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备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7029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5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备课.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备课.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备课.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备课

一、教材分析:

(一)、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

依次是:

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

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

“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二、学情分析:

(2)班共有学生50人,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乐于参加各项活动。

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

优秀生平时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部分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

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习总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

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

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

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

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

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3、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

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自主、合作与探究。

学生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

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

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学习时数:

90课时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2.8-2.12

始业教育古诗词三首(三课时)

2.13-2.19

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

2.20-2.26

语文园地一中彩那天万年牢

2.27-3.4

尊严将心比心语文园地二

3.5-3.11

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

3.12-3.18

大自然的启示语文园地三

3.19-3.25

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

3.26-4.1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唤、和我们享受春天、园地四

4.2-4.8

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

4.9-4.15

花的勇气语文园地五

十一

4.16-4.22

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

十二

4.23-4.29

麦哨语文园地六

十三

长假

十四

5.8-5.1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十五

5.14-5.20

鱼游到了纸上语文园地七

十六

5.21-5.27

寓言两则、文成公主进西藏、渔夫的故事

十七

5.28-6.3

普罗米修斯、语文园地八

其它

时间

期末迎考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

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犹如一幅幅画卷,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

古诗词、散文游记,多样化的文章体裁,丰富多彩的语言,一定能引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

课文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仔细咀嚼,余味无穷。

教学本组课文,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本组教材除课文外,还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积累描摹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搜集自然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

通过这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部分生字,会写部分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课文及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文中所描写景物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5、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语的意思,积累佳句。

6、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描写景物的特点,感受美德熏陶。

7、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8、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9、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10、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内容。

2、感受文中所描写景物的美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3、学会按一定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四、课时安排:

《古诗词三首》3课时

《桂林山水》2课时

《记金华的双龙洞》3课时

《七月的天山》2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课题:

古诗词三首

学习

内容

古诗词三首

教材

分析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

“静”是全诗的血脉,“独”是全诗的诗眼。

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地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整首诗中流露出了诗人孤寂的心声。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望洞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篇。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宁静的山水风貌。

诗句充满了语言美和韵律美。

但是对学生来说,诗中有些字词难免有些深奥,如“相和”、“白银盘”、“青螺”,对于一个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句描写的意境、领悟诗句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就成了教学中的难点。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

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

“江南好”,“好”在哪儿呢?

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

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

学情

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

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

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

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像画面,体会意境。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生字“亭”“庭”“螺”“谙”“潭”等五个生字。

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

重、难点

重点:

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

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

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古诗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学习

时数

三课时

 

学习

流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根据书中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

3、体会诗所表达的意境。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

2、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三、合作学习,感悟升华:

小组讨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最欣赏哪一句?

四、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收集李白的诗。

五、作业:

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望洞庭

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根据书中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

3、体会诗所表达的意境。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挂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

谁来介绍一下?

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诗题)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学生边渎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三、合作学习,感悟升华: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3、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五、作业: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三课时

忆江南

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根据书中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

3、体会词所表达的意境。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词意。

2、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三、合作学习,感悟升华:

1、哪一句词描写江南是个好地方?

2、把“能不忆江南?

”改成陈述句。

3、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板书

设计

1、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尽、闲、只有

《望洞庭》白银、青螺(比喻)

《忆江南》红胜火、绿如蓝

教学

反思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

”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

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

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多层次的诵读:

“好诗不厌百回读”。

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

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课题:

桂林山水

学习

内容

桂林山水

教材

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二课,本组都是围绕“祖国的壮丽山河”专题写的。

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以优美精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本课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训练学生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的好例子;其中第二、第三自然段,是学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写进行习作的极佳典范。

学情

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三年的学习,已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产生主动的识字意识,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词语的意思。

本篇课文是写景的佳作,学生已学习过写景课文,容易产生共鸣。

但由于生活阅历比较浅,所学知识有限,对语言描述的画面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且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

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书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无暇、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感情。

4、学习作者的方法,能模仿句式写一段话

学习

重、难点

重点: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能想象其画面,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难点:

学习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写,模仿句式写一段话。

教具

准备

学生:

预习课文;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习

时数

两课时

 

学习

流程

第一课时

预习任务:

1、扫清文字障碍,不会读的字,查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联系剩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课文怎样写桂林山水的?

各有什么特点?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主读书,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文,一生读,其它生纠正读的不正确的地方。

2、以小组为单位,读、听写词语。

3、课文写了什么?

三、合作研读,整体感知:

讨论:

课文怎样写桂林山水的?

各有什么特点?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预习任务: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感情。

3、学习作者的方法,能模仿句式写一段话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的风光图,学生观看。

3、看完后提问:

你有什么感想?

(指名个别回答)

4、过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更进一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好吧!

板书课题:

桂林山水,学生齐读(读出美的感觉)

二、自主读书,探究阅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出有什么感受?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三、合作研读,感悟理解:

讨论: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每一段写什么?

(3)、读完后你有什么感想?

1、学生交流,解决三个思考题。

2、出示句子“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解:

有人说,读书更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

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出这个词吗?

3、理解:

“甲”什么意思?

“甲天下”是指什么?

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4、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的描写可以知道“甲天下”呢?

请分段读课文。

讨论:

1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1、课文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要先写大海和西湖?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学生交流,解决问题。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水:

静、清、绿。

山:

奇、秀、险

4、出示有关句子,自由读。

5、学习写法:

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

有什么好处?

讨论:

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6、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仿写句子:

真,得。

五、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积累好词好句。

3、抄写文中词语。

板书

设计

2、桂林山水

总: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

静、清、绿

分:

山:

奇、秀、险

总:

桂林山环水绕

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学习

内容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材

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金华的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

因为内洞的洞顶有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所以叫“双龙洞”。

课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

依次写了“游览的时间、地点—→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六部分内容。

课文在叙述双龙洞内部情景时,主要介绍了三处景点。

先简要介绍了游览外洞的情景;接着详细介绍了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最后重点介绍了游内洞的情景。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分清主次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学情

分析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教材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文法。

在学法上,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不定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代替我们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激发的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学习

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学习

重、难点

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

时数

两课时

 

学习

流程

第一课时

预习任务: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板书:

3.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自主读书,探究阅读:

1、填写生字表。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三、合作研读,感悟理解:

讨论: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预习任务:

1、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请写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

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

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思考: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

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

2、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

3、讨论:

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

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

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三、合作研读,感悟升华:

1、了解外洞特点,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2、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3、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读一读,说一说。

4、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5、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

6、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7、默读第四段,想一想:

作者乘船洞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