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8311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96 大小:5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教学一、预习:

要求学生弄懂这首词字面上的意思,将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并提问。

二、要熟读和背诵这首词。

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如能借助音像辅助教学资料进行教学,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这首词的语言十分凝练、贴切,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要引导学生逐词逐句揣摩语言,细心咀嚼品味。

四、词中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是教学的难点。

要抓住“诗要用形象思维”这一点来认识诗人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评价。

五、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作为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理解要实事求是,准确恰当

目标:

1、学习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4、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5、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难点:

1、写作背景的了解;

2、评价古代帝王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研习课文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1.正音:

分娆逊数汗

2.解词:

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

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

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北方雪景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

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

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题思路:

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

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概括)

望分外妖娆 描写、抒情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

(1)“惟余莽莽”的意思是: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遍。

(2)本词写黄河与一般表现黄河的作品在情态描写上有何不同?

要点:

一般作品表现黄河的动态,如李白的《将进酒》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而本词写的却是黄河的静态。

(3)这样写“长城”、“大河”表现了什么?

描写了一个视野广阔,寒威凛烈的冰雪世界。

更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

(4)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偶。

分析描写群山,高原的几句。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偶、比喻、拟人。

为什么觉得群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要点: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被白雪覆盖的群山宛延曲折,伸向向远方,仿佛一条条银蛇在舞动;一座座披着白衣的高原,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丽;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就更有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这样浪漫的想象实际上正是以雪压冬云,天地混沌一片景象为基础的。

③“长城”、“大河”和群山、高原的描写,在情态上有何不同?

要点:

前者静态、后者写动态;塑造了一个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意境。

④问题:

“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其意境。

解题思路: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全班朗读

⑤小结:

修辞手法小结:

比喻拟人对偶等,使描写更形象生动,更能加强表现效果。

表达方式和内容概括:

描写与抒情相结合,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第二课时

一、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

下阕可分几层?

分三层。

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引无数英雄尽折腰---------过渡(抒情)

评古论今-------------------评古(议论)

看今朝---------------------------论今(抒情,议论)

二.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

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

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

“略”、“稍”有什么作用?

“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文采”、“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

都用了借代的手法。

④“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

这一部分在表态方式上有何特点?

“俱往矣”前后有何联系?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

这不但是一种坚强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

抒发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议论与抒情相结合。

既谈古,又论今,把古代与今天作比较。

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

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

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⑤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三.梳理、总结、扩展

1、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

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2、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后回答)

解题思路:

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

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

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概括)

望分外妖娆 描写、抒情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

引无数英雄尽折腰---------过渡(抒情)

评古论今-------------------评古(议论)

看今朝---------------------------论今(抒情,议论)

四、教后小结:

2、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郑愁予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一、注意体会这首诗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征意味。

二、这首诗清新明朗,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词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于朗诵。

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1.诵读感悟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

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

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