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杂志网络普及版第1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7240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9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针灸》杂志网络普及版第1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中国针灸》杂志网络普及版第1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中国针灸》杂志网络普及版第1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中国针灸》杂志网络普及版第1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中国针灸》杂志网络普及版第1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针灸》杂志网络普及版第1期.docx

《《中国针灸》杂志网络普及版第1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针灸》杂志网络普及版第1期.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针灸》杂志网络普及版第1期.docx

《中国针灸》杂志网络普及版第1期

《中国针灸》杂志网络普及版2005年第1期目次

经络论坛

经络实质探讨……………………………………………………………………………杜群军

遗传性状表达调控网--经络…………………………………………………………黄应秋

针灸中药作用与耐药性难题破解………………………………………………………卢六沙

经络是与血管和淋巴管同样重要的物质交流大通道…………………………………王水明

临床研究

电针加理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对照观察…………………………………李红华1党亚梅2

针刺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赖宏忠

骶管透刺法与八髎治疗尿失禁疗效比较………………………………………………周然宓

针家精要

张家维教授针灸经验举隅……………………………………………………彭旭明张家维

思路与方法

根据解剖学对软组织损伤进行诊断和治疗………………………………王茵萍1范刚启2

经验交流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高岚张辉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28例………………………………………和运志李新立

麝香药丸灸为主综合治疗胆石症52例…………………………………………………王前琼

磁圆梅花针为主治疗神经性皮炎50例…………………………………………………白翠英

刺络拔罐配合药浴治疗痤疮138例………………………………杨丽华张丽红李长隆

临证心得

针刺治疗耳鸣临床体会…………………………………………………………………李丹

阳陵泉的应用体会……………………………………………………………雷买吉吴永莲

针刺及电针治疗面瘫的时机选择与刺法………………………………………………相永梅

综述

针灸等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研究进展……………………………赵琪王凡

近年来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概况…………………………………………………………马兰萍

经络实质探讨

杜群军

(重庆天基权量子医学研究院,重庆430039)

1经络网论

1.1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提出经络概念并利用其诊治疾病

《灵枢·脉度》说: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就是说经脉是主干,从经脉上横向支出许多“络”,络脉又分支出许多孙脉。

中国前人说经络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经经筋、十二皮部、三百六十五个穴(约数)构成。

经络“内属府藏,外络支节”,其意是人体经络向内与脏器(器官网)相连接,向外通过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与四肢和穴位相关联,经络是一张能表达人体内外信息的网。

1.2科学实验证明经络确实存在

每个人经络感传或能量不同,上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用统一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17万例调查,得出感传出现率差大,从5.6%到45.2%不等,同时大量科学研究表明感传线与古代经络线路图一致(证明经络客观存在),不同的刺激原产生不同性质的感传感觉(因人而异),双向传导,传感速度为10厘米/秒左右,感传可阻断的压力为500克/平方厘米(可阻断),感传能回流(双向),感传有停顿点(穴位有半导体性),感传有趋病性(向低电位传),有隐性感传。

说明经络是导电的。

法国学者发现在某条经脉的穴位上注射同位素后,同位素示踪原子的运动或分布是循经脉的。

在此基础上中国学者进行了循经脉声特性的传导和测量的研究,即当向经脉上某穴位输入声信号时,循经脉可以检测到具有输入声信号特征的信号,如检测到相同的频率信号等,而在经脉外则检测不到。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所郑利岩教授通过大量实验得出较为系统的人体声波科学数据。

物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声波属机械波类,其频率在低频段,是组织或器官运动时产生的,不是电场与磁场作用产生的电磁波。

日本芹泽胜助等对人体各部进行拍摄全身红外热像图照片2万张,发现穴位部位的温度比其周围组织高0.5-1.0℃。

西条一止通过同样实验验证此论。

获原挥章报道,应用红外线摄影技术通过温差可清楚地确定经穴部位,经穴在体表的直径为2mm。

总之,各种实验证明经络存在,其规律、特性说明经络是每个人都有的、一体的、可分为支网(循经),所以可以科学地称经络为经络网。

物质存在就有物质形态与属性。

现象是本质(物质)的表达。

是物质就可以被理论证明和实验证明。

物质分为固体、液体、气体和波四状态。

假设经络通道是有形的固体,即使相当小也能在解剖时既便不被肉眼见到也能通过显微镜见到,但我们没有见到,说明经络通道不是固体形态。

假设经络通道是液体的,它最有可能是水和其他小分子离子(无机离子),因为只有水和小分子离子能让各种各样的细胞接受,千百年来医师在施针时并不能放出水,如果是水,一是我们能通过仪器抽出水,二是当脏器过力运动时,经络传导会发生变化不走“正道”,我们并没有看到这样,三是电磁波在水中传导衰减十分严重或说电磁波在水中难传导,所以说经络通道也不是液体。

排除固体和液体后,可肯定地说经络通道是毛细管样气道,是脏器筋膜和细胞膜“围成”的(与生俱来的),类似分子载留量只在几十个道尔顿的中空纤维膜或说是逆渗透膜,只是气道膜的渗透孔径只能容水分子和无机离子通过,俗喻为衣袖,内为主通道,外壁可渗通小分子,即具有渗透膜功能。

“4-2=2”法揭开经络实质:

4个排除2个,则剩2个,即说经络网是气道,走行的是波(电磁波和机械声波)。

电磁波能使小分子运动加速,即可使水加热,如微波炉加热!

电磁波推动水分子向脏器和细胞内运动——波向细胞推水,我们可定义磁推力。

脏器和组织上的细胞向气道内渗水,其力称为渗水力,正常时磁推力和渗水力保持平衡,气道内无水,这种平衡是由人体主程序决定的。

气道内的各种电磁波在气道网内可自由运行。

但通过后天锻炼——气功可提高平衡质量——气功(意念作用神经网和经络网)能使气道增粗和缩细,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加脏器组织内电磁波量和强度,即可提高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气道壁,亦称经络通道壁,因其是脏器筋膜和细胞膜围成的,所以是水膜,便可以导电,所以经络网具有导电性,经络网是全身的,即可说人体具有导电性。

日本中谷义雄所言的“良导络论”等无数实验和现象证明了经络导电和人体导电。

证明经络通道是气体和内容物是电磁波实验:

当向人肩部穴位(室温10℃)施电脉冲三四分钟后,肉眼明显看到在其头顶上方有水蒸汽冒出。

这说明电脉冲加热了气道内气体,使其膨胀向总网扩散,由于膨胀速度过快,气体只好冲出经络端阀!

所以我们肉眼可见“热气”(室温差)。

2经络阀窗论

通道是空洞(除气、波无外物),穴位就不能是空洞,它表现“半导体性”,可全通,可半通,也可不通,所以正如中国锺新淮教授所说穴位应改称为节点,其实应科学形象地称为阀位。

经脉与络脉间的称为经络阀、络脉与孙脉间的称为络孙阀、起和终于末端(内脏和表皮)的称为端阀,分为内端阀和外端阀,前者与脏器相通,后者为脏器经络终端。

汗毛孔向内与孙脉相通,向外与体外的气体相通,所以形象地称汗毛孔为经络窗,外面热时打开,冷时关闭,神经系统自动控制,也说明经络窗周围是神经元感受器。

这样可以说经络网是由经脉、络脉、孙脉、阀位、窗组成。

人身处处是阀:

“阿是”穴就是最有力证明。

在临床上常发现病人疼痛感或治好他并

不在书上标注的穴位上,医者问“是这吗?

”病人回答“阿,是,”于是就诞生出“阿是穴”。

感觉到内外气体相通,古人称人体乃气之容器!

经络通道是气道,那么中医称的“穴”其本质是什么?

不能是难变形的固体,只能是液体,它是阀周围组织产生的。

它只能是小分子如水分子和无机离子(汗的成分),气道内压力、湿度、电磁波总量正常时,各阀位应无水。

经络阀是经脉气道与络脉气道连接点,两道能形成夹角结构,膜在此处变薄,同时组织运动时受力最大,渗水性增强。

当组织有病变时,脏经络力减弱,不能对本气道之气加热如常,气道内温度下降,导致络孙气道压力减小,即磁推力下降,脏器端络孙阀和经络阀水增多形成半水膜或全水膜——阀半关或全关。

液阀开关由经络通道内外气体温度湿度冷热关系、脏器功能产生的电磁波和神经刺激收缩、外界电磁波决定的。

当某一脏器病变则产生经络韵不足,磁推力下降,气道内生水,气道内气体湿度增大,由于阀结构特殊性,形成水膜,重之出现疼痛。

毛细血管网和末梢神经网覆盖全身,在阀周围也同样存在毛细神经和毛细血管,施针治病是要减少阀水和影响神经传导,在临床上施针讲粗细、长短、力度、温度、角度、速度(四度)、手法(提拉转抖搓捻)等,针灸治病是客观的,机理(推理)应是针让经络阀、络孙阀水膜减少、施针者静电进入受针人阀周围、加热阀位水膜促其缩小,增大通气口、刺激神经调大开口和调粗气道,终使进入脏器孙络气道电磁波增多。

解剖学证实,经脉上的穴位往往是神经密集的地方。

遗传性状表达调控网——经络

黄应秋

(将乐县第四中学,福建353300)

[摘要]多细胞生物体生长发育是,通过细胞间互作构成的组合调控信息,调控着基因选择性表达,实现按基因中的遗传信息既定性渐成式地表达生物遗传性状的过程。

该基因表达的组合调控信息构成的网络系统,决定着生物遗传性状表达,故称遗传性状表达调控网,调控网的这种存在方式决定了它表现为隐性、网络着一切体细胞又反映着细胞的性状、功能状态及分布规律。

遗传性状表达调控网在中医学中称为经络。

生理功能系统是基因表达的内容,经络是基因表达的调控形式,它们同时表达、互为因果。

组织自我修复再生的机制是针灸治疗的原理。

[主题词]生长发育,组合调控,遗传性状,调控网,经络,针灸原理

一个多细胞生物体能够按基因中的信息表达出完整的生物体,是因为多细胞生物体生长发育时,基因表达调控的途径构成遗传性状表达调控网——经络。

1遗传性状表达调控网[1]

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没有统一控制中心,只有遗传信息贮存核心DNA(生理功能系统都有统一的功能控制中心,如神经系统有大脑),它通过“核质互作”的方式实现表达调控,是DNA和蛋白质的分子固有结构决定的。

具体表现为,细胞增殖的调控不仅要遵循细胞自身的增殖调控规律,同时还要遵守生物体整体的调控机制的调节,已表达出的细胞间互作构成的胞外组合调控信号,在细胞的命运是分化还是分裂都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它引发组织特异性基因选择性的表达,实现严格按基因表达的程序,级联启动、既定性渐成式地表达[3]。

基因表达的调控途径包括:

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与胞外组合调控途径,是决定生物体生长发育整体遗传性状表达的组合调控网络,故称遗传性状表达调控网(简称:

调控网或网)。

这种表达调控方式,使每一个体细胞都构成调控网成分,故网也网络着一切体细胞;使基因表达的内容和调控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不需形成专门的调控细胞等,调控网表现为无调控细胞的“隐性”。

一切多细胞生物体上都有调控网。

来自于同一胚层的,顺生长轴生长的细胞对应的网自然就构成了纵向的调控网络;同一部位与生长轴相垂直的来自于同一或不同的胚层的相邻细胞,它们之间的网构成了横向的调控网络;纵、横向的调控网络就构成了多层次、立体的调控网。

半保留复制使同一生物体上的每一个细胞上DNA都相同,只是表达的基因组有差异,所以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即细胞全息性,例如:

克隆。

由同胚层发育而来的同种组织(例:

肌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全息性,成了组织全息体,而由多种全息体构成的器官或肢体,有如小磁体构成大磁体,也潜在地表现出全息性,成了器官或肢体全息体,全息体上也对应地形成了全息网。

全息性还表现在细胞分化调控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程序浓缩在每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3]。

由于潜在的全息性与器官性状功能分工的特异性和集中性,因此,也使调控网的信息传递途径产生了相对的集中性,从而使躯体上的脏腑及全息体上的全息脏腑间,都形成了与脏腑性状功能相对应的调控网的主干道和信息中心。

细胞性状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多层次性,对应的决定和反映细胞的性状、功能状态及分布规律的调控网,也表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同时,机体上的一切细胞的性状、功能状态信息也在网中传导,并在各全息胚上的全息对应部位表现出来,既体现出多层次的全息性,又使生物体成为有机整体。

生物全息律从外形和功能穴位分布上总结了全息现象存在的普遍性[4]。

2遗传性状表达调控网——经络

将遗传性状表达调控网与中医经络进行比较,它们共同的核心内容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皮毛的特殊分布并形成主干道,及其行气血、通阴阳的调节功能等(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

再将网的存在方式、性质与大量的经络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出:

遗传性状表达调控网就是中医经络、主干道就是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同一部位由表及里的、各组织全息体上的全息脏腑间的信息联络主通道就是穴位[5~8]。

也有学者提出“经络系统很可能反映了人体的发育途径”[9]。

从“遗传性状表达调控网——经络”学说可得出,一切多细胞生物体上都有经络,他网络着一切体细胞,是与生俱来的。

从脊椎动物Baer定律及解剖结构相似可知,其经络的分布规律等也是相似的。

调控网的存在方式决定了经络具有遗传性和反映组织的性状和功能状态的性质,还有整体调控性、时间的周期性、空间分布的脏腑对应性、特异性、全息性、多层次性,无需形成经络细胞的隐性、差异的理化、生理和传导特性等。

一切体细胞的的增殖与凋亡、再生与修复、疾患的转归都是在经络的调控下实现的。

该学说能够解释现知各种经络现象。

对中医经络为何是沟通表里上下、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体、调节机体各部机能的一种特殊通路系统,《灵枢·经脉》中说的“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与《医学入门》所说“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的道理就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试想:

多细胞生物体上没有经络行吗?

3生理功能系统与经络系统的联系和区别[10]

生理功能系统是基因表达的内容,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和兴奋性的执行系统。

在人体上构成了相关的调节环路(例神经、体液系统),对靶细胞产生远距离同步调节其新陈代谢和兴奋性、调节生物体的生长与发育的程度,确保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

调节生物体适应外环境,并与外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为经络调控创造了条件。

经络是基因表达的调控形式,它通过近距离的组合调控方式,决定遗传性状的表达,并通过网络实现远距离的整体相关调控,使生物成为有机整体。

它是决定生理功能系统存在的表达调控系统,是生物表型性状趋向基因型的适应性表达的动态调控网。

两个系统是同时表达、互为因果的,联系和区别如下:

表达→功能活动→

基因(经络系统)(生物有机体)(生理功能系统)生理功能

←反馈控制表达←维护

︸︸

“隐性的”遗传性状表达调控过程“显性的”生理功能活动调节过程

这样,中、西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就有了共同的生理基础。

 

4针灸治疗原理

针灸等对经络的刺激,是直接作用在网的主干道或其信息中心穴位上的应激原,被刺激部位的细胞这时对应激原的作用产生积极主动的反应,激活了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和转录因子,激活了促进组织再生的基因表达调控途径(经络),使部分细胞进入分化修复增殖周期,使细胞外基质成分、生长因子、抑素、应激蛋白等发生了适应再生状态的改变[11]。

不同的应激原作用于细胞后,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启动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以保护细胞防止损伤或修复已发生的损伤[12]。

同时,应激原的作用使受刺激部位的细胞群的性状、功能状态发生改变,产生的信息就会通过经络(经脉)传到经络所络属的部位,同样也激活经脉所络属的组织的性状和功能状态,产生调节生理作用和修复再生作用。

若这时产生的超常量的性状功能状态信息,对经脉沿途分布的神经末梢形成了阈上刺激时,受刺激者就会体验到沿经传导的酸、胀、重、麻等特殊的感觉,这就是循经感传现象(得气)。

当压迫在组织上的机械压迫的压强达到足够大(500g/cm2以上)、温度降到足够低时(使穴区温度低于21.16±0.4oC)、或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奴弗卡因等改变了组织的功能状态,迫使组织中的细胞间正常通讯中断,就会使正在传导的感传发生阻滞,随着感传的被阻滞,针刺的效应亦随之显著减弱,甚至完全消失。

解除阻滞,细胞间正常通讯恢复,针效即随之恢复。

循经感传的传导速度:

细胞的直径10~100微米,单细胞受刺激动作电位产生与细胞间传导时间约0.5毫秒。

则单细胞传导动作电位速度等于10~100微米除以0.5毫秒,等于2~20厘米每秒的范围,与循经感传的速度相符[7]。

病患部位,从调控网角度看,就是局部细胞间的正常互作通讯(经络)紊乱,由于组织自身都有修复再生的能力,自身也会痊愈。

当在治疗性的针刺等作用下,从其他部位(健侧)传来的更强的性状机能状态信息及修复再生物质和能量,就会产生生理作用和促进痊愈。

若病患部位的患病时间超过3个月时,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都会使病患部位的细胞的自我修复的基因关闭,成了慢性病。

针灸刺激对应穴位,产生的信息能量高,当沿经脉传导到病灶部位时,就可激活关闭了的相关基因重新表达自我修复,达到治疗慢性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有机体上的不同细胞在受到不同的刺激时,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和释放不同的应激物质等,不同的病症需要不同的康复支持,从而有不同的病症选用不同的穴位和治疗手法。

针灸能激活基因的表达调控功能和再生修复功能,使病灶部位从失衡态恢复到平衡态,所以,针灸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若与功能调节有关联的神经和体液调节系统等配合,对病患部位实行多途径调节治疗,效果将会更好。

癌症,从基因上讲是基因恶性突变所致。

若从遗传性状表达调控网——经络学说上来分析,表面上看,是由于局部的某些细胞的基因恶性突变,该部位的组织细胞间的通讯改变,不构成遗传性状表达调控网,细胞增殖失去调控所致。

从深层次上看,是经络的整体调控功能失常,当局部细胞的基因恶性突变,经络不能及时调控抑制所致。

癌细胞转移更说明了经络的进一步失调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增强经络的功能就可以防癌、治癌,针灸也就可以防癌、治癌。

对于热稳定性差的癌细胞,用灸治疗比用针刺的效果更好。

虽然在临床上已有人做过实验,由于不明经络的本质,推广也就难了。

在明确经络本质后,并结合中、西医的理论就可达到更好的疗效。

5参考文献

1黄应秋.细胞通讯构成了基因实现表达调控的遗传性状表达调控网——经络.中华医药卫生研究杂志,2003;

(2):

9~12

2桂建芳,易梅生.发育生物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

431

3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16,423

4张颖清.生物全息律.自然杂志,1981;(4):

243

5张红卫.发育生物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郑守曾.中医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7王玢.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祝总骧,郝金凯.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8

9李岭,庄永龙.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经络现象.中国针灸,2003;23(3):

150

10黄应秋.遗传性状表达调控网——经络.第二届国际中医经络理论与替代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165

11杨光华.病理学,第五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9

12金惠铭,卢建,殷莲华.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郑州:

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127

针灸中药作用与耐药性难题破解

卢六沙

(湖南中医学院院内五栋111号,长沙410007)

[摘要]正确进针“分肉之间”激活体液液晶重排序、直接调整着体液内蛋白体系的活性;对证处方的中药对生命体自愈机能因势得导,故对证时是药,否则只能当果作菜。

针刺下体液重排最终达到的稳态、对证下中药所借的内生理自主平衡之“势”均源自基因,如此针、药同“源”,宜于临床上针、药同治,同时佐以适当的活动锻练就更佳。

这对攻克“耐药性”难题是一大启示。

[关键词]经络,体液液晶/排序,酶/蛋白活性调控,证,中药,针灸,耐药性,亚健康,神经

1针刺“得气”之奥

针刺“得气”指针头已正确进入“分肉之间”。

循经“分肉之间”筋膜间隙充满着体液(细胞间液),其结构形态是多角、套管、复合、立体形的[1],与针刺“得气”发生于同一环境的还有酶元的激活,酶元从细胞中分泌出来,还须在体液内经过一个对其分子链构型的重整过程才能被激活。

该过程是怎样实现的?

它与针刺“得气”间又有什么关系?

确是个很诱人的论题。

在动物体液中广泛存在着一种物质——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

HA分子可结合多于本身千倍的水,手性光学检查和核磁共振均表明,此时的HA分子在很大程度上以有序状态存在[2~4]。

其二级结构为螺旋结构,即胆甾相液晶,这与张氏的观察类同[5]。

在组织培养实验中,将成纤维细胞周围放置一些红细胞,这些红细胞会随成纤维细胞外周形成的光晕层而被斥开,该光晕层可被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Aas)除去[6],说明该光晕层系成纤维细胞分泌出的HA。

用[3H]-氨基葡糖给予细胞去合成HA,发现所得HA分子量大且保持与细胞相连[7],这层细胞膜HA外壳不能被外来的HA所取代,具有保护细胞免受淋巴细胞和病毒侵害、抵御植物凝集素诱导的凝集反应等作用[8~11]——这类实验结果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中医“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的“卫气”。

生命体之体液处于液晶态意义重要:

液晶排序对外界作用反应灵敏。

在“外界条件”的锚泊作用下[12],体液对针刺的刺激会以液晶体螺旋扭曲程度的敏锐改变反应出来,结果导致体液中蛋白分子链上各活性基团间纳米精度的相对位移——直接左右其活性。

此类酶活性变动于神经末梢处[13]激发的冲动把“经络~神经”联成一个整体,共担起“协调阴阳,平衡虚实”之重任。

同样,为内分泌左右的“边界条件”作用下的体液排序过程,亦足以决定酶元等体液内的蛋白们之活性。

2据“证”处方之妙

生命体及其体内共生微生物是互荣的。

对细菌和病毒的直接杀灭会造成“共同体”不同程度的伤害。

当然能对“外邪”免疫的还有疫苗,这又触及更深层次,只有通过基因,人体才能生成抗体,形成免疫力;同样也是通过基因,“外邪”们也能产生抗体,导致耐药性。

但问题是临床近百来年的抗生素面临的“耐药”窘境的五千年的中医临床史上却从未发生过——不论对什么人,同样药性(寒、热、温、凉)的中药均会产生相同的效应,针灸亦如此。

缘何会这样?

中医称,其临床手段作用直击“先天之精气(基因)”。

这让人联想到甾体。

甾体有3大特点:

①能很容易地透过细胞膜;②对DNA有独特的影响;③生命体对其已适应了千百万年,因而易于被机体所解毒。

譬如大“补”元气的人参就富含各种人参皂甙。

故与其说是人参在大“补”元气,还不如说是在各种人参皂甙的作用下加剧了对DNA多片断的激活、复制、转录的过程,从而激发出了大量的“元气”。

如此解说中药作用于“先天之精气”,似乎意味着以现有科学手段针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研究就应是一拿一个准儿。

可现实却是不少中药有病时是药,无病时就仅能做果当菜。

这又是为什么?

此问题显然已涉及生命最本质的特征——在繁杂的生存环境下,生命体都具有自主维持内生理平衡以延续生命之火的本能。

恰似某质点被升离地面就具势能一样,患者内生理失衡之“势”被中医称为“证”。

举个例子说,风寒“外邪”的入侵令体表经络“失序”、蛋白活性调控受阻、神经反射失常,此生理异常还会由表及里地扩展,“寒邪”亦加剧着这一恶性循环。

“正不压邪”了,“寒势能(寒证)”重压下的直接表现就是畏寒、驱使患者主动地去加衣避寒。

对此中医“据证而为”,更确切地说就是因势利导地据“势”而为。

“寒者温之”意在释放生命体为恢复内平衡而蓄积的“势能”。

这就是为什么对证时葱、姜都是药,不对证时它们就只能当菜吃——否则您定无法理解缘何七颗“安宫牛黄丸”就能将刘海若从“死神”手中夺回!

也正由于中医在临床上是巧妙地利用“证”这一自主生理内平衡之“势”来愈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