素是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

34: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由多个领域、多种层级整合而成的目标结构系统。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体现出整合性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和方法、形式、手段也是整合性的体现。

35:

自主性是游戏和区域活动最本质属性的特点。

36:

幼儿玩具应具备如下特点:

(1)安全性。

幼儿玩具应在材料、外形结构设计和使用方法上等不会对幼儿身心造成伤害。

(2)教育性。

玩具是幼儿最亲密的伙伴,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是幼儿的“教科书”。

从古至今,玩具在让儿童娱乐的同时一直承担着“教育者”的角色。

(3)科学性。

幼儿玩具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

(4)可操作性。

玩具要富有操作性,这样幼儿才会满足于操作后进行探究活动,而不是拿来做其他危险的事情。

37:

A项和D项属于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C项属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38:

个案研究法又称案例研究法和个案法,是对某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

39:

对年长的儿童:

救护者把右手掌放在胸骨偏下方,左手按压在右手上,成交差式。

以助右手之力,每分钟按压60~80次。

40:

利用幼儿进餐时间批评、训斥幼儿,用比赛的方式让幼儿快速进餐以及变相体罚没有吃完食物的幼儿的这种做法都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41:

智力游戏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丰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游戏。

42: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43:

儿童对他人的性别认识是从2岁开始的,但这时还不能准确说出自己是女孩还是男孩。

直到2.5~3岁左右,绝大多数孩子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

44: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蚊虫传播,水痘由呼吸道传染,猩红热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经飞沫传染。

45:

在图书区活动的时候,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例如,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指导儿童的阅读方法,引导儿童互相谈话和讲述图书中的内容,促进儿童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4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47:

作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的,幼儿的学习也离不开他们的经验基础。

因此,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