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1121314课教案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7252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 11121314课教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0 11121314课教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0 11121314课教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0 11121314课教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0 11121314课教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 11121314课教案汇总.docx

《10 11121314课教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 11121314课教案汇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 11121314课教案汇总.docx

1011121314课教案汇总

10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朗读、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4.学会“盂、孰、汝”3个会认字和“盂、孰”2个会写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

1.孔子的资料和太阳的有关科学知识资料。

2.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学会“盂、孰、汝”3个会认字和“盂、孰”2个会写字。

3、熟读课文。

定向·诱导

1、“辩”字入手引出新课

(1)板书“辩”,学生组词明义。

(2)补充板书课题,学生质疑:

两小儿辩论太阳的什么问题?

怎样辩的?

辩的结果怎样?

(3)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十课——《两小儿辩日》

2、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熟读课文,读出语速、停顿、语气。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3)自学生字。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1)选择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教师领读,使学生初步学会给文言文断句。

(3)同桌互读,互相指正。

并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

(4)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a板书两个生字:

盂、孰。

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

b区别生字“盂”和“孟”、“孰”和“熟”。

拓展·延伸

说说你对孔子的了解或有关的名言。

反馈·总结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师生共同小结。

3、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词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复习巩固理清内容

(1)交流上节课学习收获。

(2)找出两小儿辩论的观点和各自的理由。

2、齐读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2)两小儿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1)指名朗读。

用动作比划“车盖”和“盘盂”的大小。

(2)抓住句式,体会比喻和反问的表达效果,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

(3)明白小儿的观点:

早上的太阳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理由是早上的太阳大,中午的太阳小。

(4)小结:

读懂句子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看注释、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等。

(5)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重点指导理解“沧沧凉凉”和“探汤”,明白句子意思。

(6)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7)明白观点:

早上的太阳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理由是早上太阳凉,中午太阳暖和。

(8)教师加上旁白,指导学生再次“辩斗”:

如:

一儿坚持曰——反驳曰——高声曰——扯着嗓子曰——跺着脚曰——指着鼻子曰……

小结:

两小儿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只好请博学的孔子来裁决。

引导学生对“孔子不能决也”一句的理解。

(9)当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情不自禁地笑曰——齐读最后两小儿说的话。

齐读,理解句意。

抓住“笑”字,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组词如:

苦笑、笑话、讥笑、无奈的笑、不可思议的笑、可爱的笑等,探究其内涵,读出自己的感受。

拓展·延伸

1、同样是日初出,同样是观察太阳,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体会他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但都是事实。

2、面对两小儿的争论,“孔子不能决也”。

而今天,你们能道出其中的奥妙吗?

看来在同一天当中,无论是早晨也好、中午也罢,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几乎”是一样的。

在今天看来,是一个普通的科学常识。

而两千多年前,却让孔子这个大学问家当着两小儿的面说:

“我也不知道!

”对此,学生谈对孔子的看法,初步感知其实事求是的态度。

补充孔子的资料以及《论语》中的句子,感悟其作为圣人的人格魅力。

反馈·总结

1、从两小儿的激烈辩论中,从孔子实事求是的作答中,一定会有很多感想,请简要写下来。

2、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

板书设计:

10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

勇于探索,大胆质疑

孔子:

实事求是

课后小结;

 

11飞天梦圆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极积累语言。

2.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通过多种练习方式,提高在阅读中抓住主要信息的能力。

重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

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学习难点:

理解把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前准备:

1.课件

2.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

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这是一个瑰丽绚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飞天梦圆》。

2、齐读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结合课文说说课题的意思。

(圆:

圆满周全的意思。

课题指飞天的梦想变成现实了。

(2).比较“圆梦”与“梦圆”的区别。

结合课文说说这两个词语表达的意思。

(3)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现实的?

结合课文写出飞天圆梦的过程。

回顾整个圆梦过程,你发现飞天梦之所以能够实现,靠的是什么?

(4)课文中哪些内容最使你感动,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1)归纳出相应的要点。

如有飞天的梦想;不断地试验、探索的实践;不放弃、献身的勇气;坚定的决心、顽强的毅力;有许许多多的航天人为的奋斗、拼搏、牺牲;有强大的祖国作坚强的后盾。

(2)从“一次又一次……继续着圆梦的行动。

”中感受人们为圆梦不断探索,经受失败与挫折。

体会航天人的艰辛、努力的圆梦历程与执着、奉献的精神。

(3)从“这是……跨世纪重点工程。

”中感受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的巨大困难和挑战,同时也能体会到航天工作人员为之要付出超乎常人想象的劳动。

(4)抓住三个“从……到……”的句式,理解词语表达的内容,不仅是在人员层次与工作性质上;工作地域与环境上;实验的条件与场景中的众多与不同,而且感悟语言所涵盖、省略的内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体会航天工程的浩大、纵深,圆梦历程的艰辛,想象航天人艰苦卓越的工作画面,体会他们为实现梦想,不辞辛劳,不懈努力的优秀品格。

(6)学习“从……到……,从……到……”的概括且简练的句式。

(7)从“有的人……努力着,拼搏着”语句中,拓展开来,说说航天工作者为之所付出的辛劳。

拓展·延伸

1、课文除了使你感动的内容外,你还对哪些内容感兴趣?

2、小组讨论

3、小组反馈意见

反馈·总结

1、写出实现飞天梦的时间表。

2、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万户“飞天”梦破灭

人造卫星上天

飞天梦圆广大科技人员努力实现梦想

“神舟五号”上天继往开来

“神舟六号”上天

课后小结:

 

12种瓜得豆

学习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搬家、玫瑰、西红柿”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

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并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重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学习难点:

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

2.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转基因技术方面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3.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搬家、玫瑰、西红柿”等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板书课题,谈话激趣

(1)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板书课题)看到“种瓜得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过渡。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相信你们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2、齐读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正确、流利。

(2)借助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书中新词的意思。

(3)说说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

(4)理清文章的层次。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展示·答疑

(1)认读生字、新词词。

发号施令:

发命令,下指示。

前所未有:

从前没有过的。

水土不服:

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供不应求:

供应不能满足需要。

和平共处:

本课指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后可以在人体中适应并工作。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

(1)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2——4)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5——10)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拓展·延伸

说说你对转基因技术的了解。

反馈·总结

1、谈谈自己的收获。

2、师生共同小结。

3、布置作业

书写生词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并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定向·诱导

1、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所学,导入新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

这节课咱们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感悟。

2、齐读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2)想想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写出本文的阅读提纲,并相互交流、完善。

(3)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4)你觉得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叙述方法、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转基因技术有关方面的问题。

(2)

基因的作用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种瓜得豆

转基因棉花

转基因玫瑰

转基因的应用转基因大豆、西红柿

转基因猪的心脏

(3)把一种生物里的基因“搬”到另一种生物里,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显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这样让基因搬家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

(4)文章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浅显的比喻,如:

“种瓜得豆、大管家、发号施令、搬家、住得惯、水土不服”等等,把较为深奥的、现代高科技技术知识,很通俗的介绍给了读者,并且让人很容易的接受。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应用转基因技术的例子?

请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一下。

反馈·总结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小结: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通过学习《种瓜得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人类有着不断追求新科技新知识的神,有着超乎寻常的科学思维与大胆尝试,科学技术才能这样高速地发展。

板书设计:

解释:

基因搬家

棉花不怕棉铃虫

种瓜得豆(转基因)应用培育蓝色玫瑰花

大豆。

西红柿等

前景:

心脏移植

课后小结:

 

13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好奇心,要在“已知”中追求“未知”,学会探索与发现。

4.自学掌握生字新词,理解“饶有兴味、闭目塞听”等词语的意思。

重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

体会课文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的句子,了解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

学习难点:

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予人们的警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拉曼的简介;搜集有关“散射”“拉曼效应”的资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学掌握生字新词,理解“饶有兴味、闭目塞听”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

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引出课题,设置悬念

海水是什么颜色的?

当我们用手捧起海水时,海水是什么颜色的?

我们看到的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2、印度有一位科学家,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对海水的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是谁?

3、过渡:

拉曼为什么会对海水的颜色产生兴趣?

在研究的过程中,他有了什么重要的发现?

让我们一起认识和了解拉曼以及他的发现。

4、齐读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自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或生疏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理清课文层次,给每部分加小标题。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1、重点交流难点字词的读写和理解。

语塞:

由于激动、气愤或理亏等原因而一时说不出话来。

饶有兴趣:

非常有兴趣》

愧疚:

因自己错误而自责,惭愧不安。

颇有作为:

颇,很。

作为,作出成绩。

指作出很多成绩。

闭目塞听:

塞,堵塞。

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夸张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脱离实际。

殊荣:

特殊的荣誉。

放射:

光线通过有尘埃的空气等介物时,部分光线向多方面改变方向。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3、指名回答分段并拟定小标题。

展示·答疑

比比谁积累的大海的成语多。

反馈·总结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师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拉曼,还对“散射”、“反射”、“拉曼效应”等这些科学术语有了浅层的认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拉曼一步步深入地去进行研究?

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从他身上我们会受到什么启发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3、布置作业:

书写词语。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好奇心,要在“已知”中追求“未知”,学会探索与发现。

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疑趣导入,激发兴趣

牛顿在苹果树下休息,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牛顿想:

“苹果为什么会向下掉而不是向上?

”由此他发现了“地球引力”。

瓦特看到水烧开时,壶盖在不停地跳动,由此他发明了蒸汽机。

很多科学家的发现、发明,都是对生活中平平常常的事情进行观察,引发思考,才有了后来的收获。

印度科学家拉曼是怎样由一个人呢?

这节课咱们来学习。

2、齐读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地中海轮船上的那个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给拉曼带来哪些影响?

2)拉曼是怎样一步步在已知中追求未知,从中有

些哪些新的发现?

3)为什么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号,把拉

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1)是的,那个有着无穷问题的男孩子,给了拉曼从“引起兴趣——产生疑惑——不断探索——获得殊荣——受到启发”的一系列变化。

(根据学情出示学习以下几段。

.第一处:

分角色朗读对话。

是什么引起了拉曼的兴趣?

你从中感受到拉曼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处:

(1)这段话中拉曼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指说,引读。

(产生疑惑——深感愧疚——不禁一震。

(2)拉曼对男孩的解释出自于谁?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

重点理解“闻名于世”“大科学家”“有权威性”等词语的作用。

(3)再读这段话,拉曼深感愧疚是因为他从小男孩身上发现了自己的什么问题?

“好奇心”在这儿指什么?

(不断探索的精神。

)科学家失去“好奇心”,结果会怎样?

你从中感受到拉曼的什么品质?

第三处:

真是“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吗?

你从中看出拉曼是怎样的人?

文中几次提到“男孩儿的问号”,联系全文想想:

“男孩儿的问号”代表什么?

(好奇心、问题意识等。

)体会这种借代的手法在文章表达中的好处。

第四处:

齐读这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再读这句话,回顾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拉曼没有放弃对“已知”的好奇心?

哪些地方证明了“新的发现就在‘已知’的‘未知’之中”?

拓展·延伸

1、

(1)读完课文,你认为拉曼获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有好奇心,有反思意识,有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2)在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主人公也是有好奇心的人,并有了自己的发明或发现?

2、小组讨论

3、小组反馈意见

反馈·总结

1、谈谈自己的收获

2、找一找你的“已知”中的“未知”。

3、.总结填空:

那个的故事,在不断提醒人们……

板书设计:

13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好奇心+努力探索=走向成功

课后小结:

 

14童年的发现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妨、碍”两个会认的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3、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重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

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学习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阅读、搜集有关科学家发现、发明的故事。

2、课件。

教学过程:

定向·诱导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费奥多罗夫——他可是一位了不起的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卓越的飞行员。

在他的飞行生涯中,共试飞过297种国内外飞机,是29项世界纪录的创造者。

为此,1948年,他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

他的名字叫费奥多罗夫。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这位苏联英雄,走进他的童年,了解他《童年的发现》,共同感受他妙趣横生的童年经历。

2、齐读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3)请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从中读出了些什么?

(4)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发现他最可贵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1)找生认读生字,分段读文,师生评议。

(2)引导学生关注与体会——在文中找出关于“我”梦中飞行的叙述和描写,再读一读,你会发现什么?

(提示:

儿童特有的心理以及与课题的联系。

对于“我”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发笑,被老师轰出教室罚站时的心理活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拓展·延伸

1、提出问题

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候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小组讨论。

3、小组反馈意见。

含有双重意思:

一是说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二是说我有了这样重大的发现,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与发明的科学家一样遭遇驱逐与风险,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也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当时处理方法的不满。

4、联系自己课外阅读与搜集到的有关科学家的故事,谈谈自己曾经的发现与体会。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展开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